第99章 苏秦的结局

离开赵国,来到燕国,与苏秦一同前来的还有齐国的战火。

当苏秦赶到燕国的时候,他人生的伯乐燕文公已经去世,此时燕国的国君是他的儿子燕易王。

趁着燕国国丧之机,再携战胜赵国之威,当齐国兵临燕国的时候,很快就攻下了燕国的十座城邑。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苏秦出现在了燕易王面前。

这是巧合还是故意谋划的,燕易王疑虑重重。但苏秦作为父亲信任的人,现在又孤身一人来到燕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啊,直接归罪于他有点说不过去。

所以,燕易王决定旁敲侧击一下:“当初先生来到燕国,先王资助您去拜见赵王,这才有了六国合纵联盟。但如今齐国却在进攻赵国,现在又打到了燕国,这合纵盟约怕不是笑话一个吧!”

挖苦完苏秦,燕易王又抛出一个试探性的询问:“先生也不怕被人耻笑?不知先生有没有办法替燕国收复被侵占的国土呢?”

合纵联盟是苏秦构建的,现在联盟出现了裂痕,他是第一个要为此负责的人。如果他愿意站出来,这至少可以说明齐国来犯不是他的谋划,如果他不愿意站出来,就算不能指定他已经背叛了燕国,至少也能治他个罪。

苏秦听完燕易王的话后很惭愧,但惭愧不是燕易王想要的,他要的是苏秦的回答。

“让我替大王把失地收回来吧!”

这便是苏秦的回答。

既然如此,好,燕易王随即便把苏秦送到了齐国去。

来到齐国后,苏秦又开始了他的表演。

见到齐威王后,苏秦先是拜了一拜,并向齐威王表示祝贺。

苏秦在祝贺什么,他不说齐威王也知道。燕国的十座城,这可是很大的一块地方啊,确实值得祝贺一番。但是画风突然一变,齐威王就有点搞不懂了。

拜完齐威王后,苏秦又站起了身,抬起了头,向齐威王表示哀悼。

看着诧异的齐威王,苏秦说到:“饥饿的人,宁愿忍受饥饿也不吃乌头这种植物,大王可知道为什么?”

齐威王当然不知道,所以苏秦继续说道:“那是因为乌头虽然能填满肚子,但它的毒性同样会杀人。请问,被毒死和被饿死,这中间有多大区别呢?现在,燕国虽然弱小,但燕王却是秦国的女婿,燕国就像大雁一样相继飞行,强大的秦国就像跟在它后面的保护。大王占了燕国十座城池的便宜无疑就是与秦国结仇,这肯定会招致秦国精锐部队的攻击,你这和饥饿的人吃乌头是有点相类似的啊。”

苏秦真本事没有,这忽悠起人来总是一套一套的,像齐威王这种见识过一次的都不能产生免疫。

听苏秦说完后,齐威王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惨白,急忙问到:“既然如此,那我该怎么办呢?”

要的就是这句话,苏秦继续说道:“古时善于处理事情的人,总是能够把灾祸转化为吉祥,把失败变为成功。大王如果真能听从我的建议,立请即归还燕国的十座城池。到时候燕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收回十座城,一定会很高兴。而秦国知道齐国是因为他的关系而归还燕国的十做城,一定也会很高兴。燕国和秦国一高兴,便会同来结盟齐国,那么到时候大王对天下发出的号令,就没有谁敢不听的了。这就好比是表面上依附秦国,实际上却是以十座城的代价取得对天下发号施令的权力啊,大王觉得怎么样。”

齐威王还能觉得怎么样,剧本怎么写,他就怎么样呗。

“好。”

这就是齐威王的态度,随即便把燕国的十座城还给了燕国。

又是不费吹灰之力,不费一兵一卒就完成了任务,而这一次还是十座城,看样子苏秦又可以昂着头回到燕国了。但是,他并没有回去,而是待在了齐国。

苏秦为什么要待着齐国,具体原因不明,但有可能是齐威王好骗,在这里好混。

这就让齐国的大夫们不满了,我们天天在这里上班打卡,几十年如一日,也没混出多大的名堂,你倒是一来就跟大王勾搭上了,我们不答应。

但是苏秦是齐威王的客人,齐国大夫们不答应也不敢明着说出来,所以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在背后说苏秦的坏话。

一会说苏秦是个左右摇摆的人啊,一会说苏秦是个出卖国家的人啊,一会又说苏秦是个反复无常的臣子啊,一会又说苏秦将要引起动乱啊。

在背后说人坏话,这是一个技术活,要是不能掌握到要领,一般是没有效果的。比如齐国大夫们的一次,技术就运用得很好。

背后说的话,是不是真实的,这不重要,有没有根据,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话会传到什么人耳中。

毫无疑问,齐国大夫们在背后说的话是想传到苏秦的耳中。苏秦是个左右摇摆的人吗?不确定,但也不否定。苏秦是个出卖国家的人吗?不确定,但也不否定。苏秦是个反复无常的臣子吗?不确定,但也不否定。苏秦会给齐国引来动乱吗?不确定,但也不否定。

致命的四连问,每一个问题,苏秦都无法回答。但正是因为这种无法回答的问题,才让他深感恐惧。当苏秦确认齐国大夫们在背后如此说他的时候,他知道,齐国是不能待了,所以他回到了燕国。

本以为自己替燕国要回了十座城邑,燕易王怎么也得好好赏赐自己一番,但是现实犹如一个巴掌拍在苏秦的脸上。燕易王不仅没有给苏秦任何赏赐,就连他原先在燕国的官职也而被回收,这就让苏秦纳闷了。

苏秦是个不能接受不明不白的人,所以他找到了燕易王:“我本是洛阳草莽之人,没有一点功劳,而先王却在宗庙里授我官职,在朝廷上对我以礼相待。如今,我为大王说退了齐国的军队,又收回了十座城池,大王本应该对我越发地亲近的。但是如今我回到燕国大王反而回收了我的官职,我想一定是有人以不忠的罪名在您面前中伤我。其实我想说,我的不忠正是大王的福气啊。为什么呢?因为忠诚的人,一切都只是为着自己的目的,但我并不是。我把老母亲抛弃在洛阳,本来就不打算为自己树立忠孝的名声,而是决心帮助燕国求得进取。现在,假如有像曾参一样孝顺,像伯夷一样廉洁,像尾生一样信实的人来奉事大王,大王您认为怎样?”

燕易王答:“这就够了”

苏秦要的就是这个答案,你既然觉得这三个人就够了,那我就告诉你这三个人到底怎么样:“像曾参一样孝顺,为尽孝道,决不会离开父母在外面过上一夜。请问,这样的人又怎么会步行千里,来到弱小的燕国,侍奉处在危困中的国君呢?像伯夷一样廉洁的人,坚守正义,不愿作孤竹君的继承人,不肯作周武王的臣子,不接受赐爵封侯而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下。像他这样廉洁的人,大王又怎么能让他步行千里到齐国游说一番帮燕国取回十座城池呢?像尾生那样城信的人,和女子相约在桥下幽会,女子如期没来,后来洪水来了也不离去,紧抱桥柱被水淹死。这样的诚信的人,大王又怎么能让他步行千里退去齐国强大的军队呢?我难道正是因为没有这些忠孝诚心才让大王厌恶吗?”

苏秦的嘴功,燕易王在开始跟他对话之前肯定就是有所准备的,但是很显然,准备是不够的。

面对苏秦的追问,已处下风的燕易王答到:“就是因为你自己不诚实罢了,并没有谁会因为不诚实而获罪,你不要偷换概念。”

自此,燕易王的思绪完全被打乱,于是苏秦趁热打铁的说到:“不是这样的。我给大王讲个故事吧,也许大王听完就能明白我的意思。一个人,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作官,他的妻子和别人私通,就在他快要回来的时候,他妻子的奸夫就开始担忧了,但他妻子却对奸夫说不要担心,我已经作好了毒酒就等着他。过了三天,这个人终于回到了家,他的妻子马上让他的小妾端着有毒的酒给他喝。这个小妾知道酒里有毒,但又怕被他妻子赶走,但是,要是不告诉自己的丈夫,那他肯定会被毒死。所以她想到了个办法,于是她在端酒的时候假装跌倒,把酒泼在了地上。他那不明真相的丈夫顿时大怒,将她打了五十竹板。请问大王,小妾因为跌倒而泼掉了那杯毒酒,从而即保全了丈夫,也保全了他的妻子,但是她自己却因此挨了板子,所以,这是忠还是不忠呢?很不幸,我的遭遇跟这个小妾就是类似的。”

什么叫巧舌如簧,这就叫巧舌如簧,在苏秦舌头的轮番攻击下,燕易王终于招架不住,于是恢复了苏秦在燕国的官职。

如果苏秦就此安静的在燕国做着他的高官,一个贫民出身的他,这未尝不是一个善终。

但是,苏秦用他的一生来告诉我们,人生就是用来折腾的。

善终不是苏秦想要的东西,他现在想要的就一样东西:女人。

以苏秦的财富和地位,只要他想要女人,什么样的都有,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白的黑的,长麻长痘的。但是,这些都不是苏秦喜欢的,他只喜欢一种:老的。

关于苏秦的个人爱好,我们不便过多评价,但是这却为他个人引来了不少麻烦。要说起老女人,在燕国有一个是非常出名的,她就是燕文公的老婆,燕易王的母亲,苏秦的新情人。

燕国女人千千万,非得跟国君的老妈搞一腿。

这为什么,我不知道,因为这事是出自这《史记》,所以有必要把它搬出来,不过从后来事情的发展来分析,这事可能又不是真的。

当燕易王知道苏秦跟自己的老母亲搞到一起去之后,他并没有生气,反而是比以前更加优厚待遇苏秦。

这是不合常理的,燕易王不可能喜欢这个后来爸。所以我的解释是,苏秦跟燕易王母亲通奸的事可能是燕国那些嫉妒苏秦的人编造出来的谣言。

这就很好理解了,燕易王知道苏秦是冤枉,所以他才会安抚苏秦。但这对苏秦来讲,就比较恐怖了。

燕国人不惜编造一个得罪国君的谣言来中伤苏秦,可见他们对苏秦的嫉妒和恨到了什么程度。而在燕国人普遍嫉妒苏秦的时候,燕易王反而却更加优待苏秦,毫无疑问,这更加会激起燕国人对苏秦的嫉妒和恨。

仔细一想,这中间的恐怖之处就更加让人不寒而栗了。燕易王明知国人嫉恨苏秦,却在这时候以增加苏秦待遇的方式为他招得更多的嫉恨。所以,显而易见,燕易王也是嫉恨苏秦的那一个,只是以苏秦对燕国的贡献,他不能明显的表现出来。

明白了这些,苏秦便明白了自己在燕国的处境。

于是他苏找到燕易王,对他说:“我苏某人留在燕国,吃着燕国的俸禄,又不能为燕国带来什么。不如还是让我出使去齐国吧,也许那样还可以为燕国某得一点利益。”

苏秦所提,即有认真的一面,也有试探的一面,而燕易王的回答,则完全印证了我的猜想。

“唯先生之所为。”

这便是燕易王的回答。

如果燕易王真想厚待苏秦,绝不会说出这种甩包袱的话,然而事实就是这个样子,苏秦不得不再次启程。

苏秦再次来到齐国,就像当年张仪去到秦国一样,被齐宣王(齐威王儿子)尊为客卿。

然而,作为齐国的客卿,苏秦并没有忘记自己此次前来齐国的目的是什么。虽然当初说出使齐国是为燕国谋取利益只是一句略带试探性的话,但在苏秦的内心,燕国作为自己的起点,地位之毋庸置疑。现在既然已经走上了这条路,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不如就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来到齐国后,苏秦在齐国的主要工作就是破坏,而破坏又分两个方面。第一,破坏齐国的国际关系,让其他诸侯远离齐国。第二,诱导齐国实施乱政,从而引发齐国国内百姓的不满。

当然,苏秦所做的工作是不会让人引起注意的。比如,齐宣王去世的时候,苏秦就主张齐湣王把他父亲的葬礼办的隆重一下,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孝道。

孝道有没有彰显不知道,但铺张浪费是肯定,更重要的是,齐湣王觉得苏秦提的还是个好建议,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在让齐国逐渐失去民心。

除此之外,苏秦还鼓励齐国大肆开展大造宫殿以及大规模开辟林园等消耗民力和财力的工程,毫无意外,这些在安于享受的齐湣王看来都是苏秦为了让自己彰显君王本色而提出的忠心建议,而对这些建议,他都是一一采纳的。

苏秦在齐国的所作所为虽然没有燕易王的明确授意,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燕易王和苏秦之间至少存在一种默契,而这个默契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就是苏秦的后路。

但是,苏秦不会想到,自己的这个后路会随着燕易王的去世被堵死了。

燕王哙作为燕易王的继承者,他并不知道苏秦其实是燕国的间谍。当然,这也不能怪他,要怪就怪他老爸没有把工作交接清楚,而这就把苏秦害惨了。

这就好比一个警察去做卧底,然后自己留在警察局的档案被删了,更重要的是当初派自己去做卧底的那个老领导也死了,也就是说,这世上没有人知道自己是卧底。

这是一件很缺德的事,不幸这事被苏秦碰到了。

而不幸的事还在后面,就在燕国和齐国相继更换新国君的时候,齐国国内也有很多人意识到了苏秦的目的不纯,当然,这其中并不包括齐国的新君齐湣王。

齐湣王不怀疑苏秦,齐国的大夫也就不能明着干苏秦,但是看着苏秦每天在齐国搞破坏的样,齐国大夫们又确实忍不了,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派一个死士刺杀苏秦。

关于刺杀这种事,我始终认为是个技术活,比如后来的荆轲,假借燕国使者的名义,通过献上叛将樊於期的首级和都亢地图来靠近秦始皇,就把这种技术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还有之前的聂政,能在几十人的护卫之下得手,这无不是技术的体现。

但齐国大夫这次刺杀苏秦,就显得比较业余了。

首先业余的是苏秦,作为合纵联盟曾经的盟长,六国相印的携带者,竟然敢在没有护卫的情况下在齐国的大街小巷横穿乱撞,这一点比起商鞅就差远了。想当年商鞅在秦国是有多少人想杀他啊,但是只要没有国君的命令,谁都不能得逞,可想而知,商鞅的护卫措施做得有多到位。

其次业余的是刺杀苏秦的死士,苏秦作为一个耍嘴皮的人,想必功夫是没有多少的。面对这样一个人,这个死士竟然还能失手,其职业性让人严重的怀疑。

当然,苏秦虽然逃脱了,但是是负伤逃脱的,并且,伤得还不轻。

敢在临淄城内动手,还是自己身边的红人,齐湣王很生气,随即派人捉拿凶手。然而,这个刺客杀人不怎么在行,逃跑还是一流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有人接应。

总之,齐湣王把临淄城翻了个遍都没有抓到刺杀苏秦的那个死士。

看着奄奄一息的苏秦,没能替他抓到刺客的齐湣王有些内疚,于是他来到了苏秦床前,以表自己的歉意。

而看着沮丧的齐湣王,苏秦有些激动,反而安慰他,表示自己有办法。

没过多久,临淄城内便张贴满了告示,告示的内容是说苏秦已经被五马分尸了,而五马分尸他的原因是因为查出他在齐国的这些年目的一直是为燕国破坏齐国。最后,告示还强调,刺杀苏秦的那个刺客为查清苏秦立下了大功,可以即刻现身到某某地方领赏去。

可以领赏,任何人都是激动的,这个刺客也不例外,所以他不会想到,这是苏秦的一个阴谋。当这个刺客来到领赏的地方时,面对他的是阴森森的大刀,就这样,苏秦用最后一口气为自己报了仇。

很多人肯定会好奇,既然已经查明了苏秦间谍的身份,那齐湣王为什么还要为苏秦报仇呢?

这就是苏秦的高明之处。

他告诉齐湣王的是真相,但是告诉他的时候却说这是谎言,是为骗刺客现身的。所以,齐湣王就拿着苏秦给他的真相当做谎言把刺客骗了来,然后又替苏秦报了仇。当然,为了让真实的谎言听起来更真实,苏秦死后被五马分尸也是真的。

这就是真实的苏秦,他的一生都是一股报复力一直在支撑着他。秦国拒绝他,家人挤兑他,就是这些成就了他。

在苏秦死后,他的谎言才被揭穿,而齐湣王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他把全部的信任都给了苏秦,最后得到的还是苏秦的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