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数天后,百业匠骑着快马来到东平郡南郭邑张老庄的山谷之中,(今SD省东平县以南)他走到谷中的山林之中,这里植物生长得十分繁多,绿叶间散发着百花盛开的芳香。
百业匠一边走一边观看,当他走到一处满山是岩石的地方,忽然看见一群白蚁正在建造洞穴,白蚁用朽木和泥土筑巢,百业匠细细一看,心中顿时想起来泥能溶草木,便能互助于石。
百业匠心中满是喜悦地他走到张老庄村口,他看见村子四处都是
竹瓦草屋,有的还是片石房与泥制圈房,他惊呆了。百业匠在心中一想“我怎么没有想到,泥能制陶器,就能分离雨水。”
百业匠想到这里,便后悔自己没有早早地赶来观看这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呀!百业匠走进了庄里,他看到了一位老人正用大竹板~~铺盖在房顶之上,涂抹一种很难闻的油水在竹板上面,百业匠好奇地问道:“请问老者高姓大名,在下百业匠有事请教呀!”
老人回道:“我是复姓‘有居氏’名‘窒乐’字‘学’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不妨说来听听呀!”
百业匠笑着回敬道:“有居老前辈,晚辈听说你有工精巧妙的手艺,然而晚辈十分敬佩你呀!晚辈却不知竹子之上是用什么物质呢?”
有居学笑着说道:“东宗大王遊历庄上时,教人耕种,安家居所之法,故而我们庄上富裕呀。”
百业匠拜敬道:“大王到贵庄建一富庄,朝内仕人,怎么方知有有这样的事情呢?先王真乃一代济世圣君啊!”
有居学又道:“东宗大王是我的恩师,久行百草植物,一日进山谷行药时,他发觉山中有一种树,‘名叫油桐树,采其种子与枝叶能榨炼油水,后来我拜东宗大王为师,传承先师之愿。在到后来,恩师传我《东宗百工经》一图书。”
百业匠大悦道:“你是大王传承人,我自小发苦用功学习百科知识,便是想做先王的一名小学徒,拜其为师;谁料想大王行游天下,教人耕耘,治病救人,一个月回朝议政病故仙逝了。”
有居学闻知如丧自己父母一般,他泣不成声地悲痛道:“我以为恩师是禅位于太子,恩师吾父兮!天官究苍生,怨声悲泣,泪不止兮!归若仙遊去。可比日月同辉,我生逢久学得你老人家真传之熟路。”
有居学失声痛哭东宗,全庄人都泪流满面,真是如同亲人丧命一般的痛。也许是东宗以前常有人饿死,在上古时期中的“三皇五帝”除了尧舜,功勋最大的帝王,也许是东宗与其孙“炎黄二帝”了。
东宗是当时百姓心中的那一位“一代明君”也许是每家供奉的一尊天神,他的故事也是千古传诉。在他执政五十九年之中有十分之九是在外行医,教人耕耘及其它行业。
有居学告诉了庄上的村民,众人听说要为东宗建一庙,取名“东宗殿”所以众人就纷纷参加了,当时百业匠也参加了建殿。百业匠和众人白天上山当时百业匠也参加了建殿。百业匠和众人白天上山采“高山土”晚上回来做泥器,众人开窑场,有的烧制土瓦片,有的烧制白陶,多种色陶艺术在此地才开始烧制,还有的在山坡上开石灰场,在这里烧好的物品都运到了庄外的一座山上,其山有石,植物茂盛。山名叫“子午山”(大约在东平郡以北
)后来建好了“东宗殿”便更名“东平坮”没用山名。人们怀念东宗在山谷中教人寻药,怎样开垦田地种粮。
有居学和百业匠同吃同床卧,两人感情日久便深,百业匠拜其为师。有居学与百业匠一日来到新建的东宗殿旁遊观。有居学道:“昔日你问一事,今在诉说。老夫用山中油桐树之子榨炼而成一油,我称其名‘桐油’别看此物清黄如水,气味难闻,但用在木料之上却可防水、防腐、防蛀虫等。”
百业匠听了连连点头道:“此物很好啊!”时间过得真快,百业匠入庄已经三个月了,有居学常和他说道一二,百业匠常以尊长之礼拜见他,其道:“师傅才学广识,知识渊博,应该把自身之技传扬天下四海八荒之外,让寒者有家居,让疾者无邪犯,人间却会恩于你。”有居学心悦,因为此话正说到他自己心里面去了。
有居学道“你来庄上数月,未到一处房上房,楼中楼的居所观赏。今为师可领你一饱眼福去。”百业匠闻后应道:“敬尊师命。”有居学与百业匠走在路上时,有居学对百业匠诉说张老庄的故事。
传说“公孙”一姓乃天人之姓,而后有人牧牛马到世间来,东宗知道了耕耘之道,教人饲畜养殖,开垦荒山为田,人们学会定居式生产,日出而劳,日落而息,故与天人之姓复合称为“公孙”一姓。
一日,东宗往一禾苗地走来,他走在青绿地禾苗地之间。东宗道:“人间无疾,始于种植良药,饥渴之人以食为天,世人便惟粮是重。人应该以地而治以地,地乃食之契约也。无地自容,真是无地必亡。”
有居学站在禾苗地之间张耳闻听。然敬言道:“贤兄有治天下之德,然天下已危……?”其话音未落,东宗道:“治理天下,必为民造福,也是我东宗之责任啊。”
有居学闻知大惊失色,他紧急跪拜道:“小民不出门,不知门外山面目,今见心中一代帝王大技师,真乃三生有幸啊。”
东宗反问道:“我知我名,我尚不知道你是何方人士?”有居学拜敬道:“我家祖上居于‘大楚国’(今JS省XZ市)徐城,后迁居到这东平郡来呢。祖上复姓有居氏,是居无定所,无家可归,故用此姓来保安康呀!今大王到此,我庄必兴盛。”
东宗走到了张老庄的山谷之中,他一路走着,一边又观看四周,一路上见到的都是村民用树枝和树叶搭成的棚子,这样搭建出来的不能叫做房子,更不能算做居室了,更何况时间久了还不能遮风挡雨。
树木丛生于荒野之中,有人没有居住的地方,所以本身就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的人,还有一些粮食被人放在外面,有的人没有几块田可以种上庄稼。
村庄里面的人们也没有多余的粮食,所以还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呀!更何况大多数的人还居住在无法避风雨的房子里面。
东宗问道:“诸人不作耕种,何以养家糊口呢?如果子此间天降大雨,你们因何避雨呀?”
有居学说道:“我们耕种的粮食只够吃半年,过后便无粮可以吃了,人们无粮则挖野菜充饥,挖不到野菜则上山打猎,猎杀不到动物,只有死路一条,年年有好多的人饿死,也不知道一年要好多人呀!唉……饿死的,病死的,无计其数呀。”
东宗听后面色暗淡,他心里面十分的痛苦,他沉着气然后悲伤地说道:“你不知道天下还有多少人在饥寒度日吗?天下还有多少苍生在受苦受累,今天我来到此地,便是要从这里开创一个盛世的头,建房、垦田,要消除饥荒、更是消除疾病,让天下百姓有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东宗号召百姓开垦荒地,用动物粪便为肥料,用山谷里的腐叶为基肥,准备好了粮食,果然第一年,庄里百姓饥荒之事就无忧了。在农闲其间,东宗领着百姓用山泥与青石混合砌墙壁。有用山坡上的大树木伐来制梁、柱、门、窗、椽子等。
张老庄百姓看到了希望,他们用功地学习,东宗每天和百姓劳作。东宗道:“天下人有衣、食、居三样则天下盛世。吾辈青春已过,乃中年志来临。天下间不怕艰辛难事,只盼有上进心的人。我要刻一个‘房室居形图,在玄石之上供世人瞻仰。”
有居学道:“有居则有家也,无居则无家可归。”东宗道:“言之有理。咱让人有饱饭吃,有温室住,有衣服穿。”有居学问道:“因何而建?”
东宗道:“我观来时之路,遍山生有竹子、白茅一类植物,还有山野河边的泥泞湾塘尽是做‘土基,之材。”
有居学听后,感到十分好奇呀!所以他便问道:“什么是土基呢?”
东宗说道:“三日后你会见到建材中的墙和瓦。”东宗之语是天下人的喜事。
说到了“土基”一事,其实在大伙忙着伐木之时,东宗已策划好了技术工了。东宗教人刨木板,用“玄石钢刀”刨成木板后,又把木板分成大或小,在小的木板上钻开小孔,然后用绳子紧紧地系住好木板,一个土基箱共有四块木板而组成一个“土基方合箱”形状长方形,用木板合钉而成的一种小型箱匡,四边为匡,上下无板为空体。人们用手拌好泥土,在将泥土装进箱里用劲揉压,然后托起箱,一个土基便成功了。到建房时不用石灰,只许用泥土便可砌成墙体了。古往今来此物是几千年的建筑材料,至今有人尚用。
三日后,一块大草坪上拌好了许多泥土,东宗道:“今天是大伙学托土基的最佳好天气,土基也是物美价廉的产物,不论贫富人家,只要有充足的劳力,都可以用土基箱而辛勤地劳动,劳动是创造,劳动是生产,劳动就有丰富的回报,劳动非单方面,各界人民团结共劳动,建设美丽新家园。”众人闻知则内心大悦,一时众人在草坪上大干一场托土基的活。
人们用锄头拌泥,用村里的山泥或山土搅拌之后便装箱了。手工技人把土基箱放在草地上,然后往箱里装泥土,泥土装满后便用手揉泥,当泥土饱满时便可托起土基箱,因为常有人托土基,后来人们在干此事,便称其为“托土基”技人用了一刻工便托了许多土基了,因为土基托后表面平整,用山泥砌墙体,真乃就地取材,故老百姓多用土基砌墙体,土基成了广普用物,便从东平郡传出四地。
有居学高兴地笑道:“天降大任,任在劳苦大众,因众力齐心不忘天赐,观劳动双手也能图国家大事,安邦定国业呀!”
东宗道:“家园是自己的家园,国家是自己的国家,有国则有家,有国常在则家也常在啊。如今大家应该传扬居家安国之为,让天下人有饭吃,有温暖之居所,少一点饥寒交迫,多一点春暖花开,齐心创造一个盛世太平年。”东宗已故,故事存活在人们的心里。
话已到此,有居学之言让百业匠闻知惊叹,师徒两人坐在一株古松下畅谈东宗的故事。
百业匠道:“先帝乃诸人的福圣,福圣逝去则百业悲哀。天不留重任臣自领之,天若有情,重任之职自在人心呀。”
有居学叹叹气说道:“是啊!今天的天下,是太平盛世的吗?国人自无忧患,真是愚人之极呀!”
百业匠回敬道:“师傅为什么要如此说呢?”有居学叹了叹气,而后哀声一笑道:“有重任之人已经仙遊了,却日子还要过下去,活着的人前面的路还要要行走下去?有些事情不是你我所能够控制得住啊。”
天下之事十有八九都是不如意的,人要往前看,心里面有豁然开朗,这样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