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分粮

吕他听说能做账房,也凑过来询问:“小公,我弟弟现在身体做不了重活,能去跟着做账房吗?”

周书灿无语的笑笑,知道和这些人解释不清楚账房是什么,只能含糊其辞的说:“行,没问题,等你们各家的房子盖过了,统统的开始学算盘,到时候来一场比赛,谁的算盘打得好,谁来做账房。算盘是账房的基本功,这个是要靠的,和其他干活不一样。”

制衡拉把椅子也凑过来,继续确认:“小公,明天真的分粮食吗?”

“嗯。”

伯牛不满的说制衡:“你看看你这个人,不是确定了的事吗?怎么还一遍一遍的问?不烦啊。”

制衡抬手挠挠头,难为情的说:“小公说的那些怎么计算,我是都听明白了,但是怎么算我家的,我就自己算不出来了。”

周书灿抿一口茶,明白制衡和大多数人一样,心里既想要房子又想要粮食,但是房子和粮食比较,心里肯定认为粮食比房子重要,怕盖房子后没有粮食了,可又不敢不听周书灿的提议,不盖房子。制衡一遍遍的问,无非是要个心里安慰。

端着茶杯故作深沉:“还是那句话,小麦肯定不分了,要全部留做冬小麦的种子。也就是再过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要全面开始播种冬小麦了。这样,明年不到五月(鲁历)就可以收麦子了,再不会发生五黄六月还饿肚子的事。

另外,你们放心的盖房子吧,房子和粮食对半算的,会拿你们的之后的工资券抵扣房子,不会让你们分不到粮食没吃的。大家还一直在继续做工呢,每个月都有工资券,之后慢慢还就是了,根本不用害怕盖房子的事情。”

制衡又一次放心,“小公,你知道的,我家人口少,我又身体不好,我不能跟伯总管他们比,我……”

周书灿打断制衡的话,让一位男人诉苦实在于心不忍,“我知道,制衡,我没有强迫你们都要盖房子。即使盖房子也不是一下子扣去你全部的工资卷,这个你放心。

恩……本来我是不想说的,不过反正是早晚都要说的,对于你们几位总管还有特别的奖励。一人先给五颗珍珠吧。我们邑现在没有做饰品的工匠,等等有工匠了,你们可以拿珍珠给你们老婆做个手链什么的。”

周书灿说一个人给发五颗珍珠的时候,惭愧的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抽自己一巴掌的冲动都有,他这是多侮辱人,才给人家发五颗珍珠。最贵的大溪地黑珍珠才三百多多块钱起,他拿淡水珍珠忽悠古人太昧著良心了。

几位总管早就风闻主公有宝物,隐隐约约知道是什么珠,那可是闵家发家致富的法宝,谁也没有想过自己能拥有。

伯牛震惊的站起身,既欣喜又担心的问:“小公,是主公的意思吗?”

周书灿迟疑下,看来伯牛他们还是比较了解闵父的,实话实说:“我……我还没有跟我父商量,明日我父去鲁城嘛,等他回来再告诉他吧。”

闵父之所以选在明日发粮食的时候去鲁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想看到分粮食。今年是他最辛苦种地的一年,他把地里所有的农作物当成他自己的成果,颗粒归仓。收进仓的时候很高兴,现在要从苍里再统统的拿出来,如割他的肉一样,他受不了。这不是道理能讲通的,明知道不能阻止邑民分粮食,偏偏无法接受。那就选择逃避吧,闵父选择去鲁城卖珍珠。

分粮食当然不随闵父的意志为转移了,再不分粮食的话,估计邑民要造反了。

轰轰烈烈的分粮开始了。

翌日,艳阳高照,九月的天空晴空万里,朵朵白云变换莫测的漂浮在蓝天碧海之间,时而如牛羊,时而如天庭,时而又如花朵儿……俯视大地上的一切美好。当然是没有碧海了,那是绿色的大山,分粮食嘛,自然需要应景的背景描述。

邑民当然是兴高采烈堪比过年,再没有任何事情比发粮食让饿肚子的人更激动的事情了。轮到分粮食的邑民,天还没亮便拿着麻袋,自觉的排对在粮仓门口,等着分发粮食。

不是所有邑人今天领粮食,周书灿按宋朝的保甲制,把邑民保甲编组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闵家邑平民人少,买来的大量奴隶是计算在闵家门户下的,这样算下来,没有到保仅仅到甲,领粮食是一甲一甲的轮着领。

闵家的粮仓是按地上“杆栏式”粮仓建造的,类似于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闵家粮食收获的并不多,这种粮仓正适合。为了安全起见,粮仓单独设置在邑中间的位置,有专门的人看守。

起初闵父的意思是放在闵家,周书灿分析了利弊。粮食包括公田和私田的粮食,今年有了曲辕犁,地犁的深,粮食肯定要多产出。粮食收获邑民们都参与了,不可能瞒的过去,增收多少粮食大家心里都有数,春秋时代人的智商不比后世人的智商低。粮仓放在闵家,邑民会以为是闵家的粮仓,放在单独地区域,是公中的粮食,邑民会认为这里面有他们的粮食,整个邑的邑民都会操心守护,省去闵家多少心,何乐而不为。

周书灿身穿一身素衣,坐在一栋栋粮仓前面,槐昂首挺胸站在他身后,邱拿着账簿坐在桌子后面,主仆三人俨然一副地主和狗腿子的形象。

粮仓包括部分邑民私田的收获,往年邑是各自为政的种粮食,今年特殊原因,绝大部分男性邑民都在山里干活,邑民也接受了周书灿的提议,采取统一种地统一收割的方式。

只有极个别的邑民,不参与统一种地。对于这几户邑民,周书灿采取的当然是隔离的手段,闵家的先进的铁农具,拒绝让他们使用。另外也主要是闵家天天在开垦荒地,根本没有把农具借给他们的机会。

邑民私田的收获物,首先要分出去,周书灿亲自上阵,撸起袖子算盘打得啪啪响,核对每户邑民家的收获物。

发放粮食是按斗计算的,一斗等于十升,鲁国的度量衡周书灿实在不知道怎么计算,真的没有学过,憋死了也换算不出来。干脆直接使用斗了,反正以后到了秦朝统一度量衡,就是石斗升,他只不过是提前拿出来用了。只要是不太违反历史规矩使用公斤就好交代,好歹他是学先秦史的,也要尊重些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