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抱着最坏的打算,才能确保胜算

善用计谋的人,即使对于一件很简单的事,也会预想出几种可能的结果,做好最坏的打算,此为老谋深算。社会上有许多事都具有不确定性,这就由不得你不去花费心机。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事实上,人生如意之事,到后来七折八扣的,也是常有的事,如果能够得到其中七成八成的满意度,就算是幸运的了。

封建帝制时期的王位继承,虽然讲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现实中的变数却相当多。例如,皇帝没有亲生儿子,或者是嫡长子不够贤能、强悍,如果再牵涉王室及各方权势的势力消长,当然就很难平静无波,甚至可能形成惨烈的王位争夺战。

宋朝的第二任皇帝宋太宗赵光义,或许因为长子元佐不成材,曾经玩火烧皇宫,所以册立三子真宗为太子。尽管如此,太宗所宠信的宦官王继恩却勾结大臣李昌龄等人,说服皇后李氏,仍然暗中企图拥立长子元佐。在太宗病重命危的时候,王位争夺的诡异气氛更呈现出山雨欲来之势。也正是这个时候,支持真宗的宰相吕端,眼看太宗快撑不下去了,便进宫探望。这位被太宗视为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宰相,果然机灵。当他发现真宗居然没在太宗身边陪侍,生怕在这个关键时刻王位继承的事有变,于是便写下“病危”两字,火速派人交给真宗,要真宗立刻进宫陪侍太宗。

不久之后,太宗驾崩了,李后便派王继恩前来召吕端进宫。吕端心想准没好事,于是就骗王继恩进御书房整理太宗的遗墨诏书,然后将王继恩锁在御书房内。

李后见吕端来了,便开门见山地说:“皇帝已经驾崩了,应该由长子继承皇位才合乎礼制。”吕端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先帝早就预先册立太子,目的就是要太子能够顺利继承皇位。先帝刚刚崩逝,就要违抗他的遗命,恐怕会引起朝中大臣的非议。”

凡事做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准备

君不见,有多少尽管自己信心十足,或别人事前拍胸脯打保票,到头来却落得一场空的事情?所以说,凡事事前想得太美、想得太顺、想得太理所当然乃是大忌。人生的种种胜败、兴衰和得失往往只在一瞬间,稍有大意,事后恐怕就只有干瞪眼的份儿了。

最后结果很明显:做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准备的人得到了晋升的机会。因为领导需要的是努力的人,而不是还没成功就沾沾自喜的人。

李后少了王继恩在旁兴风作浪,不得已只好宣布真宗继承帝位。当然事情没那么简单,在真宗还没真正登基之前,吕端还是小心翼翼,生怕中途发生变故。就在真宗即位大典的那一天,正当他准备垂帘接受群臣叩拜的时候,吕端还是要求真宗卷起帘幕,并且亲自登上殿阶,确认是真宗本人没错之后,才放心地带领文武百官高呼:“皇上万岁!万万岁!”在强敌环伺或者竞争激烈的地方,没有人是胜利的“真命天子”。即使拥有若干官样文章的保证,握有若干形势上的优势,但在肥肉还没吃进肚子里之前,可先别说胜利是属于自己的。

吕端深深了解,尽管真宗拥有太子身份,是太宗确定的接班人,但在王位争夺的诡谲形势中势如蝉翼。如果不步步为营,掌握每一个转折的机锋,恐怕就会有不可逆转的变化。所以,即使到了真宗登基的时候,他都还要确认是否为真宗本人,才放心地叩头称万岁。

这种谨慎严谨的态度,或许正是“凡事抱着最坏打算,才能确保胜算”的最佳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