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五史简明读本·西晋书 东晋书
- 李国章 赵昌平主编
- 3763字
- 2020-08-29 20:34:34
传记第七 杨骏 卫瓘
杨骏(?—291) 字文长,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他的侄女杨艳原是晋武帝的皇后,杨艳死后,其女杨芷又继立为后。所以尽管杨骏早年虽然做过高陆县令和骁骑镇军二府司马,但女儿被立为皇后却成了他青云直上的契机。
泰始十年(274),皇后杨艳病危。当时,镇军大将军胡奋的女儿胡芳是武帝的贵嫔,深受宠幸。杨皇后唯恐自己死后胡贵嫔被立为皇后,会对太子不利,因而在临终前哭着对武帝说:“叔父杨骏的女儿杨芷有德也有色,请求陛下纳入后宫。”武帝流着泪答应了她最后的请求。
咸宁二年(276),武帝立杨芷为皇后。杨骏也以皇后父亲的身份,被任为车骑将军,封爵临晋侯。尚书褚、郭奕都上表认为杨骏器量浅窄,不适宜委以社稷重任,武帝不听。有恃无恐的杨骏更加洋洋得意,十分骄狂。镇军大将军胡奋看不下去,讥讽说:“你倚恃女儿是皇后就可以骄狂了吗?历观前世,凡是与天子联姻,没有不遭灭门之祸的,只不过早晚而已。”杨骏也不买账,反唇相讥道:“你的女儿不也在后宫吗?”胡奋哈哈一笑:“我的女儿不过是你女儿的侍婢,有什么妨碍呢?”杨骏的弟弟杨珧也不因为侄女被立为皇后而高兴,相反,他向武帝上表提出:“自古以来凡是一门有两个皇后的,没有一个能保全自己的宗族。乞求陛下将这个表章藏在宗庙,倘若日后不幸被臣说中,请求让臣免祸。”但所有这些,都没有扫了杨骏洋洋得意的兴致,即使杨珧以后也不能坚守,终于未能免祸。
晋武帝在平吴以后,自以为天下太平,不再留心国家政事,整日沉湎于酒色享受之中,并开始宠信外戚,朝廷大权逐渐被杨骏和他的弟弟杨珧、杨济所掌握。杨氏权势日盛,当时人称之为“三杨”。大臣山涛多次提醒武帝注意,可是耽于享乐的武帝虽然心里明白,却并不采取任何措施加以改变。
太康十年(289),武帝因纵情声色而染上了重病。杨骏乘此机会,把自己嫌弃的汝南王司马亮排挤出了京城。已经病重的武帝头脑还算清醒,他知道太子不成器,但对自幼聪明的皇孙司马遹却颇寄厚望。在杨骏权势日盛之时,他采纳宠臣王佑的计谋,用太子同母弟司马柬、司马玮、司马允分别领兵镇守在要害之处,又任命王佑为北军中候,典掌禁军,以防范杨氏的威逼。但是,武帝的这些措施并未能阻遏杨骏专权的计划。
永熙元年(290)三月,武帝病危。此时,开国元勋大多已去世,朝廷大臣虽然惶恐不安,却无计可施。执掌大权的杨骏乘机排斥其余大臣,只有他一人侍奉在武帝身边,并擅自把武帝身边的人全部改换成自己的心腹。武帝病情稍缓,见左右都是新面孔,生气地训斥杨骏说:“谁让你这样做的?”他心中明白杨骏的用意,下诏命汝南王司马亮与杨骏共同辅政,还想选择几个有声望的大臣协助他们。
杨骏唯恐失去权势,竟从中书省把诏书借来,随即又擅自藏了起来。中书监华廙害怕失职,亲自前去索讨,杨骏始终不肯归还。不久,杨骏又指使杨皇后在武帝神智不清的时候,请求以杨骏辅政,武帝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杨皇后随即又召集中书监华廙和中书令何劭,口述武帝的遗诏,命杨骏为太尉、太子太保、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事。诏书写成后,皇后又当着华廙、何劭的面,呈请武帝过目。武帝视而不言。两天以后,武帝病死,太子司马衷即位,皇后杨芷被尊为皇太后,而杨骏则晋升为太傅、大都督,总揽了朝政。
杨骏虽然独揽了大权,但却担忧别人离间自己与皇帝的关系,就用自己的外甥段广和张劭为近侍,掌管机密,统领禁军。凡有诏令,惠帝看过之后,都要呈送皇太后过目,然后才能发出。自知名声不好的杨骏,为了收买人心,又仿照魏明帝即位时的做法,大开封赏以取悦于众人。对于杨骏的做法,许多大臣都表示反对。冯翊太守孙楚、车骑司马傅咸都提出了忠告,杨骏根本不听。甚至连他的两个弟弟杨珧、杨济再三加以规劝,也都无济于事。
杨骏专权仅几个月,就激起了朝野上下的厌恶和反对。那些原先就与他不和的大臣,更乘机进行着除掉他的密谋。
元康元年(291)正月,一向受到杨骏冷遇的殿中中郎孟观、李肇,暗中向同样被杨骏压抑的贾后诬告杨骏企图谋反。对杨骏早已怀恨在心的贾后正中下怀,当即派人联络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司马亮持观望态度,而司马玮则欣然答应,向朝廷提出了进京的请求。一向顾忌司马玮勇武的杨骏以为把他召入京都可防其在外生事,同意司马玮进京,从而加速了自己走向灭亡的进程。
这年三月,司马玮率军到达京城。孟观、李肇等立即通过惠帝颁布诏书,称杨骏谋反,下令戒严,由东安公司马繇率禁军讨伐杨骏。
杨骏得知有变,急召众官商议对策。然而他向来怯懦,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依然犹豫不决,结果被围困在府中,因无法脱身而躲入马厩,被攻入的禁军所杀。他的弟弟杨珧、杨济,外甥李斌、段广等人都被捕杀,并被夷灭三族,前后被杀者数千人。
卫瓘(220—291) 字伯玉,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父亲卫在曹魏时历事武帝、文帝、明帝三朝,位至尚书。
卫瓘十岁丧父,承袭父亲的封爵为阌乡侯。二十岁开始步入仕途,相继担任过通事郎和中书郎。当时司马懿与曹爽矛盾尖锐,卫瓘周旋于两大集团之间,竭力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被名士傅嘏比作春秋时期的宁武子。加上他做事比较称职,因而逐渐升任为散骑常侍。甘露五年(260),魏元帝曹奂即位,卫瓘被提拔为侍中。几年后,又调任廷尉卿,听讼审案,颇为公允。
景元四年(263),司马昭决定伐蜀。卫瓘被任命为监军兼镇西军司,与邓艾、钟会一同出兵伐蜀。攻灭蜀汉以后,邓艾居功自傲,暗中图谋割据一方的钟会借机大做文章,与卫瓘合谋,密告邓艾有谋反之意。司马昭接到密报,下令捉拿邓艾。心怀鬼胎的钟会即派卫瓘先到成都去收捕邓艾,实际上是想借邓艾之手杀掉卫瓘,然后归罪于邓艾。卫瓘自然明白钟会的用意,但又不能违抗命令,便在夜间潜入成都,通报邓艾手下的将领,宣称奉命收捕邓艾,其余的人一概不问,凡反正者有赏,违抗者诛灭三族。结果邓艾手下将领全都归附了卫瓘。等到天明,卫瓘长驱直入,轻而易举地就把高卧未起的邓艾从床上抓获,打入了囚车,随即押送京城。
随后赶到的钟会见他所害怕的邓艾已经被擒,再无顾忌,便把随同伐蜀的将领胡烈等人囚禁起来,与蜀汉降将姜维一同起兵谋反。消息传出,顿时引起了内外骚动。钟会担心有变,把卫瓘留下商议,准备杀掉胡烈等将领,遭到了卫瓘的反对。卫瓘又借着上厕所的机会,让胡烈的部下赶快把钟会谋反的事情在军中加以宣扬。钟会一再逼迫卫瓘表态,卫瓘则一味地拖延,双方僵持了一个通宵。卫瓘假称有病,骗过钟会,脱离了险境。次日一早,卫瓘便与诸军一齐攻入,杀了钟会。邓艾的部下则乘乱追上囚车,把邓艾救了出来,准备返回成都。卫瓘得到消息,以为自己与钟会一起诬陷邓艾,邓艾一旦返回成都,恐怕于己不利,同时又想独占诛杀钟会之功,竟派人追杀了邓艾。司马昭并不了解其中隐情,以卫瓘平定变乱有功,晋升他为都督关中诸军事、镇西将军。不久,卫瓘又被提拔为都督徐州诸军事、镇东将军,增封为菑阳侯。
晋武帝代魏以后,卫瓘又晋升为征东大将军、青州刺史,没多久又调任为征北大将军、幽州刺史。当时,北方边境与鲜卑部落接邻,东有务桓,西有力微,时常袭扰幽、并二州。卫瓘到任以后,暗中在两个部落之间挑拨离间,加剧了鲜卑部落间的矛盾和隔阂,结果务桓投降了西晋,力微忧惧而死。朝廷嘉奖他的功劳,要赐爵给他的儿子,卫瓘请求封赏自己的弟弟。卫瓘有六个儿子,但他却把赐爵的机会都让给自己的两个弟弟,由此而受到人们的称赞。
咸宁四年(278),晋武帝征召卫瓘入京,任命他为尚书令。当时,朝野上下都知道太子昏愚,不适宜继承皇位。卫瓘也多次委婉地建议武帝另立太子,事情未能如愿,反倒得罪了贾充和贾妃父女。几年以后,深得武帝信任的卫瓘又升任为司空,儿子卫宣也娶了武帝的女儿繁昌公主。但卫宣嗜酒,时常在酒色方面做出些违背礼制的事情。向来与卫瓘不和的杨骏早就想挤走卫瓘,当即抓住这个口实,鼓动武帝夺回了繁昌公主,企图以此逼迫卫瓘让位。卫瓘果然又惭愧又恐惧,不得不告老让位。
元康元年(291)三月,专权的杨骏被杀,遭到他压抑的卫瓘又被重新请了出来,与汝南王司马亮一起辅政。但是卫瓘和司马亮很快又与诛杀杨骏有功的楚王司马玮发生了矛盾。两人厌恶司马玮刚愎好杀,准备剥夺他手中的兵权,还想逼他返回封国。这一来激怒了司马玮。他投靠了贾后,又指使手下人在贾后面前进谗言,诬陷卫瓘和司马亮密谋废黜贾后。贾后由于以前卫瓘建议改立太子一事,历来怨恨他,同时又想借机除掉这两个阻碍她专权的障碍,于是便借惠帝的名义,罢免了司马亮和卫瓘的职务,接着又以两人图谋不轨为借口,指使司马玮率军捉拿司马亮和卫瓘。在突发事变面前,卫瓘不听手下人的劝告,束手就擒,结果连同子孙共九人,均遭杀害。
卫瓘和他的父亲卫、儿子卫恒均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一家三代均善写草书。卫瓘任尚书令时,尚书郎索靖也擅长草书,当时人称他们二人为“一台二妙”。在卫瓘之前,汉代末年的张芝(字伯英)也善写草书,有“草圣”之名。评论者认为卫瓘得伯英筋,索靖得伯英肉。
评:杨骏凭借着外戚身份而一步登天,却不知道约束自己,一味揽权、贪权,结果树敌过多而枉送了身家性命,真是咎由自取。卫瓘为人圆滑,在官场争斗中善于自保,游刃有余,在与钟会、邓艾的矛盾冲突中,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性格和手腕。当然,在他的身上还有着另外一面,即勤于职守,观察敏锐,向武帝进言改立太子便显示了他的真知灼见。无奈积习太深,即使建言进谏,依然脱不了圆滑的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