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塞尔维亚

奥匈帝国本想让塞尔维亚为参与了弗朗茨·斐迪南大公的刺杀行动而付出代价,却没料到即便联合了德国和保加利亚一起进攻,自己还是吃了败仗。

奥匈帝国认为塞尔维亚对于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之死负有直接的责任,并以此为理由于7月28日对之宣战。次日,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就遭到了多瑙河上奥军炮艇的攻击;等到8月14日,陆军元帅奥斯卡·波提柯雷克率领20余万士兵穿过萨瓦河及德林纳河,抵达贝尔格莱德以西及以北,塞军部队这才开始行动。奥军的这次行动也是亚达尔河战役的开端。16日,塞尔维亚的拉多米尔·普特尼克元帅率兵19万进行反抗时,发现了波提柯雷克的军队。尽管塞军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装备上都比不过奥军,但仍于21日打退了奥军的进攻。

figure_0048_0060
陆军元帅奥斯卡·波提柯雷克因错误地指挥了1914年奥军入侵塞尔维亚的行动而被撤职。

略微修整之后,塞军于9月6日挺进奥匈帝国境内的波斯尼亚。但由于波提柯雷克的军队在接下来的48小时内再次渡过德林纳河,在塞尔维亚侧面建立了据点,普特尼克不得不率部回撤以抗敌军。鏖战十日之后,塞军正面抵抗奥军的这场德林纳河战役因塞军认输而结束。自此,塞军开始退守防御较强的贝尔格莱德西南部。

☆奥匈帝国失利☆

figure_0048_0061
1915~1916年,在穿越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大撤军途中,筋疲力尽的塞军士兵抓紧时间小憩。

补充火力之后,奥军于11月5日再度发起进攻。而普特尼克那缺粮少弹的部队只好慢慢地再次后退,想等到奥军的供给消耗得差不多时再发起反攻。12月2日,奥军攻占贝尔格莱德,但普特尼克由于获得了法国的支援也已作好了回击的准备。3日,塞军发动进攻,而此时奥军背后就是泛滥的科卢巴拉河,真正是“背水一战”,塞军没多久就把对方变成了一头困兽。科卢巴拉河战役于9日结束,残存的奥军全数撤过多瑙河及萨瓦河。贝尔格莱德于15日获得解放,但普特尼克由于在此战中折损了22.7万名士兵而遭撤职,取代他的是尤金大公。

☆塞尔维亚最终失守☆

1915年末,塞尔维亚已经不太可能再抵挡住进一步的入侵了。由于罗马尼亚在6月份时封闭了其境内通往土耳其的铁道线,急于向土耳其输送给养的德国瞄上了塞尔维亚,想把塞国变成它的第二个物流中心。而塞尔维亚的夙敌——位于塞国东面的保加利亚,也于1915年9月6日加入了同盟国的阵线。很快,德国总参谋长冯·法金汉将军就策划了一次针对塞尔维亚的联合进攻,负责这次行动的就是德国久经沙场的元帅奥古斯特·冯·麦肯森。

10月6日,陆军元帅赫尔曼·科维斯·冯·科维沙扎率领的奥匈帝国第三集团军和马克思·冯·高维茨带领的德国第十一集团军,穿过萨瓦河和多瑙河进入了塞尔维亚境内。5天后,尼古拉·哲科夫率领的两支保加利亚军队向西攻入塞尔维亚,直取尼什和斯科普里。普特尼克不得不带领队伍在深冬时节艰难地撤到黑山地区。为了这次撤退,他又折损了差不多50万兵力。最终,塞军的幸存者们搭乘协约国的战舰于1916年1月抵达科孚岛,打算不久后在协约国占领的萨洛尼卡继续战斗。自此,塞尔维亚和黑山及其邻国阿尔巴尼亚落入同盟国之手,直到1918年才被解放。

figure_0049_0062
塞尔维亚的部队虽然缺少先进的装备,但却比奥军要坚韧得多。

奥匈帝国的暴行

奥匈帝国于1912年通过了《战时服务法》,规定国家危难之时军队可以向公民强行征收财物作为军需。该法最早于1914年7月25日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开始实行,接着就轮到了塞尔维亚。那时,所有的塞族人无论是否曾是前波斯尼亚的公民都变成了疑犯。1914年侵入塞尔维亚后,奥军开始了有组织的烧杀抢掠,约有4000名平民在此期间丧生。其后,加利西亚境内也发生了类似的惨剧。

figure_0049_0063
奥匈帝国军队屠杀塞族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