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世纪”之说

与过去争议不同的是:世界关注焦点已由“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之说变为21世纪是否是“中国世纪”?围绕“中国世纪”之说,近年来相继出版了大量著述。其中有否定“中国世纪”的说法,也有赞成“中国世纪”的说法。

在否定“中国世纪”的说法中,有两种类别。一是带有恶意的嘲讽,即“唱衰中国”的论调。其中代表性著作有美华裔律师章家敦所著的《中国即将崩溃》。这部2001年出版的书断言:“中国现行的经济制度,最多只能维持5年。”“中国的经济正在衰退,并开始崩溃,时间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24]。另一代表性著作是中国问题专家、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2015年在美国《华尔街日报》上发表的与章家敦著作同名的长文。沈大伟断定“共产党在中国的统治已开始进入残局(endgame)”。他写道:“我们不能预测中国共产党将在什么时候崩溃,但很难不得出结论说,我们正在目睹它的最后阶段。”他“唱衰中国”的所谓依据——中国经济放慢、社会关系紧张、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新出现的金融和房地产泡沫都非新的“中国问题”[25]。沈大伟曾是著名的亲华派学者,曾对中国崛起抱有肯定和支持态度,因此他的“中国崩溃论”抛出后格外引人瞩目。应当说,沈大伟的“中国崩溃论”和章家敦的有所区别,作为一名国际政治领域的著名学者,沈大伟的这个观点并不完全是毫无理论的恶意攻击,他也列举了一些他的理由,但总的来看沈大伟的这篇文章和观点,并不是一个严谨的学者应有之举。毋庸讳言,沈大伟列举的很多问题,中国的确存在,有的还很严重,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彻底解决,中国确实可能面临很大问题,能否崛起也存在很大疑问,但沈大伟并没有给出更详细的论证来说明这些问题是否能够解决,如果不能解决,理由又是什么。事实上,沈大伟列举的这些问题并不是中国所独有,很多问题西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过,有的至今仍然存在,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得出西方国家也将崩溃的结论。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间的确曾经出现过很多问题,有很多比沈大伟列举的这些问题还要严重,但这些问题最终都得到解决,并未导致中国崩溃,这说明中国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沈大伟这篇文章的观点更多还是一种个人情绪的表达,并不能算作严谨的学术研究和论证。事实上,章家敦、沈大伟等人“唱衰中国”已被中国崛起的事实证明是无稽之谈,遭到众多学者与舆论的严厉批评与指责。显然,“唱衰中国者在西方属非主流”[26]

另一类主要从学术上否定“21世纪是中国世纪”。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瑟罗的著作《21世纪角逐》认为:中国“大国崛起”将不过是镜花水月,他认为:“中国世纪?也许是下个世纪吧!”作为一个不发达的经济体,中国要在人均收入上追上美国,至少需要100年以上的时间,因此,“也许会出现一个中国世纪,但那个世纪是22世纪,不是21世纪”。瑟罗的理由之一在于人口。中国人口在不久的未来,将呈下降趋势,然而美国与此相反,到22世纪初,其人口将是目前的两倍以上,两国目前巨大的人口差距将会持平。并且,美国并没有止步不前,经济增长仍快于其他许多大国。一个人口规模正在接近中国、仍在发展的美国,怎么会被中国超过呢?[27]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2014年出版《美国世纪结束了吗?》一书,为美国延续其面向全球的影响而鼓与呼。他强调,世界变得更加复杂,美国虽然面临在经济总量上被中国超越的可能,但美国仍将保持政治、军事的强大,“美国世纪”至少还会持续数十年时间。他认为:“像中国、欧洲、俄罗斯、印度或巴西这样的挑战者在本世纪中叶超过美国不是没有可能,只是可能性不大。”作为一种整体认识,称21世纪为美国衰落的世纪是不准确和误导人的。虽然美国存在问题,但与古罗马不同,它的衰落不是绝对的,其实力在未来几十年可能仍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强大。“与那些宣称这是中国世纪的人所持的观点相反,我们仍处于一个美国主导的世界中。”[28]

日媒《“中国世纪”真的到来了吗?》一文也对“中国世纪”之说提出三点质疑:第一,中国真的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吗?如果是这样,中国为什么对这类报道如此不安?第二,中国世纪真的到来了吗?用国际关系行话来讲,我们看到美国和中国开始进行真正的权力转移吗?第三,中国是否开始通过其外交和军事行动来挑战美国?[29]

与上述否定“中国世纪”的言论相反,更多的是赞誉“中国世纪”的报道与著述。

早在2005年美国《新闻周刊》就推出了“中国的世纪”的专题报道。中国著名影星章子怡笑容可掬地出现在封面上。该刊以“未来是否属于中国?”为总题,用了21个版面进行了密集报道。其中心思想即:“过去四百年中,全球强权有两个主要变化:第一是17世纪欧洲的兴起;第二个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独大。现在中国与印度兴起以及日本的持续发展,代表了亚洲的崛起。”[30]

有关“中国世纪”的著作,此间接踵而至。诸如约翰·奈斯比特、多丽丝·奈斯比特合著的《中国大趋势》,贝尔登的《中国震撼世界》,詹姆斯·金奇的《中国震撼世界:饥饿之国的崛起》,费代里科·兰皮尼著的《中国世纪》,沈大伟的《权力转换:中国与亚洲的新动力》,以及雅克的《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央帝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终结》等等。

其中,英国著名学者雅克的《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央帝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终结》一书颇受瞩目。他在书中预言: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超过美国和那时的第三大经济体印度。雅克预测说,如果说英国曾是海上霸主,美国是空中和经济霸主,那么中国将成为文化霸主。随着中国告别两个世纪的屈辱,其自信也在同步增长,其最重要的姿态将不是赶上西方,而是重新坐上作为世界优秀文明的当仁不让的位置。中国的崛起预示着一个非常不同的新时代的缓慢来临。[31]

美国知名投资家罗杰斯也认为:中国变化的方向非常正确。因此他认为今后将是“中国时代”。[32]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佛格尔撰文称:30年后,即2040年时,中国经济的规模将达到123万亿美元,相当于2000年全球经济总量的3倍。届时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将达到85000美元,是欧盟预估的两倍。虽然那时中国的人均收入仍然低于美国,但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份额将达到40%,远超过美国所占的14%。而欧洲经济在全球所占的份额届时将只有5%[33]

更有甚者,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其撰写的《中国世纪》中提出“2015年为中国世纪元年”。他说:“中国经济以拔得头筹之势进入2015年,并很可能长时间执此牛耳,即使不能永久保持。中国已回到它在人类历史上大多数时间里所占据的位置。”[34]斯蒂格利茨的主要依据是2014年4月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统计报告。根据这份报告推算,中国按照购买力平价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在2014年底超越美国。对此,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经济学教授舍福尔德认为,以不同方式计算,中国经济规模超越美国只是时间点不同,但总体趋势不会改变,中国的经济崛起不容置疑。这也是多数海外受访专家的观点。美国CNA金融保险公司前董事长楚科斯坚也认为:“斯蒂格利茨是对的。未来100年,只要中国能够管控住那些主要风险,这个世纪将是中国的。”

另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称,在被问及本世纪将更可能是“美国世纪”还是“中国世纪”时,美国人认为,从经济来看两国平分秋色,41%的人说是“中国世纪”,40%的人说是“美国世纪”。而在世界事务方面,美国人则更倾向于中国。43%的受调查者认为21世纪是“中国世纪”,38%的人说是“美国世纪”。另外,有近半数人认为,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正在广泛地降低。[35]

笔者以为,“中国世纪”之说不无道理,但不能因此而否定美国的经济与政治实力,更不能轻易断言中国可以替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中美之间的差距非短期内所能弥合,更别说超越。

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美国是否衰落。各种材料表明,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的地位开始下降。根据保守的估计,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由战后的1/3以上降到80年代的1/5左右。美国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影响力也明显下降。50—60年代那种“美国一咳嗽,其他地区就患肺炎”的情况到80年代已不复存在了。90年代这种状况更趋明显。以获专利优胜为例。1980年美国十大专利获胜中有七家美国公司;1990年则只有三家美国公司,最出色的美国公司也只落个排在第五名的结局。在对23个工业国家管理状况的报告中,美国公司大部分项目居中,甚至居后,而日本大多排在第一,德国第二。美国衰落状况几乎与19世纪大英帝国衰落的进程相似。美国的衰落是公认的事实,但美国在未来21世纪会衰落到何种程度则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美国会像英国那样沦为二流乃至三流国家。笔者则以为,美国经济地位乃至政治、军事地位不断下降将是21世纪发展的主要趋势,但不至于衰落到今日英国的地步。因为英美在经济规模、科技水平等方面有着重大差异。美国在未来仍具有强大的竞争力。美国经济规模至今仍居世界首位,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一直保持在23%左右。“从技术上来说,美国落后别人的领域不多,领先于别人的占多数。在人均收入和平均劳动生产率方面,美国亦首屈一指,其劳动力队伍受过良好的大学教育,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内市场要比日本大得多,比欧洲统一得多。”因此,美国“进入21世纪时,它有着更多的经济财产用于21世纪的经济竞争”。但其起点优势又为教育制度的衰落、实行高消费和低投资、欠大量国际债务等方面的问题所削弱。保罗·肯尼迪认为,按美国国土、人口、自然资源等因素计算,它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占到16%—18%,或许较为正常。[36]据一般估计,在未来可以预见的时期内,这种比重已是极限,不会再降到这个数字之下。美国确实在持续衰落之中,但这种“衰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37],美国在21世纪已不能保持20世纪的霸主地位可以肯定无疑,但却依然是世界重要一极,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极。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内,欧洲和东亚可能会对美国构成威胁,但要做到与美国平起平坐还为时尚早。笔者基于这一判断,对“中国世纪”的说法持保留看法。

笔者认为2015年是“中国世纪的元年”与约瑟夫·奈的“美国世纪”的延续这两种说法都有夸张与偏颇之处,“有零和思维的明显影子”。21世纪不会是“中国世纪”,但也非“美国世纪”。“美国世纪”或“中国世纪”的概括过于简单化或标签化了。“世界如果围绕它们削足适履,那将是整个国际政治的悲剧。人类已经嗅到国家之间合作共赢的最初气息,那些旧概念有可能让我们粗暴地忽略这种气息,错误地走上回头路。”[38]

本世纪是谁之天下?是中国还是美国?笔者的初步结论是:

亚洲与中国崛起是事实,为世界公认,“中国衰亡论”已成笑谈,中国崛起势头也会在相当长时期内继续。从中国与亚洲发展速度、发展趋势及经济规模几个大方面上说,“亚洲世纪”与“中国世纪”之说无可厚非,可以被认可。但对“中国世纪”之说应慎而又慎。

其一,从真正意义上的崛起,即全面赶上世界一流强国,全面实现第二次现代化,中国还相距甚远,即使从经济规模GDP总量上说,中国还不及美国,充其量是世界第二,即使再过几年GDP总量超过美国,但其他各个领域几乎也全方位落后美国二十几年甚至半个世纪。赶超美国谈何容易?即使我国在2049年实现第二个百年任务,“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美国也不必然因此就失去超级大国地位。我国经济已具有全球影响力,但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力明显与经济影响力不匹配,并未得到世界广泛认同,而且影响也主要局限于西太平洋地区,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有限,军事实力则最弱,仅是周边防御性的。我国综合国力要赶上美国的困难远大于经济实力超越美国,军事实力的赶超尤为困难。从“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角度讲,我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主要靠硬实力中的经济力量。我国的软实力不仅与美国有较大差距,甚至可能弱于德国。[39]

其二,判断“21世纪将是中国世纪”应在未来世界格局中拥有“绝对主导地位”。阎学通教授认为,在19世纪和20世纪,英美先后在单极格局中拥有绝对主导地位,因此被称为“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以此为准,目前看不到中国能在本世纪余下85年里同时满足这个条件,因此也谈不上“中国世纪”。[40]阎学通教授的说法与评估虽然有些悲观,但也确有几分道理。

还要考虑未来世界应是“和而不同的多元共生的社会”[41],不应有“一家独大”与“绝对主导地位”之国。中国即便成为实际上的主导之国,也会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以霸权为主要标志的“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是和谐世界为主轴的“中国世纪”。

基于这种分析:现在大谈“中国世纪”不仅言之过早,而且不可取。但将“中国世纪”之说,作为中国的未来梦想与终极目标,是应提倡的,我们应不懈努力百折不挠争取在本世纪中叶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在此目标未实现之前,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自我陶醉、自我膨胀,大肆渲染,仍需将“韬光养晦”作为基本国策。[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