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刘禹锡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今河南)人。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早年曾被流放到巴山楚水之间,深入民间,学习当地的文化,创作了很多新词,如《杨柳枝》《竹枝词》等。词中多描述自然风光,反映百姓疾苦,对劳动妇女的爱情进行颂扬。其词轻柔流畅,优美婉转。今存《刘梦得集》,乐府中多有收集。

忆江南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1]。弱柳从风疑举袂[2],丛兰浥露似霑巾[3]。独坐亦含颦[4]。

【注释】

[1]洛城人:即洛阳人。

[2]袂(mèi):衣袖。

[3]浥(yì):沾湿。霑(zhān):湿巾。

[4]颦(pín):皱眉。

【评解】

这首词,作者曾经自注:“和乐天(即白居易)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词中描写的是一位洛阳少女的惜春之情。她一边惋惜春天的离去,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也有着无限留恋之情。诗人通过拟人化手法来描写春天。整篇文章婉转有致,让人回味,构思新颖,手法多变。

潇湘曲

斑竹枝[1],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2],潇湘深夜月明时。

【注释】

[1]斑竹:指的是湘妃竹。传闻舜帝在苍梧驾崩,娥皇、女英二妃追至,伤心欲绝,泪水沾到了竹子上,斑斑如泪痕,因此被称为“斑竹”。

[2]瑶瑟:用美玉来装饰的瑟。古代的管弦乐器。

【评解】

本词借咏斑竹来寄托怀古的幽思。“深夜月明”,潇湘上泛舟。诗人触景生情,怀古抒情。全词幽怨哀伤,情意绵绵,充分体现了刘禹锡作词的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