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重建投资理念

——高薪比不上会投资

第一节 懂得投资方能帮你打开财富之门

只赚钱不投资永远不会拥有更多的财富

许多人,特别是二十几岁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走上工作岗位,每月拿着固定的薪水,看着自己工资卡里的数字一天天涨起来,他们可以尽情地消费,总感觉高枕无忧。直到有一天刷卡时售货员告诉他们:“这张卡透支了。”这时,他们才惊慌起来,也奇怪起来:“每个月的薪水也不少,都跑到哪儿去了?”对年轻人来说,赚钱固然重要,但是投资更是不可或缺。只会挣钱不会投资的人是不会有钱的。投资至少有以下好处:

1.达到财务目标,平衡一生中的收支差距

人生有很多梦想,这些梦想的实现需要经济上的支撑,例如,累积足够的退休金以安享晚年,建立教育基金为子女的将来考虑,积累一定的资金购车、买房,或者积累一笔资金用于到世界各地旅游,有些人还打算创立自己的事业,等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你进行财务规划,对收支进行合理的平衡。

如果一个人在任何时期都有收入,而且在任何时候赚的钱都等于用的钱,那么就不需要去平衡收支间的差异,投资规划对这个人来说就不是必需的。可是实际上,人的一生中大约只有一半的时间有赚取收入的能力。假如一个人能活80岁,前18年基本受父母抚养,是没有收入的;65岁以前,则必须靠自己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而退休后如果不依赖子女,且此时又没有工作收入,那么靠什么来养老呢?如果你有投资意识,在65岁退休以前这长达47年的岁月中,每个月省出200元,购买成长性好的投资品,假设年收益率为12%,那么,47年后会积累多少财富呢?是5453748.12元,接近550万,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样的话,你就可以享受比较富裕的晚年生活了。

2.过更好的生活,提高生活品质

平衡一生的收支只是投资规划的基本目的。每个人都希望过好日子,而不仅仅是满足由出生开始到死亡为止的基本生活需求。你是否想买一幢或者一套豪华舒适的房子?是否想开辆黑色奔驰车驰骋在空旷的马路上?你是否想在周末或节假日去豪华餐厅享受温馨浪漫的晚餐?是否想每年旅游一次?这些都是基本生活需求以外的奢侈想法,但并不是幻想。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是投资规划的另一个目的。

3.追求收入的增加和资产的增值

人们除了辛勤地工作获得回报之外,还可以通过投资使自己的资产增值,利用“钱生钱”的办法做到财富的迅速积累。

4.抵御不测风险和灾害

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料不到的事情,如生病、受伤、亲人死亡、天灾、失窃、失业等,这些都会使个人财产减少。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通过福利政策,几乎承担了城市居民生老病死的一切费用,人们的住房、养老、教育、医疗、失业等费用负担很小。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开始越来越多地承担以上的费用和风险。为抵御这些不测与灾害,必须进行科学的投资规划,合理地安排收支,以求做到在遭遇不测与灾害时,有足够的财力支持,顺利地渡过难关;在没有不测与灾害时,能够建立“风险基金”,并使之增值。

5.提高信誉度

常言道:“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合理地计划资金的筹措与偿还,可以提升个人的信誉,增强个人资金筹措的能力。当然,科学地规划个人的财务也能保证自己的财务安全和自由,不至于使自己陷入财务危机。

大学毕业了,我们开始挣钱了,更要学会投资理财。赚钱与投资就像是富人的两只手,只有用两只手才能捧住财富。

制订切实可行的投资计划最重要

投资的具体操作很简单,通常只要在投资机构开一个户头,看到什么好的投资项目,便可通过投资机构入市,等到升值了,认为已经升到顶,便可以出货,赚取其中的差额。很多投资基金项目的投资者,甚至不必去证券所,只要相信基金公司的管理,把资金交到他们手中,付给其一定数额的管理费,他们就会把资金集合起来,做全面性的投资,你就可以赚取一定的回报。从表面上看,投资根本不需要什么计划,但事实并非如此,没有计划的投资,一定是失败的投资。

投资讲究以一个投资方针贯穿整个计划,各项投资相互联系,不能孤立起来看,必须了解每一个投资项目在这个计划当中所占的地位、所扮演的角色,这样才能明白其中的意义。例如,在整个投资计划中,你可以主要倾向于低风险。那么,大部分资金便应该放在低风险而回报比较稳定的项目上,如债券等;小部分可选择风险稍高的,如可选择前景看好的新兴创业板上市的科技股。只有这样的计划,投资者才能规避风险。

投资理念是宏观概念,起指导作用。投资策略是中观概念,居于中间位置,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投资计划是微观概念,是最具体最实际的。投资大师巴菲特曾说过,他可以大谈他的投资哲学,有时候也会谈他的投资策略,但他绝不会谈他的投资计划。因为,那是最重要的商业秘密,是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每个投资者水平如何,业绩差异多大,最终落脚在投资计划上。由此可见投资计划的重要性了。

投资计划的第一项工作,是确定投资目标,即选定具体的投资品种。

首先,投资目标要经过严格的标准检验。

其次,制订买卖计划,如在什么价位买入、持有多长时间、什么情况下卖出。

再次,明确资金如何分配、动用多少资金、分几批买卖等情况。

这些都要有清晰的具体的明确的说法,最好是形成文字材料,有据可依,有证可查。

制订投资计划,是投资者最重要最经常性的工作之一。但是要明白,做好这项工作要有充分的调查研究,有缜密的推理论证,要自己拿主意。不能听信小道消息,不能寄希望于幻想,也不能依靠灵机一动。制订投资计划,主要就是为了克服盲目性。如果投资计划不是建立在严谨的科学的基础上,那还不如不做。

投资计划若采用高风险的策略,保本的投资比例便会比较少,大部分资金集中在高风险的项目中。这些投资看准了便可以赚大钱,但看错了就可能全部输尽。投资者应给自己留一些后路,譬如,在手中预留大量现金,可以随时调用。这也是一个投资计划,若没有这个计划,投资血本无归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投资计划也包括每一项行动中的细节,例如,止损点的价位如何,止赚点的价位如何,什么时候应该买入,什么时候应该出货等,都应该在入市之前有详尽的分析和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投资计划是帮助你增加投资胜算的。没有计划,投资就像航行在海上没有指南针的船一样。有了计划,投资就像有了掌舵人,有了前进的方向,知道自己下一步将会怎样发展,还差多少达到目标,离成功还有多远,以及还需多少资源、多少努力才会成功,之后就可以按照需要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了。

投资可能会失败一时,但不可能会失败一世

2008年是巴菲特投资最失败的一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公布的年报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投资收益骤降96%,2008年公司净利润比前一年下降了62%,净资产缩水115亿美元,是巴菲特1965年接手公司以来的最糟糕纪录。

……不过,对于巴菲特来说,2008年的经历也是他投资生涯中一次难得的体验。既有大赚钱的日子,也有大亏损的岁月,巴菲特的投资生涯因而更加丰富多彩。这样,巴菲特既给我们留下了成功的投资经验,也为我们留下了投资失败的教训。尽管对于投资者来说,巴菲特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推崇,但实际上,巴菲特在2008年投资失败的教训,跟他成功的经验一样宝贵,同样值得投资者借鉴。沃伦·巴菲特,全球著名的投资商,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财富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在第十一届慈善募捐中,巴菲特的午餐拍卖达到创纪录的263万美元。2010年7月,沃伦·巴菲特再次向5家慈善机构捐赠股票,依当前市值计算相当于19.3亿美元。这是巴菲特2006年开始捐出99%的资产以来,金额第三高的捐款。

总的来说,巴菲特可能一时失败,但整个一生非常成功。其实,投资的失败与成功都是存在的。不要因为投资的偶然失败,而放弃投资。实际上,真正的成功学理论当然有其价值所在,通过不断的学习、训练和自信心的培养,可以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弥补比较明显的弱点和不足,但是这些只是能够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不代表只要学会了成功学所要求的东西就一定能够成功。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成功没有规律也没有什么所谓的固定模式,但是有一条可以确保你成功,那就是不要失败。而笔者作为投资行业职业人士,恰恰认为在投资行业要想持续成功,最重要的也是不要失败,也就是说先不亏钱,这才是投资准则中最提纲挈领的真理,无论你擅长技术分析还是基本面分析,都要遵守此准则。

股票投资方面,失败研究的最大应用在于避开“地雷”企业,在于如何排除一些表面风光无限,但实际危机四伏的企业或股票。我们作为投资者,最大的担心就是在不远的将来,自己投资的企业面临各种困难、危机而倒闭。那么,这样的投资无异于投资了美国雷曼兄弟的股票,必然血本无归。通过大量世界各地企业的失败研究,你会发现,大部分企业所犯的错误如出一辙,比如,由于过度扩张造成的资金链问题;再比如,由于企业领导者决策失误或者没有持续创新而被行业淘汰等等。绝大多数企业倒闭、破产的原因,无不是在过去世界的某个角落曾经发生过的。“太阳底下从来没有发生什么新鲜事”,这句古老的谚语阐释了问题的本质,也恰恰验证了巴菲特所说的:“我们从历史上学到的教训就是人们其实从不吸取历史的教训。”

所以,我们在寻找伟大企业和大牛股的同时,在憧憬企业未来的美好发展前景的时候,也应该运用逆向思维将那些失败企业的教训和原因一一列出,避开那些将来可能面临失败或危机的企业,这样我们的投资才可能做到不亏钱。长此下去,整个投资过程必是成功的。

第二节 发挥金钱的最大效用,投资就要会“算计”

如何加强对闲置资金的管理

为什么要管理闲置资金?加强对闲置资金的管理,有什么优势?

除去日常开销、基金股票投资等,你每月有多少闲置的资金(也许是应急资金)?因为这些资金随时可能被用到,因此不适合做定期存款,也不适合投资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只能放在银行卡里赚活期利息。你是否觉得这些钱闲置着很不值?国庆节假日期间,沪深证券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全部休市,空仓资金在节日期间难免要“睡大觉”。此外,计划在国庆节后用于购房、提前还房贷和购车等用途的大额资金也存在过节期间“睡大觉”的问题。如何让闲置资金过节时不闲置?投资者的资金量越大,就越需要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以股票投资为例,100万元的闲置资金如果趴在保证金账户上不动,利率不多。然而,如果我们合理运用一些金融工具,收益率可能会高很多。

(1)银行青睐大资金,例如,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推出的“国庆版”的产品,期限为7~14天,主要投资债券或货币市场等低风险金融工具,大多承诺保本。

(2)留神理财产品时间差。需要注意的是,国庆节后股市、期市和黄金市场恢复交易时,有的银行理财产品尚未到期,存在时间差。以浦发银行产品为例,收益起始日期为9月30日,结束日期为10月11日,而股市于10月8日恢复交易。购买该产品的资金在10月8日无法投入股市。如果投资者希望“无缝对接”,那么可以选择更为灵活的常规性理财产品。

(3)买货币基金要趁早。货币市场基金也是一大工具,以2010年的9月21日的市场数据为例,当天共有54只货币市场基金的7天年化收益率超过1.5%,17只超过2%,4只超过2.5%。需要注意的是,基金管理公司在长假前通常会提前暂停货币市场基金的申购和转入。货币市场基金也存在时间差问题。赎回资金通常是“T+2”到账,如果投资者在10月8日股市恢复交易当天发出赎回指令,则资金在下周才能到账。

(4)逆回购是高手利器,逆回购是投资高手青睐的工具。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把资金借给机构投资者,这种操作被称为逆回购。逆回购的风险低,而如果操作得当,收益率可能颇为理想。

通货膨胀到底会对你造成多大伤害

坐在银灰色的新宝来里,王晓峰才感觉自己真的迈进了白领阶层。“买车的想法已经有两年多了,直到去年这个时候真正把车买了,这颗心才真的落了地。”王晓峰将车开到一处僻静的道边然后停车打开车门,轻轻地将右脚放到车外,随手从车内工具箱中取出一支中南海(香烟品牌),点燃后迅速地吸了一口。

成了有车族后,他的花销也随之增加,这一点让他感到有些担心。根据他的测算,从去年4月到今年4月,短短一年时间里油价就上涨了1.3元,按照一个月加油150升计算,一个月下来仅在汽油方面支出就多了近200元。

除了汽油涨价,其他方面物价的上涨也令他感到担忧。由于职业本身的原因,每个月他都有固定的钱用来购买化妆品,他原来购买的套装在500元左右,而现在同样的一套已经涨至700元,再加上女朋友用的化妆品也涨价了,目前他仅用在购买化妆品上的支出就足足增加了400元。

“如果说开车、化妆品花销是可以控制的,那么日常生活支出就无法避免了。”王晓峰说,去年这个时候一个礼拜出去吃两次饭,100块钱基本可以搞定,但现在吃一顿饭可能就要百八十元,如此算下来一个月也要多出四五百元。按照王晓峰的说法,尽管他的月薪已达七八千元,但相对于不断上涨的物价,这些钱还是显得少了些。“现在基本上一天的花费就得100元,一个月就是3000元,而去年这个时候一个月2000元已足够。”王晓峰最后感叹道。

从上面的生活小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货币贬值,通货膨胀,让钱不值钱。租房的费用上涨,食品也涨价,到餐馆吃饭的价格不知不觉地也在涨。无论是王晓峰,还是生活中的我们都遇到的同一个问题是:尽管薪水在上涨,但是比起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带来的苦恼,多开的这些钱貌似起不到多大的作用。“每月还没等发工资,上月的钱就已经花没了。”手中固定的“票子”再也换不回以前满足而且已经习惯的生活物资了,生活大打折扣。

人们收入增加,支出同样也在增加。从某省统计局获悉的一组数据,虽不是直接体现这个问题,但数字背后的含义耐人寻味。2010年一季度事关民生的重点商品销售额增长较快,粮油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6.6%;蔬菜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2.6%,服装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8.0%;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56.7%;煤炭及制品类同比增长1.83倍;汽车类同比增长30.8%。

增长的速度如此之快,是否全部是人们自主消费呢,这与物价上涨有着很大关系。从总体来看,物价上涨的种类很多。所以消费者感到人民币贬值确实不是空穴来风,而且将有可能是长期影响。

这里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通货膨胀的影响,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当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经济结构畸形化需要矫正时,国家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结果会导致生产和建设的大幅度下降,出现经济的萎缩,因此,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2.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当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3.对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

通货膨胀会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外流,从而使汇率贬值。另外,通货膨胀导致银行利率上升,其中贷款利率的提高,给百姓购买房子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房价将可能继续保持上涨的趋势。

在通货膨胀的年代,钱更不值钱,这个时候,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更要学会投资理财,只有这样,才能让生活不受影响,才能不降低生活质量。这就是我们必须学会的生存的智慧。为避免因通货膨胀而受到损害,每个普通人都得努力把自己锻造成理财好手。应对通胀的最好办法是进行投资,如果投资收益超过了通胀,资产就能保值增值,避免缩水。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投资实物资产的资产保值作用比较明显;而投资于一些固定收益类的产品,随着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贬值的,比如,债券。通货膨胀唤醒了百姓的投资理财意识,使得百姓的投资理财的意识越来越普及。目前存在的“负利率”使得大多数人不再愿意把钱放银行,人们更愿意把自己的闲钱投向投资收益率较高的证券市场,如股票、基金等。

怎样消费才是最划算的

海是个白领,月收入不错,却坚决反对浪费,平日里最常挂在嘴边的名言就是:浪费有罪,浪费可耻。大家一同出去吃饭,碗里的饭吃得最干净的是他,将未吃完的饭菜打包带走的也一定是他。海身上的穿戴不乏名牌,但多数是在换季打折的时候买的……诸如此类,但几年前,DV刚兴起的时候,海却花了不菲的价钱买了一部,他说他很想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状态记录下来,留作纪念。后来,出国游刚热起来的时候,海又毫不犹豫地带着全家人出国兜了一圈,大开了眼界,按他的话说,这钱只要花得值,就该花!

花钱要花得值,比如说,每次去买东西之前都会先想想是否真的需要;上班时一般自带饭菜,既节省又卫生;买水果就去批发市场,要比超市里便宜很多;家务坚持自己做,不请钟点工,既省了钱又可以锻炼身体。其实花钱花得值,与人们从前概念中的吝啬抠门有本质的区别,从前的人们这样做是因为物质匮乏,收入有限,不得已为之;而新节俭主义者是在物质丰富、收入充足的情况下,不该花的钱不乱花,他们不是不消费,而是将钱用在最该用、最值得用的地方。

少一点物质的欲望,过简单却高品位的生活,在不浪费却也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条件下,用最少的金钱获得最大的愉悦和满足,这样的新节俭主义其实很好。

好生活不仅是一个目标,而且是一种动力。生产是为了消费,劳动是为了收获。富足和时尚的生活,可以给人带来无比的愉悦和快乐。所以当有能力满足自我的时候,改善生活当然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比如,旅游、健身……“新节俭主义”的核心观点是,收入虽然不菲,支出却要精打细算。该消费时消费,该节省时节省,既要将日子过得五彩缤纷,又要摒弃过度的奢华。简而言之,就是理性消费、简约生活。但是,也有人认为,“新节俭主义”与时下的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是矛盾的。真的是那样吗?

很多人是这样理解的—“新节俭主义”与眼下政府努力所做的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并不矛盾,提倡“新节俭主义”的人群同样支持消费,但他们会把钱花在刀刃上。有很多事想做,那就要先想清楚,哪种需要是最急需解决的、哪些可以先放一放。只有找准了生活的支点,才能撬起自己最大的快乐。

简而言之,最划算的消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做起:

(1)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要受穷。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家庭能做到收支平衡就很不错了。当时大家常年记流水账,每月开支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房费、煤气费、水电费和孩子的学费拿出来,其他的便用于日常支出。到了月底如果出现赤字,就从账目上查找,如果有节余就适时地改善一下生活。

(2)不浪费、低碳生活也是理财的一种。比如,利用“冰箱贴”的方法防止遗忘,提示冰箱里储存的食品,减少开冰箱的次数,省电不说,还吃新鲜的东西。另外,把节日收到的礼品都做详细的登记,名称、种类、保质期一目了然。还有,将大衣服攒在一起用洗衣机洗,小衣服就用手洗,既省了水又锻炼了身体,还符合现在的低碳生活。

(3)储蓄应成为老年人的首选,但不要盲目储蓄,要选择最合算的方式。例如,把每个月的节余办个零存整取,它的利息比活期高不少。如果每月节余稍多,可将零存整取换成每月存一张定期,每月定存不仅可分享更高利率,而且每月都有资金到期,就现金流而言,也更为平衡。

第三节 学习致富之道,尽早精通投资方法

找到诀窍,投资就是这么简单

巴菲特的工作方式,永远不会选择电影《华尔街》里的场景:慌乱的人们左手拿着一个电话,右肩和脸颊夹住另一个电话,右手则用铅笔在白纸上写写画画,眼前的行情机闪烁着绿色荧光,旁边不断传来“做多”“做空”和证券代码以及骂人的声音……与之相反,巴菲特的生活与工作则显得悠闲得多,他甚至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他可以从容地为自己做早餐,或者躺在地板上与朋友煲电话粥。他总是给人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像一位深沉的思想者或哲人。

正是这位慈眉善目的巴菲特,从奥马哈白手起家,仅仅用了40余年时间便在华尔街创造出430亿美元,这种财富奇迹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呢?

其实只要掌握了投资诀窍,投资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下面主要来谈谈投资诀窍。

巴菲特说,两个原则最重要:“第一,把股票投资当作生意的一部分;第二,确立安全边界。”巴菲特表示,确立一只股票的安全边界尤为重要,这是保证成功投资的不二法门。“一只股票有其实际的价值中枢,当市场价格已经超过这只股票的实际价值很多的时候,就到了该卖出的时候了。你在‘抄底’时也不要指望在已经跌了95%或者90%的时候能够买入,这是很难的。”

巴菲特幽默地说老朋友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公司的副总裁查理·芒格是使他投资能够保持常年不败的“秘密武器”。“查理总是教会我不要去买那些在统计上看起来很便宜的股票,查理在很多问题上都是很精明的。”巴菲特说。巴菲特发表一年一度的《致股东的一封信》,其中重申了让自己成功的投资“秘诀”:

(1)保持流动性充足。他写道:我们决不会对陌生人的好意产生依赖,我们对自己事务的安排,一定会让我们极有可能面临的任何现金要求在我们的流动性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另外,这种流动性还将被我们所投的多家、多样化的公司所产生的利润流不断刷新。

……(2)大家都抛时我买进。巴菲特写道:在过去两年的混乱中,我们把大量资金用起来;这段时间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极佳时期,因为恐慌气氛是他们的最好朋友……重大机遇难得一见,当天上掉金时,要拿一个大桶而不是顶针去接。

(3)大家都买时我不买。巴菲特写道,那些只在评论家都很乐观时才投资的人,最后都是用极高的代价去买一种没有意义的安慰。从他这句话推导,显然是要有耐心。如果人人都在买进时你做到了按兵不动,那么只有在人人都抛售时你才能买进。

(4)价值,价值,价值。巴菲特写道,投资中最重要的是你为什么给一家公司投钱—通过在股市中购买它的一小部分—以及这家公司在未来一二十年会挣多少。

(5)理解你所持有的东西。巴菲特写道,根据媒体或分析师的评论进行买卖的投资不适合我们。

(6)防守好于进攻。巴菲特写道,虽然我们在某些市场上扬的年头里落后于标普指数,但在标普指数下跌的11个年头里,我们的表现一直好过这一指数;换句话说,我们的防守一直好于进攻,这种情况可能会继续下去。

在动荡年代,巴菲特的这些建议都是符合时宜的。

通胀和负利的状况下首重资产保值

张先生33岁,夫妻两人有15万元存款,无债务,生活开销一般,也没什么需要大笔支出的地方。他们感觉今年投资房地产不靠谱,对保险又不了解,银行存款利率太低,因此不知道如何做到保持资产保值。

根据张先生的情况,有一些理财师建议张先生可以对15万元存款作一资产配置。他们建议张先生保留3个月的支出作为紧急备用金,以定期存款的形式持有,按照资金的流动情况分别存以3个月、6个月和1年期;假定张先生为稳健型投资者,剩余资金可按5:3:2的比例分别投资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其中50%的资金可以投资大盘蓝筹股和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30%的资金可以考虑国债或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最后的20%资金可考虑分红型保险产品或实物黄金。其间,建议张先生将每月家庭的结余进行基金定投,长期不懈地投资。

在通胀压力不断升温、楼市股市吹冷风的情形下,首要的是使资产保值。资产保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购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最近重新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其中低风险、期限短的固定收益品种更受追捧。目前市场上2个月期限短期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3%左右,半年期产品的收益一般都能达到3.6%以上,一年期产品的收益大多能达到4%以上,远远超出同期的存款利率。通常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会受到资本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在通胀压力大增的预期下,选择银行产品是有道可循的。但面对众多繁杂的理财产品,投资者要遴选出高收益的品种,策略上应有所侧重。首选挂钩商品类产品,比如,挂钩黄金、挂钩农产品的理财产品。

2.长期可配置黄金

专家建议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资产情况以及风险承受能力配置资产,中长期的资产可选择配置部分能防御通胀的高预期收益资产,如股票、黄金和基金。专家认为全球经济可能面临二次探底,黄金牛市也无须怀疑,因为经济增长前景黯淡会推动对黄金的投资需求。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金价中期将走弱,但每年第四季度都将迎来上涨行情。对资金量不大的投资者而言,分析人士认为不适宜投资实物黄金;考虑到黄金抗通胀特性以及金价已大幅上涨的现状,看好黄金的投资者可少量配置黄金股抗通胀。由于美元走势对黄金投资影响较大,因此提醒短线投资者要多关注美国经济数据以及外汇市场的走势。

此外,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后,基金业内人士认为市场流动性宽裕整体格局没有改变,中长期来看,股市上涨可为投资者提供抵御通胀的机会。

3.定期存款不宜超过6个月

在通胀预期下,将钱存在银行显然不划算。不过,专家也表示,市民短期资产可配置一些债券、存款等,但要结合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综合考量,较长期限的存款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考虑到加息预期,存款配置期限可以控制在6个月左右。此外,一般来说,家庭存款比例应保持在总收入的20%~40%,具体比例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