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论无私
前几章谈空虚无为,“无为”有人理解为无所作为,有人理解为无为而无不为,也有人理解为无我,有所作为都不是为我,这就是无私了,第七章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以其不自生”是什么意思呢?从不同的译文看来,有不同的解释:
外文出版社采用分译法,说天是永恒的,地是长存的。其实原文天长地久并无分别,所以高等教育出版社采用合译法说天地是永远存在的。形虽不似,意却相同。第二句外文出版社说:天地所以长存、因为天地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的。把“不自生”理解为不为自己而生存或存在,虽然可以,但认为天地的存在有一个目的,只是目的不为自己而已。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译文却认为天地的存在并没有目的,既然没有目的,那就没有什么可以判断存在的长短。例如建设社会主义,达到目的可能要几百年。如果没有目的,或者是个不可知的目的,那存在就可以是永远存在,因为目的永远也达不到。所以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译文说:既然没有要不要的问题,那存在或不存在就是一回事了。
第七章接着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有点像范仲淹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圣人要等天下人都乐了,自己才乐,这是“后其身”;但是第一个天下人乐时,他也乐了,和第一个人同乐,一样快乐,这就是“身先”了。“外其身”是“置身事外”,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只考虑大家的得失,大家都有所得,他的所得也保存了,这就是“身存”。总而言之,就是要“无私”,要和大家同忧乐,大家都乐,自己也乐了,这就是“成其私”。下面看看几种译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译文说:圣人无先后内外之别,因为无私,所以公私合一了,可以说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译文译的是词,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译文译的是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