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歆第一次见到肖恩和闻峰,是在东明大学的编程公开选拔赛上。
在5107报告厅,向歆带着一组大一的学生正在布置竞赛的内场。
那是在2002年秋,国际大学生编程大赛进入中国没有几年。
作为上海的名校明大先在校内展开公开赛,将从十支队伍中绝胜出最佳队员,然后组合去BJ进行亚洲区比赛,获胜方将代表亚洲去洛杉矶参加决赛。
为了挑战选手的心理素质,比赛设置为公开赛制,还设置了赛事评说。
距离比赛开场不到1小时,许多理工院系的男生前来占座了。
只是,布场的男生不太给力,比赛机器一直搞不好。向歆在一旁看着,鼻子上不禁沁出了小汗珠。
无奈,她快步走到台下,对前排一名候场的男生说,同学,你是计算机系的吗?我们布的电脑出了一些问题,能帮下忙吗?
青色帽衫男生看了一下她,二话没说就上去了,5分钟后就布好了比赛机器。
向歆松了一口气,谢过青衫男生后,便跑到后场去查看音乐和灯光。
10分钟后,主持人乔沁到了。乔沁是明大十大校园主持人,她扎着马尾,眼神清澈,妆容利落又不乏精致。
此刻她正在和这次竞赛的负责人——信息学院的高洋教授以及另外两名研究员在舞台边上进行最后的准备。
虽然大家是来看比赛的,但乔沁的眼眸像流星一样不时扫过会场,惊起了台下许多男生的回望。
清丽容颜的校园主持司空见惯。乔沁却不只是以貌取胜,她是理学院的优等生,应变力非凡,又在兼修计算机学院的课程。
作为校方活动组织负责人,向歆深知这些。与高洋老师搭配,再配上2名现场技术高手解说,乔沁的点缀非常适合。
当然,她此刻最担心的是参赛的选手。离开场还有10分钟,一组的肖恩还没有到场。她吩咐负责一组的小伙伴赶紧去找人。
正式开场前5分钟,容纳300人的会场已经人山人海,最后涌入的学生无处可座,只能围站在最后排。
作为上海最强悍的理工科院校,明大校内公开赛几乎代表了上海高校编程的最高水平。
而台前的10队选手都是明大最出色的编程高手,许多人从外校慕名而来。
灯光、音乐、电脑设备、音响、摄像机一切就绪。在比赛开始前最后的嘈杂声中,向歆手里捏着活动流程单,等待肖恩。
她已经和高老师说好,如果数学系的肖恩不上场,那就安排替补上场。
她绝不允许有任何意外的事情毁了自己负责的场子。
在她和高洋老师交流手势后,音乐正式响起。灯光聚焦台前,乔沁在中央位置容光焕发,魅力四射又理性克制的铺陈着。
这是她的特色,非常打动理工院校的受众。
向歆已记不起和乔沁合作过多少回,每一次她站在舞台一侧隐蔽处观察全场,多数时候都觉得乔沁是妥帖的。
当灯光聚焦在场上选手时,向歆注意到了第一组的红衫替补没有上场,一个头发微卷、面颊消瘦的男生坐在场上,已经开战了。
看来,他没有给替补机会,在最后一刻出现了。
每一组的3名队员必须在3小时内用一台电脑完成解决编程的8个问题。
参赛选手多数来自计算机系、电子信息系、软件学院等工科院系,需要精通多种编程语言并具有极强的数学逻辑思维。
场上的30人中,只有两名女赛手。按照惯例,当完成一道题目的解答,志愿者就会把一只红色的气球悬挂在该组。
乔沁和高洋老师沟通着这个国际赛事的发展历程,历数一些高校极客曾创造的历史。
志愿者们在忙碌的统计分数,大屏幕上滚动着各组的得分和排名。
全场的注意力逐渐集中在1组和4组。两组破题的速度相互交错追咬着向上攀升,不时引起台下观众的惊呼。
此时向歆才注意到,刚才帮自己布赛机的青色帽衫男生正在第4组。
他刚刚成功破解了一道题目,名字随即出现在大屏幕上。他叫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