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民族分离主义运动
棉兰老岛地区是菲律宾南部伊斯兰教的传统中心地带,共1.2万平方公里,生活着200多万穆斯林。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历届政府政策失误,加之20世纪60年代南部穆斯林与中央政府的矛盾激化,伊斯兰极端势力兴起,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活动严重,尤其是个别猖獗的绑架犯罪集团,滥杀无辜,频繁制造恐怖活动,成为菲律宾安全的最大威胁。
16世纪中期,西班牙殖民政府在菲律宾各岛大力推行天主教,北部和中部地区由于各岛上的部落比较分散,缺乏凝聚力,天主教化推行得比较快。但天主教在棉兰老的传播受到已经建立封建苏丹国的穆斯林社会的强烈排斥,他们坚决拒绝承认和屈从于西班牙殖民统治者的宗教,反抗殖民统治者的歧视和压制政策。1638年西班牙总督亲自率兵征讨苏禄,遭到当地人民奋勇抵抗,大败而回。300多年间,西班牙殖民军队不断围剿菲南穆斯林,双方也曾签订条约,但后来又屡次开战。直到1851年,在西班牙统治者的软硬兼施下,苏禄国王才承认了西班牙的宗主国地位。
1898年美国侵入菲律宾后,对依然拒绝接受美国统治的南部穆斯林武装反抗势力进行镇压。20世纪初美国人开始对穆斯林采取怀柔政策,暂时中止了宗教冲突。1913年以后,美国开始实施移民政策,鼓励吕宋人口稠密地区的天主教徒向南部落后地区迁移,发展当地经济,并增加南部的天主教徒人口,促进南部与北部、中部地区融合。1915年美国殖民者与穆斯林签署和平公约,承认苏丹为穆斯林的精神领袖,承诺给予他们土地和终身生活费用,尊重穆斯林的生活习俗,在政府中起用穆斯林等,逐渐扭转僵局。20世纪20~30年代,北部、中部地区移入棉兰老的人口不断增多,但穆斯林与殖民统治者的关系一直不和谐。
菲律宾独立后,政府采取温和的民族政策以安抚穆斯林,同时继续向棉兰老岛移民,但效果不佳。到1975年,棉兰老岛900万人口中约有600万(或其祖先)是从天主教统治的吕宋和米沙鄢地区迁移过来的。政府的移民政策引起穆斯林强烈不满,他们认为自己被从传统居住区赶出并被剥夺土地所有权,因而与天主教徒冲突不断。1968年3月,20名穆斯林军人因拒绝执行潜入马来西亚北部(穆斯林聚居区)的命令,被信奉天主教的上级军官以“叛乱”之名当场枪决,棉兰老岛的形势急剧恶化。当年5月,哥打巴托前省长马达兰(Udtog Matalam)组建反抗组织——“穆斯林独立运动”(MIM),在南方各省开展活动,试图在棉兰老、苏禄和巴拉望岛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共和国”,但在1970年被马科斯政府宣布为非法组织。此后的菲律宾穆斯林反政府组织和武装主要有以下几个。
1.“摩洛民族解放阵线”(Moro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MNLF,简称“摩解”)
“摩解”创立于1968年。当时,在南部天主教徒与穆斯林激烈冲突的情况下,以菲律宾大学教授努尔·密苏阿里(Nur Misuari)和哈希姆·萨拉玛特(Hashim Salamat)为代表的穆斯林精英组织南部十几个穆斯林部落,对抗北部天主教政府的统治。1971年,“摩解”取代“穆斯林独立运动”,成为南部伊斯兰武装反抗运动的核心力量。该组织的目标是通过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摩洛伊斯兰共和国”。他们的活动得到阿拉伯国家,尤其是利比亚等国的大力支持,获得了大量资金、武器援助,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成为“伊斯兰大会组织”的成员。“摩解”最初虽以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为己任,但在后来的大部分时间里采取了寻求政治自治的现实主义态度,该组织因而分裂成温和与激进两大派。以密苏阿里为代表的、来自世俗学院的摩洛学生主张在棉兰老地区实行自治,而以萨拉玛特为代表的、来自菲律宾和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学院的摩洛学生主张继续与政府武装对抗,谋求独立建国,双方矛盾不断激化。
1975年“摩解”开始与政府谈判,提出建立“摩洛自治邦”和保留军队的要求。1976年11月,在伊斯兰大会组织的压力下,也鉴于内乱对经济的破坏愈加严重,菲律宾政府与“摩解”签署了“的黎波里和平协议”,“摩解”放弃独立要求,政府允许它所在的13个省实行自治。但由于这些省内许多人反对,该协议并未很好地实施。1984年,由于内部分歧和领导层矛盾不断加深,“摩解”主席萨拉玛特率部正式脱离该组织,另外成立“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MILF,简称“摩伊”)。1992~1993年,“摩解”与政府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和印尼首都雅加达分别举行会谈。1994年“摩解”同意停火,并与拉莫斯政府进行和平谈判。1996年双方达成《达沃协议》,“摩解”宣布放弃武装斗争,建立由密苏阿里领导的、包括81名成员的“南部和平与发展委员会”(SPCPD),实施协调南部所有的发展项目。1999年南部19省建立穆斯林自治区,选举密苏阿里出任自治区主席,将“摩解”的武装人员整编收入菲律宾军队。但只有马京达瑙、苏禄、南兰老和塔威塔威4个省同意加入自治区。2001年,“摩解”发生内讧,并与阿罗约政府在自治区领导人换届问题上发生矛盾,摩解撕毁协约,再次发动武装叛乱,但很快遭到政府军的打击。密苏阿里逃亡到马来西亚沙巴州,后被引渡回国。
2012年10月15日,阿基诺三世政府与“摩解”在马尼拉签署和平框架协议,同意创建新的自治区。受排挤的密苏阿里极力反对,并扬言重新开展武装斗争。2013年9月,军方提前获得了情报,因此做好了打击准备。9月9日,约200名“摩解”武装分子乘船攻入三宝颜市,占领6座村庄,并试图在市政厅升起摩解旗帜,遇到军警阻止,双方展开激战,互有伤亡。“摩解”将180多名村民包围起来作为人质,造成十几人死亡和30多人受伤,数以万计的百姓逃离家园。政府派出“摩解”据点苏禄省的一位前省长与武装分子交涉,但他们却拒绝说这是“国际问题,应该由联合国来进行调解”。9月25日,战斗结束,菲律宾军警在三宝颜打死4名“摩解”武装分子,另有36名武装分子向政府投降,清剿行动取得重要进展。密苏阿里被控发动叛乱,逃亡外国。
2016年杜特尔特上台后顶住压力,为推进民族和解进程,取消了对密苏阿里的通缉令,并到和乐岛将他接到总统府举行会谈,讨论如何解决南部长达50年的武装冲突,尤其是如何对付阿布沙耶夫的问题。虽然“摩解”与阿布沙耶夫无关,但最近密苏阿里与该组织谈判,并成功让他们释放了几名人质。
2.“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Moro Islamic Liberation Front,MILF,简称“摩伊”)
“摩伊”是菲律宾最大的穆斯林反政府武装,由1977年从“摩解”中分裂出来的强硬派组成。最初该组织力量极小,1996年“摩解”与政府签署和平协议后,部分不愿意接受政府军警整编的人员陆续加入“摩伊”,其力量大增,一度达到1.54万人,有武器1.13万件。该组织的目标不仅要在菲南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而且要用伊斯兰教义规范人们的生活,并试图发动“圣战”来实现这一目标。该组织采取游击战术,经常袭击政府军官兵,有时也袭击天主教区、政府官员和警察等。该组织与中东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建立了联系,获得大量资金、军事技术、人员等援助。与此同时,该组织也继续与拉莫斯政府谈判,但双方打打谈谈,和谈进展缓慢。1997年下半年,双方进行了几轮谈判,并于10月签署停火协议。2000年双方对抗再次升级,埃斯特拉达总统下令对“摩伊”营地进行全面清剿,攻下其总部,“摩伊”受到沉重打击。根据菲律宾军警机构透露,截至2002年,该组织有1万多人,有6个团的游击队,拥有13处军事营地,总部设在哥打巴托东北山脚下的丛林中。2003年萨拉玛特因心脏病去世,该组织的军事总长易卜拉欣·穆拉德被任命为新领导人。随后在利比亚和马来西亚的斡旋下,“摩伊”与阿罗约政府重开和谈,但双方仍有摩擦。2010年“摩伊”新任首席谈判代表伊克巴尔宣布,将努力争取在棉兰老岛建立一个“亚国家”,并以此与阿基诺三世政府达成一项全面和平的协议。
2011年,阿基诺三世政府停止所有军事打击。2012年10月7日,阿基诺三世宣布,菲律宾最大的反政府武装“摩伊”已经与政府达成协议,结束在南部棉兰老岛地区的反政府活动。这表明,在经过长达43年、造成12万人伤亡的冲突后,经过几届政府的努力,双方的和平谈判取得重大进展,终于达成一项框架协议——《关于“邦萨摩洛”的框架协定》。根据这个协定,将在菲律宾南部创建一个新的政治实体——邦萨摩洛,以取代现有的“棉兰老穆斯林自治区”。
“邦萨”一词来源于马来语“bansa”,意为“国家、人民”。该框架协定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一个新的、更大的政治实体;逐步解除“摩伊”的武装;保障当地民众的民主与人权;保证当地发展与公平分享财富;增设针对穆斯林居民的伊斯兰教法庭。之所以能达成这样一个框架协定,首先是双方都做出了一些让步。政府决定给予新政治实体领导人更大的政治与经济权力,承诺当地人民能够更加公正地分享自然资源,消除贫困。而“摩伊”也从建立独立“伊斯兰国家”的立场后退。其次是双方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菲律宾政府与当地穆斯林、天主教徒、地方政府谈判100余次。阿基诺三世政府认识到,如果不进行结构改革,就难以改变民众不满的现状,而这个框架协定确保了国家的统一,中央政府仍拥有当地国防、安全、外交、货币政策等专属权力。阿基诺三世政府希望这份框架协议为棉兰老岛地区实现永久和平铺平道路。根据协定成立一个过渡委员会,并在2013年1月启动,负责起草涉及新政治实体的法律草案,在公民投票表决后进行选举。新政治实体将包括现有的棉兰老岛穆斯林自治区所管辖地区、北拉瑙省的6个城镇、北哥打巴托省6个城镇、哥打巴托市以及巴西兰省的伊莎贝拉市。
2014年3月27日,政府与“摩伊”签署《邦萨摩洛全面和平协议》,内容包括实现停火、成立政治实体、分享当地权力等。目前《邦萨摩洛基本法草案》(BBL)正在等待国会审批,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天主教徒议员占多数的菲律宾国会中一些人对审批这一草案根本不感兴趣,他们往往以缺席的方式进行抵制,导致议会达不到通过草案需要的人数,致使工作无法如期完成。菲律宾民众的支持率也只有23%左右,美国、澳大利亚等盟友也对菲律宾给予伊斯兰世界如此高的自治权表示担忧。因此,尽管阿基诺三世政府一再推动游说,仍未在规定日期完成目标。对此,“摩伊”和当地民众对政府非常不满。2015年初,菲律宾警察特种部队在南部马京达瑙省执行任务时,遭到“摩伊”等多名武装分子袭击,导致44名特警死亡。这一恶性事件对《邦萨摩洛基本法草案》的通过和实施造成严重冲击,引发国内对和平协议的强烈质疑,国会也停止对该议案的审议,部分议员甚至要求政府中止实施和平协议。
杜特尔特总统在2016年7月发表的首份国情咨文中表示,将推动修订后的《邦萨摩洛基本法草案》获得通过,同时还提出在全国实行联邦制的设想,其目的也是扩大棉兰老岛等南部地区自治权。
3.“阿布沙耶夫”(Abu Sayyaf)组织
“阿布沙耶夫”组织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拥有数百名武装人员,主要驻扎在菲律宾最南部的几个岛上,以巴兰西为据点。其核心成员是20世纪80年代参加过阿富汗战争的“国际伊斯兰旅”(IIB)成员,与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关系密切,许多成员在那里受过训练。与东南亚恐怖组织“伊斯兰祈祷团”(Jemaah Islamiyah)也有联系。该组织最初的目标是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1993年改名为“阿布沙耶夫”(Abu Sayyaf,意为“持剑的勇士”),成为更加狂妄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它不仅要独立建国,还主张排斥一切宗教,后来沦为专门勒索赎金的绑架犯罪集团。1999年,该组织约有1000多人,其中武装分子约330人,主要是青少年,活动范围在三宝颜市、巴兰西和苏禄。近十几年来,他们多次在旅游点、教堂、公共汽车上制造爆炸案和绑架人质造成重大伤亡,并从事贩卖军火和毒品等活动,严重破坏国内治安,影响菲律宾的旅游业和国际形象。2001年,该组织在靠近马来西亚的一个潜水胜地绑架21名多国游客和工作人员,引起国际社会震惊。2004年一艘渡船在马尼拉湾沉没,造成100多人死亡,也是“阿布沙耶夫”所为。近几年在政府军的严厉打击下,该组织在军事上屡遭挫折,加之其领导人死亡或年老,力量不断衰落。2014年中东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迅速崛起,在遭到西方军队的严厉打击后,试图在东南亚扩大势力。“阿布沙耶夫”趁势卷土重来,2014年涉嫌制造绑架、恐怖袭击等暴力事件多达72宗,影响极其恶劣。最近一次是在2016年11月,该组织在菲律宾南部水域一艘货船上绑架6名越南籍船员,并将两名船员斩首。
2016年杜特尔特政府上台后对“阿布沙耶夫”和其他宣布效忠“伊斯兰国”的恐怖组织发起重大打击行动。2017年4月底,菲军警在苏禄省因达南和帕郎城镇之间的森林里击毙其四大头目之一的哈布西米沙亚。这个恶名昭彰的头目曾多次潜入马来西亚海域,掳走数十名马来西亚、印尼及越南籍船员和游客以勒索赎金,甚至将人质斩首。菲律宾军警从5月开始追捕该组织头目伊斯尼隆·哈皮隆(Isnilon Totoni Hapilon),据说他是“伊斯兰国”在东南亚的头目。此人曾参加2001年绑架21名外国游客事件,导致其中2名美国人死亡,因此遭到美国州政府起诉,悬赏500万美元捉拿。2017年5月,“阿布沙耶夫”与马巫德(Maute)组织共同袭击马拉维市,遭到政府军猛烈打击,“阿布沙耶夫”的多名头目被击毙,组织受到重创。据菲律宾军方估计,“阿布沙耶夫”武装现在只剩350人左右。[9]
4.“摩洛伊斯兰自由战士”(Bangsamoro Islamic Freedom Fighters,BIFF)
“摩洛伊斯兰自由战士”是2008年从“摩伊”中分裂出来的激进反政府武装组织,有数百名成员。该组织拒绝承认“摩伊”2012年与阿基诺三世政府签署的《邦萨摩洛全面和平协议》,不断对政府军进行袭击。2014年3月27日,政府军与该组织的武装分子爆发冲突,导致37人死亡。同年,该组织宣誓效忠“伊斯兰国”。2015年1月25日,警方在马京达瑙省追捕犯罪嫌疑人时,受该组织武装人员攻击,造成警方43人死亡、11人受伤。菲律宾政府已经将该组织宣布为恐怖组织。2018年6月3日,“摩洛伊斯兰自由战士”的一支队伍攻占马京达瑙省的一个村镇,与政府军对峙12个小时,迫使约500人逃离家园。最后军方击退来犯者,打死4人,军方有两名士兵和一名民兵受伤。据军方估计,该组织目前可能有200~300名成员。
5.马巫德组织(Maute)
马巫德组织是活动在棉兰老岛的反政府武装,曾制造多起炸弹袭击和绑架勒索案件,2014年宣布效忠“伊斯兰国”。该组织与“阿布沙耶夫”相互勾结,试图在菲律宾南部建立一个“哈里发”,在获得当地和外国激进分子支持的情况下,这两个组织计划于2017年5月在穆斯林斋月期间对马拉维市发动重大袭击。马拉维市有20万穆斯林,被视为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伊斯兰信仰的核心地带。马巫德组织于5月中旬开始在马拉维市实施暴行,他们占领该市很大一部分地区,插起“伊斯兰国”的黑旗,占领公共设施,向建筑物放火,绑架十几名人质,还放出两所监狱中的众多囚犯。5月23日,菲律宾军警根据情报,在马拉维与两组织进行激烈交火,杜特尔特总统当天宣布在棉兰老岛等地区实施为期60天的戒严。政府军频频出动战机及重型武器轰炸恐怖分子,还逮捕了该组织头目阿都拉·马巫德(Abdullah Maute)的父母以迫使他们投降。“伊斯兰国”在其网站和视频上对菲律宾军方发出威胁,称如不停战就将绑架的人质斩首等,许多来自印尼、新加坡等其他国家的穆斯林极端分子也参加了战斗,形势异常复杂严峻。菲律宾政府坚决不与武装分子谈判。但由于久攻不下,菲律宾政府被迫向驻南部的美国军队寻求援助。中国也捐助了大批狙击枪和冲锋枪,以协助菲律宾军方平叛。2017年10月17日,杜特尔特总统宣布马拉维市获得解放。这场战斗持续了5个月,菲律宾政府军击毙恐怖分子961人,拯救人质1780名,政府军方面有165人在战斗中牺牲,平民也死亡数十人。菲律宾国防部长洛伦扎纳表示,经过马拉维的艰苦战役,菲律宾成功阻止了恐怖势力向亚洲其他国家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