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理念与政策:中国外交的新倡议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体现了中国战略思维的变化。中国提出了许多有全球视野的新理念、新倡议,包括全球治理变革、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一带一路”、亚太自贸区、亚投行、金砖银行和网络安全等。

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国家力量的此消彼长、国际格局的风云变幻都会影响全球的秩序变革。过去西方决定世界发展走向的历史正在逆转,全球权力中心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而中国处于中心地位。新形势下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其关键是其他国家要理解中国的善意,通过良性互动实现互利共赢。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再次证明强调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的“经济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的失败,以及西方全球经济治理的垄断地位的崩溃。中国基于自身发展总结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新理念,倡议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其立意是改变对片面强调对抗的“霍布斯文化”的认识,从理念和认知的角度确立“和合包容”的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将国家命运与人类命运联结在一起,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不仅是对多元价值的匡扶,也是中国话语权和领导力提升的结果。

全球治理变革深刻地反映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治理范式的危机。这种危机伴随美国的衰弱自20世纪80年代就已显现。美国国际关系学者罗伯特·基欧汉1984年出版的《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就描绘了美国霸权终结后世界的可能图景,并指出国际关系不再是一个争夺军事和领土优势的零和博弈,从根本上已经成为一个正和的经济交换体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沃尔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都不止一次地指出美国领导的自由主义秩序正在崩溃,甚至预言了新世界秩序的可能图景。事实也部分证实了基欧汉的观点,中美当前的竞争与合作主要以制度竞争的形式展开,传统的军事与领土侵袭方式似乎已被淘汰,至少在大国博弈中,战争的效用已大打折扣。而约瑟夫·奈2016年出版的著作《美国世纪结束了吗?》则从绝对衰落、相对衰落的角度,分析了在多样且多变的全球化体系中,中美关系的正和意义。根据这些学者的分析,以及国际关系的历史实践,可以发现全球治理变革是伴随全球权力转移的必然之举,而中国对现有体系的改革可以在维持国际体系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合作共赢”。

在全球治理变革的理念指导下,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提出了“一带一路”、亚投行、亚太自贸区、网络安全等倡议。在世界舞台上中国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十八大以后,新一届政府在国际事务中投入更多精力,中国外交展现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姿态。这一系列倡议成为中国转向世界性大国的标志。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后,中国周边国家经济外交的热度上升。基础设施投资成为中国扩大需求、推动周边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的“一带一路”倡议需要金融政策的支持,为此,同年10月2日,习近平提出筹建亚投行的倡议。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的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投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亚投行作为一个政府间的多边区域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宗旨在于促进亚洲区域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加强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融资来源包括: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其中丝路基金首期规模为400亿美元,资金来源是外汇储备、中国投资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开金融,资本比例为65%、15%、15%、5%[1]。“一带一路”与亚投行倡议的提出与落实,是中国国家利益对外拓展、地区影响力上升和大国外交博弈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本身也成为中国周边外交、多边外交的重要舞台,体现了中美竞争与合作背景下中国议程设置力、规则创制权、话语权和全球领导力的提升。

亚太自贸区倡议的提出,是基于亚太地区区域合作的需要,比“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倡议早得多。在2010年横滨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上,21个成员的代表发表《横滨宣言》,将在各国之间达成的43项双边及小型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上,在亚太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但因为多种因素限制,亚太自贸区发展缓慢。直到2014年11月,亚太自贸区路线图终于敲定,标志着亚太自贸区进程的正式启动,将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到新水平。

网络安全既是一个新问题,也是一个老问题。之所以说其是新问题,是因为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将其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新高度;之所以说其是老问题,是因为网络安全进入大众视野已有十几年的时间。北京大学贾庆国教授认为网络安全主要分四类:一是网络间谍行为,二是网络商业盗窃行为,三是网络推送行为,四是网络战争行为[2]。作为典型的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网络与恐怖主义、网络与跨境犯罪等考验着传统的国家主权边界与国际法。中国外交部一再重申,网络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事实上,中国在网络安全方面是弱势群体,也是遭受网络攻击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安全问题,坚决反对并依法打击网络攻击行为。中国政府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2015年的一次答记者问中说,中国有关网络安全公司不久前发布报告的显示,中国长期以来遭受来自境外的大规模网络攻击,国家安全和利益面临严峻威胁。网络攻击具有匿名性和跨国性特点,这使网络安全成为复杂的全球性问题。中国主张各方通过加强对话合作,共同寻求解决之道。无端臆测、炒作甚至恶意抹黑攻击,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3]

可以看到,以上这些倡议是基于中国与国际秩序变化的现实而提出的,以全球治理变革理念为指导,以构建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和安全秩序为抓手,以避免冲突对抗、强调正和博弈与互利共赢为重点,其根本目标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通俗点说,中国的一系列倡议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实现既得利益者与利益诉求者的“互利共赢”,强调利益“正和”,避免零和博弈,追求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是推翻现有国际机制。


注释

[1] 丘兆逸.国内私人资本与一带一路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导报,2015(3):36.

[2] 贾思玉.中外学者吁中美建立网络安全国际规范.(2013-12-05).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12-05/5586570.shtml.

[3] 外交部发言人:中国政府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2015-08-14).http://it.people.com.cn/GB/n/2015/0814/c1009-27461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