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哭笑不得,“我是说过要靠药材,就是......唉,药材长得比较慢啊。没有个一年半载,那些药材是很难成才的。光靠去山里挖那些野生的,根本供应不上,全家就要饿死了。”
丁老钟不服气,“要啥一年半载?我就不信,天还一直不下雨了?到了冬天肯定会下大雪的,哪能全家就饿死了?”
“今天这一两银子买的米面粮油,就够咱们吃三个月的了。再说了,昨天你大姐也说要给咱家送玉米面。”
看着丁老钟这个目光狭隘又自私自利的乡下男人,丁香颇为不满,“咱家不光是度过这个灾年的问题,也不是怎么糊口的问题。我一到家就说了,咱们家是要挣大钱、当财主的!”
“不光咱们家,还要带着我大姐家,她家也穷得厉害,你没看见我大姐、姐夫衣裳上的补丁?好意思要她家的面?爹,以后家里听我安排,让你们干啥就干啥,保证发财。”
看丁香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丁老钟颇有些不以为然。
不过,丁香到底在王府混过三年,认识世子这样的贵人,总归比自己见识多、能耐大,丁老钟渐渐想开了。
不管怎么说,她弄的药材卖的钱在自己怀里揣着呢,买的东西也在自己背上背着呢。以后全家就听她的好了,倒要看看她能折腾出来多少钱。
想到家里的那些厚朴,丁老钟突然就来了劲儿,背着几十斤粮食也不嫌沉了。
看爷儿俩满载而归,可把全家高兴坏了。
大头二头离多远就扑上来,接过丁老钟身上的粮食和丁香满满的篮子,一溜烟儿跑到堂屋里,大声叫:“娘、大姐,你们快看!”
丁香娘跟月桂忙把手里的鞋子放下,起身过去迎接俩人,看着买回来的东西,都高兴得合不拢嘴。
一家人都急切地看着俩人,月桂高兴的问:“药材总共卖了多少钱?一下子买回来这么多东西,怎么着也得卖500个钱儿吧?”
丁香不说话,笑吟吟地只是喝水,不过心里却很喜欢这种气氛。
丁老钟却高兴得孩子似的,拍拍腰间的衣袋,笑着说:“你们几个猜?”
大头二头相互看了一眼,异口同声地问:“600个钱?”
丁老钟笑眯眯的摇头,接过月桂递过来的湿毛巾,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丁香娘,孩子们都猜过了,你猜!”
丁香娘又高兴又疑惑,“难不成还要高?最多700个钱就顶天了吧?”
丁香笑着接过话来,“是一两银子。”
也就是一千文、一吊钱。古代一吊钱就是一千文。
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清朝末年,一斤(相当于现代1.2市斤)猪肉二十文,一亩良田只要七、八两银子,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
“呀--”众人又惊又喜,二头立即问:“哪天进城卖厚朴?”
丁老钟不答话,把钱掏出来,说:“这是剩下的钱,好好收起来。”
见群情激奋,丁香又扔了个炸弹,“晚上全家不睡觉,后面林子里捉竹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