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肺癌领域的应用
- 罗洁
- 608字
- 2021-03-23 19:49:55
第一节 肺癌的诊断
肺癌是一个多基因、多方式、变异积累的复杂病变过程。而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可以预防、阻断或者延迟肺癌的疾病进程,能将早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70%以上,是目前肺癌研究及治疗的关键。遗憾的是,由于缺乏明显的临床征象以及可靠的诊断和预测标志物,70%的患者在确诊时往往已经发生转移,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广泛开展肺癌筛查,做到早诊断、早预防、早干预,可显著降低肺癌病死率。
众所周知,吸烟是肺癌的致病因素之一。然而在50岁以前,性别和吸烟对肺癌发病的影响不大。在美国,肺癌筛查人群定为年龄55岁以上、吸烟指数400支/年,不过这个筛查年龄并不适合中国人群。在中国非吸烟相关性肺癌也很常见,这可能与长期接触油烟、二手烟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目前有很多学者认为,中国人群的肺癌筛查可能需要从40岁开始。不仅如此,肺癌筛查还有很多问题。例如,缺乏随机对照研究,如何判定高危群体等。如果大规模筛查后发现绝大多数被筛查对象并不是肺癌患者,这势必造成公共医疗资源的浪费以及过度筛查可能带来的对人体的损伤。从数据上看,近年来肺癌高危人群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筛查阳性率仅为51%[3]。CT在肺癌诊断上也有其局限性,经常会出现CT报告与病理结果不一致。而且CT检查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放射性危害。由此看来,如果有更灵敏、更安全的筛查工具,就能在疾病早期进行明确诊断,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科学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也避免了对疑似患者进行不必要的过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