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天马行空的联想记忆法

接近联想记忆法——每个需要记忆的事物都有邻居

联想记忆法指的是利用记忆素材与现实中事物的联系来进行记忆,这种联系也可以是已知事物与未知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记忆素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等等。假使一种事物与另外一种事物相近、相似、相反或有因果关系,那么当我们想到这种事物时,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与之类似或相反的事物。比如,丈夫走到了家门口,看到紧闭的房门,会联想到妻子因为工作原因出差,而自己则以为家里有人,所以把钥匙忘在办公室的事情;丢三落四的小姑娘出了门,走到站牌处搭乘公交车时,想起来自己的钱包忘到家里的事情。如果我们平时习惯于联想记忆,这种事情本可避免。联想记忆法正是将记忆的素材与个人所体验过的事物进行联结,以便于人们记忆。

接近联想记忆法又被称作“邻近联想记忆法”或“时近联想记忆法”,指的是两种以上的识记对象,在时间或者空间上有着较为接近的关系,这样只要想起其中一个识记对象,便很容易回忆起另外一个,再由另外一个去连接其他记忆素材。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联想记忆法就称接近联想记忆法。

时玥怎么也记不住好朋友琳琳的生日,偶尔她能记住月份,却记不住准确的日子,大多数情况下连月份也记不准,为此闹过很多乌龙。有时候是琳琳问她要礼物了,她一脸茫然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有时候是她把礼物送给琳琳,琳琳却说今天不是自己的生日。因为生日的事情,琳琳已经埋怨了她很多次。直到一天,时玥认识了一个新同学,新同学虽然年纪比琳琳小,但她的生日和琳琳的只差一天,每次时玥一想到新同学的生日,随即就想到了琳琳的生日,有时候虽然会把两个人的生日弄混,但再也没有出现忘记的状况。

我们见到铁轨就能联想到火车,见到奔跑的马就能联想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见到游戏币就能联想到趣味十足的动漫游戏厅、赛车、街头篮球、夹娃娃机,等等。这些都是接近联想记忆法在无形之中发挥了它的作用。

古代“望梅止渴”的故事也是运用了接近联想的方式。曹操说前方有一片茂盛的梅林,士兵们的大脑就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与梅子相关的记忆也就在大脑中重现,他们不由自主地想到:梅树上必然结着丰硕喜人的果实,如若摘一个咬上一口,酸酸甜甜的味道定能让人满口生津,滋润着干渴的唇舌。如此一来,身体的器官都被调动起来,唾液自然地分泌出来,暂时消解了干渴。

当然,接近联想记忆法也可以是一个人同时或先后经历了两件事,在思维中产生了关联,当想起其中一件事情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另外一件事。例如,小张第一次吃女朋友做的蛋炒饭的时候,想起来自己小时候最喜欢吃妈妈做的蛋炒饭。这样,简单的蛋炒饭就让小张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联系到了一起,想起其中一个,自然而然地就想起了另外一个。

如果能够找到两种识记材料之间的联系,那么我们完全可以使用接近联想的方式来进行记忆。学生时代,很多人都曾为记不住繁杂的历史事件而感到苦恼,但老师要求学生们不但要记住,还不能弄混弄错。难道除了重复的死记硬背,没有别的窍门吗?当然有了,使用接近联想的方式,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比如,我们要记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辛亥革命”“九一八事变”等历史事件的时候,就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联想。例如,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三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相近,使用接近联想记忆法进行记忆,想起其中一个,就能联想到其他两个。当然,我们还能继续联想,将更多相近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例如,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1年皖南事变,每个事件之间都相差了十年。如此便找到了其中的规律,这样一来,在记忆的时候就会变得非常容易。

我们也可以根据同一个地点进行相关知识点联想,例如,洛阳是我国古都之一,其他古都分别为西安、南京、北京、开封。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枢纽中心,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洛阳的市花是牡丹,最名贵的品种为姚黄魏紫;洛阳有龙门石窟和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以及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的上清宫;等等。只要提到洛阳,就能够想起一连串的知识点,记忆效果极好。

只要我们善于归纳、尝试和灵活地运用,那么接近联想记忆法不仅仅可以用来记忆应考的知识,还能够记忆生活中大多数需要我们快速记忆的事物,拓展我们的知识面。

类似联想记忆法——给记忆的对象找个同胞兄弟

类似联想记忆法,指的是以识记材料在性质、成因、规律等方面有类似之处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记忆方法,也就是说,只要事物之间存在相似性,我们就可以使用类似联想记忆法来进行记忆。运用类似联想记忆法时,我们要针对识记材料进行分析,发现识记材料之间的共性,找出其相似点,并据此在识记材料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实现由其中一个识记材料联想到另外一个识记材料的目的,强化我们的记忆。

炎炎夏日,我们需要使用空调来降温,没有空调的时候,我们会想到用电风扇、空调扇降温。停电时,我们还会翻箱倒柜地找出尘封已久的老蒲扇。用不了电灯的时候,我们会找出蜡烛照明,没有打火机的时候,我们会想到用火柴来代替……空调、电扇、扇子以及电灯、蜡烛、打火机、火柴等事物其实都有着某种共性,空调、电扇、扇子都有着降温的效果,电灯、蜡烛的作用都是照明。所以当缺乏其中一种的时候,我们能够很容易地想到它们的替代品。类似联想记忆法起到的正是这种作用。

当看到圆形的物体,我们会联想起足球、篮球、乒乓球;看到圆柱体,我们能够联想到杯子、水管、卷纸。因为这些物品都有共性,同样的形状让我们联想到与之类似的物体。除了形状之外,类似联想记忆法还可以通过找到识记材料其他方面的共性来帮助我们进行记忆。

比如,古人在形容一个人的人品风貌时会说“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在夸赞一个人品行高洁的时候会说“空谷幽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形容一个人意志坚定的时候会说“君子如竹,宁折不弯”或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等等。这些其实都与类似联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在植物与君子之间找到了相似之处或共性,所以才会产生联想。

国内的一些学校曾经做过一项集中认字的实验,实验的对象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实验的目标是在两年之内让这些小学生认识2500个汉字,实验的方法与一般老师所教授的方法不同。他们不是让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记忆,而是将字形、字音相近,能互相引起联想的字编成组,如把“扬、肠、场、畅、汤”放在一起记,把“情、清、请、晴、睛”放在一起记。这样的分组极具特色,不仅每组汉字的右半部分相同,而且每组字的汉语拼音也存在共性,如前一组的汉语拼音尾音都是“ang”,后一组的汉语拼音尾音都是“ing”。这样学生们记忆的效率就变得非常高,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超额完成了实验任务。有了如此大的词汇量,这些小学生阅读一般的书籍报纸不成问题。

这种识字方法其实正是运用了类似联想记忆法,记住其中一个词,就能联想起整组词汇,而且记得又快又好,不容易出错和发生混淆。

上学时,每个学生都会学到同义词和近义词。很多聪明的学生发现,当把一个词语的同义词或近义词放在一块进行记忆的时候,学习的效率会比单独记忆一个词语要高得多。比如,我们形容一个人的喜悦情绪时会使用“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欣喜若狂”“喜气洋洋”“欢天喜地”等。当我们对这些词进行联想记忆的时候,会比一个词一个词单独去记忆要容易得多,而且效果也比后者好很多。因为我们在记忆的过程中,大脑对这些识记材料进行了加工,寻找识记材料的同义词、近义词的过程就是分析、理解识记材料含义的过程。经过思维的加工,这些词汇在我们的脑海中已经留下了痕迹,我们再去记忆这些词汇的时候就会变得非常轻松。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识记材料和自身所体验过的事物进行联系,比如,当我们感受到悲伤的情绪时,我们可以联想“悲痛欲绝”“痛心疾首”“心如刀割”“惨绝人寰”“郁郁寡欢”“痛不欲生”等具有悲伤含义的成语,以此来进行联想记忆。这样当我们感知和回忆与悲伤情绪相关的事情时,我们的大脑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这些成语。

运用类似联想记忆法,可以通过一个事物进而联想到与之相似的另外一个事物,或是通过记忆素材联想起自己曾经体验过的事物。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反映出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还能够让我们在记忆的时候更加轻松、高效。

对比联想记忆法——强烈的反差更容易被记住

对比联想记忆法,指的是以识记材料之间具有的明显对立的特点为基础,进行联想记忆的一种方法。对比联想记忆法与类似联想记忆法相反,类似联想记忆法要求我们找到事物之间的共性、相似之处,加以记忆;而对比联想记忆法则需要我们找出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或是相反之处,根据识记材料之间的差异性来掌握识记材料各自的特点,进而起到增强记忆的作用。

对比联想记忆法的关键在于对比。善用对比,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异性。

美国摩根财团的创始人摩根并非一出生就拥有了惊人的财富,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带着妻子来到了美国,刚踏上美国土地的他不过是个穷小子,为了谋生,他开了一家杂货铺,主营业务便是卖鸡蛋。摩根非常勤劳,每天早出晚归地推销自己的鸡蛋,希望多拿到几笔长期订单,可是尽管他如此努力,一天下来却仍然没有什么收益。相反,妻子推销鸡蛋的时候,拿到的订单却比他多得多,这让他非常苦恼。他不明白,同样优质的鸡蛋,为什么妻子能卖出去,自己却屡屡遭到拒绝?明明自己的鸡蛋比其他人卖的还要大一些,为什么顾客却总是不买自己的鸡蛋呢?

有一天,他再次遭到婉拒后,鼓起勇气问顾客:“夫人,请恕我冒昧,我想知道原因,为什么您不愿意从我这里订购鸡蛋呢?”顾客说:“因为你的鸡蛋太小了呀。”摩根疑惑不解地想:这怎么可能呢?我们明明都是在同一个地方批发的鸡蛋,我妻子和我卖的也是一样的鸡蛋,怎么没人抱怨说她推销的鸡蛋小呢?

他带着这个问题回到了家,妻子早在家里做好了饭,拉着他来到餐桌上,妻子的手纤小,整只手还没有他的手掌心大。摩根突发奇想,拿出同样大小的两枚鸡蛋,一枚放在妻子的手中,另一枚放到了自己手里,这么一对比,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是因为摩根的手太大了,宽大的手托着一枚鸡蛋,把鸡蛋衬得非常小;而妻子的手很小,所以鸡蛋在她手里看着很大。找到问题的答案之后他和妻子分工合作,让妻子负责在前台推销鸡蛋,而自己则负责批发鸡蛋,这样一来鸡蛋就好卖多了。

在这个基础上,他又想出了把鸡蛋放在小托盘里出售的方法,果然鸡蛋的销量开始稳步增长。摩根利用的正是对比的方法。

如果说类似联想记忆法相当于给识记材料找同义词,那么对比联想记忆法就相当于给识记材料找反义词。让我们在看到、听到或者想到某个事物的时候,随即就能联想起与之相对或是相反的事物。比如,想起快乐的时候我们能够随即联想到悲伤,想到长久的时候我们能很快联想到短暂,想到美好的梦想时我们很快能联想到残酷的现实。运用对比联想记忆法的时候,我们既能够分析出事物之间的共性,还能够找出其相对立的个性,便于我们认识、分析、理解和记忆事物。

我国的律诗讲究对仗,古代的文人就很好地将对比联想融入了自己的诗词或对联中,如在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王维的名篇《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就很好地运用了对比联想法。与之相似的还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这些诗句都或多或少地用到了对比联想法。很多对联也是如此,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太行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而可查”等。细想之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诗句或对联我们只要记住上半句,下半句就能脱口而出。这正是因为对比联想记忆法发挥了作用。

从属联想记忆法——记忆也能拖家带口

小丽是一名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十几岁的年纪正是爱美的时候,没有课时,宿舍的几个女孩总喜欢打扮自己,在脸上涂涂抹抹的,小丽看到了非常羡慕。但是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她根本不清楚彩妆和护肤品的概念,同寝室的女孩看到她买的东西非常惊奇,问道:“你都买了什么啊,这么一大堆!”小丽耸耸肩说:“水、乳液,还有护肤品、眼线笔、粉底液和化妆品。”

几个女孩子听完笑起来说:“你是不是根本分不清护肤品和化妆品啊?”小丽听完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方面我不是太懂,就随便买了点。”几个女孩听了,热心地给她科普:“护肤品是护肤品,化妆品是化妆品,这是两个概念。像你买的保湿水、乳液等属于护肤品,而你买的眼线笔、睫毛膏、散粉、粉底液属于化妆品。你别看我们整天涂涂抹抹,我们也只是在护肤,在化妆这方面我们是理论知识丰富,上手实践的话完全不行,你要是想学,倒是可以教你护肤。”

小丽立马摆出乖乖求教的姿势,舍友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我们平时只要涂水、乳、霜、隔离、防晒就好了,至于爽肤水跟保湿水、洁肤水其实差不多,都可以归类到‘水’的概念中;润肤乳、保湿乳都属于乳液;霜也包括很多种,有面霜、精华霜、保湿霜、素颜霜等,具体还要看肤质适合哪一种……”

小丽听她们讲了之后,才知道自己弄错了水、乳、粉底液和护肤品、化妆品之间的关系,不过所幸也学到了护肤的知识,舍友们只说了一遍她便记清楚了,跟舍友的关系也比之前密切很多。虽然闹出了笑话,但总归收获很多,小丽心满意足地拆起了自己的快递……

从属联想记忆法,指的是根据识记材料之间的从属关系将识记材料进行整合和联想记忆的一种方法。

从属,顾名思义,为服从、依附、附属,指的是一种事物包含在另外一种事物之中,比如,学生这个概念包含了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等;中国这个概念包含了北京、广东、福建等;动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哺乳类动物又包括斑马、豹子、狮子、羚羊、驯鹿、考拉;等等。

当一个识记材料和另外一个识记材料之间有从属关系的时候,我们就能够通过这种关系进行联想记忆。在分析识记材料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和理解识记材料的特点,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将识记材料进行整合和归纳,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便于我们学习和记忆。比如,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从属关系进行如下的总结和归纳: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在学习文学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总结出《淮南子》《山海经》等都是记载上古神话的著作;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南京这个地点联想出一连串的知识点:南京大屠杀、六朝古都、《南京条约》、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南京伪国民政府;等等。

如果我们善于联想,习惯运用从属联想记忆法进行记忆,那么我们学习和记忆起知识来无疑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聚散联想记忆法——把记忆素材作为思维的起点和终点

聚散联想,指的其实是两种方法,聚为会集、聚合;散为分散、分开、发散。所以聚散联想记忆法既可以指通过运用聚合思维对识记材料进行联想,然后按照某种规律将其组合到一起的记忆方法,又能用来指运用发散思维对同一种识记材料进行思考和分析,从多个方面去联系识记材料本身的记忆方法。这两种记忆方法联合起来总称为“聚散联想记忆法”,聚合和分散是一个互逆的、相反的过程。聚散思维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

在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环节:找出谁是卧底。这个游戏是根据《捉鬼游戏》的二代升级版本改编而来,比拼的就是每个人的语言表述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知识范围。

游戏中有卧底、法官、平民三种类型的角色,其中法官一名,卧底一名,平民多名。

以八人游戏为例:法官负责给剩余的七名玩家发牌,六张牌上写有同一词语,但另外一张牌上则是与之相关的另外一个词语。游戏之初,七名玩家不知道其他人的身份,更无法判定自己是否为卧底。在这个基础上,每个人轮流用一句话来描述自己所拿到的词语,但要尽量小心,给同伴暗示的同时,不能让卧底察觉。

当每个人都描述过一轮后,七名玩家一起投票,选出最可疑的卧底人选,得票最多的人被判出局,如果被判出局的人恰好是卧底,那么可以宣布本轮游戏结束;但如果被判出局的不是卧底,则游戏继续。如果两个玩家票数相同,那么剩余玩家将针对两个玩家进行投票,得票多的玩家出局。

当卧底成功掩饰了自己的身份,坚持到场上只剩下三个人时,卧底获胜,反之则平民获胜。

玩这个游戏需要注意的有四点:

1.所出的两个词词性要相同,即同为名词、动词或形容词;

2.两个词语不能是互相包含的关系,如家电和冰箱、水果和柚子、家具和桌子等;

3.所出的词语不能是一个词语的两种叫法,如番茄和西红柿、桂圆和龙眼、孙悟空和孙行者等;

4.在玩家描述自己牌上的词语时,必须描述得和牌上的词语有共性,不能为了掩饰自己的身份而说出与牌上词语毫无关联的话。比如,当平民词语为“贵妃醉酒”,卧底词语为“黛玉葬花”的时候,卧底不能说出“她和皇帝有一段姻缘”这种与“黛玉葬花”全然无关的话。

这个游戏其实就是运用了聚散联想的方式,同样一个词语可以有多种特性,各种与之相关的特性汇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整体。

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聚散联想思维进行记忆,如在地理知识方面,当我们需要记忆关于赤道的知识时,通过整理和分析可以发现:赤道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纬线,也是纬度最低的纬线,还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以及南北纬度划分的起始线,等等。而在学习文学知识方面,如记忆关于大诗人李白的相关知识时,通过分析和整理,我们能得到以下多种关于李白的信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是《静夜思》《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千古名篇的作者;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这些都是诗仙李白这个人特有的事迹和特点。他既是我们分散联想思维的起点,又是聚合联想思维的终点。其他知识也能够通过聚散联想记忆法进行记忆。

当我们尝试着运用聚散联想思维进行记忆的时候,我们能够较为全面地分析记忆素材的特性,拓宽我们的思路,产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并加深我们的记忆。

因果联想记忆法——因果相循的记忆

世界上的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从属关系,有的是递进关系,还有的是因果关系。联系紧密的,只要想到此事物,就能忆起彼事物;联系不太紧密的,就需要我们分析和整理,或者创建新的密切的关联。因果联想记忆法主要运用的就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进行联想和记忆。

在大多数人看来,因果并不是陌生的词汇。几乎人人都能说出一两句跟因果有关的俗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乱麻必有头,事出必有因”“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早来与迟到”之类的话。因果,分开解析是原因和结果,当两者连起来说的时候,指的便是二者的关系。在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闫妮所扮演的同福客栈掌柜佟湘玉有这么一段经典台词:“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嫁过来,如果我不嫁过来,我的夫君也不会死,如果我的夫君不死,我也不会沦落到这么一个伤心的地方,如果我不沦落到这么一个伤心的地方……”

佟湘玉说这些话其实就是在追寻事物的因果关系,她认为自己之所以会遭受当前的困境,是因为最开始“嫁过来”就是个错误。她认为当初没有种下这个错因,也许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她对自己之前经历的事情,尤其是导致她人生发生重大变故的事情记得格外清晰,这正是因果联想记忆法所起到的作用。

按照佛家的说法,世间万事,皆有因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有因必有果,这是事物之间的规律。进入一个漆黑的房间,我们摁下开关,随即会想到灯该亮了,如果灯没有亮,我们就会疑惑,不由自主地发问,难道停电了?看看邻居家灯火通明,我们就能排除错误的猜测,得出正确的结论——灯泡坏了。正因为灯泡坏了,才导致了“打开电灯开关,灯也没有亮”这个结果。

如果记忆也能按照因果关系展开,那么我们的记忆负担无疑会减轻很多。当我们需要记忆某些知识的时候,我们大可以尝试这种因果联想记忆法,利用识记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这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上。当我们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以某个史实作为出发点进行联想,如《辛丑条约》签订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了中国空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向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大日本帝国、俄罗斯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等11个国家宣战。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行动失败,清政府无力抵抗,被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被迫向帝国主义求和,造成的直接结果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当时的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正是因《辛丑条约》的签订,导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

也就是说一件事情的产生必然有其原因,而这件事本身又导致了某些结果,这个结果也是导致另外一件事情发生的原因,如此循环下去,便能在记忆中形成“原因→结果(原因)→结果”的思维链。当我们习惯运用因果联想记忆法将这些知识点根据因果关系串联起来时,我们记忆起知识来就会轻松许多。

形象联想记忆法——形象思维的妙用

在小学生的课本中,有一首名叫《雪地里的小画家》的歌谣:“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这短短的一首歌谣中不仅运用了歌诀记忆法,还运用了形象联想记忆法,对小动物们的“足迹”进行形象联想,将小鸡的爪印联想成竹叶、将小狗的足印联想成梅花……这样一来小朋友很容易就能记住小动物的特点。

“形象”一词最早仅指人的面貌形状,后来也指事物的外部特征。在中国的绘画艺术中,讲究形似、神似和意境,要的是形神兼备,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刻画,形成了独特的东方艺术风格。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形象指的是人们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接触事物,并在大脑中形成固定的整体印象。简言之,就是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形象虽然并非事物本身,却能够代表事物。

形象联想从很早之前就已经被人类使用,中国的象形文字就与形象联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甲骨文中的“月”字就如夏日天边悬挂的一轮弯月;“马”字则看上去像有着四蹄和马鬃的马;“鱼”字也非常形象,甚至能够看出鱼头、鱼尾和鱼鳞;“人”字也能够看出来就是一个直立的人;“日”字是一个圆中间一个点……象形文字无疑准确地提炼出了事物的外形特征,通过文字的线条和笔画,具体地勾画出来,作为该事物的代表。

形象联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记忆知识来说更是极其有利的。所以,很多学生在记忆知识的时候会走一些捷径,这个捷径便是形象联想。比如,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会对记忆素材进行形象联想。幼儿园的老师在教小朋友记忆数字的时候,会教一首数字歌:“1像筷子来吃饭,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随风飘,5像秤钩称东西,6像豆芽开心笑,7像镰刀割麦子,8像两个小圈圈,9像蝌蚪小尾巴,0像鸡蛋做蛋糕。”这样一来,孩子们很快就能记住这些数字。在学习其他知识的时候,同样可以利用形象联想的方式进行记忆,如在看地图的时候,学生只要记住中国的版图像只大公鸡、意大利的轮廓图像只高跟靴子,进行联想,就能很快记住。

奇特联想记忆法——将平凡的事物变得光怪陆离

我们小的时候,总是容易被各种各样的神话故事吸引,如东方神话故事中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女娲,被砍去首级仍然能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的刑天,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三头六臂的哪吒……而对西方的神话传说我们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如吸血鬼,月圆之夜就会变身的狼人,对视一眼就能把人变成石像的蛇发女巫美杜莎,等等。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神话都有着同样的特征:违背常理、违背逻辑、与平凡的事物有着莫大的区别,所以我们会对这些事物异常感兴趣。越是奇特、光怪陆离的事物,越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活中,可能有这样的情况:一群人走在街头,一眼望过去,大家的穿衣打扮都差不多。但如果其中有一两个人穿了“汉服”“cosplay服”或者“lolita(洛丽塔)服”,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记住他们,因为他们的打扮与众不同,在普通人眼里是非常奇特的。因为奇特,所以很容易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3000多年之前,古埃及人曾在《阿德·海莱谬》一书中这样记载:“我们每天所见的琐碎、司空见惯之小事,一般都记不住。而听到或见到的一些稀奇古怪的、丑恶的、惊人的、带有低级趣味的不同寻常之事,却能够清楚记得并长期记忆。”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碎的、司空见惯的事物我们很难记住,然而那些奇特的、荒谬的、夸张的事物却总能够让我们念念不忘。

奇特联想记忆法的关键在于奇特和联想,将普通的、常见的事物在大脑中进行加工,化平凡为神奇,这样就能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

在微情书征文大赛中,香港中文大学学生戴畅的作品《你还在我身旁》获得了一等奖,这首诗也赢得了众多网友的一致好评。全诗如下: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这首诗其实就运用了奇特联想的方式,瀑布的水当然不会逆流而上,太阳也不会从西方升起落向东方,打出去的子弹更不会退回枪膛。这些发生过的事情不可能再回到发生之前的状态。但就是这样动态的、清晰的、奇特的、贴近自我又违背逻辑的联想,牢牢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对这样一首淳朴真挚却又充满了奇思妙想的诗赞不绝口。

奇特联想记忆法正是利用了这个原理来帮助我们进行记忆。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感受的基础上加入夸张的联想,将平凡、毫无特色的事物通过大脑的联想进行夸张处理,甚至可以联想成违背常理的事物,帮助我们进行记忆。这样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忆起来也就变得非常轻松。

在使用奇特联想记忆法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四个要素:清晰性、夸张性、贴近性和运动性。

清晰性指的是在我们运用奇特联想记忆法的时候,所联想的事物一定要清楚、明白,不能似是而非。联想的时候尽量把细节都想象出来,比如,当我们联想一把刀的形象时,可以把刀柄上的雕花、刀刃上的凛冽寒光和刀尖的血一并联想出来,而不是只笼统地联想出一把刀。

夸张性指的是我们联想事物时一定要新奇、可笑、夸张,甚至可以是离奇古怪的。这样才能给我们带来强烈的刺激,留下深刻的印象。

贴近性指的是在我们联想事物的时候,应该尽量地和自己贴近,最好与自己产生密切的关联。这样才能够让自己完全置身于联想的形象之中,从主观的角度去感受和记忆。

运动性指的是让我们联想的事物呈现运动状态,如上文诗中的“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等。当我们所联想的事物处于运动状态时,就显得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