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玄武门兵变后,谏议大夫魏征多次劝李世民开诚布公、安定人心。等到幽州诛逆之后,魏征又对李世民道:“人心没有安定,再不抚慰,恐怕会有祸事。”于是,李世民就派魏征去山东安抚建成、元吉的旧部,并允许他随机行事。魏征奉命东行,路上遇到已故太子千牛李志安和齐王的护军李思行,他们都被地方官吏押送京师。魏征很愤慨,说道:“高祖已经下了诏书赦免已故太子和齐王的旧部,现如今又押着他们两人进京,这诏书不是没什么威信了吗,以后百姓还能相信诏书吗?”当下命令官吏把他们二人释放,然后上报李世民。李世民欣赏魏征有见识,传令奖励魏征,同时又下令宣布,凡是跟东宫、齐王和庐江王李瑗有关的事,都不准再互相揭发,违令者严惩。从此再也没有人来告密,天下逐渐太平了。
当时,还有一段关于李世民的风流韵事。李元吉死时,只有二十四岁。他的妃子杨氏跟他年纪相当,长得体态风流,性情柔媚,面如出水芙蓉,腰似迎风杨柳。唐室王妃中,要算这个杨氏长得最为美艳。杨氏平时与秦王妃长孙氏常来常往,非常融洽。李元吉谋害李世民的时候,她曾暗地里劝阻,请求他不要跟李世民为仇,但是李元吉不听她的劝阻,最终落得家破人亡,儿子也一起被杀了。杨氏长得很漂亮,但是这么年轻就守寡,怎么耐得住寂寞呢?她举目无亲,幸亏长孙氏念及妯娌之情,经常邀她过来叙旧,并好言劝慰,排解忧愁。
一天,正当她们二人聊天的时候,李世民从外面进来,杨氏立即起座相迎。等到李世民坐定,她忽然跪下向李世民请死,这弄得李世民一时不知道怎么办。长孙氏在一旁慌忙劝解,偏这杨氏娇声哭泣,表现得楚楚可怜。李世民虽是绝世英雄,但现在也不禁动了情,替她感到难过。又见她淡妆浅抹,秀色可餐,一种哀艳感觉,这使得李世民魂不守舍,站起来连声说请起。长孙氏连忙来搀扶,好容易把杨氏扶起,但是她还是哭个不停,李世民这才说:“王妃不要过于难过了,齐王谋乱,应该伏法,这跟王妃没有关系。只要我在世一天,就会保护王妃一天,不要担忧了。如果觉得在府中寂寞,那就搬过来,好在你们妯娌关系好,我也就不担心了。”说到这里,李世民又嘱咐长孙氏几句,然后扬长而去。
长孙氏性格很温和,对长辈非常孝顺,对丈夫也从不违抗。听到李世民嘱咐后,由于跟杨氏关系好,所以也就乐得劝她搬到东宫来住,自己也多个伴。杨氏本来就是个随高逐低的人,当然唯命是从,第二天就搬了过来。哪知,这位新太子已经看上这娇娇滴滴、袅袅婷婷的弟媳妇,特地为她收拾干净的屋子,而且屋里一切布置都是他亲手安排的,又暗地里调了几个心腹侍女来服侍杨氏。杨氏看到李世民这样的安排,心里也很高兴。李世民平时没事的时候,就经常到她房里叙旧,渐渐地两人就有感情了,竟然耳鬓厮磨起来。
一天夜里,杨氏已经就寝,忽然有侍女来报:“太子驾到。”杨氏慌忙起床,稍微整理了下衣服,就出来迎接李世民。李世民来到房里,杨氏行过了礼,就问道:“殿下为什么深夜来这里啊?”李世民答道:“父皇召我侍宴,多饮了几杯御酒,跟父皇一直在商议禅位的事,直到现在才得以脱身,我也是觉得太晚了。”
杨氏道:“什么时候行禅位礼?”李世民道:“大概是在本月内。我劝父皇再过几年,但是父皇自称累了,一定要禅位给我,这也是没法推辞了。”杨氏立即跪下拜贺,李世民趁着几分酒意,用手搀起杨氏,说道:“我还没有正式登基,怎么好意思接受你的拜贺呢?”杨氏轻轻推开李世民的手,娇羞起来。这时正是中秋,皓月当空,再加上烛光高照,屋里非常明亮,跟白天一样。李世民就在这灯光和月光下,定睛瞧着杨氏,只见她云鬟半卷,双目含情,穿着一身白色的罗裳,虽然没有化妆,却更加花容明媚,玉骨轻柔。杨氏见李世民盯着自己看,也不禁对他一笑。
李世民却转眼看明月道:“中秋佳节,王妃愿意跟我一起赏月吗?”杨氏还没答话,就有侍女道:“厨房里还有酒肴,等我们端过来就可赏月了。”李世民道:“太好了。”侍女们连忙出去,不到片刻就把酒肴摆好了,并且笑着道:“赏月一定要登楼。”李世民道:“这个自然,就请主人引导。”杨氏迟疑半天,被侍女们搀扶了去,不得不移步上楼。古人说得好:“酒为色媒,色为酒媒。”杨氏入席时,还是很腼腆的,等到喝了几杯酒后,渐渐地就忘了什么是羞涩。抬头看那风流倜傥的李世民,更觉得他器宇不凡,英姿洒落,眉宇清扬,遇见巫山神女的楚襄王,未必有此仪表;与洛神相逢的曹植,也不曾有这样的丰神,杨氏不禁意马心猿起来。李世民几次叫她,她都像是没有听到一样,惹得席旁侍女都在暗笑她。
直到这时,杨氏方才觉得不好意思,不由地两颊绯红,低头玩弄丝带。李世民便道:“夜已深了,再饮一杯就撤席吧。”杨氏唯唯遵命,于是各自斟一满杯,彼此一饮而尽。侍女撤去酒席出去,只剩下这两人坐着。两人坐了一会儿,然后进了卧室逍遥快活去了。第二天早上,李世民才离开。
过了几天,李渊果然下诏禅位,自称太上皇,皇位传给太子李世民。八月甲子日李世民登上皇位。当天黎明,太子李世民先朝见高祖,接受御宝,然后返回到东宫显德殿,南面升座,接受文武百官朝贺,并派左仆射裴寂祭告南郊,大赦天下,赐文武百官爵位,百姓减租二年,免庸、调一年,八十岁以上的百姓赐给粮食布匹,一百岁以上的加倍,接连又颁发了各种恩赐的诏书,然后退朝回宫,历史上称为唐太宗。
过了十天后,太宗把宫里的宫女放了三千多人。又过了两天,长孙氏被册立为皇后。长孙皇后从小就喜欢读书,知书达理,当了皇后以后,崇尚节俭,一切服饰从不奢华。太宗继位后,曾跟她谈及新政,皇后沉默不答。李世民再三追问,皇后温和地说:“陛下难道没有听过古话吗?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妇人干政,颠倒阴阳,会导致家破国亡。我只管宫中的事,不参与朝政的事。”太宗听了这话,从此更加敬重她。
李世民很喜欢杨氏,纳她为妃嫔,并且越来越宠爱她。长孙皇后直到这时才后悔没有早点防备,导致铸成大错,但木已成舟,没有办法劝阻,只好将错就错的模糊过去。她对杨氏依然很好,只不过换了称呼。杨氏刚开始还觉得不好意思,后来慢慢习惯,也就不在意了。太宗既然纳杨氏为妃,就不得不赦免李元吉和李建成,于是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号隐太子,追封李元吉为海陵郡王,谥号刺,都按照皇亲之礼重新安葬。
突厥颉利可汗跟唐朝一会儿和好,一会儿开战,是个反复无常的人。伪梁帝梁师都又多次怂恿突厥,侵扰大唐边境。颉利还没有决定是否开战,梁师都就亲自去劝他进兵。
于是,颉利、突利两个可汗再次合兵十多万军兵大举进犯。他们先攻打泾州,然后攻打武功。太宗下诏严防,又任命尉迟恭为泾州道行军总管,领兵出击。尉迟恭来到泾阳,刚好与突厥兵相遇,于是乘着锐气杀了过去。突厥兵抵挡不住,被他横冲直撞地砍毙了一千多人,狼狈败走。尉迟恭收军后,颉利可汗又从小路来攻打渭水,在便桥驻兵,先派心腹大将执失思力,到京城面见太宗,探听虚实。太宗召见执失思力,问他为什么侵犯大唐?执失思力道:“大唐每年给我们的金银都没有个固定的数目,有时给,有时不给,没有诚意,所以我突厥两位可汗特地率军百万,前来请命。”
太宗毫不畏惧,凛然呵斥道:“朕与你们的可汗面对面约好和亲,赠送了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如今你们可汗违背盟约,率军来犯,你们不信守诺言,我们仁至义尽。你们突厥虽然居住在关外,但也应该有人性啊,怎么能恩将仇报呢?朕现在就把你的脑袋砍了,再跟你们可汗开战,看到底是你们可汗胜还是我军胜?”执失思力听了这些话,哑口无言,只能磕头谢罪。萧瑀、封德彝上奏道:“两国相争,不斩来使,还请陛下放执失思力回去,以表示陛下的宽容。”太宗道:“朕如果放他回去,反而更让他藐视我大唐,怎么能轻易纵容?”接着,太宗又对执失思力道:“暂时把你的脑袋留几天,让你看看朕率军亲征,究竟谁胜谁负?”执失思力已经吓得要死,只好跪着磕头。太宗又命令左右把执失思力拖出殿外,暂时扣押在门下省。
随后,太宗召集禁军,亲自率军迎战突厥,并带上高士廉、房玄龄等人从玄武门出发,直奔渭水。颉利可汗还在营中坐等执失思力的消息,忽然探兵来报:“唐朝天子来了!”颉利连忙上马出营,隔着河遥望,只见对面立来了六个人,为首的盔甲辉煌,正是先前的秦王,如今的中原天子李世民。
颉利可汗惊疑未定,唐太宗朗声喊道:“颉利可汗!朕与你在豳州定下盟约,你也曾许下盟誓不再侵犯。但是,近年来你多次违约,朕正要兴师问罪,你却带兵来犯,难道是来送死的吗?”说到这里,李世民又扬鞭指着空中道:“皇天在上,我大唐并没有负可汗,可汗却偏偏负我大唐,负朕就是负天,试问可汗能够担当得起吗?”颉利听了这些话,心里更加害怕。随身带着的突厥军兵都很迷信鬼神,再看唐天子威风凛凛,都吓得魂飞魄散,连忙俯身向太宗下拜。过了一会儿,忽然听到鼓声震天,如狼似虎的唐军迎面杀来,在对面摆成一字长蛇阵,非常有气势。颉利吓得面色如土,连忙回了大营,闭门静守不敢出战。
太宗一直骑马等着,萧瑀担心太宗太轻敌,于是请求他还朝。太宗秘密地对他说:“朕已经想得很成熟了,只是没有告诉爱卿。突厥敢率全国的军兵来攻打我国,以为我国内有难,朕又刚刚即位,不敢与他争锋,如果我显得很怯弱,闭城坚守,那么他们就会大肆掠夺,后果不堪设想。朕这样一个人出马站着,就显得我很从容,然后又令大军做出一种开战的样子,突厥被我们的气势吓到,加上他深入我地,心里已经有所害怕,这种情况下我们开战必胜,议和也会很稳固。制服突厥,就在此一举,爱卿你就看着吧,突厥已经无能为力了。”萧瑀听了这话,就退下了。
果然,等了一会儿,突厥派来一个使臣,渡河向太宗求和。太宗训斥了一番,来使连俯首听命,太宗命令颉利次日来订盟约。第二天,太宗亲自来到城西与颉利会面,两人就在便桥上面,用白马祭天,歃血立约,颉利欣然接受了条件。盟约定好后,颉利退兵,太宗这才放了执失思力。
萧瑀向太宗请教,说道:“没有跟突厥修和之前,将士们都争着请命出战,但是陛下不肯,臣等感到很疑惑。现在,突厥大军自己就乖乖地退兵,这是为什么呢?”太宗说道:“朕看突厥的部众虽然多但不整齐,君臣上下都是些贪财的家伙。当他们请和的时候,只有可汗站在水西,他的手下都来参拜朕。如果朕摆下酒宴来引诱他们,再趁他们喝醉的时候把他们绑住,然后发兵袭击,必定势不可挡,再派长孙无忌和李靖在豳州埋伏,把他们的后路截断,这样一定可以让他们全军俱覆,片甲不留。不过,朕刚刚即位,国家还没安定,百姓也不是很富裕,不愿大动干戈。所以,朕用金银珠宝收买他们,突厥得了财物,自然退兵。而且他们非常骄傲,一定不再加强戒备,这样我们就可以争取时间养精蓄锐,将来一举歼灭突厥。这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计策,难道爱卿不知道吗?”萧瑀于是再次下拜,说道:“陛下真是神机妙算,远非愚臣所能及啊。”
颉利可汗退兵后,献上三千匹马,一万头羊,太宗没有接受,只是要求放回所抢的大唐百姓。并且,太宗亲自带领将士在殿前习武射箭,并当面教导他们,说:“突厥侵袭中原,由来已久,之所以屡剿不灭,主要是因为边境稍微安定些,历代帝皇就会贪图享乐,忘了战备,所以,贼寇再来侵犯就没有人敢迎战了。现在朕不让你们修筑宫苑,只是让你们练习骑射,没事的时候,朕可以指导你们。突厥进犯的时候,朕就是你们的统帅,带领你们保家卫国,这样我国人民就可以安定了。”
从那以后,每天散朝,太宗都要教侍卫练习骑射,并且他亲自考核,严格赏罚。有大臣担心,上奏道:“朝廷规定,兵刃不能带到殿前,如今,皇上带领侍卫习武,万一有人图谋不轨,想要杀害皇上,后果很严重啊!”太宗微笑,道:“帝王把四海当作一家,全国的人民都是朕的子民,朕对他们推心置腹,难道担心他们不服吗?朕怎么能首先就把身边的侍卫猜忌上了呢?”将士们听到太宗的话,全都非常感动,于是更加奋勇,不到几年就练成了精锐部队。太宗又为改元做了许多准备工作。比如:修订旧制,创立新礼仪,确定官职封号,还把宗室郡王降为县公,立儿子李承乾为皇太子,封张元素为侍御史,任命张蕴古为大理丞,虚心纳谏,励精图治。
转眼间已是腊月,太宗下诏把第二年定为贞观元年。到了元旦,太宗率百官先朝拜太上皇,然后到宫殿接受朝贺。
第二天,太宗大宴群臣,命令演奏秦王破阵乐这个乐曲。太宗对群臣道:“朕从前奉命出征,民间就有这个曲子。虽然不敢说文德,但武功是我大唐建功立业的根本,不能轻易忘记,所以,朕命令演奏这个曲子。”封德彝起身进言,道:“陛下以神武平定海内,文德怎么能与之相比呢!”太宗道:“平乱靠武力,治国靠文德,文武两种方式应当互相运用,爱卿说文不及武,这就不是很对。难道以马上得天下,就可以马上治天下吗?”封德彝碰了一鼻子灰,自觉羞愧,勉强坐下。众臣又喝了几杯,才各自散席,谢过了宴,鱼贯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