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常“短路”:“艾滨浩斯”让记忆保持新鲜感

我们都知道,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如识记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

今年31岁的李欢在一家服装公司做财务,她已经从事这一行10年了,但是,最近几个月却总有些精力不集中,导致工作上出现差错。

之后,李欢到医院问诊,她告诉医生,快一年了,她的精力明显下降。做报表是一项精细活儿,所以,她时常需要加班,但是只要稍微集中精力一会儿就会觉得头昏脑涨。有些时候,有人叫自己名字也感觉不到,等自己突然回过神来,但自己之前的工作做到哪儿又忘了,这种“短路”现象让她十分苦恼。

李欢的主治医生说,李欢是患了神经症,这种病症近年来常见于白领人群,也被形象地称为“白领健忘症”。

刚到嘴边的话忽然忘了,明明记得对方却就是叫不上名字,昨天记的英语单词今天脑子里就没有存货了……这些情况我们都不会陌生,我们会有“回忆”,会有“记得”,当然,也会有遗忘。

遗忘有各种情况:

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永久遗忘在生命里更是经常发生了,比如,小时候的一些事情,我们小的时候可能会记得,但长大以后也许记不得了,也没有心情去记了,便是永久性遗忘了。

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完全遗忘在患有失忆的人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比如,对自己过去所有的事情都记不起来了,有时候,患有失忆的人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认得了。

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临时性遗忘。对于这一点,考试怯场最能说明问题,本来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考试时却突然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起来了,结果考砸了,考完后可能又重新回忆起来了。

能再认但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在我们读书时经常有这种感觉,很多内容非常熟悉,但就是回忆不起来。我们读了大量的书,觉得底气很足,结果在考试的时候见了熟悉,但让自己默写下来却有些困难。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最早研究了遗忘的发展进程,他受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的启发,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记忆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遗忘是有规律的,并且呈现为一条曲线。艾滨浩斯遗忘曲线是艾滨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测试后,产生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此遗忘曲线并不考虑接受实验个人的个性特点,而是寻求一种处于平衡点的记忆规律。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事物的过程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这个规律就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最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观察这条遗忘曲线,我们会发现,学到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能记住的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艾滨浩斯的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

figure_0062_0014

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艾滨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自己的遗忘规律,在大量遗忘尚未出现时及时复习,以此保持记忆的新鲜感,就能收到巩固记忆的效果。

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艾滨浩斯遗忘理论来调整自己的记忆规律,同时加强我们的记忆力呢?

俄国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不要等墙倒塌了再来造墙。”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遗忘曲线应用的精髓:及时复习。遗忘规律要求我们在接触信息之后要立即进行复习,加强记忆,并且以后还要再复习几次,但复习的时间间隔可以逐渐增加。比如记忆的第一天后进行第一次复习,3天后再复习一次,下一次的复习则可安排在一周之后,以此类推。不管间隔时间多长,总之要在发生遗忘的时候及时复习。

艾滨浩斯认为,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死记硬背是费力不讨好的。因此,我们在方便大脑整理记忆的时候,最好事先将信息进行一下“意义化”处理。比如,与其单纯地去记忆1、4、3、5、8的数字,不如利用联想法或者其他方法赋予其一个含义,这样记忆起来就会方便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