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瓮城论道

  • 悲欢期货
  • 汇派
  • 2096字
  • 2022-04-26 12:25:30

薛睿说完这些话,就隐约听见单娟在和金璠说着悄悄话:“看看,看看,这两人到这里来犯病了,别吓着寿县人民。”

“好问题,好问题。”岳石拍手笑道:“只是,今天这个问题,不用我来回答。我之前和晏生的交流过程中,并非只谈论未来食品。我们甚至无所不谈。

“而关于生育率的一系列问题,恰恰是我和他,谈得最深刻最细致的问题。晏生,於我心有戚戚焉。不如让他来回答你。”

晏霆原本就是个话痨,只能听别人说话,他就会憋得难受。恰巧岳石善解人意,把答题任务交给了他。

他和岳石有过深刻的交流,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岳石在他的心中,早已是知己。而薛睿,之前还和他在一起喝过酒呢。也因此,他可以全无顾忌地滔滔不绝了。

“有些话,怎么听都像是真理,但说了等于没说。”晏霆清了清嗓子道:“比如,良田千顷日食三餐,大夏万间夜眠三尺;又比如,少生孩子多种树……”

“绝大多数人活着,不是靠信念来支撑的,而是靠欲望,因为满足欲望,能令人向往和欣慰,就有了活下去的拉拽动力。

“抑郁症的痛苦,就是他们快乐不起来——这可以辅助说明:所谓欲望与快乐,是活下去的重要元素。

“食三餐眠三尺,算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但这不是生活的全部。只有那些远没有条件满足无忧无虑的人生,才会朝夕意淫‘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类纯粹自我的嘚瑟人生,只因为无法抵达,所以绝望地羡慕。

“而真正可以无忧无虑的人生,以极简为戒,多不过是另类炫富,并不由衷。仿佛红尘看破,叫嚣着出世了,然后,没折腾多久,就又踅回来。玩呢?

“而少生孩子多种树,当年提此说法,最是得人心又通俗易懂,仿佛真理一般。没文化的人都能算出这笔账。

“奈何当初怎么宣传,也没多少人听。而时至今日,当年的这句泛滥的口号,竟成了谶言。

“越来越少的出生率和越来越多的树。

“所谓生儿育女,既不是为传宗接代也不是为养儿防老。这些功利,也许都有,但只是愿望,未必可以抵达真相。

“人类的生生不息,其实是造物主的安排,只为人类可以通过‘生生不息’,以完成‘前赴后继’。

“我注意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声讨,在针对着‘原生家庭’的恶或者遗憾。

“而投胎这种事,有得选择吗?这种事,挑理的意义何在?

“当然,你可以理解为这挑理,只为后来的家长引以为戒。但,也就是这些碎碎念,最终,注定将一语成谶。

“而我们岳总惦记着的未来光辉岁月,有一部分内容,就是要兑现这个‘谶言’。

“或许,随着科技越来越发展,而生育率又无可奈何地降之又降的情况下。

“未来世界的科技发展,不仅能满足人类的“性归性、爱归爱、生归生”的多元化需求,还可以为满足人类前赴后继的需求,将生育内容工厂化,而养育孩子的问题,也可以工厂化,这就彻底粉碎了原生家庭的噩梦。求仁得仁。”

又一个“求仁得仁”,薛睿现在最听不得这个词。这个晏霆,想来已经是被岳石给彻底洗脑了。

而什么“性归性、爱归爱、生归生”的多元化需求?这不仅仅超越岳石的灵肉分离说,以及用人工智能替代男欢女爱说,还“建设性”地把生儿育女给工厂化了。疯了?

当然,套路的一致性,还反应在他俩都没忘记强占道德制高点。

岳石之前说他要从城墙上拿绳子把篮子吊下来,为瓮城送化工食品的时候,薛睿胳膊上的鸡皮疙瘩就竖了起来。

而在晏霆说完之后,薛睿突然觉得这瓮城里,开始变得寒冷。

薛睿不自觉地四下踅摸,没有发现有人向他们这边投来警惕的目光。

薛睿忽地不觉得这“爱憎分明”究竟有什么好呢,这两个家伙,就爱在两个极端跳来跳去,偏偏不愿意在中间停留一下。

好不容易出个主意,帮了岳石纠偏,没想到他在正道上,也注定要走偏。

这就是他的“透过偏激窥探真理”吗?

薛睿又看了看四周。

还好,单娟和金璠,也许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三个男人在一起的聊天,注定只能是无趣而无聊的疯人疯语,于是早早就手拉手躲开了,去到瓮城的一个拐角里,摸着那里的城墙,不知在嘻嘻哈哈地聊着什么呢。

薛睿也没有心思将聊天进行到底。于是说:“我们绕着这瓮城转一圈吧”,然后,就自顾自地走开了。

瓮城到也没有多大,一圈很快就绕下来。几个又汇合了。

岳石道:“让我选好角度,多拍几张瓮城的相片。完成这项任务,我们就该去品尝豆腐宴了。”

又到了晏霆时间:“来寿县之前,我的功课早就做足了。据说寿县最有名的豆腐宴,叫玛瑙泉豆腐宴。顾名思义,就是用玛瑙泉水制作的豆腐。”

“除了玛瑙泉豆腐,还有大泉豆腐和珍珠泉豆腐。我们今天吃的玛瑙泉豆腐宴,是需要预订的。不过,请放心,这项任务,昨天就完成了。”

“据说,以豆腐做出的菜品,高达近百种。但,这就有些过了。纵使我在用心备课,也无法记住这么多的菜。

“我大致记了这么几种,一会去点了来尝尝:牡丹豆腐、虾仁豆腐、菊花豆腐、千页豆腐、蘑菇豆腐羹、雪液银球、燕归巢等等……”

“看人家这记忆力!”薛睿由衷赞叹道:“我是淮南人,也只是知道这八公山豆腐,是淮南王刘安炼丹的时候,不小心把石膏滴入豆浆,就发现了豆腐。

“我记得是中学毕业,同学聚会的时候,我去过八公山,在那里品尝过一次专门用豆腐做的菜。

“也许,那时候,还没有豆腐宴这个说法呢。

“那时候,也远没有现在这么讲究,豆腐菜品不多。

“第一次的豆腐宴,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

“而八公山豆腐这一课的内容,还是靠今天晏生给我补的课。受教育,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