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民间文学、闽南民间文学的理论内涵

文学很自然地被认定是文化的产物,是人类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持续不断地创造出来的艺术。一个民族的文学自然是该民族文化的产物和重要组成部分,是该民族人们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出来的文化艺术形式。那么民族文化如何组成?万建中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由两类组成的:一类为上层的、知识阶层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处于统治地位的文化;一类为社会底层的、平民的、大众的文化。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提出了著名的‘大传统’(great tradition)和‘小传统’(little tradition)的理论模式。所谓‘大传统’的文化,指的是一般所说的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即精英文化或高层文化,尤其是都市文明的文化模式;‘小传统’的文化则主要指民间或基层文化,是底层民众所代表的生活文化,尤其是指复杂社会中具有地方社区或地域性特色的文化模式。民间文学是民间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1]上述概述对民间文化、民间文学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做出了定位。应该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到一定的成熟程度之后,才可以明确区分上层、知识阶层的精英文化和社会底层、平民大众的文化。但实际上,在人类未开化之前,在文字尚未产生之时,远古的原始人类也因为劳动、精神需求、娱乐等原因,创造出无须借助文字的口头文学、歌唱等“口传文化”(oral culture)。这些应是民间文学的发源,也是民间文学的组成部分。

一 何谓民间文学?

前辈钟敬文曾对民间文学有一个权威定位:“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2]钟敬文还阐述了民间文学在民族文学中的地位,指出“民族的文学是全民族上、中、下层文学的综合体”,具体而言,有上层文学或精英文学,有通俗文学,“即城市市民享用的一种文学”,还有“被更广泛地创作和传播”的农民文学、口头文学。[3]其中的民间文学虽处于民族文学的下层,却并非从属于上层,而是与上层文学、中层文学既有联系,又保持自己独立话语体系的文学。万建中指出民间文学的“民间”包含两层意义,“一是生活于底层社会空间的‘民众’,二是‘民众的生活领域及精神世界’。……由民间滋生的民间文学是一种完全独立的文学”[4]。万建中还从“口头性:一种表演的模式”“集体性:演说者与观众的互动”“变异性:表演活动的不可复制”“传承性:演说模式的相对稳定”四个维度,概括民间文学的本体特征,总结指出:“民间文学是用传统的民间形式创作和传承的文学样式,它诉诸口头语言系统,创作和流传都是由一个特定的群体共同完成的,是一种活态的文学,流传中有变动,变动时有流传。这是界定民间文学范围的显著的外部标记,也是它在创作和流传方式上的特征。”[5]对民间文学颇有研究的段宝林则指出:“民间文学是人民口头的集体创作,是一种立体文学、实用文学,具有直接人民性、立体性、口头性、流传变异性、传统性和多功能性等特征。”[6]万建中、段宝林等学者对“民间文学”的界定,具有共同性,即都强调民间文学的口头性、集体性、流传性、变异性。段宝林增加了考察民间文学特征的维度,有其创新性,也有可商榷之处,如“立体性”“多功能性”并非民间文学的独特特征。

“民间文学”的具体范畴是怎样的?万建中认为,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诗歌(即歌谣)、民间说唱、民间小戏、谚语和谜语等口头文学诸形式,都属于民间文学,甚至网上笑话、手机短信等,也被视为民间文学。[7]万建中对民间文学范畴的描述宽泛而“时尚”,他将之扩展到当下新媒体传播的文字形式。这样的概括看似全面,却造成了整理和研究的困难。也许,对于当下新媒体传播的网络笑话、手机短信、微信等内容,将来学者可以给出更恰当的定位归属。万建中进一步描述道:“其中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笑话为散文类作品,采用讲述或演说的语言形式。……民歌、民谣、谚语、民间长诗、谜语等为韵文类作品,采用吟唱或押韵的语言形式。民间小戏、评书、快板、相声等为说唱类作品,采用演唱的语言形式。”[8]可见,在民间文学的大范畴下,散文类、韵文类、说唱类的民间文学,各有精彩,存在生动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 何谓闽南民间文学?

通过对民间文学概念和内涵的梳理,我们可以了解到民间文学的特征、意义和范畴。它为我们考察“闽南民间文学”的概念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笔者认为,闽南民间文学的概念和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考察。

其一,从中国民间文学的整体格局考察,闽南民间文学是中国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有中国民间文学的普遍特征——口头性、集体性、流传性、变异性,也表现出闽南这方土地特有的地域特征、人文情怀和民间风俗。

其二,从闽南民间文学的来源考察,它应该包括两部分。一是古往今来的闽南地区(厦漳泉)民众在历史进程和现实生活中想象、创作出来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文学样式。这部分民间文学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本土特色。二是在历史上随着移民的南迁,中国其他地方,特别是中原地区的民间文学流传到闽南地区,和闽南地方文化有所结合,进而在流传过程中产生“变异”、逐步本土化的民间文学。

其三,从闽南民间文学的文体范畴考察,它大致包括闽南的神话、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民间歌谣、民间说唱、闽南谚语和谜语(特别是富有闽南特色的灯谜)等诸形式。

其四,从民族属性和语言形式上考察,闽南民间文学包括了闽南地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既包括以闽南语创作和流传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其他语言(如普通话、客家语等)创作和流传的民间文学。

概而言之,闽南民间文学是古往今来的闽南民众(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想象、创作出来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文学样式;或外来的民间文学流传到闽南,并逐步“在地化”的民间文学样式,它以闽南话、普通话、客语等多种语言形式创作和流传。闽南民间文学既是中国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口头性、集体性、流传性、变异性等中国民间文学的普遍特征,也带着闽南这方土地特有的地域文化烙印。从文类来看,它大致包括闽南民间神话、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民间歌谣、民间说唱、民间谚语和谜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