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柏林爱乐乐团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在西方交响音乐中,德、奥两国是举世公认最具有优秀传统的国家,所以在大牌的交响乐团中,德、奥两国的乐团数量也最多。如果把目光聚集在这两个国家时,人们会发现有两个乐团站在当今最优秀乐团的顶峰,它们就是奥地利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和德国的柏林爱乐乐团。人们总是在提到卡拉扬时才想到柏林爱乐乐团,诚然,卡拉扬时代是乐团历史上最辉煌的年代,但在这之前,柏林爱乐乐团早已是大牌指挥家眼中屈指可数的世界顶级乐团了。然而这都是从一个早已淹没在历史中的人物本杰明·比尔泽开始的。

1867年比尔泽建立了一支由他自己名字命名的管弦乐团,当时恰好是德国古典音乐大发展的时期,人们对音乐厅中管弦乐队的演奏极为感兴趣,从而导致了众多乐队的产生。这样一来不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在激烈的竞争中,比尔泽乐团以70名乐队员的规模和较为专业的演奏水平脱颖而出。但是由于缺乏管理经验,1882年,50多名成员脱离乐团的行动导致了这支乐团的衰落。但这50人并不是一哄而散,而是又重新组织起来了,联合了一些业余的器乐爱好者,组建了一支新的乐团,这就是柏林爱乐乐团。在经过由当时的著名指挥弗朗兹·维尔纳和著名的音乐人士约瑟夫·约阿西姆的短暂执棒后,乐团在1887年迎来了第一位使乐团得到长足进展的常任指挥汉斯·冯·彪罗。彪罗的才能也许不是最高的,而且彪罗还是一个谦逊有节的指挥家。在他的任期内,他亲自邀请了很多名望在他之上的指挥和著名作曲家来团担任客座指挥,如理查·施特劳斯、勃拉姆斯、格里格、柴可夫斯基等。尤其是作曲家本人的指挥,对乐团演奏水平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到彪罗卸任时,柏林爱乐乐团在当时已是在柏林响当当的交响乐团了。1895年,指挥家尼基什在接受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邀请的同时来到柏林爱乐乐团,也许是这位大师看出了柏林爱乐乐团的巨大潜质,从他到任的第一天起就再也没有离开这支乐团,直到27年后他辞别人世。从此以后,柏林爱乐乐团开始了只聘用大师级指挥的传统。在从1895年到1922年的漫长岁月里,尼基什把他对音乐的感受,成功地贯彻到乐团中,细腻的表现、完美的音色、精确的节奏和流畅的乐句,使柏林爱乐乐团的演奏极富感染力。1922年富特文格勒担任了乐团的常任指挥,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他还在担任着另一支著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同时管理两个著名乐团,对于任何一个只有36岁的年轻人来说,都是一件既荣耀而又极有挑战力的事业。富特文格勒最大的特点是其指挥具有极大的即兴性,他甚至不顾乐谱原有标记的提示,而完全凭借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当然,这为他带来了很多批评和指责,但人们又不得不承认在富特文格勒的指挥棒下,乐团经常演奏出人们从未听到过的新奇音响。在他的率领下,柏林爱乐乐团踏遍了欧洲,把自己特有的完美演奏奉献给每一个听众。同卡拉扬相似,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的驱使下,富特文格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为纳粹政府服务,这使他的一生都蒙上了污点,而且严重地影响了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指挥活动。在1945年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被禁止参加任何公开的演出,直到1947年禁令解除后,才又一次站在柏林爱乐乐团的指挥台上。

1954年富特文格勒去世后,乐团终于盼到了卡拉扬的“驾临”,对这样一位在20世纪后半叶创下辉煌业绩的大师而言,这样的用语不算过分。在卡拉扬的调教下,乐团的水平进入了无与伦比的境地。他坚定有力的手势,准确深刻的解释和他那严厉到苛刻的脾气,都充满了个人魅力。而由他制造出的气势磅礴、充满激情而又变化多端的音响,更是让每一个听众得到无比的音乐震撼。到1989年,在他长达35年的任期内,柏林爱乐乐团的唱片销售量、演出场次都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记录,各大唱片公司的老总、各大音乐节的主办者纷至沓来,邀请函更是堆积如山,演出计划甚至要安排到下个世纪。说到唱片的录制,就不能不提到卡拉扬本人对音响录制技术的精通,从效果角度看,卡拉扬决不比任何一个专业的录音师差,这也是各大唱片公司纷纷邀请他和柏林爱乐乐团录音的原因之一。因为在得到一流交响乐团录制的一流唱片的同时,公司还得到了一名高级录音师指导。就像看到总谱就会产生精确的内心听觉一样,卡拉扬对录音效果的判断也常常是惊人的。在“帝王”般的卡拉扬的指挥棒下,柏林爱乐乐团也被人们视为皇帝的“亲兵”,在世界乐坛上,可能只有维也纳爱乐乐团才能跟它有所抗衡。

1989年阿巴多接替了该团的常任指挥职务,面对一位超级指挥大师留下的庞大家当,任何人都要感到巨大的压力,据说在卡拉扬的晚年,乐团主管曾列举了一大批著名的指挥家作为卡拉扬的继任,但其中不少人都因感到压力太大而不敢答应。只有阿巴多勇敢地接过了这份担子,当然这不是一时的冲动,无论从天赋和经验上,阿巴多都堪任其职。早在1971年38岁的他就曾担任了维也纳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而到柏林的上任在他看来不过是他迈向自己指挥生涯顶峰的最后一步。在他到任后,来乐团担任客座指挥的人数越来越多,梅塔、小泽征尔、克莱伯、索尔蒂等均指挥过若干场次的演出,这些与阿巴多同时代的指挥大师们都以在柏林爱乐乐团的指挥当做自己的一大荣耀,可见乐团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1998年2月阿巴多因为积劳成疾导致胃癌,并宣布于2001—2002年音乐季之后不再担任乐团首席指挥。阿巴多在任时,为柏林爱乐做出了重大贡献:不仅保持了卡拉扬时期柏林爱乐的高水准和国际声誉,而且音色比以前更加灵动、透亮,拓宽了乐团的演奏曲目,特别是对马勒和一些现代派作品也加以诠释。另外,确定了柏林爱乐常规音乐季的三大音乐会,即:每年5月份的欧洲音乐会,6月份的夏季森林音乐会和12月份的新年音乐会。

1999年6月,年轻一代的指挥西蒙·拉特尔被指定为柏林爱乐首席指挥的候选人,在“考察期”结束时,柏林爱乐全体演奏员以无记名的方式投票,将拉特尔推上了“天下第一棒”的交椅。柏林爱乐乐团现有120余名演奏员,内部包括三个弦乐四重奏组、一个五重奏组、一个八重奏组和一个十二大提琴家演奏组。每年举办100多场音乐会,其中有五个晚上专门演奏20世纪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