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一、心理咨询的概念

(一)心理咨询的定义

1.不同专家的定义

(1)罗杰斯

认为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咨访关系能给求助者一种安全感,使他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曾否定的经验,融合于已经转变的自己,作出统合。罗杰斯强调必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威廉森

A、B两个人在面对面的情况下,由受过心理咨询专门训练的A向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B提供援助的过程,A即咨询者,B即来访者。它更加突出心理咨询是一种手段或一个过程。

(3)伯克斯和斯蒂弗洛

认为心理咨询是指一个受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职业关系。通常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尽管有时也可能多于两个人。目的在于帮助来访者能够理解和分辨他们对生活的看法,使他们学着实现人生目标。这种定义着重强调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专业性关系”以及“自我设定”目标的重要性。

(4)江光荣

认为心理咨询是现代社会中一项独特的专业化了的人际帮助活动,旨在使受助者克服心理困难,达到更好的适应和发展。它更强调心理咨询是在心理治疗理论及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的活动。

2.不同书籍的定义

(1)《心理学百科全书》

该书于1984出版,它肯定了心理咨询的两种定义模式: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该书认为:咨询心理学始终遵循着教育的模式;其咨询对象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常人;咨询任务是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已经存在的能力,或者形成应变能力。

(2)《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将心理咨询定义为:一种以语言、文字或其他信息为沟通形式,对来访者予以启发、支持和再教育的心理治疗方式。其对象是有教育、婚姻、职业等心理或行为问题的人。

3.定义的共同点

(1)心理咨询体现了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建立在良好的咨访关系基础之上;

(2)心理咨询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

(3)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从事的一项特殊服务;

(4)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是有一些心理问题或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得到帮助的正常人;

(5)心理咨询有独特的目标。

4.综合定义

综上可定义为:心理咨询是指经过严格培训的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通过专业的咨访关系,帮助来访者依靠个人自我探索来解决其心理问题,促进个人成长,发挥其潜在能力。

(二)心理咨询的对象和任务

1.心理咨询的对象

(1)社会因素和人口统计学变量角度

研究着力于探查来访者的某些社会因素和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心理咨询的影响,这包括社会地位、经济情况、种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研究证明,某些社会因素和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判断来访者的求助动机大小有较明显的预测力,但预测力较低。

(2)心理健康的灰色理论角度

国内学者张小乔提出灰色区的概念,即人的心理正常与否无明显的界限,它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如果将人的心理正常比作白色,精神病患者比作黑色,白黑之间即为灰色区,大多数人都在灰色区域内。可分为:

浅灰色区

这一区域的人有心理问题,人格结构相对完整,主要表现为其主观感觉自己的心理、行为不适而无人格障碍,例如各种一般性心理问题和神经症。

深灰色区

这一区域的人其心理问题相对比较严重,人格结构有某些缺陷,主要表现在其人格特征与正常人存在较大差异,且对自己心理问题的自我觉察能力较差,如各种人格障碍

(3)心理咨询的类型角度

心理障碍咨询

a.概念

是指对存在程度不同的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者的咨询,以及某些早期精神病人的诊断、治疗或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指导,帮助来访者挖掘病源、寻找对策、去除或控制症状、预防复发。

b.咨询人员

从事这类咨询的人员需受过充分的精神医学和临床心理学训练。

c.咨询地点

咨询的地点一般为专门的心理卫生机构、综合性医院下设的心理咨询机构、社区心理卫生机构以及由专业人员开设的私人诊所等。

心理适应和发展咨询

a.咨询对象

是基本健康,但生活中有各种烦恼、心理矛盾的人。

b.咨询目的

咨询的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减轻心理压力、提高适应能力,充分开发潜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咨询范围

人生各时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都可以属于发展性咨询的咨询范围。

d.咨询人员

需有坚实的心理学基础和哲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的广博知识。

e.咨询地点

非医疗机构,如学校、社区等。

两者的联系

a.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去除心理障碍为心理适应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良好的心理适应和发展将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

b.在具体实施时,有时很难将两者完全割裂开来。

2.心理咨询的任务

(1)总体任务

帮助来访者发现和处理现有的问题和内心冲突,全面认识自我,启发良好人生经验,改变适应不良的行为方式,增进社会适应能力。

(2)具体任务

建立和体验新的人际关系

心理咨询过程是建立一种真诚、相互理解、信任的新型人际关系的过程。

认识内部冲突

要帮助来访者意识到问题主要源于自身,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并找到内部冲突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纠正不合理观念

来访者会有不同性质的不合理观念,通过心理咨询,咨询师需要启发和引导来访者进行自我反思,形成正确观念。

付诸有效行动

这是心理问题解决的关键。咨询师应鼓励来访者去采取新的、有效的行动去改变适应不良行为,学会与外界和谐相处。

(3)具体要求

心理咨询是咨询双方的合作过程。心理咨询任务的完成取决咨访双方相互作用的质量:

心理咨询师应一切从来访者的实际情况出发;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1.心理治疗的定义

(1)《美国精神病学词汇表》

定义为:“在这一过程中,一个人希望消除症状,或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或因寻求个人发展而进入一种含蓄的或明确的契约关系,以一种规定的方式与心理治疗师相互作用。”

(2)沃尔勃格

认为心理治疗是针对情绪问题的一种治疗工作。由一位经过专门训练的治疗者以慎重考虑的态度与来访者建立起一种业务性的联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进行治疗,消除和调节心理症状和异常行为,促进人格积极成长。

(3)陈仲庚

认为心理治疗是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的一种合作努力的行为,是一种伙伴关系;治疗是关于人格和行为的改变过程。

(4)曾文星、徐静

认为心理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通过治疗双方的相互关系,治疗病人的心理、情绪、认知与行为有关的问题。治疗的目的在于解决病人所面对的心理困难,改善病人的非适应行为,并促进人格成熟,能以较有效且适当的方式来处理心理问题及适应生活。

(5)综合定义

综上可定义为: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通过持续的人际互动,消除或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2.两者的异同点

(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似点

工作过程相似

都注重建立和维持咨询双方良好的人际关系,都认为这是帮助来访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工作目的相似 

都希望通过咨询双方的互动,使来访者改变和成长。

工作对象相似

心理咨询师与心理治疗师都可能会面对因人际关系问题、情绪障碍、婚姻问题而来寻求帮助的来访者。

指导理论和方法技术相似

如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采用的心理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和心理治疗师采用的同种理论与方法相似。

(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不同点

工作对象不同

前者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心理问题较轻或已康复的病人;后者主要是针对症状较重或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

处理问题不同

前者所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后者适应范围则往往是某些神经症、某些性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理生理障碍、心身疾病及康复中的精神病人等。

所需时间不同

前者所需的时间较短,一般为咨询一次至几次,少数可达十几次;后者往往费时较长,需几次、几十次或几年。

涉及意识深度不同

前者涉及的意识深度较浅,大多在意识层面进行;后者会触及到无意识层面的心理病灶,重点在于病人的人格。

目标不同

前者的目标往往比较直接、明确;后者的目标注重症状的改善、行为矫正并关注人格结构方面的工作。

工作场所不同

前者工作场所相当广泛,包括门诊、学校、社区、职业培训部门等;后者工作主要在医疗环境或私人诊所进行。

专业训练及所属专业组织不同

后者接受专业训练的时间多于前者。此外,两者也有各自所属的不同专业学术团体。

起源不同

咨询心理学家认为前者有四个主要起源:

a.源于20世纪初的职业指导运动;

b.与20世纪初由比尔斯(C.W.Beers)发起的心理卫生运动有关;

c.是源于心理测量运动和心理学中对个体差异的研究;

d.与以罗杰斯为代表的心理咨询的兴起有关。

心理治疗则可追溯到19世纪末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分析疗法,甚至可以溯源到19世纪中催眠术的施行。

称谓不同

前者的帮助者被称为咨询者,来访者被称为来访者或咨客;后者的帮助者被称为治疗者,来访者被称为病人或患者。

二、心理咨询的发展历程

(一)现代心理咨询的发展概况

1.起源

现代心理咨询产生的三个直接根源为:

(1)职业指导运动

现代的专业咨询服务一般以帕森斯(F.Parsons)的工作为发端且最具影响。他于1908年在美国波士顿创立了一家具有公共服务和培训性质的职业局,并于次年出版《职业选择》一书,对人们在择业方面常遇到的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2)心理测量技术

1905年,比内与西蒙合作发表了比内一西蒙量表,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儿童智力量表,它提出了心理年龄的概念。这个量表从简单地确定弱智、迟钝儿童的工具,变成为测量儿童智力的一般工具。随后各类心理测验纷纷涌现,形成了以心理测验为基础的咨询模式。

(3)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

比尔斯(C.M.Beers)于1908年写了《一颗发现自我的心灵》一书;于1908年5月成立了“康奈狄克州心理卫生协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于1909年2月成立了“美国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比尔斯的贡献在于使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乃至全社会在观念上发生了深刻变化,发起美国乃至全世界心理卫生运动,他本人也被视为心理咨询的先驱者之一。

2.发展历程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美国政府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发现特殊人才,开发了一系列心理测量工具,其中包括著名的军队A型和B型智力测验。此测验的成功推动了其他行业对各种测验的使用,随后测量兴趣、态度和能力的技术逐步发展起来。

(2)20世纪30、40年代

从1930年开始,以人格为焦点的心理咨询逐步发展,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进入20世纪40年代,政治、经济、文化的急剧变化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渴望得到咨询心理学家的帮助。罗杰斯《心理咨询与心理疗法》(1942)的出版及“非指示的方法”的提出,为心理咨询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工作第一次将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联系在一起。

(3)20世纪50年代

50年代是心理咨询发展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1952年,美国心理学会设立第17分会“心理咨询·指导分会”,并于1953年改名为“咨询心理学分会”。咨询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部门而获得了独立。其工作人员被称为“咨询心理学者”。

1952年,美国心理学会咨询心理学分会规定了正式的心理咨询专家培养标准。次年,由20余名心理学家发起创办了《咨询心理学杂志》,该刊物成为心理咨询的专业杂志。

1955年,美国心理学会开始正式颁发心理咨询学者执照。

3.发展趋势

(1)模式逐步从单一的心理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综合模式发展;

(2)过程更加强调来访者的自我成长,突出认知因素的作用;

(3)新理论、新技术不断产生,各种方法的整合将成为总体趋势;

(4)内容上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开发人的潜能,实现自我完善,成为心理咨询的宗旨。

(二)我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历程

钟友彬1991年把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发展分为:空白阶段(1949年以前和1949~1978年)、准备阶段(1979~1985年)和初步发展阶段(1986~1990年)。

1.起步阶段(1978—1986年)

1978年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79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一些城市和地区开始举办讲习班,西方学者前来访问讲学;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精神病院和高校相继开展了心理咨询工作。钟友彬、鲁龙光等已开始进行心理治疗中国化的努力,探索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心理治疗方法。

2.初步发展阶段(1987—2000年)

(1)学术组织

1990年11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下属分支——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1991年初,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的又一分支——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成立。

(2)专业期刊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1987年创办了《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又于1993年创办了《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和《健康心理学杂志》。这三个专业杂志促进了心理卫生领域的信息交流、学术研究、科学普及工作,推动了我国咨询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的发展。

(3)中国著作

1987年以后,中国专家自己撰写的有关著作也陆续问世。钟友彬所著的《中国心理分析——认识领悟心理疗法》(1988)和鲁龙光所著的《疏导心理疗法》(1989)为建立适合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模型方面起到了开创作用。

(4)培训研讨

这一阶段中全国性的培训班和研讨会数量增多,而且质量也有所提升。1992年9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的全国首届森田疗法研讨会在天津召开,成为第一个单独举办的有关某一种治疗方法的学术会议。

3.专业化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进入21世纪,心理咨询出现了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趋势。2001年4月,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推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同时《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完成编写、审定及出版工作。2002年7月,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培训鉴定工作正式启动。教育部也从2001年9月1日始每年举办两期“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骨干培训”。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三)对目前我国心理咨询的思考及展望

我国的心理咨询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有较大差距,应进行深入反思并努力改进:

1.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系统地培养高水平的心理咨询人员、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咨询的职业教育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相应的大学开设咨询心理学专业,精心设计课程,制订教学计划,培养专业学生。

2.加强国内外咨询心理学的学术交流

应通过与国外专家的学术交流,学习对我们有益的经验,提高我们的心理咨询的工作水平。同时,也应加强国内同行在心理咨询方面的协作和交流,以便心理咨询工作者了解国内外心理咨询的新进展。

3.完善心理咨询工作的督导机制

督导包括专业督导和个人体验。这不仅仅对于提高受督导者的专业水平及解决其自身的枯竭等问题十分有益,而且可以间接帮助受督导者更有效地服务于来访者。

4.促进社会各界对心理咨询工作的理解

目前社会各界对心理咨询存在着歪曲的理解,不利于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因此,努力提高心理咨询专业工作水平,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是改变现状的重要途径。

5.继续探索本土化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

中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和实践绝不能简单套用或机械照搬西方心理咨询模式,应该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的国情加以扬弃和发展,逐步建立起适应中国国情和民族人格特点的心理咨询模式。

三、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一)保密原则

这是心理咨询中最为重要的原则,它要求心理咨询师要尊重和尽可能地保护来访者的隐私。保密性原则并不是无限度、无条件的。有两种情况例外:

1.有明显自杀意图者,应与有关人士联系,尽可能加以挽救;

2.存在伤害性人格障碍或精神病患者,为避免别人受到伤害,也应做好一些预防工作。

(二)助人自助性原则

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促进来访者成长、自强自立,使之能够自己面对和处理个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应更多地启发、调动来访者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来访者主动投入心理自助的过程。

(三)价值观中立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心理咨询师尽量不干预来访者的价值观,即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要尊重来访者的价值观,不要轻易做出评判,并且迫使来访者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要引导来访者作出正确的选择。

(四)综合性原则

有以下多重含义:

1.心身的综合

心理咨询师要在咨询过程中对来访者身心之间的关系状况和相互影响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要用生理心理综合的思维来看待和分析问题。

2.原因的综合

引起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生理、心理和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分析、评估、干预也都应该从这三个角度出发,这就要求咨询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3.方法的综合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要针对特定的来访者,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以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

(五)灵活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咨询师在不违反其他咨询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地运用各种咨询方法技术,采用灵活的步骤,以便取得最佳的咨询效果。

1.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根据来访者所求助问题的性质和程度,考虑使用不同的主要咨询方法。

2.不同的阶段可实施不同的方法

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其心理问题的主要矛盾不同,故应考虑采用不同的方法。

3.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

根据来访者的年龄、性别、个性、文化背景等选择最适宜的方法。

四、心理咨询对专业人员的要求

(一)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

1.国外心理咨询的要求

(1)美国

在美国若要成为一名国家级资格认定的心理咨询者(NCC),必须通过成立于1983年的“国家咨询者资格认定委员会”(以下简称NBCC)制定的标准化考试,获取相应的开业执照。心理咨询工作者至少要获得心理咨询硕士学位,并在相应的专业领域完成规定的实习内容和实习时间。他们的资格通常由NBCC加以认定,并由各州或NBCC公布名单。

(2)日本

根据日本临床心理认定协会《临床心理士资格审查规定》(1990),主要有三种途径:

大学培养

要求申请者:

a.修完心理学博士或硕士课程,具有1年以上心理临床经验;

b.或者修完心理学边缘诸学科博士前期课程或硕士课程,具有2年以上临床心理经验;

c.或者修完本科心理学或心理学边缘诸学科课程,具有5年以上临床心理经验。

在职培养

在职培训主要针对现职的学校心理咨询人员,以讲习会的形式集中进行咨询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培训和研习。

民间团体培养

民间团体设定的心理咨询员认定标准一般门槛较低,根据学员具体情况,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训练,然后根据其水平分别认定为兼职咨询员、专职咨询员和研究咨询员。

2.我国心理咨询的要求

中国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1年8月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有如下规定:

(1)等级划分

心理咨询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高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2)基础知识

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咨询相关的法律知识等。

(3)晋级培训期限

心理咨询员不少于720标准学时,心理咨询师不少于520标准学时,高级心理咨询师不少于320标准学时;

(4)资格鉴定方式

理论知识综合考试

采用闭卷笔试;

实际能力考核

采用专家组面试评定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心理评估、案例分析、咨询方案制定和交谈技巧等。

(二)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

职业道德规范是鼓励或禁止从业人员从事某些专业活动的根本原则,也是保证从业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条件。

1.美国对职业道德的要求

美国《心理学家道德原则》于1953年由美国心理学会第一次公布,经修订后于1963年正式实施,其规定如下:

(1)心理学家应向大众提供最高标准的服务,承担因自己的行动带来的任何后果;

(2)为了大众和整个行业的利益,心理学家应具有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对自己能力的界限及治疗技术的局限性有充分的认识,只使用接受过专业训练或检验过的治疗技术向公众提供服务;

(3)心理学家自身行为应受社会公认标准的规范与约束,保证其服务质量,履行其职责,增强公众对心理学及心理学家的信任;

(4)心理服务的公开声明、通知、广告及心理学家的宣传活动均应能帮助公众作出全面的判断和选择,应准确、客观地反映有关心理学家及机构、组织的专业资格和功能,向公众提供心理专业信息或意见,或者向公众宣传心理产品、出版物及服务时应尊重科学;

(5)心理学家有责任保守当事人的隐私,除非征得本人同意或特殊需要,不得泄露出去,必要时可告知当事人保守秘密的法律限度;

(6)心理学家应维护与之合作者的尊严,保护其利益;

(7)尊重心理学界或其他行业同行的需要、特殊权限及责任义务,尊重这些同事所属机构或组织的权力及责任、义务;

(8)研究、发表及使用心理评估技术时,应努力为当事人谋福利;

(9)决定以人为被试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考虑能否为心理科学和人类利益作出最大的贡献。

美国所有的心理咨询者都必须遵守有关法律和所属专业组织所明文规定的、具体的道德准则,否则将导致失去专业组织的成员资格、吊销执照和法律诉讼。

2.中国对职业道德的要求

2001年8月我国首次颁布试行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对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作出了明确规定。具体为:

(1)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来访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来访者;

(2)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来访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来访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3)心理咨询师工作时,应与来访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来访者达成书面协议;

(4)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5)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来访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来访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6)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对职业道德的要求

(1)心理咨询人员应当提高业务素质,遵守执业规范,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2)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

(3)心理咨询人员发现接受咨询的人员可能患有精神障碍的,应当建议其到符合本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

(4)心理咨询人员应当尊重接受咨询人员的隐私,并为其保守秘密。

(三)心理品质方面的要求

1.帕特森的观点

他指出:“咨询的关键不是咨询师做些什么,而是他是谁。故此,咨询师应该关注的不是要为来访者做些什么,而是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咨询的方法和技巧与其使用者及他的性格是无法分割的。”因此咨询师不仅要掌握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而且更应该不断认识和完善本身的人格特征和修养。

2.考米尔的观点

他认为最为有效的心理咨询者是那些可以把人格因素和科学的理论、方法加以完美结合的人,即可以在人际关系上和咨询技术上寻求平衡的人。他提出心理咨询者应具备六项心理品质:

(1)智力对新知识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与能力;

(2)精力咨询者在咨询过程中充满活力与感染力;

(3)适应力可以根据当事人的需要采用适当的理论和方法,而不是只限于某一特殊的理论和方法;

(4)支持与鼓励当事人自己作出决策,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避免强制行为;

(5)友善以良好的意愿去帮助当事人重新构筑新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促进当事人的独立性;

(6)自我意识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态度与情感有明确的认识,并能认识到对这些情感和态度产生影响的因素。

3.钱铭怡的观点

钱铭怡认为心理咨询师需要在三个方面提高认识:

(1)对自己的认识,这包含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认识和对自己作为专业人员的能力的认识等两个方面;

(2)对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与来访者交互影响关系的认识;

(3)对自己专业职责及专业道德的认识。

4.本书的观点

心理咨询师应具备以下心理品质:

(1)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应具有真诚。善良、自信、坚忍、耐心、对人宽容、乐于助人、有强烈的责任感等优秀品质。

(2)敏锐的观察力

具有敏锐观察力的心理咨询师能够察言观色,从来访者细微的表现中发现一般人不易发现或容易忽略的东西,从而会更全面、准确地洞察来访者的内心世界。

(3)灵敏的感受性

一个感受性灵敏的心理咨询师能够从与来访者的互动中获取大量的信息,这包括对来访者和自己的内心活动以及发生在双方之间的行为反应所引发的情绪体验。

(4)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

咨询师需要恰当、准确、适时地表达自己想要沟通的信息,有较为丰富的表达手段,要注意使用非专业术语,用来访者所熟悉和理解的语言习惯来传递信息,以提高交流的效率。

(5)清晰的自我意识

这主要表现在对自己个性心理品质、需要和兴趣、知识结构等,它们的影响因素及它们对心理咨询工作可能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等有着比较清醒、准确的认识。

五、心理咨询的种类与形式

(一)以咨询途径为标准划分

1.门诊咨询

这是最常见、最主要的形式。心理咨询师通过与来访者面对面的交流,对来访者的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并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和评估,从而能够随时调整对策,深入的为来访者提供有效的帮助。

(1)优点

针对性强,咨询师能对来访者的具体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了解信息全面,咨询师不仅可以听到来访者叙述的内容,还可以观察其表情动作、情绪反应等非言语信息,从而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保密性强,来访者从咨询师那里获得的安全感可以使他更容易将自己的烦恼、焦虑、不安和困惑充分详尽地倾诉给咨询师,便于咨询的更加深入。

(2)缺点

对异地来访者来说不大方便。

2.电话咨询

(1)概念

是心理咨询师通过电话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学帮助的咨询形式,主要特征为较为方便又迅速及时。

(2)优点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咨询电话给苦恼至极、痛不欲生的人意想不到的关怀和温暖,进行心理开导,甚至能把他从死神手中拯救出来。因此,电话咨询常被称为“希望线”、“生命线”。

(3)缺点

由于通话时间有限,通过电话传递的信息也有限,因此心理咨询师要反应敏锐,能给对方以信任感,能控制局面;否则,咨询很难有效。

3.网络咨询

(1)概念

是指心理咨询师借助互联网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帮助的过程,是随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开展起来的新型心理咨询方式。

(2)优点

因为网络有很强的保密性、隐蔽性和快捷性,所以来访者能够通过网络毫无顾忌地倾诉自己的隐私,暴露自己的问题,从而使咨询师能够及时掌握来访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并作出处理。

对于那些由于个人身体条件、地域环境的限制而不能直接、方便地求助于心理咨询师,以及由于个人生活风格或认知习惯、不愿意面对咨询师的人们来说有其独特的优势。

(3)缺点

如双方真实身份不易识别、咨询师怎样弥补不在现场所造成的影响作用的不足、如何避免因信息交流不充分而引起的误会等问题。

4.信件咨询

(1)概念

是一种通过书信交流进行心理帮助的咨询方式。来访者来信提出自己要求解决的问题,咨询师根据其描述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疑难,疏通引导。

(2)优点

简单方便,不受居住条件限制,并且容易被一些有心理问题但又羞于面见咨询师的来访者接受。

(3)缺点

由于双方不能直接面谈,来访者的情况不全面或欠准确,因而咨询师不易深入了解情况,只能给一些原则性的疏导意见,很难深入具体的指导;

咨询效果会受来访者的书面表达能力、理解力和个性特点的影响。

5.专栏咨询

(1)概念

是指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形式对公众关心的一些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进行专题讨论、答疑和现场访谈。

(2)优点

一个好的专栏或节目具有帮助与预防并重的功能,这是其他咨询形式所不能及的。

(3)缺点

针对性差。

6.现场咨询

是指心理咨询师深入到基层,例如学校、机关、家庭、医院病房等现场,为广大来访者提供多方面服务的一种咨询形式。

(二)以来访者人数为标准划分

1.个体咨询

这是心理咨询最常见的形式,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就是指个体心理咨询。

(1)方式

一对一的面谈咨询是最主要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电话、信件或互联网等其他途径来进行。

(2)优点

保密性好

来访者一般顾虑较少,可以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倾吐内心的秘密;

针对性强

咨询师能够准确地了解和分析来访者的心态,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2.团体咨询

(1)概念

也称集体咨询、小组咨询,是指将具有同类问题的来访者组成小组或较大的团体,进行共同讨论、指导或矫治。

(2)产生

团体咨询的产生基于这样一种背景,即实际生活中,人类的许多适应或不适应、心理健康或障碍往往起源、发展、转变于人际关系中。

(3)优点

是多向性的交流。当事人看到其他人有着与自己类似的痛苦时,可以提高自我认识、互相慰藉、获得接纳,当看到别人的进步时,可以相互支持、以人为镜、模仿学习;

效率高、咨询成本低,对某些心理问题的解决效果明显优于个别咨询。例如,对帮助那些具有害羞、孤独的人际交往障碍者,有其特殊的功效。

(4)缺点

主要是个人深入的问题不易暴露,而且往往难以兼顾每个个体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