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庸》

《中庸》和《大学》一样,原本也是《礼记》中的一篇。据说,它的作者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本名孔伋)。

所谓中庸,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庸之道”。其核心就是提倡做人处世时不偏不倚,无过和不及。在这个总纲下面,又提出了“慎独”“中和”“中庸”“时中”的道德观念。为了说明君子行事必效中庸的道理,文中列举了舜、文王、武王、周公的道德和政治,从而提出了实现理想政治的方针。可以说,这是对孔夫子那一套政治思想的完善和发挥,进一步证明了儒家伦理与政治不可分离的思想特色。

《中庸》在宋代颇受二程与朱熹的推崇,因而在宋明理学中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而随着程朱理学在其后历代封建王朝中的被推崇,《中庸》作为“四书”中独立的一篇也颇走红运,成为科举取士的必修课。而其中所包含的思想,也就日渐渗透到人们的头脑之中,成为中国人道德标准的一个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