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阿斯卡隆决战

阿杜拉在耶路撒冷失守后,撤退到了自己位于死海东部的领地,没有再进行行动。而十字军此时也已经离开了耶路撒冷,寻求战略决战。

当阿尔-阿夫达得知耶路撒冷被十字军攻陷的消息时,感到十分意外,一是没想到十字军竟真的敢发起对耶路撒冷的第二波强攻,二是难测十字军居然成功拿下了耶路撒冷。

阿尔-阿夫达此时已经征召了六万人的大军,正在地中海沿岸的西奈半岛行军。他找来前不久出使过十字军的艾迈哈德,询问:“十字军攻陷了耶路撒冷,这是意外吗?”

艾迈哈德则答:“阿尔-阿夫达大人,这个情况我已经给您打过预防针了。我试图策反法兰克人领主没有成功,那个名叫卡尔的公爵十分难缠,意志很坚定,不是许以利色就能拉拢的。”

阿尔-阿夫达询问:“你的意思是说,法兰克贵族很难办?不过,阿杜拉的情报说,他们的人数可是不满万人的啊。在耶路撒冷进行大规模强攻,想必也损失不小吧。”

艾迈哈德摇摇头,缓缓言:“大人,接下来的话在您看来可能有些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不过,我还是得说。”

艾迈哈德顿了顿,道:“这些法兰克人能一路走到这一步,说明他们并非等闲之辈。最关键的是,他们一路以少胜多过来,只在的黎波里算是惨胜,战力不可小觑,我们还需谨慎行事啊。”

阿尔-阿夫达眯着眼睛,漫不经心地点了点头,说:“嗯,好……我知道了。”他望向沙漠远方,道:“此次出征,必须要速战速决,以大军之势兵临先知登行之地(耶路撒冷),然后以牙还牙,不惜一切代价,强攻耶路撒冷,粉碎法兰克的远征军。”

“大人,这是为何?中东地带临近埃及,补给线尚有保证。直接攻打耶路撒冷,用意何在呢?”艾迈哈德问。

阿尔-阿夫达拍拍自己的马,对着艾迈哈德说:“我在埃及征召各地领主军队的时候,各地区军队集结的速度并不一致。甚至一些很近的地区的总督上交军队都拖拖拉拉的,艾迈哈德,这说明什么?”

艾迈哈德挠挠头。

“我在开罗的摄政统治并不稳固,这点你知道吧?我非常怀疑亚历山大以及阿莱曼一带的总督有反心,而他们派发征召兵时的态度更加印证了这一点。还有,不得不说,法蒂玛在上下埃及的统治都是外强中干了。科普特和逊尼派民众同什叶派统治者矛盾愈来愈严重,这事没法善了。”

艾迈哈德侧头,道:“大人,佩服您有如此远见,那么,您的意思是……”

阿尔-阿夫达言:“是的,我们必须尽快解决法兰克远征军。假以时日,埃及内部定会出乱子,无论是居心叵测的地方领主,还是日益不满的逊尼派和科普特民众,都是一点就燃的干柴火。”

“兄长,请快点,你们都要到后军去了!”阿尔-阿夫达的弟弟侯赛因在远处对两人招手,喊着。

“哦哦,好!驾!”阿尔-阿夫达挥动缰绳,同艾迈哈德骑行奔前。

阿尔-阿夫达并不知道,与十字军的决定性战役不会在耶路撒冷发生。

当十字军聚拢人马,沿着巴勒斯坦海岸向进军时,阿尔-阿夫达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双方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直到阿尔-阿夫达进驻了阿斯卡隆之后,威尼斯的舰队才因为城内炊烟异常增多而判断出了敌军主力方位并报告给了亲王们。这时,十字军方才得知他们离敌人主力已是非常接近。

阿斯卡隆守军发现了游弋在地中海的舰艇正在观察他们,这事很快被上报给阿尔-阿夫达。可阿尔-阿夫达做了一个错误的决策:他认为十字军的侦查无足轻重,其主力肯定是在耶路撒冷加固防御。于是乎,阿尔-阿夫达命令他的主力出城扎营,要急行军前往圣城并趁十字军立足未稳将其夺回。

而十字军那边,约安尼斯得知阿拉伯军队主力在阿斯卡隆时,他便直接派出了几支小分队想办法引诱敌军出城。卡尔对约安尼斯未经商议就做出这种可能让十字军被发现行踪的行动颇有微词。

很快,几支东罗马小分队就侦测到了在阿斯卡隆东边大片散部着的敌军营地,分队哨兵们连忙回报给约安尼斯信息。

有些令人齿冷的是,其中一个小分队在经过一处取水地时不巧和一支打水的阿拉伯小队撞上了,前者利落地解决了后者但也因此迷了路,在断粮缺水的情况下他们喝掉了阿拉伯人的血并吃掉了他们的尸体。这支小队在战役结束后才归队,而事情在多年以后在其中一个参与者忏悔之时给坦白了出来,让东罗马和十字军的名誉都大受损害。

当消息传到军营中时,亲王们知道这是做决定的时候了。十字军做好随时进入战斗的态势,向最后的决战地点开进。

康拉德带着先遣队途径一个村庄之时,发现了大批在田地游荡的动物:牛、羊还有骆驼。东罗马小分队说明他们侦查之时并没有这样的情况,康拉德立马意识到事情有蹊跷。他制止了正在搬运和杀死动物的部下,让他们把附近的动物全部驱赶到一起来,带上这批牲畜继续前进。

在阿尔-阿夫达聚拢了掉队的士兵正欲开始急行军的那个晚上,十字军已经悄然在和阿拉伯军队仅隔几公里之远的沙漠中扎下了营。亲王们当晚再度聚首,都同意了第二天清晨进行突袭的计划,希望这能削弱阿尔-阿夫达的数量优势。除了约翰,没有亲王当晚能睡着。马龙也十分负责,他带着几个教士,半夜访问了许多战士的帐篷,悄悄给他们送上临时制作的十字架保佑胜利。

日出之前,十字军拔营出发。

十字军这样布置了为数不多的军队:军队分成双战线,骑兵在第二战线的中军,步兵包拢着骑兵。约安尼斯和卡尔分别指挥左右两翼的希腊步兵和日耳曼步兵,约翰和恩里克负责中军,康拉德领导所有还能骑马的部队在后方正中。

阿尔-阿夫达依然认为十字军会在耶路撒冷等候他,并没有做充分的侦察,这铁定是一个莫大的决策失误。随着地平线上扬起了尘土,他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可怕的错误。

十字军的突袭计划凑效了。法蒂玛军队滞留在营帐中措手不及。被十字军驱赶的牲畜扬起了更多的尘土造成了一种千军万马的假象,让法蒂玛士兵十分恐慌。阿尔-阿夫达完全不知道,这些家畜只是几个愚蠢的当地领主放生的,至于目的到底是诱敌还是行贿十字军,不得而知。

十字军快如闪电,以怒海狂涛之时冲击着临时组成防线仓促应战的法蒂玛军队。阿尔-阿夫达能在这样意外的情况下组织起防御实属不易。然由于许多士兵没及时加入战斗,前线作战人员严重不足,在营地外围抵御着十字军的阿拉伯战士渐渐无力支撑。

阿尔-阿夫达之弟侯赛因说服了兄长带着剩下的部队进入阿斯卡隆,自己则留下来指挥临时防线的防御。如果他能成功争取时间让剩下的部队加入战斗,十字军就会被反过来歼灭;如果他失败了,阿尔-阿夫达也可以带着后方的军队进入安全地带。但要是阿尔-阿夫达战死,这支军队就失去了一切。阿尔-阿夫达同意了弟弟的请求,向后组织混乱中的军队开始向城中撤军。

少之又少能第一时间应战的阿拉伯军队最终还是不堪重负,让十字军粉碎了防线。康拉德的骑士们此时也出动,肆虐了法蒂玛军队的侧翼,深插入其营地,击溃大片敌军。

侯赛因带领着一队阿拉伯骑手成功在威尼斯和瓦拉几亚十字军的空隙中撕裂出一条口子,突击入十字军的第二线并与那里的十字军交战。这个小小的成功没有扭转战局,第二线的骑士反冲锋击败了侯赛因的小队,大部分阿拉伯骑手向东溃逃。康拉德领着德意志重骑兵在接连杀死侯赛因的几个士兵后将遍体鳞伤的侯赛因包围。

侯赛因见已至绝地,主动下马,拔出自己的匕首,对着衣着不凡的康拉德划刀,要求决斗。拒绝垂死之人的决斗有辱骑士精神(虽然十字军一路上的所作所为很难说有什么骑士精神),康拉德立马会意侯赛因发出的挑战,下马,拿出宝剑。

等待康拉德的不是摆好架子的贵族间的对决,侯赛因突地抛出手中的匕首,直直飞向康拉德。还好康拉德身经百战,反应迅速,头向左边一侧,右额头被划出一个大口子,吓得他冷汗直流。

侯赛因见匕首没能命中,又欲甩出自己的弯刀。但没能成功,一旁的十字军上前,斩下了他的头。

十字军胜利了。

阿尔-阿夫达的军队损失超过一万人,虽说他本人活了下来并带着相当数量的残军撤回阿斯卡隆城内,且法蒂玛军队许多士兵只是溃散,但他军队的作战潜力已经完全消失了。

阿斯卡隆守军见识了十字军的厉害,战意全无,阿尔-阿夫达也知道自己没有了作战的理由。他不仅栽了个大跟头,接下来要面临的埃及的叛乱也因为出征大败而归更加难办了。

没有办法,阿尔-阿夫达让城墙守军举起了白旗,表示愿意和十字军议和,但阿尔-阿夫达只和卡尔·维特尔斯巴赫议和,他在耶路撒冷城破后保护了伊教徒。卡尔也很乐意接受敌人的单方面投降。

这时,恩里克联同起约安尼斯,反对起卡尔的这种做法来。卡尔据理力争自己的应得利益,但在争论中被反驳得哑口无言。最后,卡尔还是回复法蒂玛王朝:必须和所有亲王一同商讨和平之事。

来的使节是那个艾迈哈德。

这次却没有什么好扯皮争议的了,双方的筹码对比已经发生了变化。艾迈哈德保持了自己的不卑不亢,和平协议倒也拟定得很快,因为失败的一方必须尽快撤军稳定国内,胜利的一方也已经无力再战。若两边都不做出让步,结果只能更坏。在心照不宣之下,亲王们注视着卡尔代表着十字军和艾迈哈德前下了和平条约。

条约的内容不多,归纳下来如此:法蒂玛王朝和十字军及东罗马帝国立即停战;中东一带十字军所占领土地归十字军所有;法蒂玛的公主艾玛丽嫁给卡尔(这回卡尔很有趣,他说自己其实没有妻子然后在半推半就下和异教徒订了婚,理由是稳定中东土地异教人民),无论之后十字军占领土地的归属权如何,法蒂玛王朝和十字军在二十年内不能互相进攻,由巴伐利亚公爵卡尔担保。

约安尼斯插了签约时唯一的一句嘴,他希望法蒂玛王朝能让出阿斯卡隆这块地方。但艾迈哈德机智地将其“理解”转化为东罗马帝国的夺地野心,一番诡辩让其他亲王们对约安尼斯颇有意见,打消了约安尼斯的这个本来想法就不强烈的要求。于是,阿斯卡隆便作为一个桥头堡,在中东的土地上被伊教徒保留了下来。

亲王们,还有教宗特使马龙,在羊皮纸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至此,在1099年的春末,耶路撒冷附近的所有威胁都已经消失不见。活下来的和死去的十字军战士们都完成了自己的誓言:光复圣城,保卫基督。

这是第一次十字军远征的荣耀胜利。

不过,这并不是结束,这的新的开始。

十字军所征服的大片土地还亟待商议划分,亲王们之后的历程也需继续,圣地周围的土地需要进一步拱卫,东罗马帝国的失地也尚未全部收复。

在一切结束后叹了口气,皆有些如释重负之感的人们并不知道,他们翻开的,是欧亚非三洲交界中,两个宗教,无数英杰之间长达数百年的斗争之篇章。

(第一卷:“第一次东征”完)

(第二卷:“新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