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企业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

383年8月,前秦皇帝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苻坚骄狂地宣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这就是成语“投鞭断流”的来历。

东晋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东晋皇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

双方在淝水展开激战。结果,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前秦的军队规模不可谓不大,但最终吃了败仗。看来,“阵容庞大”不一定能产生必然的正面效果。在经济学中,厂商的生产规模越大,不一定能让生产成本降下来。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规模经济的概念。

一、规模经济

1.定义

规模经济又称规模利益,指随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

figure_0066_0025

若厂商的产量扩大一倍,而厂商增加的成本低于一倍,则称厂商的生产存在规模经济,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极其巨大的,而生产第101辆汽车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产第10000汽车的成本就更低了,这是因为规模经济。

一般来说,随着产量的增加,厂商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最终厂商扩大规模使得生产处于规模经济阶段。

2.规模经济的原因

第一,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厂商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实际生活中,机器、设备往往是有不可分割性,有些设备只在较大的生产规模下才能得到使用。

第二,规模扩大有利于专业分工。

第三,随着规模扩大,厂商可以更为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包括一些副产品。

第四,随着规模扩大,厂商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就拥有更多的优势,随着厂商产量的增加,这些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1.定义

总产量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某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能够得到的最大产量。

平均产量是指总产量或总产出除以一种投入品的数量所得的值。例如,劳动的平均产量定义为总产量除以劳动的投入量。其他投入品的平均产量以此类推。

边际产量是指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又称为边际产品或边际产出。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第一,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第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三、企业盈亏是否取决于规模

安德鲁·卡内基在打造他的钢铁帝国卡内基钢铁公司时,领悟道:“价格的低廉和生产的规模是成正比的,因此,生产规模越大,成本就越低……降低成本、抢占市场、开足马力,只要控制好成本,利润自然就来了。”所谓规模,一是指生产的批量规模,二是指企业的规模。很多企业,成本降不下来,效率上不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实现适度规模。实现适度规模的原则适用于所有行业,不过各个行业实现的方式并不一样。像钢铁、家电、汽车这些行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强,因此适于集中生产,即工厂的规模要大,而且集中在同一地区,才能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另外一些行业如零售商业,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集中进货、统一的物流配送、统一的管理制度,保证了成本最低。当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下来时,消费者才能购买到更便宜的商品。规模能产出比分散生产经营更高的效益。这种效益主要来源于企业规模扩大后,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化,企业设备和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并且使企业更具有挑战性。规模经济并不是意味着厂商的规模越大越好,对于特定的生产技术,当厂商的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边际产量就会下降,从而造成收益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