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辜鸿铭英译经典:《大学》《中庸》(中英双语评述本)
- 辜鸿铭英译 王京涛译注
- 992字
- 2021-03-30 02:58:25
出版说明
《大学》《中庸》的英文翻译,在历来“四书五经”的翻译中一直是比较少的。早期,有英国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和马士曼(Joshua Marshman)的《大学》英译本(分别出版于1812年和1814年),英国传教士柯大卫(David Collie)的“四书”全译本(1828年),以及后来集大成的英国传教士、汉学家理雅各(James Legge)的《中国经典》(Chinese Classic)(其第一卷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出版于1861年)。一直以来,这些儒家经典的英译工作都是西方传教士垄断的,直至辜鸿铭英译本的出现。
辜鸿铭(1857—1928)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学贯中西,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文等9种语言文字,他是第一个独立完成《大学》《中庸》《论语》三部儒家经典英译的中国人。不同于理雅各等传教士,辜鸿铭翻译儒家经典的目的是要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和儒家思想。尽管精通西方文化,但辜鸿铭并不认为西方文化优于中国文化。他希望他的译介工作,能够改变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不公正态度,重新认识中国。正如其《中庸》英译本(1906年)序言中所说:“如果这本来自中国旧学的书能够偶然地帮助那些欧美人,特别是那些现在在中国的人,更好地理解‘道德法则’,拥有更清楚、更深刻的道德义务感,以便他们在对待中国及中国人时,能用道德法则替代欧洲的‘炮舰’与‘暴力’文明的精神和态度;在与每个中国人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各种关系中,去尊重并服从道德义务感——那么,我就会感到这么多年来我用于研究和翻译这本书的精力,没有白费。”他的译本不仅面向学者,也面向广大不懂中文、对中国文化感到陌生的一般西方读者,行文努力按照一个受过教育的普通英国人的思维方式来表达。比如,他将《大学》书名译为“高等教育”;模仿基督教的宣教传统,将《中庸》称为一本“教义手册”;采用视“中庸”的内涵为“中的原则”的解释,“中的原则”也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常见的提法,为西方大众所熟知。
此次出版的辜鸿铭的《大学》《中庸》英译本,以中英双语形式呈现,包括英译文、《大学》《中庸》原文、中文今译三部分。《大学》英译文采自《神学季刊》1930—1931年连载的版本(与辜氏英译《大学》1915年初版基本一致), 《中庸》英译文采自其1906年初版;《大学》《中庸》原文采自《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即本书宋体字部分;中文今译则译自辜鸿铭的英译文,即本书楷体字部分。另外,全书每一节后附有译者的评述,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辜鸿铭对《大学》《中庸》独到的理解与译法。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