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李治也缺钱

出去了两个丫鬟,又进来了两个仆僮,老张还是不死心,总觉得家主洗澡没有个丫鬟伺候在身边会缺点什么。还说长安所有的勋贵都是如此,惹的苏小义一阵胆寒。

他娘的,都是一群死变态,大男人洗澡让一群十三四岁的孩子围着算什么事?

再说,我也不是勋贵啊,一个八品参军而已,在长安随便拉出一个人来都比我官大,就这架势,不知道还以为我是侯爷呢。

洗过两遍澡,苏小义舒服的昏昏欲睡,穿上锦服,头上戴着幞巾,脚下是羊皮黑靴,颇有几分风度翩翩的味道。

仆人禀告说薛小公爷已经在前厅等候,顾不上睡一觉就直奔前厅,这薛讷刚回家,怎么一会儿的功夫又找到这里来了?

还没说话就看到几个仆役正从门外的牛车上往院子里搬铜钱,足足搬了三趟才搬完。黄澄澄的铜钱在太阳的照耀下晃的人眼都睁不开,大狗扑过去,抓起一把塞进嘴里,用力咬几口,笑呵呵的对苏小义说道:“主人,这铜钱是真的。”

很鄙视大狗这种用嘴检验钱币真假的做法,薛讷是有多无聊才会用牛车拉一车假铜钱送给他。

况且大唐的铜钱根本就不存在真假一说,《杂律》有言:私铸钱者,流放三千里。三千里啊,都要到海边了吧。没有几个人能流放三千里还生龙活虎的,基本上能又一半就算身体好的了,大部分人走不了多久就死在了路上。至于是得病而死还是被人打死就不得而知了,官府基本不太管这类事。

当然,如果是朝廷重臣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押送的差役都是小心伺候,生怕有一点闪失。万一陛下想起来又让委以重任,结果一问人死了,那所有人都性命不保。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可不是开玩笑的。

“老薛,你出门带这么多铜钱做什么?”赶着牛车拉钱,看着地上小山一样的铜钱,怎么也有两百贯。大唐一个普通的百姓之家一年劳碌下来不过四五贯钱,两百贯算得上大手笔了。

“阿耶说了,你初来长安,需要用钱的地方不少,这两百贯全是入你的份子钱。不用担心阿耶会坑你,这两百贯不过是给你的闲钱,平日里拿来用。建造酒坊的钱我家出三成,刘滔家出三成,苏家出三成,还有一成是曹仁出。”

“入什么份子?”苏小义被薛讷的云里雾里,自己是要做什么惊天的大事值得这么多人入份子?

苏家又是哪家?怎么还有曹仁?

一听到这个名字苏小义就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自然是你在军中提炼的烈酒啊,阿耶尝了一口,赞不绝口,此酒一出,定能风靡大唐。为此我们几家准备着手建造酒坊。这提炼之法出自你手,自然有你一份。”

“苏家是谁?”

“临清县公苏定方。”

“怎么还有曹仁?”

“他只是替陛下分忧而已。”

“你是说陛下也会掏钱?”

“曹仁带来了两百贯。”

苏小义看看地上的铜钱,突然觉得有些烫手,想问问能不能不收就被薛讷顶了回来:“曹仁说这是两百贯不能退回,陛下拥万里江山,百代明君,怎能沾臣子的便宜!我想反正这钱拉回去也麻烦,就给你送来了。老苏,这是好事,有曹仁在,就没人敢来找麻烦,再说这种赚钱的好事,没有陛下的参与,根本就做不长久。”

“堂堂的皇帝还会缺钱?”苏小义很不解。

“缺,非常的缺。宫里每年的用度都在六十万贯左右,捉襟见肘。户部每年往内廷拨发的铜钱有定制,连一个铜钱都不能多。宫里侍女,宦者千人之重,还有皇子、公主。陛下现在连赏赐大臣的器物都变成粮食了,能不缺钱吗?”

这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啊,大唐经过贞观之治,不是已经十分富足了吗?怎么还会缺钱?

“先帝文韬武略,战突厥,攻高丽,外有出世名将,内有伊尹之臣,减赋税,重农耕,百姓莫不感激涕零。分明是一片盛世之象,为何铜钱自然不够?”

“内廷用度乃是定制,虽陛下不能决。这有何奇怪?”

有李治撑腰自然是好事,但是一想到曹仁苏小义总是莫名的难受,隐隐之中老觉得有一双贼眼在盯着自己。

“陛下缺钱你们也缺钱?”大唐的勋贵可是有封地的,动不动就是食邑几百户甚至上千户,那可是实打实的坐地收钱啊。

薛讷一脸愁苦的说道:“老苏,勋贵的凄苦不足为外人道,总之是十分的缺钱。咱们几家自然不能和赵国公长孙家相比,人家可是有冶铁的作坊,大唐到处都有长孙家的商贾。也比不过鄂国公尉迟家,人家的丝绸铺子开的满长安都是,听说连岭南都准备去了。就是户部尚书高季辅都有自己的车马行。还不是为了讨口饭吃!”

不能再听薛讷说了,再说下去苏小义感觉大唐就变成了一个斗民小国。

赚钱就赚钱,说的那么凄苦干什么?

“得到的利怎么分?我觉得伟大的陛下应该占到起码一半吧?”入份子不能看钱的多寡,得看实力的强弱。虽然曹仁拿来了两百贯,但是谁也不敢真的就按两百贯算,否则曹仁就会有找上门来的可能。按着苏小义的估计,起码一半才能让李治满意。

“曹仁说陛下体恤臣子,我等日夜操劳,劳苦功高,思酿酒之法,通商贾之事,放下勋贵的脸面,实属难得。然朝廷重臣,当以国事为重,商贾低贱之业,逐利如恶臭,为世人所不齿。贸然行之,必遭御史弹劾。念及于此,特许每家可占一成,以堵悠悠众口。”

听的苏小义直咧嘴,还是李治够狠,直接就要过去六成,还说的冠冕堂皇,自己多吃多占实在是迫不得已,为的是堵住御史的弹劾,好保住他们勋贵的名声。多好的皇帝啊,为了保护臣子只能多拿钱了。

不知道李治说这番话的时候是什么表情,也不知道曹仁传话有没有脸红。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就连皇帝都不能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