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仙姑出世

吕洞宾同意出战,当然会在第一时间通知何仙姑。

何仙姑出生在一户普通人家。她出世那天,一团鲜艳祥瑞的紫气笼罩在何家茅屋上方,一群仙鹤在紫气中上下飞舞。不一会儿,一只硕壮的梅花鹿驮着一个扎小辫、身系红肚兜的女童飞奔闯入,就在这时,何母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婴。

何仙姑出生的地方,是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零陵,据《史记》记载:

“舜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

舜帝就葬在零陵的九巍山。零陵城正位于潇、湘二水汇合的地方,北望南岳衡山,南依巍巍五岭,是楚粤之门户。零陵郡西有一座云母山,山上盛产五色云母石,云母石是古人服食求仙的上药;一条清澈蜿蜒的小溪由山上奔流而下,称为云母溪,何仙姑家就在秀美的云母溪畔。

喝云母水长大的何仙姑,出落得美丽灵秀,她自小就喜欢一人在云母溪边嬉戏漫游。十四岁那年,她在云母溪畔遇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胡子老翁,老翁向她询问了一些当地山水的情况,何仙姑都伶俐地一一作答,老翁非常高兴,从自己的背囊里取出一枚鲜灵灵的蟠桃送给何仙姑,她接过来,谢了谢老翁,三下五除二,就把蟠桃吃了下去,老翁看着她吃完,满脸笑容地点点头,转身就不见了。回家后,何仙姑一连几天都不感饥饿,也不想吃东西,精神却比以往更加旺盛。一月后,何仙姑又在云母溪边遇到了那位老翁,老翁把她带到云母山,教她如何采集云母及怎样服食。何仙姑按照他的话,每天到云母山上采食云母,时间一长,渐渐感觉自己身轻如燕,往来山顶,行走如飞。此外,她还能辨识和采摘山中的各种仙草灵药,为附近的百姓治疗各种疾病,且能预测人事,因此周围的人都称她“何仙姑。”那个白胡子老头就是伏羲所化,他正是何仙姑的老师。

何仙姑得道成仙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最后竟传到京城皇后武则天耳中。

当时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却把持着朝廷实权。武则天自小受母亲影响信仰佛教,等作了皇后,她又极力推崇佛教,想以此压倒道教势头,并利用某些佛经作为她篡位称帝的根据。佛教“法相宗”宣扬“二空”,就是要把自我与万物都看成虚无,从而达到合而为一的境界;也就是说,要用心感悟,作到物我两忘,就能白昼飞升、腾云驾雾、长生不老了。

武则天对这一点十分信服,当她听说零陵地方出了一个何仙姑,能够不食人间烟火,自由往来于山岳之巅,十分有兴趣,特地派人前往探视,并赐予何仙姑一袭朝霞服。何仙姑接了朝霞服,兴致勃勃地穿戴起来,周围的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瞻,只见何仙姑身上霞光万道,煜煜夺目,好像神仙下凡;乡亲们见状大惊,不由自主地跪倒在地,朝何仙姑顶礼膜拜。何仙姑心中颇感自得,然而她母亲却大感恐慌,心想:

“这样的女儿,谁家还敢娶她呀!”

果然不出何母所料,何仙姑十八岁时,她母亲急急地请媒人为她择婿,虽然何仙姑出落得鲜花一样漂亮,但因本事太大,竟没人敢娶。何母忧心忡忡,何仙姑自己却若无其事,整天出没于山野乡村,忙着给人采药治病,过得十分充实。

一天,何仙姑进入云母山密林深处采药,遇到两位奇人,他们一个是瘸腿老汉,手拄铁拐,身背硕大的酒葫芦,衣着褴楼,形似乞丐;另一个着一身整洁的蓝布衫,手持药锄,肩背药筐,神态甚是俊逸。这两人在何仙姑前面不远地方,一搭一唱,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竟腾空而去,倏忽不见踪影,这两人乃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和蓝采和。何仙姑留意着他们的样子,念叨着偷学的口诀,居然也能像他们一样,凌风驾云,飞越山谷。

此后,她常常一人来到深山修练,身法愈来愈熟练,也越来越飞得远。她利用这种功夫时常飞到遥远的大山中,朝去暮回,带回一些奇异的山果给家人品尝,家人吃了觉得香甜可口、精神倍增,但终究不知何种果实。

见她每日早出晚归,何母心生疑虑,盘问她到哪儿去了,何仙姑拗不过母亲,说每日都往名山仙洞去了。渐渐地,消息又传开了,武则天听说后,派使者前往零陵,备妥銮舆,召请何仙姑前往东都洛阳论佛。众官员与何仙姑一同跋山涉水来到洛阳城外,在等船渡洛水时,突然不见了何仙姑的踪影,使臣大起恐慌,连忙命人四处寻找,却没找到一点痕迹。众人吓得坐在洛河边发呆,薄暮时分,何仙姑翩然凌空而降,不急不忙地告诉使者:

“我已前往禁宫见过了天后,你们可以回朝复命了。”

使臣将信将疑地回到洛阳宫中,一打听,果然何仙姑当天来拜见过武后,并和她在宫中作了半日长谈,使臣们为之惊讶不已。

何仙姑在宫中与武后大谈长生不老之术,她劝说武后,要长寿首先要做到寡欲,摒绝声色,看破名利;其次则要多行善事,须扼制酷刑,严禁诬枉,施行仁政,修德积福。同时她还论及治国安邦之道,务必要亲贤臣远小人,万万不可以以异姓人为皇嗣。她所言及内容,都十分有针对性。

武后是个聪明人,何仙姑一番入情入理的话,她听在心里,也付诸行动,不久,来俊臣等一班酷吏受法被诛;接着重用贤臣狄仁杰:武后本想立武承嗣为太子,在狄仁杰的忠谏下,她遵循了仙姑的告诫,放弃了立异姓的初衷。至于清心寡欲、摒绝场色、看破名利等项,已经沉溺于情欲和权欲之中的武则天却始终无法做到,已经到了迷途难返的地步。

武则天为了酬谢何仙姑的一番美意,特下令零陵地方官吏在零陵城南凤凰台,建了一座雄伟的会仙馆,作为何仙姑讲道弘法之处。何仙姑在讲道之余,常坐在馆前石阶上,剥食一种圆形的仙果,并随手将果核四下抛去,后来,会仙馆的四周长出一株株荔枝树,这些树上结出的荔枝竟都是翠绿的青皮荔枝,人们称为“凤凰台上,荔枝挂绿”。

何仙姑还题了一首“凤凰台”的诗:

凤凰云母似天花,炼作芙蓉白云芽;

笑煞狂徒无主张,更从何处觅丹砂。

这首诗表面是写凤凰台,实际上诗里暗藏着服食求道的真谛和服食云母的方法。

何仙姑亦道亦佛,又非道非佛。她已臻至天人合一的境界。

一天,何仙姑突然灵感顿至,写下了一道“题麻姑峰”的诗:

麻姑笑我恋尘嚣,一隔仙凡道路遥;

飞去沧州弄明月,倒骑黄鹤听吹箫。

这首充满仙韵的诗似乎暗含着某种预兆。果然,唐中宗景龙元年的某一天,二十六岁的何仙姑坐在凤凰台上,仰望着苍远的天空出神,忽然见铁拐李站在远处的云端、舞动着他的铁拐,似乎在招呼她。不知不觉中,何仙姑的身体象彩凤一般冉冉升起,凌空而上,随他而去。她脚上的一只珠鞋这时落在地上,第二天,珠鞋坠落的地方忽然出现一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阵阵异香扑鼻,四周井栏,形状恰似一只弓鞋的模样,当地的人们在井旁建了一座何仙姑庙,日日香火鼎盛,因为那水井里的水,不但清凉解渴,而且能治愈各种疾病,为远近人们津津乐道。

唐玄宗天宝九年,距离何仙姑成仙已经三十多年,一场大雨过后,碧空如洗,零陵地方的人们都看到一朵五彩祥云悠然飘过,何仙姑身着朝霞服站立云端,正当人们跪地膜拜之际,一束黄绫由空中飘落到凤凰台上,上面写着这样的诗句:

“云母溪畔胜天台,千树万树桃花开;

玉箫吹过黄龙洞,勿引长度跨鹤来。

寄语张家与李家,体将尘事闹闲情;

蓬莱弱水今清浅,满地花荫护月明。

已趁神仙入紫薇,水乡回首尚迟迟;

千年留取井边履,说与草堂仙子知。”

诗中有对故乡风物的眷恋,也有对乡人的殷殷叮嘱,更有对神仙生涯幽寂情怀的剖白,劝导凡人要珍惜自己的生活。真是“人人都说神仙好,谁知神仙有烦恼,劝君惜取凡人时,莫待时光空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