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量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
- 程虹
- 808字
- 2020-07-09 18:02:09
第一部分
第一章 质量创新与经济发展质量[1]
第一节 质量创新能力不足约束了经济发展质量提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再次凸显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根本转变,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规划》的说明中,所提出的要从“速度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实际上,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提出要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提高质量和效益基础上,《规划》再次提出这一指导思想,既表明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特殊重要性,也表明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困难程度。回顾我国近二十年来,尤其是“十二五”这五年以来,无论是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还是微观的产品服务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我国总体质量的现状,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是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相比,都还有非常大的差距,甚至存在一些严重的质量安全等问题。导致这些质量差距和问题的原因,既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性,也有质量发展本身在路径选择和发展战略上的不成熟。质量发展本身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质量创新能力不够,只是简单地引进和应用发达国家创立的各种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标准和认证方法等,而没有以“效益”为中心,以满足需求为目标,实现质量的创新性发展。经济增长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就是要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质量创新能力不足是企业在新常态下盈利能力不足的重要表现,导致了我国总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同时,质量水平不高也是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驱动,而消费的贡献率不足的主要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我国资源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不高、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也是由于企业质量水平不高导致的,进而导致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低下。因此,质量创新的滞后,是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我国要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发展质量的根本性提高,就必须通过质量创新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