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物流概述

近几十年来,物流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在国内外得到了系统的研究和快速的发展。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物流系统中包含的活动也很多,因此,物流学科又可以分成很多子学科和分支领域。本节将重点介绍物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是学习其他物流学科的基础知识。

一、物流的概念与发展

物流活动的产生远早于物流概念的提出及物流学科的形成。早在人类活动中出现了生产与交换以来,物流活动也就随之产生了。由于生产分工的专业化和局限性,人类为了获得生产与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就必须进行物的交换,在交换的过程中就产生了物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转移,即“物的流通”。而随着商品的生产规模和流通范围的逐步扩大,物流也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散到集成的发展过程。

物流概念的提出起源于军事领域,当时被称为“后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为了保证全球作战的需要,围绕战略物资的供应,对军粮、军火等军用物资的运输、补给、调配等进行全面管理,以保证战略物资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安全及时地供给到作战前线,从而为战争的胜利提供物资保障。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一整套科学高效的军队后勤供应管理系统,包括军用物资的订货、生产、购置、储存、运输、分配等一系列活动。各项活动的有效运转与衔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军用物资的供给保障程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军事后勤管理的思想被推广到企业中,在企业的采购、生产、流通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运用,从而形成了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几大物流领域。

1935年,美国市场营销协会最早从销售的角度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是销售活动中所伴随的物质资料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种种企业活动,包括服务过程。”很显然,这一定义仅仅概括了销售领域的物流活动,并没有囊括所有的物流活动。

1960年,全美实物分配管理协会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把完成品从生产线的终点有效地移动到消费者手里的广范围的活动,有时也包括从原材料的供给源到生产线的始点的移动。”这一定义的范围有所扩大,不仅包括销售领域中产品从生产线的终端开始,经过批发、零售,最终被传递到消费者手中的物流活动;而且还包括供应领域中,原料从供给源开始,经过运输、中转等,直到被传递到生产线上的物流活动。

1985年,全美实物分配管理协会更名为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该协会又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以高效和经济的手段来组织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运动和储存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这一定义中物流的范围又有所扩大,不仅包括原料在供应领域的物流活动和产成品在销售领域的物流活动,而且还包括在制品在生产领域的物流活动,即从原料投入生产线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最终加工成生产线终端的产成品这一过程中的物流活动。同时,这一定义还强调了信息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性及物流管理的目的和内容。

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将物流的定义修改为:“物流是供应链过程中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以高效和经济的手段来组织产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运动和储存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这一定义将前面的原料、在制品和制成品统一称为产品,并且加了一个“服务”,这说明物流不仅可以包括有形的物质实体的移动过程,而且还可以包括无形的服务与信息的流动过程。此外,这一定义还把物流纳入了供应链的范畴,强调企业在物流活动中与其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2001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又对物流的定义进行了完善,将其修改为:“物流是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这一定义将前面的“从供应到消费”改为“在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这一修改说明物流不仅可以是物品、服务和相关信息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正向的流动过程,而且还可以是物品、服务和相关信息从消费地到供应地的逆向的流动过程,即把逆向物流纳入了物流的范畴。

《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在2006年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这一定义重点强调了物流包括的一系列具体的活动。

结合以上定义,我们可以将物流定义为:“为了把物品高效率、低成本地送达目的地,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供应地和接收地之间的流动过程中施加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配送和信息处理等一系列功能活动。”

二、物流的基本功能

物流的基本功能是指物流活动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以及通过对物流活动最佳的有效组合,形成物流的总体功能,具体包括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配送和信息处理七大功能。

(一)运输

运输是物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功能要素之一。运输和仓储被称为物流的两大支柱,其中,运输承担改变物流空间状态的任务。运输是在不同地域范围间以改变物品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能够实现物品的空间位移,将物品从供应地转移到需求地,从而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

任何产品从生产出来到最终消费,都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一段距离,甚至是多环节、多次数的运输活动。因此,我们说运输是物流活动的必要环节之一,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实现“第三利润”的主要源泉之一,在社会物流活动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运输可以分为长距离的干线运输和短距离的支线运输。通常情况下,我们把长距离的干线运输称为“运输”,而把短距离的支线运输称为“配送”。但实际上,所有物品的移动都是运输,配送只是其中的一种,专指短距离、小批量的运输。

(二)仓储

仓储与运输一样,也是物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功能要素之一。作为物流的两大支柱之一,仓储承担改变物品时间状态的任务。仓储可以调节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别,是商品生产和流通中供求矛盾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曾把储存称为社会再生产这条大河中的“商品流”的“蓄水池”。当大河上游供给的“商品流”远远超过下游的消费需求时,就关闭这一“蓄水池”的闸门,从而避免造成下游的“河流泛滥”;反之,当上游供给的“商品流”不能满足下游的消费需求时,就打开这一“蓄水池”的闸门,从而避免造成下游的“河流干涸”。即当供大于求时,将物品储存起来;当供小于求时,再将储存的物品投放市场,从而起到流通调控的作用。因此,我们说仓储能够创造物品的时间效用。同时,这种对于供需的调控还能起到调整价格的作用,避免由于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造成的价格波动。

另外,仓储在物品的流通过程中还能起到集散的作用,即把不同单位生产的产品汇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然后再根据需要分别发送到消费地。通过一集一散,不仅衔接了产需,而且还能实现产品运输、装卸搬运等物流活动的规模效应,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三)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是在物品进入流通领域后,按照客户的各种要求对物品进行的加工活动。即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商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而对物品进行的加工,诸如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商品检验等活动。通过这些加工活动,可以使物品从形态或理化性质上发生变化,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各种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与生产加工相比,流通加工大多是简单加工,加工的对象主要是进入流通领域的物品,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物品的附加价值或为流通创造条件,从而起到方便消费、促进销售的作用。

(四)包装

包装是流通加工的一种,指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为了保护商品的形状和价值、便于储存和运输、促进销售,采用适当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按照一定的技术方法将商品包封并在包装物上做适当的标记和标志的活动。包装是生产的终点,同时又是物流的起点,具有保护商品、方便流通、促进销售、便于消费等功能。

按照功能的不同,包装可以分为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两种。销售包装是指生产领域的包装,也称小包装或内包装,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商品、促进销售、方便消费;运输包装是指流通领域的包装,也称大包装或外包装,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商品、方便流通。

(五)装卸搬运

装卸和搬运都是发生在同一地域范围内的活动。其中,装卸是指改变物品的存放、支承状态的活动;而搬运则是指改变物品的空间位置的活动。在实际操作中,装卸和搬运这两种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往往伴随在一起发生。

装卸和搬运是随运输和保管等其他物流活动而产生的必要活动。在物流过程中,装卸搬运活动是不断出现和反复进行的,它出现的频率高于其他各项物流活动。而其他各项物流活动在相互过渡时,都是通过装卸搬运来衔接的。因此,装卸搬运是一种衔接性的活动,是物流各项活动之间能否有效衔接的关键因素。

(六)配送

配送是将货物从物流据点送交给收货人的行为。具体地讲,是指按照客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节点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将配好的货物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需要强调的是,配送不仅仅是送货,而是分货、配货、送货等多种活动的有机结合体,具体包括集货、分拣、配货、配装、配送运输、送达服务和配送加工等功能要素。其中,配送运输是较短距离、较小批量、较为接近客户的运输形式。因此,一般使用汽车作为运输工具。

(七)信息处理

信息是物流系统的中枢神经,能够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其他各种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信息处理就是通过收集及传递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根据信息安排各项物流活动,从而使各项物流活动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

三、物流的分类

不同领域的物流活动,虽然其功能要素基本相同,但是提供物流服务的主体、物流对象、物流范围、物流性质、物流的作用和功能却因物流活动的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以下我们按照几种不同的标准来对物流进行分类。

(一)按照物流的研究范围分类

按照物流的研究范围分类,物流可以分为宏观物流、中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1.宏观物流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是从社会再生产总体的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的参与者是构成社会再生产总体的产业和集团。因此,宏观物流可以理解为研究产业或集团的物流活动和物流行为。另外,从空间范畴的角度来理解,宏观物流是指在很大空间范畴进行的物流活动,往往带有宏观性;相反,在很小空间范畴的物流活动则往往带有微观性。宏观物流也指物流全体,是从总体上看物流,而不是从一个环节、一个局部来看物流。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宏观性和全局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物流的总体构成、物流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物流系统与国际物流系统的建立及运作等。如社会物流、国民经济物流、国际物流等都属于宏观物流。

2.中观物流

中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区域性物流活动,是从区域经济社会的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另外,从空间范畴的角度来理解,中观物流一般是指在较大空间范畴进行的物流活动,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区域性。如一个国家的特定经济区物流、城市物流等都属于中观物流。

3.微观物流

微观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消费者所从事的具体的、实际的物流活动;或是针对某一种具体产品所进行的物流活动;或是整个物流活动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的物流活动,是从局部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另外,从空间范畴的角度来理解,微观物流是指在很小空间范畴进行的物流活动,即在一个小的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具体性和局部性,是更贴近具体企业的物流。如企业物流、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生活物流等都属于微观物流。

(二)按照物流的地域范围分类

按照物流的地域范围分类,物流可以分为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

1.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开展的物流活动。在现代物流系统中,国际物流的发展速度很快,规模也很大,是伴随和支撑国际经济交往、贸易活动及其他国际交流所发生的物流活动,能够实现各种货物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流动和交换。但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物流环境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适用的法律、人文环境、语言、物流技术与设施等的差异性,以及物流服务范围的广阔性,使得国际物流的难度、复杂性和风险较国内物流更大。

2.区域物流

区域物流是相对于国际物流而言的,是指发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物流活动。如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物流活动、一个经济区域的物流活动或一个城市的物流活动都适用于相同的法律和规章制度,都受相同的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都具有相同水平的物流技术和设施设备,都具有独特和区域的特点,因而都属于区域物流。

(三)按照物流活动的范围和性质分类

按照物流活动的范围和性质,物流可以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

1.供应物流

供应物流是指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料时所发生的物流活动。具体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一切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进货运输和储存,及相应的库存管理、供应管理和用料管理等。因此,供应物流也被称为原材料采购物流。它是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的连续运转,而不断组织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及辅助材料等的采购与供应的物流活动。供应物流的好坏直接决定企业生产能否正常、高效地运转。因此,供应物流不仅要能保证所供应物资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还要以最低的成本、最少的消耗、最高的可靠性来组织供应物流活动,从而实现保障供应的目标。一般情况下,保证供应物资的数量和质量比较容易做到,而要做到以最低的成本实现保障供应的目标就成为供应物流的难点所在。

2.生产物流

生产物流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涉及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所进行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伴随着整个生产工艺过程,实际上已经构成生产工艺过程的一部分。因此,也可以把生产物流理解为发生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物流活动。通常情况下,生产物流是以原材料、零部件的供应为起点,经过加工制成半成品进入半成品仓库,然后按照生产工艺和流程,将半成品加工成产成品,再经过检验、分类、包装、装卸搬运等作业环节,最后进入产成品仓库的整个过程。过去人们在研究生产活动时,主要关注一个又一个的生产加工过程,而忽视了将每一个生产加工过程连接在一起的、并且又和每一个生产加工过程同时出现的物流活动,结果导致在一个生产周期内,物流活动所占用的时间远远多于实际加工的时间。因此,企业生产物流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物流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控制,从而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3.销售物流

销售物流是指企业在出售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它是企业为保证自身的经营利益,不断伴随着销售活动,将产品转交到用户手中并提供售后服务的物流活动。具体包括商品销售过程中的仓储、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因此,可以说销售物流包括了所有的物流功能要素,需要将这些功能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在现代社会中,销售物流已经成为企业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的市场环境是以买方市场为主,因而,销售物流活动带有极强的服务性,必须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才能实现销售。在这种市场前提下,销售物流不再是单纯地把商品送达用户,还需要为用户提供必要的售后服务,这样才能占领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销售利润。因此,销售物流的空间范围很大,这也是销售物流的难度所在。

4.回收物流

回收物流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任何企业在采购、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边角余料和废料,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不合格物品,这些废料的回收、不合格物品的返修或退货,以及其他可再利用物资的回收都需要伴随物流活动。回收物流实际上就是企业在采购、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可再利用物资的回收活动,它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改善环境,而且更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或销售成本,减少浪费现象。

5.废弃物物流

废弃物物流是指将经济活动或人民生活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任何企业在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废水、废气等各种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严重时还会危及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如何对这些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废弃物物流就是对企业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进行收集和适当处理的物流活动。

(四)按照物流系统的性质分类

按照物流系统的性质,物流可以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和企业物流。

1.社会物流

社会物流是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的面向社会的物流活动,即企业外部的物流活动的总称。社会物流的研究范畴是社会经济大领域,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国民经济中发生的物流活动、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物流活动、一个社会的物流体系结构及运行模式、服务于社会面向社会且在社会环境中运行的物流活动,等等。这种社会性很强的物流活动往往由专门的物流服务商承担,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因此,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控制,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保证物流活动能够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行,从而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行业物流

行业物流是指从一个行业的角度研究的与行业发展相关的物流活动,即在一个行业内部发生的物流活动。通常情况下,同一行业的各个企业往往是市场竞争对手,但为了追求共同的利益,在物流领域中却又常常互相协作,共同促进行业物流系统的统一化和合理化。比如,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采用统一的商品规格、设备规格、包装规格等,适用统一的法规政策,不仅可以促进行业物流系统的统一化和合理化,有助于提高行业物流效率,而且还能使同一行业的各企业之间实现共赢。

3.企业物流

企业物流是指生产和流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即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它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具体地讲,按照企业物流活动发生的领域或范围,企业物流可以划分为企业供应物流、企业生产物流、企业销售物流、企业回收物流、企业废弃物物流等几种具体的物流活动。

(五)按照物流的经营模式分类

按照物流的经营模式,物流可以分为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1.自营物流

自营物流是指企业利用自有的物流资源自行组织和经营的物流活动。这种企业通常是一些生产制造型企业或销售型企业,而不是专业的物流企业。自营物流要求企业必须具有较大的规模和雄厚的实力,拥有必要的物流资源和物流人才,并且有能力承担各种物流活动,对企业的要求比较高。

2.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即把企业自身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物流服务商的一种物流运作模式。这种物流服务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专业的物流公司,它们通常具备丰富的物流资源和物流人才、完善的物流网络及强大的物流运作能力和经验。因此,这种物流模式不仅有助于企业集中精力搞好主业,还能获得比自营物流更加专业、更加快速高效,甚至更低成本的物流服务。

案例1-1

电商企业的物流选择

第三方物流好比公共的公路,而自营物流好比独立的高速公路。平时,“高速公路”的优势并不明显,一旦碰上“双十一”“双十二”等网购促销的旺季,自营物流就完全避免了“公共交通”的拥挤。

京东将90%的投资用于物流系统、信息系统、财务系统三大系统上。据了解,京东30%的订单采用第三方物流,但第三方物流的投诉量是京东自建物流的12倍。从成本分析上看,如果一个城市每天有2000个订单,自营物流的成本能与第三方物流的成本打平;而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订单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并且能够做到平均每单5.2元,成本低于第三方,还能够做到服务质量更好。不久的将来,电商自营物流将会成为物流服务的重要力量。

(资料来源:http://www.examw.com/wuliu/anli/176739/,有改动)

分析提示:

电商企业应该选择自建物流还是第三方物流?

四、物流的作用与价值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性。可以说,离开了物流,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不能正常完成。物流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环节,不仅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稳定运转,而且还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物流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提保证

在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物流贯穿于从原料采购到加工制造,直到把产成品送达客户的全过程。其中,每个环节都必须经过物流活动才能有效完成。比如,采购环节涉及原料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等物流活动,只有按质、按量、按时把原料送到生产线上,才能保证生产线的稳定运行;生产环节涉及上下工序之间零部件、半成品的搬运等物流活动,只有做到上下工序之间有效的衔接,才能保证生产线连续不断地运转;销售环节涉及产成品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只有保证了销售物流的顺畅,才能顺利地把产品销售出去。另外,各环节之间也需要通过物流活动才能有效衔接起来。因此,物流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连续稳定运转的前提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伴随物流活动而运行。

(二)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

目前,高昂的成本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发展的困境之一,特别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困扰我国很多企业的难题。继挖掘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之后,人们发现物流领域还有很大的降低成本的空间,于是,很多企业便把物流作为能够为企业创造利润的“第三利润源”。物流活动的合理化不仅能消除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必要的物流环节,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同时还能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三)物流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法宝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合理的物流活动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进而让利于客户,通过价格竞争吸引更多的客户;另外,快速有效的物流活动还能保证企业将产品及时准确地送到客户的手中,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进而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