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我们还剩多少体察温暖、传递温暖的能力

冬则温,夏则

“冬则温,夏则”并不是让小孩子去暖被窝

在《弟子规》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冬则温,夏则凊。”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冬天要温暖,夏天要凉爽。可是,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来,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这是古人所讲究的孩子对父母孝顺的一种做法。通常,大家在讲《弟子规》这句的时候,都首先要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东汉时期一个叫黄香的男孩儿。

黄香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九岁时他母亲便去世了,当时他悲痛得无以复加。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就只有他和父亲相依为命。黄香除了读书,平时还要帮助父亲操持农活、料理家务。冬天,天气很冷,他要先钻进被窝为父亲暖和被子,然后才让父亲睡觉;夏天,他在睡觉前要为父亲扇席子,等席子凉了,才让父亲躺上去。黄香对父亲尽心尽孝,因此,人们都夸赞他。黄香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当时的皇帝称赞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于是,他名声远播。

后来,黄香长大做了官,非常勤勉,深受皇帝的重视,曾任尚书令。尚书令在当时是一个级别很高的官职,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机要。黄香任魏郡太守时,当地发大水,他就把自己的俸禄都捐出来给灾民,在他的带动下,当地官员、富人都捐资赈灾,使得老百姓得以活命。

那么,《弟子规》里面的这句“冬则温,夏则凊”讲的就是这个故事吗?

这我还真得纠正一下,我们可以用这个故事来理解这句话,但是,这句话其实是另有来历的。

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介绍一部典籍,就是《礼记》里面的《曲礼》。

这《礼记》是本什么书呢?现在的中国人,对我们的历史基本不怎么了解了。我曾经问过我的朋友们:“认真地看过一遍‘四书’的朋友举手。”结果无人举手。其实“四书”打印出来是很薄的,它是过去儒家思想的精华所在,讲述的是人品德修养方面的内容。但现在认真看过一遍的人却很少。这是现在中国人的状况,对自己国家古代的文化基本不了解。连“四书”都少有人看,就更甭说“六经”了,估计翻一翻的人都极少。

在“六经”里,《礼记》是很重要的一部典籍。《礼记》主要讲的是先秦的礼制、礼仪,是专门解释仪礼的。那么,孔子删定“六经”,尤其是《礼记》这部典籍,目的是什么呢?主要是想通过“礼”来提出修身做人的准则。从目的上讲,它是为完善品德服务的。

但是实际上,大家翻翻《礼记》就会发现,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实在是太广博了,可以说是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门类杂多,看着都晕。它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包罗万象。虽然里面的很多礼仪后世已经不用了,比如一些贵族的礼仪。但是现在来看这部作品,可以让我们对古代社会有个了解,我们的文化曾经那么精深,这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啊!记得有一次,我出差住在一家酒店,发现客房的床头居然放着一本《礼记》,拿来翻翻,见扉页上印着:这是让客人随意看看的,了解一下中国人“礼”的历史。当时我非常感动。我们素来号称“礼仪之邦”,这“礼”在哪里?其实中国人都该看看,了解一下,在世界上大多数地方还是蛮荒一片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已经建立了怎样一个严整有致的社会形态。

而《曲礼》是《礼记》中一个非常有趣的部分。“曲”在古代有细小、周遍的意思,曲礼就是那些细小的杂事、日常生活中的礼节。大家可千万不要小看《曲礼》,《礼记》里面的很多礼仪可能后世已经不用了,比如“刑不上大夫”就已经被摈弃了。但是《曲礼》里的内容,却几乎塑造了整个中国、甚至亚洲人的礼仪风貌。

我们过去,有很多老的礼数,比如当着长辈的面不能称自己为“老什么”,如当着你爷爷,不能说自己“我老王的年岁这么大了”。在过去,如果你这么说了,你爷爷会拿扇子敲你头的。这就是《曲礼》里面讲的“恒言不称老”。类似的还有很多,如吃饭不拿筷子乱敲、乱剔牙,等等。很多老的礼数,其实都是来源于《曲礼》的。虽然《曲礼》里面有很多内容后来也消失了,但是有些内容影响中国人的时间相对比较长,其中部分内容成了老礼数,民国时候还在;这些内容今天在日韩还可以看到,而在我们国内却基本都荒废了。

顺便说一句,我们生活中的很多老话儿,也来自《曲礼》。比如:“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各位看着眼熟,它们的来历却很悠久。

那么,这些事情与“冬则温,夏则凊”有关系吗?

原来,在《礼记·曲礼》里就记载有:“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子女,对长辈的礼节,应该是在冬天的时候体察到天气寒冷,要尽量为长辈创造温暖的环境;夏天的时候要考虑到天气炎热,尽量能为长辈创造凉爽的环境。所以后世人解释这句话说:“温以御其寒,凊以致其凉。”

所以,各位看到了,这个内容在过去,并非是单单教育小孩子的。《礼记》是培养君子品性的,也就是说大人也要学习。这里面的“为人子之礼”,更适用于我们成人孝敬老人。只要你有父母长辈在,你就要深刻体察老人的生活环境。冬天要考虑老人的居住环境是否寒冷,要为老人改善;夏天要考虑老人的居住环境是否太热,同样也要想办法调整。所以,《弟子规》的这个内容是取自《曲礼》的(后面还有好几句话都选自《曲礼》)。它并没有非要孩子去给父母暖被窝,给父母扇凉席,那是汉代的黄香在学习了《礼记》之后,遇到了这种情况,这个九岁的小孩子自己的发明,因为他爱父亲,所以他想出了这样的办法。

所以,如果谁说《弟子规》迂腐,非让小孩子去暖被窝,导致父子没有平等的人格,培养了奴性,其实是不对的,那是不了解《弟子规》里面内容的来历。人家讲的只是让你体察父母的生活环境,并没有强行规定孩子去做什么。这种体察父母生活环境的想法,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中,都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而黄香的故事,严格地说只是某个孩子,用他自己的办法实践了《曲礼》的“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的一个故事,并非《弟子规》里面本来就有的内容。虽然孩子有这样的孝心很可嘉,但是并没有强迫大家都去暖被窝的意思。只是大家总是用它来说事儿而已。可见,讲一个教材,如果不看它的全貌,就很容易被大家凭直观给否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