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

1.研究人与机器相互作用问题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

A.管理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工程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答案】C

【解析】工程心理学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也就是人与机器的相互作用,因此答案是C项。

2.心理过程是大脑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它包括(   )。

A.认知、情感、行为

B.感觉、知觉、行为

C.情感、行为、意志

D.认知、情感、意志

【答案】D

【解析】人的心理过程是指人们通过感知觉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刺激物停止作用以后,并没有马上消失,它还保留在人们的头脑中,并在需要时能再现出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语言等。行为不属于心理过程,因此答案选D项。

3.当你的手不小心被针扎的时候,手会立刻缩回来。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主要是(   )。

A.脊髓

B.大脑

C.丘脑

D.小脑

【答案】A

【解析】脊髓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盖反射、缩手反射等。

4.一位中风患者的右侧肢体瘫痪,其大脑皮层左半球的病变区域位于(   )。

A.额叶

B.顶叶

C.栵叶

D.枕叶

【答案】A

【解析】大脑皮层运动区的位置是在额叶,

5.下列方法中,通常用来测量持续性注意的是(   )。

A.警戒作业

B.双作业操作

C.双耳分听

D.负启动

【答案】A

【解析】持续性注意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通常用警戒作业来测量,要求被试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完成某项工作,并用工作绩效的变化做指标。

6.司机可以边开车边听音乐,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最恰当的理论是(   )。

A.衰减理论

B.过滤器理论

C.反应选择理论

D.认知资源理论

【答案】D

【解析】认知资源理论把注意看做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刺激的识别需要占用认知资源,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而是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这一机制是灵活的,可以受我们的控制。认知资源理论解释了注意是如何协调不同的认知活动的。例如,对一个熟练司机来说,开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他可以毫无困难地边开车边听音乐。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基本味觉的是(  )。

A.酸

B.甜

C.苦

D.辣

【答案】D

【解析】人的基本味觉主要有:甜、苦、酸、咸四种。

8.他人在场减少了人们在紧急情况下采取干预的可能性,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从众

B.社会比较

C.社会学习

D.责任分散

【答案】D

【解析】责任扩散即当能提供帮助的他人在场时,人们倾向于认为他们自己的责任小了。研究表明,在场的人数越多,越少有人提供帮助。责任扩散就是把责任分给了众人,这样一来自己的责任就轻了。别人不采取行动便认为自己也没有采取行动的必要了。

9.“鹤立鸡群”中的“鹤”和“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的“红”容易被人们知觉到,这种现象所反映的知觉性特征是(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B

   【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

10.如图所示,先给被试呈现线段a.待其消失60毫秒后,再呈现线段b,人们会看到线段a向线段b移动。这种现象称为(  )。

A.诱发运动

B.动景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答案】B

   【解析】动景运动指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

11.下列选项中,属于深度知觉双眼线索的是(  )。

A.线条透视

B.视轴辐合

C.运动视差

D.纹理梯度

【答案】B

   【解析】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双眼线索包括视轴辐合和双眼视差,其中与深度知觉有关的是前者,当我们观看一个物体,两眼视轴辐合在这个物体上时,物体的映象将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点上;后者主要与立体知觉有关。

12.下列选项中,属于界定清晰的问题(well-defined problem)是(  )。

A.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B.怎样读好一本书

C.如何根据已知条件解应用题

D.怎样教育子女成才

【答案】C

   【解析】界定清晰的问题是指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初始状态如何达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过程都很清楚的问题。

13.下列几种群体中,容易出现群体思维的是(  )。

A.高凝聚力的群体

B.低凝聚力的群体

C.民主的群体

D.放任的群体

【答案】A

【解析】群体思维是指群体迫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即当人们对与寻求一致的需要超过了合理评价备选方案需要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模式。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人们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要求一致,以至于对其他可行方案的现实性评价受到压制。

14.爱因斯坦说:“在我的思维结构中,书面的或口头的文字似乎不起任何作用,作为思维元素的心理的东西是一些记号和有一定明晰程度的意向。由我随意地再生和组合......”这段话体现的主要思维种类(  )。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常规思维

【答案】C

【解析】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

15.马斯洛的观点,个体在感到未来不可预测,组织结构不稳定以及社会秩序受到威胁时,该个体产生的主要需要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答案】B

【解析】安全需要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16.根据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个体比较、判断、评价和批判等思维活动属于(   )。

A.分析性智力

B.生存性智力

C.空间性智力

D.运动性智力

【答案】A

【解析】斯腾伯格提出的三重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其中,分析性智力是一种分析和评价各种思想、解决问题和制定策略的能力;创造性智力用来找对问题;实践性智力用以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17.小莉活泼好动,热情大方,行动敏捷,适应力强,但她做事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由此可以判断她的气质类型是(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答案】B

【解析】多血质的特点是外向,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缺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等。小莉表现出的特点符合多血质的特征,因此答案选B项。

18.以囚徒困境为基础的研究发现,双方如果合作,各自的获益最大,但合作的基础是(   )。

A.熟悉

B.理解

C.竞争

D.信任

【答案】D

【解析】“囚徒困境”指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八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在典型的囚犯两难困境中,最佳选择取决于对于对方的信任。

19.一个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较少受外部环境信息的干扰,与人交往时不善于觉察细节。这种认知风格属于(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理智型

【答案】B

【解析】场独立型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

20.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是(  )。

A.基因

B.合子

C.染色体

D.DNA

【答案】A

【解析】基因是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21.格赛尔认为,学习与生理“准备状态”有关。在没有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有效。支持该观点的依据来自(  )。

A.选择性繁殖实验

B.双生子爬梯实验

C.视觉悬崖实验

D.恒河猴依恋实验

【答案】B

【解析】格塞尔的成熟势力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顺序决定的,发展的成熟是由内部因素控制的,外部环境可能短暂的影响儿童的发展速度。并进行了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他找来一对同卵双生子A和B,A从出生后第48周起接受爬梯及肌肉协调训练,每日练习l0分钟,连续6周;B则从出生后第53周开始,仅训练了2周,就赶上了A的水平。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了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当个体达到生理准备状态时,学习会有效。

22.婴儿大约在5周左右,能区分人和其他刺激,对人的声音和面孔有特别的反应,并报以微笑。这种微笑是(  )。

A.无意义的微笑

B.内源性维微笑

C.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D.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答案】C

【解析】婴儿的社会性微笑分为三个阶段:自发性微笑、无选择性微笑、有选择性微笑。婴儿在5周左右时对熟悉和不熟悉的人的反应没有什么不同,这是一种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自发性微笑为条件反射式的笑,无朝向,并无社会意义;有选择性微笑的标志为开始区分微笑的对象,对亲近的亲人,父母等微笑更多,对陌生人的脸孔微笑明显要少。

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初中生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是(   )。

A.自我意识高涨

B.独立意识增强

C.勤奋感和自卑感冲突

D.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

【答案】C

【解析】初中生出现反抗心理的原因有三个:自我意识高涨;独立意识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因此答案是C项。

24.根据帕顿(M.Parten)的研究结果,2岁左右儿童的主要游戏类型是(   )。

A.平行游戏和合作游戏

B.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C.单独游戏和联合游戏

D.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

【答案】D

【解析】帕顿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儿童的游戏分为6类:无所事事、旁观、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学前儿童较多以平行游戏为主,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到学前晚期才开始出现。2岁左右儿童属于学前早期,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较多。

25.某种智力理论认为,成年人智力活动的特点是与其对环境的适应分不开的,智力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根据环境的要求发展:人一生的智力发展可以分为获取、实现、责任和整合等阶段。该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巴尔特斯(P.Baltes)

B.沙伊(K.Schaie)

C.金兹伯格(E.Ginzberg)

D.拉文格(J.Loervinger)

【答案】B

【解析】题干所描述的内容为沙伊的成人智力适应理论,沙伊认为成年早期,青年人开始从事工作,建立家庭,主要任务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相比,他们的社会责任最为重大。60岁以后进入老年时期,此时智力活动的主要任务转向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重新融合自己一生的经验,如一些老年人写自传、回忆录等。

26.对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托尔曼所提出的主要概念是(   )。

A.内部强化

B.外部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答案】A

【解析】托尔曼提出了内部强化的概念,即预期被证实。

27.学生在掌握长方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及面积的相加性原理后,生成了梯形面积的公式。按加涅的学习分类标准,这种学习属于(  )。

A.辨别学习

B.概念学习

C.规则学习

D.高级规则强化

【答案】D

【解析】解决问题的学习指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规则的组合去解决问题,亦称高级规则的学习。因此选D。A项,辨别学习指能识别各种刺激特征的异同并作出相应的不同反应。B项,概念学习指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同类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C项,规则学习指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概念间的联合。

28.儿童在其发展早期,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后来,当他们看到越来越多会动的东西(如纸飞机等)并没有生命时,就会修正自己原来的认识。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平衡

【答案】B

【解析】顺应即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以处理新的信息。A项,同化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D项,平衡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29.某同学认为学业求助是缺乏能力的变形,是对自我价值的威胁。该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类型属于(  )。

A.掌握目标

B.学习目标

C.任务目标

D.表现目标

【答案】D

【解析】表现目标将目标定位于好名次和好成绩,认为只有赢了才算成功,这种目标常常表现在自己与别人进行比较,并且根据一般标准来评价自身的表现。

30.在学业成败归因的三个维度中,与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的预期最密切的维度是(   )。

A.稳定性

B.可控性

C.内外性

D.特殊性

【答案】A

【解析】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影响归因的因素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内外性(内部的和外部的),稳定性(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可控性(可控的和不可控的)。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的预期会受到周围和自身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如果将成就行为归因为不稳定的因素,人们会预期结果与上一次不一致;如果归因为稳定因素,人们就会预期结果可能与上一次一致。因此选A项。

31.形式训练说强调的迁移类型是(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特殊迁移

D.一般迁移

【答案】D

【解析】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强调一般迁移的存在,并认为只要参与前后两种学习的官能是相同的,迁移就会自动发生。

32.第一位用实验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现象的学者是(   )。

A.冯特

B.艾宾法斯

C.铁饮纳

D.巴甫洛夫

【答案】B

【解析】艾宾浩斯用实证方法研究记忆使他成为了第一位对人类高级心理过程进行科学定量研究的心理学家。

33.刺激数目与选择反应时之间的关系是(  )。

A.线性关系

B.指数关系

C.对数关系

D.二次函数关系

【答案】C

【解析】费希纳定律认为感觉的大小(或感觉量)是刺激强度(或刺激量)的对数函数。也称为对数定律

34.呈现给被试一篇完整材料后,如要求被试回忆某一部分材料,则往往会降低其他部分材料的回忆。这种现象称为(  )。

A.定性遗忘

B.返回抑制

C.提取诱发遗忘

D.错误记忆

【答案】C

【解析】 提取诱发遗忘是指对于部分记忆材料的回忆,往往会导致对于其他相关记忆材料的抑制,进而使得相关记忆材料的回忆量降低的现象。因此选C。A项,定性遗忘指在意识参与下对要求记住的材料进行有意的遗忘,强调遗忘的指向性和有意性。B项,返回抑制指对原先注意过的物体或位置进行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滞后现象。

35.在不同类型的自变量中,由主试给予不用的指导语所操纵的是(   )。

A.刺激特点

B.环境特点

C.被试特点

D.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

【答案】D

【解析】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异通常是主试的安排,包括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导语造成的。答案为D项。

36.根据波普尔(K.R.Popper)的证伪观点,在心理学研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理论如能被实验结果证实,则该理论一定是正确的

B.一个理论如能被实验结果证伪,该理论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C.一个理论导出的预测结果如未被实验支持,则该理论一定是错误的

D.一个理论导出的预测结果如未被实验支持,该理论也不一定是错误的

【答案】C

【解析】证伪理论认为,一个真正的科学理论应该是可证伪的。因此选C项。

37.费希纳定律是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前提假设是(   )。

A.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

B.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

C.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内有效

D.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

【答案】B

【解析】费希纳定律是表明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是由韦伯定律发展而来,其前提假设是所有最小可觉差均相等。

38.注意研究中所使用的双作业操作范式应遵循的原则是(  )。

A.互补原则

B.对比原则

C.加法原则

D.减法原则

【答案】A

【解析】双作业操作范式常用来研究分配性注意,其基本方法是:在互补性原则下,让被试同时执行两个明显不同的任务,然后研究者观察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并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

39.衡量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是(  )。

A.视敏度

B.视速度

C.临界闪烁频率

D.最大闪烁频率

【答案】C

【解析】闪光增加到某一频率,人眼看到的不再是闪光,而是一种固定或连续的光,称为临界闪烁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40~42题。

为考察词的类型(靶子词、非靶子词)以及辨别条件(高辨别、低辨别)对双耳追随效果的影响,研究者将60名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名,一组既接受靶子词-高辨别条件的处理,也接受靶子词-低辨别条件的处理;另一组既接受非靶子词-高辨别条件的处理,也接受非靶子词-低辨别条件的处理。

40.该实验设计是(  )。

A.被试间设计

B.被试内设计

C.混合设计

D.回归间断点设计

【答案】C

【解析】实验中两组不同被试接受两种类型的词(靶子词和非靶子词)的处理,是被试间设计(组间设计);所有被试接受两种不同辨别条件(高、低水平)的处理,属于被试内设计(组内设计)。在案例实验中既用组内设计又用组间设计叫做混合设计。

41.该实验中的辨别条件属于(  )。

A.被试间变量

B.被试内变量

C.额外变量

D.无关变量

【答案】B

【解析】实验中所有被试都接受两种不同辨别条件(高、低水平)的处理,属于被试内变量。

42.该实验存在的交互作用是(  )。

A.词的类型×辨别条件

B.靶子词×非靶子词

C.高辨别条件×低辨别条件

D.词的类型×辨别条件×追随效应

【答案】A

【解析】交互作用指的是两个因素在对方的不同水平上呈现出的效应存在差异,本实验研究为词的类型×辨别条件。

43.在实验研究中,排除法可用来控制额外变量,但也可能导致研究效度的降低。它可能降低的效度是(  )。

A.内部效度

B.外部效度

C.构思效度

D.统计结论效度

【答案】B

【解析】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而实验情景的过分人工化会使实验结果难以推广到其他现实情境中。

44.下列几组数据中,标准差最大的一组是(  )。

A.-2,-1,0,1,2

B.2,6,10,14,18

C.5.765,5.765,5.890,5.923

D.1.00,1.25,1.50,1.75,2.00,2.25,2.50,2.75,3.00

【答案】B

【解析】标准差是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Xi是各个数据,μ为平均值,N为数据个数。计算结果显示B的标准差为6.3,最大。

45.当样本容量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  )。

A.随着显著性水平a的增大而增大

B.随着显著性水平a的增大而减小

C.与显著性水平a的大小无关

D.与显著性水平a的平方根成正比

【答案】B

【解析】当样本容量一定,其他因素不变,显著性水平越低,置信区间宽度越长。而置信度越高,置信区间会变小。因为置信度增高,能够落入这个高置信度的区间范围的可能性会变小,即区间更加精确了。

46.某考生得分为87分,在下列次数分布表中,能够直接判断有多少考生得分比他低的是(   )。

A.简单次数分布表

B.分组次数分布表

C.累加次数分布表

D.相对次数分布表

【答案】C

【解析】累加次数分布是在简单次数分布之上,将各个组限以上或以下的次数进行累加,能够方便的了解到处于某个数值以下的数据有多少,因此选C。相对次数分布表是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或百分比(·100%)来表示次数,就可制成。

47.在下列导出分数中,不具等距性的是(  )。

A.百分等级

B.Z分数

C.T分数

D.CEEB分数

【答案】A

【解析】百分等级是指某个数值在以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观察值中所对应的百分位置,或在常模样本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是等级变量,不具有等距性,

48.有一组数据:2,3,4,5,6,7,8。该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5和2。如果给这组数据的每个数都加上3,再乘以2,那么可以得到一组新数据。其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   )。

A.8,2

B.8,5

C.16,4

D.16,10

【答案】C

【解析】在一组数据中,每一个数都加上一常数c,则所得的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加常数c,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每一个数都乘以一个常数c,所得的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乘以常数c,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乘以这个常数。

49.下列统计分布中,不受样本容量变化影响的是(   )。

A.正态分布

B.T分布

C.X2分布

D.二项分布

【答案】A

【解析】正态分布是一种概率分布,不受样本容量变化的影响。

50.有10道是非题,要从统计上(99%的把握)判断一个被试是否因猜测因素答对,他至少应正确回答的题目数是(  )。

A.5道

B.6道

C.7道

D.8道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猜对与猜错的概率p=q=0.5,n=10,所以猜对题目数的平均值μ=np=5,σ==1.58,根据正态分布概率,当Z=1.645时,该点以下包含了全体的95%。所以X=+1.645σ=7.6,取整8。它的意义是,完全凭猜测10题中猜对8题以下的可能性为95%,猜对8,9,10道题的概率只有5%。因此可以推论说,答对8题以上者不是凭猜测,表明答题者真的会答。本题答案为D项。

51.能够处理某一行为出现的理论次数与实际次数之间差异的统计检验方法是(   )。

A.t检验

B.z检验

C.X2检验

D.F检验

【答案】C

【解析】 X2检验中的配合度检验主要用于检验单一变量的实际观察次数分布与某理论次数是否有差别。

52.研究人员要检验20对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在15岁时智力测验分数的差异,最恰当的检验方法是(   )。

A.两相关样本的t检验

B.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

C.样本与总体均数的t检验

D.X2检验

【答案】A

【解析】两相关样本t检验的目的是利用来自两个总体的相关样本,推断两个总体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53.当积差相关系数r=0时,对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最佳解释是(  )。

A.相关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相关

C.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答案】C

【解析】积差相关系数是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当r=0时,说明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54.从心理测量学角度看,中国古代的“七巧板”可视为(   )。

A.兴趣测验

B.创造力测验

C.态度测验

D.投射测验

【答案】B

【解析】七巧板是以各种不同的拼凑法来拼搭千变万化的形象图案的一种拼图游戏,主要测量各种创新思维能力。

55.有一名10岁儿童参加智力测试,他的心理年龄为12岁,其比率智商是(  )。

A.83

B.110

C.120

D.125

【答案】C

【解析】比率智商的计算方法为:IQ=MA(智力年龄)/CA(实际年龄)×100。

56.下列关于效果量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效果量是H1不为真的程度

B.效果量提供了差异大小的信息

C.效果量是实验处理的效应大小

D.效果量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程度

【答案】A

【解析】效果量是不依赖于样本大小,反映自变量和因变量关联强度的指标,可反映实验处理效应的大小,并提供了差异大小的信息。

57.克龙巴赫提出的α系数主要用来计算(  )。

A.重测信度

B.复本信度

C.评分者信度

D.内部一致性信度

【答案】D

【解析】克龙巴赫α系数克服了折半法的部分缺点,是目前计算内部一致性信度时常用的分析方法,常用来衡量心理或教育测验的可靠性。

58.心理咨询师常采用心理测验对来访者的焦虑症状进行初步评定。在下列测验中,咨询师最恰当的选择是(  )。

A.SDS

B.NEO

C.SCL-90

D.SAS

【答案】D

【解析】焦虑自评量表SAS能够较好地反映有焦虑倾向的求助者的主观感受,是咨询门诊中了解焦虑症状的自评工具,因此选D。A项,SDS为抑郁自评量表;B项,NEO为大五人格量表;C项,SCL-90为症状自评量表。

59.在经典测量的真分数模型下,公式中的是(   )。

A.测量误差的变异数

B.观察分数的变异数

C.与测量目的有关的变异数

D.稳定的但出自无关来源的变异数

【答案】D

【解析】根据经典测量理论的真分数模型中各变量的含义,是总变异数,是稳定的但出自无关来源的变异数,是与测验目的有关的变异数,是测量误差的变异数,此题答案应为D项。

60.由于幼儿的智力发展迅速,收集幼儿智力测验信度资料的最佳方法是(   )。

A.再测法

B.复本法

C.分半法

D.方差分析法

【答案】C

【解析】分半信度指的是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A项,再测法,幼儿的智力发展迅速,所以不可以使用再测。B项,复本信度指两个平行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但是这个平行测验很难构造。

61.某测验用百分等级表示测验结果,其受测者的测验结果低于平均分一个标准差。他在该组被试中的百分等级是(  )。

A.10

B.16

C.34

D.50

【答案】B

【解析】根据百分等级的计算方法,低于平均值一个标准差对应的概率为16%,即有l6%比某受测者分数更低,所以其百分等级为16。应选B项。

62.如果要建立两个测验的等值关系,这两个测验须满足的前提条件是(   )。

A.信度相等

B.长度相等

C.效度相等

D.测验总分的标准差相等

【答案】A

【解析】测验等值的条件为:同质性、等信度、公平性和可递推性。

63.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用来测评学生学习效果的单元小测验属于(  )。

A.标准化测验

B.常模参照测验

C.非标准化测验

D.自适应测验

【答案】C

【解析】教师自编的测验是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设计和编制的用于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状况的测验,属于非标准化测验。A项,标准化测试是采用系统的科学程序编制与实施,具有统一标准,并对误差做严格控制的测验,需具备常模、有代表性的相同的一组测验、测验实施的详细规定、评分方法的详细规定。B项,常模参照测验是一种以经典测验理论为基础的测量,目的在于把被试同常模比较,从而判断被试在所属团体中的相对位置。D项,自适应测验是以项目反应理论建立题库,并由计算机根据被试能力水平自动选择测题,最终对被试能力作出估计的一种新型测验。

64.能够反映估计量精准性的统计量是(  )。

A.标准误

B.标准差

C.方差

D.四分位差

【答案】A

【解析】标准误用来衡量抽样误差。标准误越小,表明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值越接近,标准误是统计推断可靠性的指标。

65.在下列测验中,以卡特尔的流体与晶体智力理论为基础编制的智力测验是(   )。

A.认知评估系统(CAS)

B.考夫曼儿童评定成套测验(K-ABC)

C.区别能力量表(DAS)

D.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GATB)

【答案】D

【解析】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是美国劳工部根据卡特尔的智力理论为基础而编制的。

二、多项选择

66.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有(  )。

A.活动目的和任务

B.间接兴趣

C.活动的组织

D.人格特征

【答案】ABCD

【解析】有意注意是有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兴趣、活动的组织、过去的经验、人格特征。

67.动觉感受器分布的部位有(  )。

A.半规管

B.关节

C.肌腱

D.肌肉

【答案】BCD

【解析】动觉是对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和运动状况的感觉,其感受器主要分布在人体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中,如肌梭、腱梭、关节小体等。A项,半规管属于平衡觉感受器分布的部分。

68.下列选项中属于趋-避动机冲突的有(  )。

A.进退维谷

B.忠孝两以难全

C.爱吃巧克力却担心发胖

D.想请人帮忙又怕被拒绝

【答案】CD

【解析】趋避冲突是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二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

69.PASS智力模型中包括的系统有(  )。

A.注意—唤醒系统

B.编码—加工系统

C.执行系统

D.计划系统

【答案】ABD

【解析】PASS智力模型即“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包含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一唤醒系统,它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

70.根据维果茨斯的观点,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有(   )。

A.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B.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C.形成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D.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

【答案】ABCD

【解析】维果茨基主张文化-历史发展观,认为人的心理机能发展标志分4个方面:心理活动随意机能;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形成以符号为中心的心理结构;心理活动个性化。

71.下列学习与教学方式中,不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的有(   )。

A.情境学习

B.接受学习

C.个别化教学

D.支架式教学

【答案】BC

【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问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中,学生是教学情境中的主角,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资料提供者,即一种支架的作用。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

72.下列关于信号检测论ROC曲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β值的改变独立于d’值的变化

B.曲线上各点代表的是相同的辨别力

C.曲线离偶然事件对角线越远,表示被试的辨别力越强

D.曲线离偶然事件对角线越远,表示被试的判断标准越高

【答案】ABC

【解析】ROC曲线就以虚惊概率为横轴、击中概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和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描述了被试在同等辨别力d'时所可能出现的不同反应标准β,并且d'越高,ROC曲线偏离对角线越远。根据ROC曲线的特性,答案ABC正确。

73.无察觉知觉存在的证据主要来自(  )。

A.Stroop启动实验

B.实验性分离实验

C.盲视研究

D.单侧忽视研究

【答案】ABCD

【解析】A项,Stroop实验利用刺激材料在颜色和意义上相矛盾,例如用蓝颜色写“红”这个字,要求被试说出字的颜色,而不是念字的读音,即回答“蓝”。写字所用的颜色是在被试意识范围内,而字义中包含的颜色信息则为无意识效应。B项,实验性分离实验是内隐与外显记忆任务成绩的分离,属于以上的经典分离范式。C项,盲视是指意识性的视觉丧失,而还能对投射到盲区的刺激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辨认,其中意识效应为零,故它属于间接一无直接数据模式。D项,单侧忽视研究是指患者对脑损伤对侧空间刺激不能注意、报告、表征的临床综合症,其意识效应为零,也属于间接一无直接数据模式。所以,以上研究都证实了无觉察知觉的存在。

74.概化理论采用方差分析分解测量数据的总体方差,通常把数据总方差分解成(   )。

A.目标主效应方差

B.测量侧面效应方差

C.各种交互效应方差

D.相对误差与绝对误差的方差

【答案】ABC

【解析】概化理论把观察分数总方差分解为测量目标方差、侧面方差、各种交互作用方差以及交互作用与其他不明的变异来源的混杂效应的残差方差部分。

75.关于X2检验与方差分析的表达,正确的是(  )。

A.两者都是无方向性的检验方法

B.X2检验与方差分析都必须做齐性检验

C.X2检验属于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属于参数检验

D.X2检验与方差分析都要求测量数据呈正态分布

【答案】AC

【解析】X2检验属于非参数检验,主要是比较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以及两个分类变量的关联性分析,目的在于比较理论频数和实际频数的吻合程度或拟合优度问题。方差分析是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参数检验,数据需要呈正态分布,需做齐性检验。两种测验只能得到有无差异,但不能确定孰高孰低。

三、简答题

76.艾宾浩斯以自己为被试,采用机械重复的记忆方法对遗忘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使用的材料是什么?

(2)测量记忆保持量的指标是什么?

(3)用简图画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4)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答:(1)艾宾浩斯发明了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研究的材料,并发明了节省法来测量记忆效果。无意义音节是即若干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通常由中间一个元音、两边各一个辅音构成的音节,如ZEH、GUB等。

(2)艾宾浩斯发明节省法来测量记忆效果,通过记下初学记忆材料所用时间和变数和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学习所用的时间和遍数,通过比较。因此,测量记忆保持量的指标是节省率,即重新学习时比新学习时节省的时间百分数。节省的百分数=(初学所用时间-重学所用时间)/初学所用时间×100%。

(3)略

(4)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77.简述内部言语的含义及特点。

答:(1)内部语言的含义

内部语言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在外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内部语言虽不直接用来与别人交际,但它是人们语言交际活动的组成部分。在计划外部语言时,内部语言起着重要作用。

(2)内部语言的特点

隐蔽性。内部语言是一种不出声的语言,它以语音的隐蔽性为特点。在进行内部语言时,语言器官发出的动觉信号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是语言活动的外部标志—语音不显著。

简略性。内部语言常常以十分简略,概括的形式出现,大量的句子成分被省略,如只保留主语和谓语。它可以用一个词或词组来代表一系列完整的陈述,这与内部语言执行的功能有关。

78.简述儿童同伴关系的作用。

答: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形成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交往在儿童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儿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是儿童社会化的动因之一,早期的同伴关系不良将导致以后社会适应困难。同伴关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同伴提供了儿童学习的榜样,通过互相学习,儿童认知能力和技能都得到最快的发展。

(2)提供了形成和评价自我概念的机会,有利于儿童的观点采择,共情等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

(3)通过同伴交往,儿童对归属感,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同伴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

(4)同伴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同伴既可以给儿童提供关于自我的信息,又可以作为儿童与他人比较的对象。

总之,同伴关系对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儿童孤僻,缺乏基本的交流技巧,认知能力发展受阻等,对儿童的身心造成长远的影响。

79.简述心理测验编制的基本过程。

答:编制心理测验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编制目的,明确测量对象,测量的心理功能是什么,以及测量的用途。

(2)编订测量计划:确定测量覆盖的内容范围,以及在每个内容点上的权重。

(3)编辑测量项目:收集测量资料,选择测量项目的形式,编写测量的项目。

(4)预测与项目分析:通过预测来估计项目的难度与区分度,以进一步筛选项目。

(5)合成测验:选择合适的项目,编排项目并编制复本。

(6)测量的标准化:包括实测内容、实测过程、测量评分和解释测量分数的标准化。

(7)鉴定测量:确定测量的信度系数和效度系数。

(8)编写测量使用说明书:说明书应包括测量目的,功能,理论依据,测量内容和方法,评分方法,信度,效度等内容。

80.研究者欲研究某城市居民环境保护的动机类型(A因素:短暂动机、长远动机)和环保行为(B因素:宣传、批评、治理)对所在社区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者采用组间设计,每种处理方式下研究了10位成年居民,下面是尚未填写完毕的研究结果的方差分析表。请给出方差分析表中对应的数值。

答:(1)总离差平方和是由组间离差平方和与组内离差平方和构成,其中组间离差平方和包括A、B两因素的离差平方和,以及AxB的离差平方和。所以=280+48+120+540=988。 

(2)应明确,该实验设计属于两因素被试间设计,总共有2×3=6种实验条件,a和b分别为因素A、B的水平数,那么根据公式,=df(A×B)=(a-1)×(b-1)=2×1=2。

(3)组内自由度为N-ab,故=60—2x3=54。

(4)组内MS=SS/组内自由度=540/54=10。

(5)因素A的F值等于A因素MS/组内MS,故=280/10=28。

四、论述题

81.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发现,智商高的人在婚姻关系、子女养育、职场适应等方面并不一定成功。请根据萨罗维(P.Savlovey)和梅耶(D.J.Mayer)的“情绪智力”观点加以分析与阐述。

答:(1)萨洛维和梅耶认为:情绪智力,简称情商,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情商即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的能力。一个人真正的成功并不取决于他的智商,而是情商,情商包括一系列的心理过程,这些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准确的识别,评价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的调节和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的利用情绪信息,以便有计划、创造性的激励行为。

(2)子女教育、职场适应,婚姻关系都涉及到沟通和对他人的理解与感知层面,所以,如果情商低,无法在其中调控自己的情绪,也无法很好的共情和理解对方,那么再高的智商也没用。

(3)情绪智力作为人类社会智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们对情绪进行信息加工的一种重要能力。情绪智力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情绪智力高的个体可能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对自我内部体验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更开放。这种意识使他们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做出积极的调控,从而维持自己良好的身心状态,与他人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功。因此,培养和发展人们的情绪智力对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我们要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挥自己的理性思维等。同时更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情商,情商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学习和培养的,帮助我们更好的更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对自我内部体验的阶层方面和消极方面更开放。持开放的态度,对自己的情绪做积极的调控,从而维持自己良好的身心状态,与他人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具有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82.试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并举例说明如何应用该原理来培养和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

答: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建立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联结强度可以通过外界的强化来改变。具体而言,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是:操作——强化。在特定情境下,有机体自发的做出某种行为,紧随一个强化刺激,该行为再次出现则再次给予强化,那么该行为出现的概率就会增加,从而形成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行为,这就是学习过程。斯金纳认为,任何学习或行为的发生和变化都是强化的结果,要控制人的行为,就要设法控制对行为的强化。

其中,强化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通过在个体行为反应之后,呈现愉快刺激使该行为反应频率增加,负强化通过在个体反应后,消除厌恶刺激,从而导致反应概率增加。除了强化,也可以通过惩罚来降低行为发生的概率,即呈现厌恶刺激或消除愉快刺激,但惩罚只能暂时抑制行为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

举例:要塑造儿童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根据该原理,儿童饭前洗手的行为是自发的,当儿童执行了该行为时,给予口头上的夸奖,或者奖励给儿童他喜欢吃的食物。通过反复的正强化,儿童最终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

83.人们发现,大脑两半球对情绪性信息的加工是不对称的,在脑功能指标上存在着偏侧化现象,有两种理论对此加以解释:半球优势假说认为,只有右半球负责对情绪的加工;效价假说认为,不同效价的情绪是由不同的大脑半球进行加工的,右半球主要加工消极情绪,左半球主要加工积极情绪。

(1)请设计一个混合实验检验这两种假说,并简要说明需要控制哪些主要额外变量。

(2)什么样的实验结果支持半球优势假设说?

(3)什么样的实验结果支持效价假说?

答:(1)被试选取:正常人被试,在利手性,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方面匹配。

实验材料:情绪图片,(情绪效价分别为正性和负性,以及中性刺激作为填充材料。每种类型的图片数量相同)。

实验程序:将被试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被试观看负性情绪刺激,另外一组被试观看正性情绪刺激。同时进行fMRI扫描。

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大脑半球(左半球,右半球)×刺激类型(正效价,负效价)。

因变量为:被试的左右半脑的激活情况。

需要控制的额外变量:

被试的性别、左右利手性。两种条件下被试的男女人数相同,并且全部为右手利。

被试的年龄。可以将年龄作为一个协变量,通过协方差分析的方法排除年龄的影响。

被试的疲劳和厌倦等情绪。在实验刺激中插入部分中性刺激,采用随机化的方法呈现材料刺激。

数据分析:获得被试在正性刺激条件和负性刺激条件下的左右半球激活程度(中性刺激条件下的数据不进入数据分析)。然后进行两因素混合设计方差分析。

(2)如果对于两组被试,右半球的激活都显著高于左半球的激活,说明无论情绪刺激的效果如何,都是主要由右半球负责加工,这就支持了半球优势假说。

(3)如果对于负性情绪组,右半球的激活显著高于左半球,对于正性情绪组,左半球的激活显著高于右半球,说明不同效价的情绪是由不同的大脑半球分别进行加工的。该结果就支持了效价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