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第二 经济

契丹族是游牧民族,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马逐水草,人仰湩酪。放牧的牲畜有驼、马、牛、羊等。契丹人也从事一定的农业和手工业。辽太祖的祖父始教民稼穑,辽太祖的父亲教民鼓铸,辽太祖的伯父教民种桑麻、习纺织。契丹人的农作物主要是穄。

辽在各地均设群牧使司以管理官有的牲畜。大安二年(1086)五月,因牧马繁殖多达百万,赏群牧官员。

燕、云十六州等汉人地区依旧是男耕女织的经济形态。在契丹的腹心地区由于契丹贵族在战争中大量俘掠汉族人口而建立了许多安置俘户的头下军州。这些都是头下主的私产,除了酒税须上交上京朝廷之外,其他收入包括市井之税均归头下主所有。在头下军州这些定居点周围,开垦了大批农田,出现了农牧混合经济。辽代皇帝一般都重视农、牧业,以免租赋十年的办法鼓励百姓开垦荒地。

考古资料表明,辽代的冶铁业很发达,辽代的铁农具、炊具、日常工具等均与中原相匹敌。辽代鎏金、鎏银、染织、造马具、制瓷、造纸、木工等手工业的门类也很齐全,技艺亦称高超。

辽代的货币经济不很发达,至世宗时,上京还处在交易无钱而用布的状态。这就制约了辽代铸钱的数量。圣宗之前所铸的辽钱传世之少有若吉光片羽。圣宗之后虽稍微多了一些,但在流通货币中,所占数量仍甚少。根据对几处辽末窖藏货币的统计,辽钱不及百分之二,大量的是宋钱,其次是唐五代及其他朝代的钱。辽代流通货币中自铸的均为年号钱,无国号钱。所谓契丹开国钱“开丹圣宝”乃是近现代钱币学者对宋徽宗时汴京道士所铸的“神霄丹宝”、“太乙丹宝”、“五福丹宝”等“丹宝”系列中“开圣丹宝”的误读和误解。把一枚钱文原本模糊不清的钱拓指称钱文为“大丹重宝”,解释为辽代开国钱,把一些钱文为“千秋万岁”的无考钱指称辽钱,均为无稽之谈。

辽与邻国如宋、西夏等通过边境上的榷场进行互补性的贸易。对于属部如女真、羽厥里等则通过进贡以取得这些部族的土特产。

辽代物价甚低。农业地区的土地每亩地约值铜钱五贯半。粮价便宜时,每斗粟仅值六个铜钱。羊价便宜时每只羊只能换到二斗粟。

辽代虽有盐酒之税,但各地的税率并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