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尊重别人的选择

一个自己有人格的尊严的人,必定懂得尊重一切有尊严的人格。同样,如果你侮辱了一个人,就等于侮辱了一切人,也侮辱了你自己。

——周国平(北京大学毕业,著名哲学家、作家)

古人云:“人各有志,不能强勉。”不要去干涉别人的选择权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你不可能比他本人还要了解他。或许,他做出的每个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我们只要尊重就好了。

如果我们以己度人,妄自揣摩,那就如同“鲁侯养鸟”一样了。

从前,有一只海鸟停留在鲁国国都的郊外,被发现的人报给鲁王,并说这是一只仙鸟,是天降祥瑞到鲁国。鲁王听后大喜,立刻派人去迎接海鸟,并请到宗庙里供奉。

鲁王为讨海鸟欢心,就让最好的乐手为海鸟演奏自己最喜欢的《九韶》,并准备了牛、羊、猪三牲全备的肉和最好的美酒供奉。海鸟不知道鲁王为何如此热情,终日惶恐焦虑,一块肉也不敢吃,一杯酒也不敢喝,结果三天后就死了。

人有人道,鸟有鸟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尊重事物的规律,不要试图打破。如果我们只按照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养鸟,那怎么可能成功呢?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处境,去揣摩别人的心思,去评判别人的对与错。

我们不是别人肚子里的蛔虫,又怎么会懂得别人的真正用意呢?所以,当别人已经做出了选择时,你要做的只有尊重。任何人都有做出选择的权利,人们应该懂得尊重别人,因为这是修养的一种体现。

“尊重每一位学子的选择”,也是北大的治学之道。在北大历届校长中,蔡元培和马寅初都是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著称。曾任北大校长9年的许智宏教授,也是以他们为榜样,建立自己的管理指导思想的。虽然许智宏没有达到蔡元培和马寅初的高度和地位,但他堪称是“北大精神的良好继承者和掌舵手”。

在他任职期间,是北大建校以来最好的发展期,被称为“中兴北大”。有人说,这是因为许校长把自己看作是北大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善于和大家沟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一个人高高在上地管理学校。他曾在校长室的门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不必敲门,请进!”北大自由、平等的氛围在许校长的身上展露无遗。

有一次,北大理科班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女学生,她成绩优异,还是学生干部。然而,她突然要转系,这让所有的系领导都很不理解。为了不对学校造成不好的影响,学校的领导就没有批准她转系。为此,女学生很苦恼,便给校长许智宏教授写了一封信,诉说自己对理科实在没有兴趣,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在北大图书馆里面看文科方面的书籍,她希望转到文科去,却遇到了麻烦,希望许校长能够帮助自己。

许智宏校长读过信后,很理解女学生的心情,他认为:既然对理科没有兴趣,就应该按照她的意愿,这样才是因材施教。于是,他立刻叫来老师们,对他们说:“为什么不让这个女学生转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去呢?既然她不喜欢理科,就不要让她浪费这个时间学习不喜欢的东西……”

最后,女学生终于如愿以偿,转到了自己喜欢的科系。

身为北大校长,许智宏之所以能够为一个女学生转系的事情亲力亲为,就是因为他发自内心地去理解和接受别人的选择,甚至给予支持。北大在许智宏的改革之下,也愈加重视学生转系的请求,转系的比例,已经从原来的3%提高到了20%。以人为本,涉及每一个人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思路,这就是许智宏教授改革的主旨。他给北大学子留下了一种较为宽松的学分制度,为了降低学生们的压力,让他们有时间和空间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正如周国平所说:一个自己有人格的尊严的人,必定懂得尊重一切有尊严的人格。同样,如果你侮辱了一个人,就等于侮辱了自己。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请不要因为个人认为的建议而否定别人的选择,即使他的选择不一定是最好的。不论好坏,只要这个选择是出于自愿的,那对他来说,就是最佳的选择。

记住:“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的身上,你并不知道这个选择对别人来说有何种意义。而在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人,打着“救世”的旗号来干扰别人的生活,或者也有些人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来干扰别人的选择,这种做法不但是对别人生活的一种干扰,也是自己没有修养,甚至没有道德的一种表现。如果一个人完全以自己的喜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身上,那么只会让彼此之间产生摩擦和不悦。若只是一厢情愿,把自己喜欢而他人不想要的东西强加于人,则是对他人的一种干涉或侵犯。

为人处世应该顺应他人的意愿和本性,要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和厌恶。我们应该互相尊重,待人处事应从他人的角度出发。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存在着差异,我们不要将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这是一种干涉别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的行为。尊重别人的意愿和选择,尊重别人的活法,才是真正的尊重。只有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