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诏令之属

尚书

《尚书》简介参见卷一。

甘誓

【题解】

《甘誓》,是夏启在有扈氏都城南郊甘(今陕西西安鄠邑区)讨伐有扈氏前的动员令,系后人根据传闻写成。誓,一种有约束性和决断意义的话语。

夏启为大禹之子,是夏朝的开国君王。有扈氏是夏的同姓诸侯。双方冲突的本质在于,夏启代表新的政治制度,有扈氏则仍然维护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制。《甘誓》正是有关这一历史转折点的重要文献。

《墨子·明鬼下》引自《夏书·禹誓》的一段文字,与《甘誓》文字有所不同,然大旨不殊。据古史记载,亦有禹伐有扈氏之说,则本篇谁属,亦有疑问。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

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注释】

①威侮:轻慢。一说“威”当作“烕(miè)”,为“蔑”的假借字,“蔑侮”指蔑视与嘲弄。

②三正:指周历建子,以十一月为岁首;殷历建丑,以十二月为岁首;夏历建寅,以正月为岁首。一说“三正”指天、地、人之正道。一说,正,官长,三正,即三公,又称三卿。

③恭行:奉行。

④“左不攻于左”几句:左、右、御,古时车战,车上乘三人,左右各一人,另一人居中,左边的负责用箭射杀敌人,右边的负责用戈格斗,当中的人负责驾车。攻,善。

⑤“用命”几句:遇有赏赐,一定要在祖庙的神主之前举行;遇有惩罚,一定要在社稷的神主之前举行;表示敬重和不敢专行。祖、社,本指祖庙、社稷,此指古代出征时,随军带着祖庙的神主和社稷的神主。

⑥孥(nú)戮(lù):诛及子孙。

【译文】

在甘进行大战,夏启召集六军之将。

夏王说:“啊!六军将士们,我在此立誓并且告知你们:有扈氏对五行持轻慢的态度,懈怠地不奉夏的正朔,上天因此要灭绝他的天命,现在我恭奉上天之命代行惩罚。兵车上左边的甲士,如果不精于射箭,就是不遵行我的命令;兵车上右边的甲士,如果不善于格斗,就是不遵行我的命令;驾驭战车的甲士,如果不能驾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就是不遵行我的命令。遵行王命的,要在祖庙神主之前予以赏赐;不遵行王命的,要在社主之前予以刑辱。我将诛杀你们和你们的子孙。”

汤誓

【题解】

汤,名履,又名天乙,商代开国君王。《汤誓》是商汤率领诸侯征伐夏桀的誓词。

在《汤誓》的前半段,历数夏桀的罪行,申明出师征伐的理由。后半段严肃赏罚。誓词中引用民众咒骂夏桀的话“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的尖锐。

本篇文字相对浅显,有学者疑其写定于战国时代。


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 ’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夏德若兹,今朕必往。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


【注释】

①格:来。

②台(yí):我。小子:自称(谦语)。

③殛(jí):诛杀。

④穑(sè)事:农事。

⑤如台(yí):如何。台,疑问代词。

⑥率:相率。遏:绝。

⑦时:通“是”。指示代词。曷(hé):何时。

⑧赉(lài):赏赐。

【译文】

商王说:“走过来一些,各位!仔细地听我讲话。不是我胆敢兴兵作乱,而是夏王犯有多重罪行,上天命我诛灭他。现在大家都在这里,你们说:‘我们的国君太不体贴我们大家了,对我们的农事不管不顾,而去夺取夏的政权。’我听到了你们大家的话,但夏王有很多罪行,我畏惧上帝,不敢不正其罪而诛之。现在你们要问了:‘夏王的罪行究竟如何呢?’夏王一直不停地征发劳役,竭尽民力,沉重地剥削搜刮,大家不满,都怠于奉上,对国君态度很不友好,说:‘这个日头什么时候落下来呢?我宁愿和你一起消亡!’夏国的德行已经到了这种地步,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你们只要辅助我,施行上天的惩罚,我就重赏你们!你们别不信,我不会说话不算数。你们要是不照我的话去做,我就把你们降为奴隶,惩罚你们,决不宽恕。”

牧誓

【题解】

牧,牧野,商都朝(zhāo)歌南郊,在今河南淇县一带。《牧誓》是周武王在牧野与商纣王的军队决战前的誓词。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篇誓词中,周武王为商纣王开列的罪状是:听信妇人的话;放弃对祖先的祭祀;不信任自己的同宗兄弟却任用一些逃亡的罪人。并没有像其他古籍,包括一些较晚的记载那样渲染纣王的残暴和淫乱。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弗迓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尔所弗勖,其于尔躬有戮!”


【注释】

①甲子:干支纪日。昧爽:拂晓。昧,指昏乱;爽,为明亮。

②钺(yuè):一种与斧相似的古代兵器。

③旄(máo):用旄牛尾作装饰的旗帜。麾(huī):同“挥”。

④逖(tì):远。

⑤冢(zhǒng)君:对友邦国君的尊称,即下文提到的庸、蜀等西方部落的首领。冢,大。御事:政务官的泛称。

⑥“司徒、司马、司空”句:均官名。

⑦庸:约在今湖北竹山。蜀:约在陕西汉中。羌:约在今甘肃境内。髳(máo):约在今山西南部。微:约在今陕西眉县一带。卢:约在今湖北宜城。彭:约在今湖北房县、谷城之间。濮(pú):古代西南民族,殷周时在江汉以南。

⑧称:举。

⑨比:按次序排好。干(gān):盾。

⑩牝(pìn)鸡:母鸡。

⑪索:尽。此有破败之意。

⑫昏(mǐn)弃:蔑绝,弃绝。昏,通“泯”。

⑬迪:进用。

⑭逋(bū)逃:指逃亡的罪人。

⑮俾(bǐ):使。

⑯奸宄(guǐ):犯法作乱。

⑰愆(qiān):超过。

⑱勖(xù):勉力。

⑲伐:一击一刺为一伐。

⑳桓桓:威武的样子。貔(pí):豹类猛兽。

㉑罴(pí):一种大熊。

㉒迓(yà):迎敌。奔:指奔来投降的人。

【译文】

当二月甲子日黎明时分,武王一早来到商都郊外的牧野,就在这里誓师。

武王左手拄着黄色的铜斧,右手持白旄旗指挥号令,说:“辛苦了,你们这些从西方远道而来的人!”

武王说:“啊!友邦的国君们、各级官员们、各部联军的将士们:举起你们的戈,排好你们的盾,竖好你们的矛,我就要立誓了。”

武王说:“古人有过这样的话:‘母鸡早晨不打鸣。母鸡打鸣,家败业空。’现在这位商王只听信妇人的话,完全放弃对祖先的祭祀,不闻不问;完全抛弃自己的同祖兄弟,不加进用;只对四方诸多的逃亡罪人们才尊崇、任官,听信、使用,让这些人来做大夫、卿士,使他们残暴地对待百姓,在商都朝歌任意犯法作乱。现在我姬发只有尊行天命对商王实施惩罚了。今天这场战斗,方阵行进不超过六步、七步,便要停下来把阵形整顿一下。尊敬的将士们,努力吧!击刺时,不超过四次、五次、六次、七次,也要停下来,整顿队形。努力吧,将士们!威武一些,像虎、豹、熊、罴一样勇猛,就在商都的郊外大战一场!对前来投奔的敌军不必迎击,要让他们为我们服务。努力吧,将士们!你们作战不努力,你们自己就将被杀!”

吕刑

【题解】

据《史记》,周穆王初年,滥用刑罚,政乱民怨,吕侯为相,劝导穆王明德慎罚,制定刑律。本篇形式上为周穆王的诰词,但是体现的是吕侯的法律主张和刑罚规定,所以名为《吕刑》。吕侯后为甫侯,故古籍中又称《甫刑》。

全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总结历史经验,主张采用中刑。第二部分较具体地说明刑律的条目以及审理案件的办法。第三部分讲正确地审理案件的态度,强调慎刑。


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以上苗民作五刑


【注释】

①惟:语助词,无实义。吕:吕侯,周穆王的大臣。《史记》《诗经》《礼记》等均作“甫侯”。命:古时臣命君也可称命。

②百年:据《史记·周本纪》,周穆王五十岁即位,在位五十五年。

③耄(mào):年老,八九十岁的年纪。

④蚩(chī)尤:古时苗族酋长。

⑤灵:当作“令”。

⑥爰(yuán):语首助词。淫:过分。劓(yì):割鼻。刵(èr):割耳。椓(zhuó):宫刑,破坏男女生殖机能的酷刑。黥(qíng):用刀刺人面额后以墨涂染的刑法,也叫墨刑。

⑦丽:施加刑罚。

⑧泯泯棼棼(fén):纷乱的样子。

【译文】

吕侯建议周穆王制定刑罚。穆王在位,年已百岁,老迈之人,考虑时世所宜,建立刑罚,用以警戒四方诸侯。周王说:“古时本有遗训,从蚩尤开始犯上作乱,其影响及于平民。无不抄掠害人,轻义灭善,违法妄为,强取豪夺。三苗之人也不遵从法令,于是用刑罚来制御众人,制定五种残害形体的刑罚叫做法。遭到屠杀和刑辱的有许多是无罪的人,酷刑滥用,发明截去鼻子、割去耳朵、宫刑、墨刑等刑法。于此施刑之时,连带无罪之人,根本不听取申诉。小民互相欺诈,社会上乱七八糟,大家都不讲信用,推翻诅咒盟誓的诺言。三苗用刑罚虐待民众,大家就联合起来把自己无罪而受刑的情况告诉上帝。上帝看到民众的现状,知道了三苗毫无美德,滥用刑罚,政声丑恶。以上苗民制定五种残害形体的刑法


“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无盖。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德威惟畏,德明惟明。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祗德。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故乃明于刑之中,率硋于民棐彝。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敬忌,罔有择言在身,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以上尧、舜灭有苗制刑法


【注释】

①重(zhòng)、黎:传说颛顼氏时司天地的官名;重司天,黎司地。

②罔:不。格:升。

③棐(fěi):辅。

④盖:蔽。

⑤祗(zhī):恭敬。

(yì):治理。彝(yí):常。

【译文】

“上帝怜悯民众无辜受刑戮的不幸,用严酷的手段来报复蚩尤的残虐,将他们赶尽杀绝,不让他们留在中土。于是任命重、黎分别司职天和地,使天神与地上庶民上下分绝,避免升降杂糅。诸侯有恩于下,非常洞明,就连鳏夫寡妇也没有雍蔽的隐情。上帝讯问下民,连鳏夫寡妇都对三苗有怨言。德政之威,才使人畏惧,德政彰明,才使人尊敬。又任命三位大臣,他们为民事而思虑勤苦。伯夷颁下典礼,以法断事;禹治理水土,负责命名山川;稷教民播种耕作,种植谷子。三位事业成功,民众受益很大。士师按照刑法恰当地制御臣民,教导臣民敬重德行。在上者有美德,在下者能明察,光辉照耀四方,人们无不勤勉地依据德教办事,以明德用刑,尽得中正,遵循治民之道,形成常规。主持法律案件的,不是靠刑罚之威来解决问题,而是要致福于人。外表恭敬,心存戒惧,自身不会受到指责。效天之德,断狱平均,以自己的善行求得长命之福,将来以功臣的身份祔祭于祖庙。”以上讲尧、舜灭苗,则作刑法


王曰:“嗟!四方司政典狱,非尔惟作天牧?今尔何监?非时伯夷播刑之迪?其今尔何惩?惟时苗民匪察于狱之丽,罔择吉人,观于五刑之中,惟时庶威夺货,断制五刑,以乱无辜。上帝不蠲,降咎于苗。苗民无辞于罚,乃绝厥世。”以上告典狱者,以伯夷为法,以苗民为戒。


【注释】

①迪:道。

【译文】

周王说:“唉!四方执政断狱的官员们,难道你们不是为上天治理臣民的吗?现在你们要效法的是什么呢?难道不是伯夷所传播的实施刑罚的制度吗?现在你们要以什么为教训呢?应该引为戒鉴的,正是苗人不能明察刑狱而滥施刑罚;不肯选择善人去考察五刑施用是否得当;那些仰仗权威的人,被委任来断制五刑,乱罚无罪。上帝认为他们的政治污浊不堪,降下大祸来诛杀他们。苗人没有遁词使自己摆脱上天的惩罚,世嗣中绝。”以上告诫执行刑法的人,要以伯夷为榜样,苗人为鉴戒


王曰:“呜呼!念之哉。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庶有格命。今尔罔不由慰曰勤,尔罔或戒不勤。天齐于民,俾我一日,非终惟终在人。尔尚敬逆天命,以奉我一人!虽畏勿畏,虽休勿休。惟敬五刑,以成三德。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宁惟永。”以上言慎刑乃克有终


【注释】

①休:美好。

②一人:指天子。

【译文】

周王说:“唉!记住这些吧。大伯大叔、兄弟们、子孙晚辈,你们都要听我的话,这样大致就能顺天长命。现在你们没有不以勤勉自慰的,你们没有一个不以不够勤劳告诫自己的。上天为了整顿臣民,让我来掌握权柄,我一日之行失其道,这不是上天所成;得其理则是上天所成,所谓事在人为。你们应当恭敬地对待天命,拥戴我一人!行事虽有人敬畏你们,你们不要自以为是值得敬畏的;虽有人赞美你们,你们也不要自以为就是有美德。恭谨地执行五刑,以成就刚柔正直这三德。天子有善政,亿万民众就有依靠,国家可以长久安宁了。”以上讲只有慎刑才能有好结局


王曰:“吁!来,有邦有土,告尔祥刑。在今尔安百姓,何择非人?何敬非刑?何度非及?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罪惟均,其审克之!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简孚有众,惟貌有稽。无简不听,具严天威。以上言五刑、五罚、五过之等差


【注释】

①五辞:《周礼·小司寇》说:“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②简:检查核对。孚:验证。

③稽:查考。

【译文】

周王说:“唉!来,诸侯国君及诸位官员,让我告诉你们什么是善刑。现在你们安理民众,该选择什么人?难道不是善人吗?难道不该恭谨地对待五刑吗?难道不该考虑运用是否得当吗?原告和被告全都到齐,断狱官员要从五个方面去判断案情。这五方面判断的结果如与事实相符,就要与五刑的规定对照一下,看看该如何处罚。如果与五刑的规定不相应,就去对照一下五罚的规定;如果连五罚也有所未服,就对照一下五过的规定。所谓五过的弊端:或者是照顾被告曾做过官,或者用欺诈的手段翻案,或者因为被告的亲属有权有势,或者贪赃受贿,枉法徇私,或者因为旧日有往来的交情。凡是断狱之官由此而轻重其词,操纵案情审理,都将与犯罪者同罪,只有清廉公正的审讯才能够核实案情!其罪拟施五刑而有疑问,那就宽赦他而降等按五罚处理;如果拟入五罚而有疑问,那就宽宥他,免除刑罚,只有清廉公正的审讯才能够核实案情!为了显示诚信,增加凝聚力,可以征询官、吏、民的意见,细枝末节也要仔细核查清楚。未曾核实的便不能据以论罪,但也要整肃上天的威严。治罪与宽宥都要如此。以上讲五刑、五罚、五过的差别


“墨辟疑赦,其罚百锾,阅实其罪。劓辟疑赦,其罚惟倍,阅实其罪。剕辟疑赦,其罚倍差,阅实其罪。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阅实其罪。大辟疑赦,其罚千锾,阅实其罪。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


【注释】

①辟(pì):刑罚。

②锾(huán):古时重量单位,重六两。

【译文】

“拟处墨刑又有疑问的,宽宥减等,罚铜六百两,要核实他的罪过,使与处罚相当。拟处割鼻之刑又有疑问的,宽宥减等,罚铜数量为前者的一倍,一千二百两,要核实他的罪过,使与处罚相当。拟处砍脚之刑又有疑问的,宽宥减等,罚铜为前者的一倍半,三千两,要核实他的罪过,使与处罚相当。拟处宫刑又有疑问的,宽宥减等,罚铜三千六百两,要核实他的罪过,使与处罚相当。拟处死刑又有疑问的,宽宥减等,罚铜六千两,要核实他的罪过,使与处罚相当。墨刑这一级的处罚条目有一千条,割鼻这一级的处罚条目有一千条,砍脚这一级的处罚条目有五百条,宫刑这一级的处罚条目有三百条,死刑这一级的处罚条目有二百条,五刑的条目合计有三千条。


“上下比罪,无僭乱辞。勿用不行,惟察惟法,其审克之!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罚惩非死,人极于病。非佞折狱,惟良折狱,罔非在中。察辞于差,非从惟从。哀敬折狱,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其刑其罚,其审克之。狱成而孚,输而孚。其刑上备。有并两刑。”以上专言罚之条理


【注释】

①权:权变。这里指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②孚:信服。

【译文】

“定案要上下比较其罪之轻重,不要受某些被告差错混乱的供词的影响,这种供词是一定不能用来断狱的。只有明察供词,依据法理,通过清正公平的审讯,才能核实案情!一人犯罪,有时可以从轻使服下刑;一人犯两罪,则可以从重使服上刑。掌握刑罚从轻从重,断狱之官可以灵活处理,临时斟酌。执行刑罚要根据时情或轻或重,制定法典则要整齐轻重情形,有条理,有要求。刑罚的目的是惩罚罪过,不是置人于死地,而是要让犯人由此受到重病一样的打击。不是靠口才来处理案件,而是靠善良公正的为人,务使断狱得当。要从矛盾、抵牾之处来考察供词,既要依据供词,又不能仅看供词。要以悲天悯人之心来审理案件,应该打开刑书,依据法典的规定,仔细掂量,使案件的处理分寸得当。无论是依五刑处理,还是按五罚处理,只有清廉公正的审理才能核实案情。定案要让人信服,如有变更、平反,也要让人信服。结案后据实上报。如果有两种以上罪状而只按一种罪来惩罚的,最终由周王决定。”以上论判定刑罚的基本方式


王曰:“呜呼!敬之哉!官伯族姓。朕言多惧,朕敬于刑,有德惟刑。今天相民,作配在下。明清于单辞,民之乱,罔不中听狱之两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狱货非宝,惟府辜功,报以庶尤。永畏惟罚。非天不中,惟人在命。天罚不极,庶民罔有令政在于天下。”


【注释】

①单辞:无佐证之辞。

②乱:治。

【译文】

周王说:“唉!要恭谨审慎地对待刑狱啊!官员们、父老们,同族和异姓的人们。我的话里多有畏惧之辞,这就是恭谨地对待刑狱,有德的统治者应当得当地运用刑罚。现在上天为了辅助民众,为他们相应地设置了君主,在下面治理臣民。对于没有佐证的片面之词,必须明察;要想治理好民众,没有不是兼听诉讼双方的供词的。听取供词时,不能从中营私取利!借审理刑狱而得来的财富可没什么值得宝贵的,而且这样做一定会招致广泛的怨恨,受到触犯众罪的报应。要永远以畏惧的心情对待刑罚。并不是上天降罚不够公正,事由人为,违天则自取其咎。如上天不能把惩罚降到这些人身上,那么众民也就不能享有良好的政德了。”


王曰:“呜呼!嗣孙,今往何监?非德于民之中,尚明听之哉?哲人惟刑,无疆之辞,属于五极,咸中有庆。受王嘉师,监于兹祥刑。”

【译文】

周王说:“唉!子孙们,从今以后你们要以什么为戒呢?难道不是在民众中树立德政,崇尚明察兼听吗?选择明哲之人,付以刑狱之事,对于无穷无尽的讼词,要处理得都合乎五刑的规定,就会带来幸福。为王治理臣民的人,一定要认真地慎用刑罚啊。”

文侯之命

【题解】

此篇作于何时,不详。东汉郑玄以为是平王时文。文侯则指晋文侯,名仇,字义和。

据《史记·周本纪》载,西周幽王荒淫无度,嬖爱褒姒,为立姒子伯服为太子,便废王后申后与太子宜臼。申后的父亲申侯联合缯(zēng)国和犬戎攻杀幽王,西周亡。诸侯拥立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他在晋文侯、郑武公等辅助之下,把国都从镐(hào)京东迁到洛邑,史称东周。在此政变中,晋文侯起了很大作用。周平王表彰晋文侯的功绩,赐给车马弓矢,于是作《文侯之命》。


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武,克慎明德,昭升于上,敷闻在下;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肆先祖怀在位以上晋之先世辅弼文、武。呜呼!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殄资泽于下民,侵戎,我国家纯。即我御事,罔或耆寿,俊在厥服,予则罔克。曰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呜呼!有绩予一人永绥在位以上平王遭家难无人匡扶。父义和!汝克绍乃显祖,汝肇刑文、武,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汝多,修扞我于艰,若汝,予嘉。”以上嘉文侯之功


【注释】

①王:周平王。

②父:周天子对同族诸侯的称谓。义和:晋文侯。

③惟时:因此,因是。

④先正:先臣。指公卿大夫。辟:君。

⑤肆:故。怀:安。

⑥造:遭。丕:大。愆(qiān):过。

⑦殄(tiǎn):灭绝。

⑧纯:通“屯(zhūn)”。艰难。

⑨耆(qí):年老。

⑩恤:忧。

⑪绥:安。

⑫肇:始。刑:法,效法。

⑬扞(hàn):抵御,保卫。

【译文】

周平王这样说:“伯父义和啊!伟大光明的文王、武王,能够谨慎而努力地推行德教,美德上闻于天,名声广布大地;于是上天降下福命给文王。也因为先前的公卿大夫能够辅佐、服侍他们的君主,对君主大小谋划没有不遵从的,所以先祖得以安然在位。以上讲晋文侯的先祖曾辅佐周文王、武王。唉!不幸在我继承王位的时候,遭到上天的大责罚。断绝了小民的财物恩泽,兵侵我国,使我国家遭受大难。现在我的治事官员,没有老者在职,我真是难以胜任。所以说:祖辈、父辈的诸侯们,要为我分忧啊!唉,为我建功立业吧!要尽力帮我久安王位。以上讲周平王遭家难无人匡扶。伯父义和啊!您能够继承您的先祖唐叔的事业,您应效法文王和武王,会合诸侯,继承先君的王业,追法于前代的文德之人。您战功很多,在困境之中护卫我,像您这样的,我要大加赞美。”以上表彰晋文侯的功绩

王曰:“父义和!其归视尔师,宁尔邦。用赉尔秬鬯一卣,彤弓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百,马四匹。父往哉!柔远能迩,惠康小民,无荒宁。简恤尔都,用成尔显德。”以上赐赉


【注释】

①赉(lài):赏赐。秬(jù)鬯(chàng):祭祀用的黑黍、香酒。卣(yǒu):古时酒器。

②彤:朱色,红色。

③卢:黑色。

④简:专心致志。恤:矜恤,同情。

【译文】

周平王说:“伯父义和啊!希望回去后整顿您的军队,安定您的邦国。我赠给您美酒一壶,红色的弓一张,红色的箭一百支,黑色的弓一张,黑色的箭一百支,马四匹。伯父您回去吧!安抚远方之人,那么近处的人也会乐于归附,要爱护安定民众,不要贪图安逸。要特别爱护国中的臣民,从而使您的德行显赫。”以上是赏赐

费誓

【题解】

费(bì),地名。在今山东费县西北。《说文解字》引作“粊”,《史记》作“肹”,唐人改作“费”。《史记》和《书序》都说《费誓》篇是周公姬旦的儿子鲁公伯禽所作。伯禽在鲁即位之时,正当周人东征,与淮夷、徐戎等东方部落进行长期战争,而鲁国又是西周对淮夷、徐戎作战的前线诸侯国。

《费誓》与《尚书》中其他几篇战争誓词一样,没有对出师原因作出说明,也没有鼓舞煽动的言词,全文只是在具体地点部署战前的各项事宜。这对我们了解西周时代的军事制度和战备情况很有帮助。


公曰:“嗟!人无哗,听命。徂兹,淮夷、徐戎并兴。善敹乃甲胄乃干,无敢不吊!备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无敢不善!以上除戎器。今惟淫舍牿牛马,杜乃擭,敜乃阱,无敢伤牿。牿之伤,汝则有常刑!以上清道路。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祗复之,我商赉汝。乃越逐,不复,汝则有常刑!无敢寇攘,逾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则有常刑!以上严纪律


【注释】

①徂:往。

②敹(liáo):缝缀。

(jiǎo):系结。干(gān):盾。

④牿(gù):桎梏,加于牛马之脚,使不致走失。

⑤擭(huò):装有机关的捕兽木笼。

⑥敜(niè):塞平。

⑦风:兽类雌雄相诱。

⑧臣妾:指从军为厮役的男女家奴。逋(bū)逃:逃亡。

⑨祗(zhī):敬。

【译文】

鲁公说:“嗨!大家不要喧哗了,听我发布命令。我们前往讨伐啦,现在淮夷、徐戎并起为寇。缝好你们的铠甲和头盔,系好盾牌,看有谁敢不至军所!准备好你们的弓箭,锻造好你们的戈矛,打磨好兵器的尖刃,可不敢不准备好!以上讲准备武器。现在要放牧那些加了桎梏的牛马,收起你们捕兽木笼的机关,平掉捕兽的陷阱,不要伤害了那些带着桎梏的牛马。如果牛马受伤,你们就要受到惩罚!以上讲清理道路。马牛因牝牡相诱而走失,男女厮役有逃亡的,不得擅离队伍前去追赶。得到这些牛马厮役的人,恭敬地奉还原主,这样的人我就会赏赐你。如果有擅离队伍去追赶的,或是得到却不归还的,就会受到惩罚!不许寇掠抢夺,穿壁翻墙,窃取他人牛马,拐骗奴隶,否则,都要受到应有的惩罚!以上讲严明纪律


“甲戌,我惟征徐戎。峙乃糗粮,无敢不逮,汝则有大刑!鲁人三郊三遂,峙乃桢榦,甲戌,我惟筑,无敢不供,汝则有无余刑,非杀!鲁人三郊三遂,峙乃刍茭,无敢不多,汝则有大刑!”以上刍粮壁垒


【注释】

①峙:通“庤(zhì)”。储备。糗(qiǔ):干粮。

②大刑:大辟之刑,死刑。

③三郊三遂:国都城外近处曰郊,远处曰遂。古时征兵先征近郊之邑,不足则再征远郊之邑,仍不足则举国征兵。此言大量征兵。

④桢榦(zhēn gàn):筑墙的工具,版筑时加固用的木板。

⑤刍茭(chújiāo):可喂牛马的干草。

【译文】

“甲戌这一天,我要出征徐戎。准备好你们的干粮,不许不按时到达,违者必处以死刑!征集鲁国国都及近郊远郊的人力物力,准备好你们筑城的工具,甲戌这天我就要修筑营垒,不许不保证供应,否则,不以死罪论处还会有什么其他的刑罚!我们要在近郊、远郊大量征集人力物力,你们要准备好牛马的草料,不许不作充足的准备,否则你们将被处死!”以上讲准备粮草,修筑壁垒

秦誓

【题解】

本篇为春秋时代秦穆公所作的誓词。据《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前628)、三十三年(前627)记载,秦穆公派遣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领军队远道奔袭郑叔,并拒绝接受老臣蹇(jiǎn)叔的劝谏。结果秦军回师途中在崤山受到晋国军队的伏击,全军覆灭。三将均被俘。本篇就是三将被放还回国后,秦穆公自责自悔,对群臣的誓词。文章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语言诚挚,有自我警诫之意。


公曰:“嗟!我士,听无哗!予誓告汝群言之首。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以上自悔


【注释】

①首:本,要。

②讫:止。若:顺。盘:快乐。

【译文】

秦穆公说:“唉!我的臣民们,听着,不要喧哗!我要发誓,对你们说几句要紧的话。古人有言说:‘民行从善乐开颜。’责备他人有何难,接受他人的责备能从善如流,才是最难的!我心中真是忧虑重重啊,时光流逝,不能再来啊。以上是自悔


“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虽则云然,尚猷询兹黄发,则罔所愆。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惟截截善谝言,俾君子易辞,我皇多有之以上悔疏老成而亲佞人


【注释】

①黄发:老人。老人头发变白,白久则黄,故称。

②番番(pó):通“皤皤”。白色。

③旅:通“膂”。膂力,即体力。愆:亏损。

④仡仡(yì):雄壮勇敢的样子。

⑤截截:明辩便巧。谝(pián):巧辩。

⑥易:轻忽。

⑦有:亲近。

【译文】

“坚持古义为我谋划的人,因没有顺从我,遭到我的忌恨;就事论事为我谋划的人,我还以为这是亲附我。话虽这样说,有关军国大事还是应当征询年长者的意见,才不会犯错误。头发花白的老人,虽然体能有所下降,我却应当亲近他;雄壮勇武的壮士,虽然箭射得准,车驾得熟练,却还不是我现在需要的。那些巧辩动听的话,使君子轻易惰废,我过去却听得太多了!以上讲悔悟过去、疏远老成而亲近佞人


“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达,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以上言国以一人衰,以一人兴


【注释】

①昧昧:暗。

②断断:诚恳的样子。猗(yī):语气词。

③休休:宽容敦厚的样子。

④啻(chì):但,只。

⑤冒:嫉妒。恶(wù):讨厌。

⑥杌陧(wù niè):倾危不安。

【译文】

“我暗地里思量,如果有一位耿介之臣,忠实诚恳,虽然没有应付实战的技巧,但心地宽广能容人。别人有作战技能,就像他自己有一样;别人有出色的才干、高尚的道德,他会发自内心地喜好,不仅是口中时常称道。这种能容纳才德之士的人,可以保有子孙和臣民,并为他们造福啊!他人有技能,就由嫉妒而产生厌恶之情;人家有才有德,就压制人家,使其成就不为君主所知,这样不能宽容待人的人,便不能保有我子孙、臣民的幸福,这种人是危险的!国家不安,责任在君主一人;国家安宁,也主要靠国君的美德。”以上讲国家因一人衰,因一人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