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龙地理
-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 3101字
- 2021-03-19 21:58:03
第十二章 比利时
一纸条约缔造的国家,除了同舟共济的精神以外,它什么都不缺。
比利时
现代比利时王国包括三部分:北海沿岸的佛兰德斯平原,佛兰德斯与东部山脉(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之间海拔较低的高原,以及东部的亚耳丁山脉。默兹河在亚耳丁山中绕了个大弯,向北方低地国家的沼泽地流去。
煤矿与铁矿集中在列日和蒙斯等城市附近(说来真奇怪,第一次世界大战竟然会让这几个煤炭和钢铁城市的名字出现在报纸的头版上),蕴藏量很丰富,就算英、德、法三国的煤铁都用完了,比利时也依旧能够把这两种近代生活上必需的东西供给世界,而且还能供给好多年。
奇怪的是,比利时虽然是德国人常说的重工业国家,但是它连一个近代的优良港口都没有。比利时海峡附近的海滩大多是浅滩,而且被错综复杂的沙堤与狭窄的浅滩分割开来,没有一个名符其实的优良港口。虽然比利时人在奥斯坦德、泽布吕赫等地修建了人工港口,但是安特卫普是当时比利时最为重要的港口,距离北海50英里,从斯科尔特河到达北海的最后30英里已经是荷兰的领地了。这种安排当然有点离奇,从地理的角度上看来也是不合乎情理的。但在一个被条约统治着的国家里(那些条约又是国际会议中的各国代表们签订的),这种情形就不能避免了。比利时既然是从许多国际会议中产生的国家,我们就应该知道一些它的历史,当那些大人物悠闲地围坐在桌子周围安排各国命运的时候,我们至少要知道他们讨论的究竟是什么事情。
奥斯坦德 版画 17世纪
奥斯坦德是比利时西部著名的港口城市,经过多年海运商业的发展,城市设施建设已经非常完善,因其地处多个国家的交界,一直以来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在荷兰的80年独立战争中,西班牙人牺牲了4万名士兵,耗费了3年的时间与荷兰人交战,才将它占领。
迦力卡·贝尔奇卡为罗马人的殖民地,是古代比利时的旧称。最初的居民是赛尔特族(与英、法的土著同族)及许多日耳曼小部落。这两个民族都屈服于罗马人之下,承认罗马人是他们的统治者。因为之前罗马人曾经向北穿过了佛兰德斯平原,越过亚耳丁山脉,一直抵达了几乎不能行走的沼泽地才停止。就在这片沼泽地里,诞生了荷兰人的王国。后来,比利时变成了查理曼帝国的一个省份。公元843年,由于《凡尔赛条约》的缘故,它变成洛泰尔王国的一部分。随后,它又被分成许多半独立的公爵领地、伯爵领地以及主教区域。到了中世纪,哈布斯堡家族占领了它。哈布斯堡家族是当时最精明的不动产经营商,不过他们所需要的并不是煤铁,而是农场上的稳定收入与贸易投资上的报酬。因此东部一带(实际上非常重要)常被认为是半荒地。佛兰德斯一带却能得到各种机会,不断挖掘它的潜力,在14世纪和15世纪,这里成为了北欧最富裕的地区。
佛兰德斯之所以成为北欧最富裕的地区,有两个原因:第一,它的地理环境非常优越,能够让中世纪的小船深入内陆;第二,佛兰德斯初期的统治者都是英明的君主,竭力奖励工业的发展。其他地方的封建领主大多完全依赖农业,极度厌恶资本主义,就像教会极度厌恶放贷赚钱的观念一样。
由于这种明智的政策,布鲁日、根特、伊泊尔等城市都非常富裕、物资充足。那里的经济环境绝对不是其他各国所能比拟的,因为别国的君王都很固执,不让他们的人民利用这些条件。直到后来,这些初期的工业中心受到了地理与人性(人性的原因更大)的影响,才渐渐地衰败下去。
所谓地理因素的影响,就是北海中有几条洋流发生了变化,突然把大批泥沙塞进了布鲁日和根特的港口,使它们完全变成内陆城市。另一方面,劳动联合会又不再像最初扮演着活力发动机的角色,反而变成残暴而且目光短浅的机构,除了牵制各种工业活动外,没有其他工作了。
贝尔塞尔城堡
贝尔塞尔城堡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以北的贝尔塞尔市内。三座巨大的瞭望塔和绕墙而建的人工河,让这座城堡成为了欧洲中世纪建筑的代表之一。作为首都的重要防御屏障,这里曾经担负着极其重大的军事责任,虽然久经战乱,但多次修复让我们仍然可以见到它的风姿。
本地原有的统治者被消灭后,佛兰德斯暂时合并进了法国,从此便无人过问。潮水的不断侵袭,再加上残暴的劳动联合会的统治,佛兰德斯变得没有活力了。满目荒凉的田地以及凄凉的废墟古迹,只能作为英国的老人们绘画的地方。只有当年农家的石垣依旧还在,石垣的缝隙里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宗教改革完成了剩下的工作,佛兰德斯人热衷于路德的新教,发生了非常大的动乱,但这仅仅是昙花一现,不久他们仍旧回头信奉原来的宗教了。这时,他们北边的邻居荷兰人已经获得独立,把深恶痛绝的死敌逐出了国境。而整个比利时从安特卫普遭遇大劫之后,长期陷入了衰败状态中,直到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都注意到了它蕴藏的丰富宝藏,它才从困境中抬起头来。
外国的资本争先恐后地输入到默兹河流域,不到20年的时间里,比利时已经变成了欧洲工业国家的领袖。就在这时候,华隆人(在布鲁塞尔以西,华隆人占有最多的势力)虽然只占总人口的42%,但他们的势力已经如日中天,变成全国最富饶的群体。也就在这时候,一半的佛兰德斯人变成了已经被征服的农夫,他们的语言只被允许在厨房里或马厩里使用,绝对不能在上等人家的客厅里使用。
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虽然号称是为世界的永久和平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是百年前的凡尔赛会议),实际上反倒把事情弄得更复杂了。当时,各国为了要抵抗法兰西人,觉得有必要建立北方强国,于是力图把比利时与荷兰合并成一个国家。
利奥波德银币 德国 1632年
在16世纪,这些硬币可能被大规模发行,很容易被视为装饰性的货币,从至今尚存的硬币可以看出镀金或镶嵌的款式,在17世纪的德国,一些硬币也变成了时髦的玩具。图为镶有利奥波德头像的硬币。
这种离奇的政治联姻,直到1830年才算缘尽。比利时人反抗着荷兰人,而法国人(这是在意料之中的)做了他们的保镖。各大国(已然是姗姗来迟了)也相继参加。科堡的一位亲王(即维多利亚女王的叔叔利奥波德,这位叔叔真是非常严肃的人,他的亲爱的小侄女也受到了他极深的影响)被推举为比利时王。一开始,希腊人也曾经有过同样的请求,但被他毅然谢绝。但这次他无怨无悔地接受了比利时的王冠,因为这个新王国是向着成功之路走去的。斯克尔特河口仍旧在荷兰人手里,但是安特卫普变成了西欧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虽然欧洲各国正式宣布比利时为“中立国”,但利奥波德二世(利奥波德一世的儿子)异常狡猾,不相信这种咬文嚼字的条约。他励精图治,使比利时不再看他人的脸色,不再委屈地做三流小国。后来刚好有这样一个机会,有个名叫亨利·斯坦的人从非洲中部回来,国王请他到布鲁塞尔去商谈,商谈的结果就是成立了所谓刚果国际协会。经过一段时间,竟然使比利时成为了近代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之一。
比利时位于北欧最富饶的区域的中心,有非常良好的地理环境,因此它目前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在经济方面,而是在种族问题。无论是科学与文化的发展,或是教育的事业,多数佛兰德斯人的水平已经日渐增长,追上了少数的华隆人。自建国以来,国内的政权一直在华隆人手里,他们在这时奋起反抗,想夺回他们应有的权利,并要求两种语言的绝对平等,佛兰德斯语与法语必须受到同样待遇。
不过,我不愿详细讨论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它为什么会这么复杂。佛兰德斯人和华隆人原属同一人种,也有大概2000年相似的历史,然而他们竟然一直在相互仇视中生活着。在下一章里,我们将遇到说着四种不同语言(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罗穆斯切语)的瑞士人,但他们能够相安无事,没有本质上的冲突。这其中必定是有原因的,但就我个人而言,我很愿意坦白地承认,那种原因不是像我这样知识浅显、孤陋寡闻的人所能了解的。
比利时的三大行政区
作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比利时共分三个大区,分别是弗拉芒大区、瓦隆大区、布鲁塞尔首都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