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课后习题详解

1.写出一项实验室研究的实验设计。

答:(1)实验目的

研究内隐自尊对不同任务类型自我妨碍的影响。

(2)实验假设

内隐自尊的主效应显著,高内隐自尊的练习次数显著多于低内隐自尊的练习次数;任务类型主效应显著,数理逻辑任务的练习次数显著多于言语理解任务的练习次数。内隐自尊与任务类型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的简单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高内隐自尊在不同任务性质中自我妨碍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低内隐自尊水平在不同任务性质中自我妨碍的差异显著,内隐自尊水平越低,在言语理解类任务中出现越多的自我妨碍

(3)实验程序

实验采用2×2两因素混合设计,其中自变量A作为被试间变量,自变量B作为被试内变量。自变量A是内隐自尊,有两种水平:高内隐自尊、低内隐自尊。自变量B是任务类型,有两种水平:数理逻辑任务、言语理解任务。因变量是被试的自我妨碍水平,即被试在正式测试前练习的次数。研究首先从某大学中随机抽取40名大学生,通过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简称IAT)测试成绩,将被试分为高内隐自尊、低内隐自尊两组,各20人,然后每组都接受第二个自变量的数理逻辑任务、言语理解任务两种处理,不同任务类型的顺序在被试间平衡处理,实验顺序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内隐自尊对不同任务类型自我妨碍影响的实验设计

(4)数据分析

首先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得出每组被试的平均分和标准差。然后进行2×2重复测量结合非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2.写出一项现场研究的准实验设计。

答:略。

3.举例说明交互作用的概念。

答:(1)交互作用的概念

一项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外一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1)交互作用的研究案例

实验程序

在某大学校园的咖啡店里,当主试看到小桌子(只供2个人用)或是大桌子(只供4人用)旁边坐着一个学生时,就有礼貌地询问能不能坐下,得到允许坐下后,主试点来一份午饭。不久,主试离开桌子去买杯饮料。

这时,一位装束同咖啡店招待员一样的主试的同伙来到桌边,问这个学生,留在桌上的午饭是否是他(她)的,就在学生解释吃午饭的人很快就会回来以前,假招待员已经把午饭扫走,扔进垃圾桶内。

当主试回来时,看见午饭没有了,就试图向这个学生借钱再买一份午饭。有时候,午饭不是由假招待员扫走,而是主试假装不小心弄掉在地上,然后向学生借钱。这样,这个实验的因变量就是,学生即被试愿意借多少钱给一位陌生人(主试)。

由上述实验情节可以想见,影响借钱数量的因素有两个。第一,学生所在桌子大小。第二,处理午饭的方式:午饭是被别人扫走还是自己弄掉的。

实验结果

愿意借出较多的钱来帮助午饭被扫走的人只是坐在小桌子边上的学生;坐在大桌子边上的人对午饭被扫走或是掉地一视同仁,都只愿意借出少量的钱。

交互作用的体现

处理午饭方式这一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上(桌子大或小)不一样。当午饭被扫走,桌子大小导致借钱数目不同。如果午饭掉地,桌子的大小就无关紧要。这就是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4.举例说明什么是过程效度?什么是结果效度?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的关系?

答:(1)过程效度

过程效度是基础研究的目标,关注的是表面结果背后的基本心理过程,通常是研究极为基本的心理过程以便概括为普遍规律。例如,基于空间的注意或基于物体的注意的实验范式,分别对“空间”或“物体”作了严格的、清晰的规定。

(2)结果效度

结果效度是应用研究的目标,关注的是行为变化本身。例如,在预防交通事故的研究中,事故频率是关注的焦点。在学前教育的研究中,词汇量与社交技巧是关注的焦点;应用领域的研究者想要把在某一特定情景下获得的结果推广到更一般的场合。

(3)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的关系

结果效度与过程效度各有两个水平:内部水平与外部水平。内部水平指研究在某具体情景设置下的有效性,外部水平指超出该具体设置的概括化。

内部结果效度的评估始于统计显著性检验,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意味着特定设置下的研究结果是有效的,而不是随机产生的;但外部结果效度的评估要求超越统计的推论,例如,当把动物实验的结果推广到人类时,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

内部过程效度与外部过程效度的评估都依赖超越统计的推论,这是因为过程效度本质上不是数据、事实本身,而在概念。

5.用2×2因素设计(组间设计)设计一个实验,并写出该实验的实验程序(流程)。

答:(1)实验目的

研究正常阅读和快速条件下文章标记对文章主题通达的影响。

(2)实验假设

阅读速度和文章标记的主效应都显著,正常阅读比快速阅读更能促进主题信息的通达;文章有标记比无标记能更好地促进主题信息的通达。

(3)实验程序

实验采用2×2两因素组间设计。自变量A是阅读速度,有两个水平:正常阅读、快速阅读;自变量B是文章标记,也有两个水平:有标记、无标记。这样总共有四种实验处理:正常阅读有标记(A1B1)、正常阅读无标记(A1B2)、快速阅读有标记(A2B1)、快速阅读无标记(A2B2)。本研究的因变量是文章主题通达的成绩。首先从某普通中学高一学生中随机选取l20名被试,随机分成四组,每组随机指定接受四种实验处理中的一种。

(3)数据分析

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得出每种条件下被试因变量反应的平均分和标准差,然后进行2×2非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6.利用表2-15的数据,写出方差分析的项目与公式并进行计算。

答:(1)方差分析的项目与公式为:

表2-16  方差分析的项目与公式(组间设计)

(2)将表2-15的数据整理得:

表2-17  数据的重组

(3)计算过程如下:

=76+62=138

==9620

=42+35+34+27=138

I=2,J=2,K=10(表2.15中,每单元10个数据)

N=40(总共40个数据),

把表2-17中的数据分别代人表2-16中各项目的公式:

I之间自由度:I-1=2-1=1

I间和方:=4.9

I间均方:=4.9

I间F:=24.5

J之间自由度:J-1=2-1=1

J间和方:=6.4

J间均方:=6.4

J间F:=32.0

交互作用(I×J)自由度:(I-1)(J-1)=(2-1)(2-1)=1

I×J的和方:

误差自由度:U(K-1)=2×2×(10-1)=36

误差和方:

(即所有原始数据的平方和)-=494.6-487.64=7.2

误差均方:=0.2

总计自由度:IJK-1=N-1=40-1=39

总合计方:

7.参考表2-2与表2-3,讨论Craik(1994)实验的优点。

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