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基层党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4543字
- 2020-08-29 06:23:08
一 农村基层党建的理论基础
农村基层党建是党的农村工作的依托和基础,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建是我们党领导农村工作、解决“三农”问题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也是开展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性要求。
通过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广阔农村和广大农民中,动员、组织和领导亿万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的基本革命策略。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1]农民是革命的同盟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问题。
(一)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突出特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高度重视党同人民群众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度重视基层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1847年6月,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直接领导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宣告诞生,并明确要求建立从支部、区部、总区部到中央委员会、代表大会的自下而上的组织系统,使党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同年8月,马克思、恩格斯直接领导和参加了布鲁塞尔支部和区部的组建工作,马克思亲自担任支部书记。12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把支部单列为一章,指出支部是同盟的基层组织,“支部的组成至少三人至多二十人。接收新盟员须经支部事先同意,由支部主席和充当接收人的盟员办理”,这在组织上确立了党支部的地位。
(二)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
“支部建在连上”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的体现。大革命时期,在我们党成立之初,由于没有建立一支坚强的革命武装,因而在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的紧急关头,未能抵挡住反革命的袭击,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由于敌我力量悬殊、队伍成分复杂、人员思想混乱等,部队遭到严重挫折。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毛泽东对起义部队进行了“三湾改编”,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并在部队中第一次实行了班、排建立党小组,连队建立党支部的新制度,规定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都要经过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从而有效解决了党对军队基层的领导问题。部队以崭新的姿态向井冈山进军,很快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使这支以农民为主体的年轻红军,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有觉悟、守纪律、能打仗、会做群众工作的新型军队。党在部队中的组织,从支委到支部,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初步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从组织上解决了党直接有效地掌握士兵的重大问题,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部队的贯彻执行。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总结性地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3]如何在一个农民国度里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农民走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终生探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同农民的关系问题
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农民问题。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专以第六部分论及“土地问题”,指出:“为着消灭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必须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解放农民。”并指出:存在“两条路线:或者坚决反对中国农民解决民主民生问题,而使自己腐败无能,无力抗日;或者坚决赞助中国农民解决民主民生问题,而使自己获得占全人口百分之八十的最伟大的同盟军,借以组织雄厚的战斗力量。”“前者就是国民党政府的路线,后者就是中国解放区的路线。”而“动摇于两者之间,口称赞助农民,但不坚决实行减租减息、武装农民和建立农村民主政权,这是机会主义者的路线”。毛泽东强调:“两党的争论,就其社会性质说来,实质上是在农村关系的问题上。”为此,毛泽东对中国农民进行了经典描述:“农民——这是中国工人的前身。将来还要有几千万农民进入城市,进入工厂。如果中国需要建设强大的民族工业,建设很多的近代的大城市,就要有一个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长过程。农民——这是中国工业市场的主体。只有他们能够供给最丰富的粮食和原料,并吸收最大量的工业品。农民——这是中国军队的来源。士兵就是穿起军服的农民,他们是日本侵略者的死敌。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力量。中国的民主主义者如不依靠三亿六千万农民群众的援助,他们就将一事无成。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所谓扫除文盲,所谓普及教育,所谓大众文艺,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毛泽东补充道:“我这样说,当然不是忽视其他约占人口九千万的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重要性,尤其不是忽视在政治上最觉悟因而具有领导整个革命运动的资格的工人阶级,这是不应该发生误会的。”[4]中国共产党通过依靠农民、教育农民、领导农民和解放农民并获得广大农民支持最终成功取得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处理与农民的关系问题。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国有五亿多农业人口,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5]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农民的关系问题,是我们党高度重视和认真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依靠农民,解放农民,是我们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路线;引导农民,组织农民,是我们党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道路和基本经验;调动农民,激发农民,小岗村“包产到户”和农村改革,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保护农民,帮助农民,农村经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支持农民,普惠农民,免除农业税,实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教育农民,提高农民,培育新型农民扩大农民职业教育;富裕农民,发展农民,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加快推进“三农”发展,党的十九大更是把“三农”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和关键。
(四)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是一条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
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党的领导是引导和促进农业农村健康发展、做好农村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三农”战略思想是新时代推进“三农”发展的根本遵循,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三农”战略地位论——“三农”问题是党的一切工作“重中之重”,“三农”战略课题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抓好农产品质量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三农”战略任务论——把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坚持四化同步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作为战略任务,“三农”战略重点论——建设美丽乡村、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促进农民增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三农”战略核心论——从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强调党是领导“三农”工作的核心力量。[6]
(五)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是党领导“三农”工作的必然要求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承担者,实现党的领导必然要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对待基层组织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有着本质不同。资产阶级政党由于其性质及适应议会政治需要,一般只重视党的上层活动和议会党团的建设,党的组织松散,党同党员的关系由选举来维持。有人鼓吹西方政党学说,主张取消淡化党的基层组织作用,这是完全违背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的,注重在基层建党是一条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党是由中央、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相互连接所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织体系。在这个完整的体系中,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础。党通过遍布全国各个地方、各条战线和各个单位的基层组织,把近9000万党员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具有坚强战斗力的整体。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胡锦涛同志指出:“只有把全国农村七十多万个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建设好,充分发挥它们和乡村其他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广大农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才能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合力,卓有成效地把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又快又好推进农村改革深化、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从而保证我国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7]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高度关注基层政权组织、经济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变化的特点,加强指导和管理,使各类基层组织按需设置、按职履责、有人办事、有章理事,既种好自留地、管好责任田,又唱好群英会、打好合力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干部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要关心和爱护广大基层干部,为他们创造良好工作和成长条件,保障他们的合理待遇,帮助他们深入改进作风,提高发展经济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化解矛盾能力、带领群众能力,引导他们扎根基层、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对基层干部中的先进典型,要大力宣传表彰。[8]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此做出重要批示,强调“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各项村级民主管理制度,特别是选好、用好、管好村两委‘带头人’,加大严肃查处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的工作力度,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保障”。[9]
重视抓基层、打基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自建党始,我们党就重视基层党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越是情况复杂、基础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确保全覆盖,固本强基,防止‘木桶效应’。”[10]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出重要指示时强调:“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11]党的十九大强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为农村基层党建进一步发展指明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