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西北师范大学806社会研究方法考研真题及详解

西北师范大学

201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名称:社会研究方法

科目代码:806

(答案一律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上无效)

一、解释概念(每题6分,共60分)

1.变量

2.内容分析

3.探索性研究

4.横向研究

5.命题

6.方法论

7.判断抽样

8.分层抽样

9.样本规模

10.集体访谈

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

1.简述测量的基本要素。

2.简述抽样的一般程序。

3.简述分析单位及其主要类型。

4.简述实地研究的主要优点。

5.简述调査研究的应用领域。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试举例说明一个实证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答案及详解

一、解释概念(每题6分,共60分)

1.变量

答:在社会学研究中,变量是指随时间和地点、或因人或群体而变化的事物的概念。为了研究的直观和方便,研究者常常把一般的、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特殊的、可以度量的变量加以表示和研究。社会学研究就是通过对变量及变量间关系进行阐述和解释,来建立对社会的理解,最终上升为全面综合的社会理论。

变量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一个定量变量要么是离散的,要么是连续的。社会科学中研究变量的关系,通常把一个变量称为自变量(独立变量),另一个变量称之为因变量(依赖变量)。统计上的绝对量指标,按其取值的特点不同可分为离散变量与连续变量。离散变量亦可叫离散指标,是指仅能表现为整体取值的指标。连续变量亦可叫连续指标,是指可以出现小数的指标。

2.内容分析

答:内容分析是指对各种信息交流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分析方法。其中,“各种信息交流形式”指的是诸如书籍、杂志、报纸、诗歌、歌曲、绘画、电视节目、演说、信件、照片、广告等各种书面材料、宣传品和艺术品; “明显的”内容,是指这些形式外在的东西,比如它们的文字,颜色和实物本身。研究者所分析的只是这些外在的、表面的内容,而不是内容的深层解释。“进行客观的、系统的”描述,意味着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的方法,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决定的计划,采取一定的规则,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而“定量的”描述则说明内容分析方法的基本性质。它意味着,在内容分析中,其主要目标通常是决定内容中某一项目的频数,或者决定某一类别在整个内容中所占的比例等等。此外,还对这些定量的结果进行分析。

3.探索性研究

答:探索性研究,又称先导研究,是指对某一课题或某一现象进行初步了解的研究。它既可以作为一项独立的研究,又可以为进一步周密、深入的研究工作作准备,目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三个部分:查阅文献、请教专家和实地考察。这一阶段所需的信息是不精确定义的,研究过程很有灵活性,没有什么结构。样本量一般较小,也没有什么代表性。原始数据一般是定性的。探索性调研的结果一般只是试验性的、暂时性的,或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开始。

4.横向研究

答: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对相匹配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一时间内就有关变量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即在某一时间点上,对某一事物或社会现象进行“横截面”的研究。

横向研究的优点是:

a.比较节省时间和经费,易于实施;

b.可以对较多的被试进行研究,被试的代表性较强,研究所得结果具有较好的概括性;

c.时效性强,可以较快获得研究结果,同时避免了被试流失。

横向研究的缺点是:

a.横向研究中可能存在组群效应;

b.不适用于研究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问题,如发展的稳定性,或某个政策的早期影响等。

5.命题

答:在现代哲学、语言学、社会科学中,命题是指对一个事件或现象的判断或陈述。命题不是指判断(陈述)本身,而是指所表达的语义。当相异判断(陈述)具有相同语义的时候,他们表达相同的命题。这意味着命题首先是一个陈述句,其次这个陈述句是对所表达内容真假的确实判断。例如“频繁且低烈度的冲突具有一定的正功能”,就是科赛对社会冲突的功能做出的一个判断,也就是一个命题。

6.方法论

答: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在现代科学中,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

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

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

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

社会研究者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

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

不同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等。

7.判断抽样

答:判断抽样,又称主观抽样、立意抽样。有两种含义:

通过主观判断选择样本

这时,判断抽样是指研究者依据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这种样本的代表性取决于研究者对总体的了解程度和判断能力。在无法确定总体边界,或因研究者的时间和设备有限而无法进行概率抽样时,可以用此种方法。

“有目的地”选择样本

这时,判断抽样是指研究者为了达到研究目的而有意地选择些样本的行为。例如在问卷设计阶段,为检验问题设计是否得当,常有意地选择一些观点差异悬殊的人作为调查对象。又如,研究者专找那些偏离总体平均水平者作为调查对象,其目的是研究什么使他们发生偏离。这种含义的判断抽样的目的是探寻有意义的变量类型和范围。它适用于建立分类模型。它的作用在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而不在于对总体作出概括。

8.分层抽样

答:分层抽样是指先将总体依照一种或几种特征分为几个子总体(类、群),每一个子总体称为一层,然后从每一层中随机抽取一个子样本,将它们合在一起,即为总体的样本,称为分层样本。其优点是:

当一个总体其内部分层明显时,分层抽样能够克服简单随机抽样的缺点;

可以提高总体参数估计值的精确度;

有些研究不仅要了解总体的情形,而且还要了解某些类别的情形,分层抽样可以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

便于行政管理。

9.样本规模

答:样本规模又称样本容量、样本大小、指的是样本中所含个体单位的数量多少。样本规模不仅影响其代表性,而且还直接影响调查的时间、费用、人力、物力等。样本规模越大意味着各种消耗就越大,则时可能受到的限制和障碍也越多。

在调查研究中应选择多大规模的样本,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总体规模

根据抽样原理,样本规模与总体规模越接近,样本值与总体值就越一致,抽样误差就越小,样本的代表性也越强。

抽样的精确性

在抽样中,样本规模越小,样本值越偏离总体值,抽样误差就越大,样本反映总体各尖参数的精确度也越差。

总体的异质性程度

总体的异质性程度对样本规模的影响出十分明显。

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

尽管从样本的代表性、抽样的精确性考虑,样本规模应尽可能大,但有限的调查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往往会限制样本规模。

10.集体访谈

答:集体访谈是指调查者邀请若干被调查者,通过集体座谈、开会的方式了解社会情况或研究社会问题的调查方法,类似于公众座谈会或调查会。一般由调查团队的一名或几名调查员主持,与公众进行座谈,以了解他们的意见和看法。集体访谈是一种了解情况快、工作效率高、经费投入少的调查方法,但对调查员组织会议能力的要求很高。另外,它也不适应调查某些涉及保密、隐私、敏感性的问题。

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

1.简述测量的基本要素。

答:测量是指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量的四个要素是:测量客体、测量内容、测量法则、数字和符号,具体含义如下:

(1)测量客体

即测量的对象。它是客观世界中所存在的事物或现象,是研究者要用数字或符号来进行表达、解释和说明的对象。在测量的四个要素中,测量客体所对应的是“测量谁”的问题。

(2)测量内容

即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在测量的四个基本要素中,测量内容所对应的是“测量什么”的问题。

(3)测量法则

即用数字和符号表达事物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操作规则。它是某种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区分不同特征或属性的标准。在测量的四个基本要素中,测量法则所对应的是“怎么测”的问题。

(4)数字和符号

即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进行测量的结果中,许多是用数字来表示的。在测量的四个基本要素中,数字和符号所对应的是“如何表示”的问题。

2.简述抽样的一般程序。

答:抽样是指按一定方式从总体中选择或抽出样本的过程。虽然不同的抽样方法具有不同的操作要求,但抽样的一般程序如下:

(1)界定总体

界定总体是指在具体抽样前,首先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范围与界限做明确的界定。

(2)制定抽样框

制定抽样框是依据已经明确界定的总体范围,收集总体中全部抽样单位的名单,并通过对名单进行统一编号来建立起供抽样使用的抽样框。

(3)决定抽样方案

研究者在具体实施抽样之前,依据研究的目的要求、依据各种抽样方法的特点,以及其他有关因素来决定具体采用哪种抽样方法。除了抽样方法的确定以外,还要根据要求确定样本的规模以及主要目标量的精确程度。

(4)实际抽取样本

实际抽取样本的工作是在上述几个步骤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所选定的抽样方法,从抽样框中抽取一个个的抽样单位,构成样本。

(5)评估样本质量

样本评估是指对样本的质量、代表性、偏差等等进行初步的检验和衡量,其目的是防止由于样本的偏差过大而导致的失误。评估样本质量最根本的依据是研究者的抽样设计和抽样实施过程的质量。在实践中经常采用比较法。

3.简述分析单位及其主要类型。

答:(1)分析单位的含义

分析单位是指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它是一项社会研究中被研究的人或事物。分析单位具有下列特点:

研究收集的资料,直接描述分析单位中的每一个个体。

将这些对个体的描述聚合起来,可以描述由这些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研究的样本),以及由这一群体所代表的更大的群体(总体),或者用这种描述的聚合去解释某种社会现象。

(2)分析单位的五种主要类型

个人

社会研究自身的性质和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经常用的分析单位是社会中的个人。正是通过对个人进行描述,并将这些描述进行聚合和处理,研究者才能够描述和解释由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群体,以及由个人的行为和态度所构成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现象。以个人作为分析单位的描述性研究一般旨在描述由那些个人所组成的总体。作为分析单位的个人可以用他所隶属的社会群体来指示其特征。

群体

群体是指由若干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社会集合。以社会群体作为分析单位时,它们的特征有时与群体中个人的特征有关。但在更多的情况下,这种群体的特征不同于个人的特征。

组织

各种正式的社会组织,如工厂、公司、机关、学校、商店、医院等。由于组织与群体一样,都是由若干个个人组成的,因而作为分析单位的组织所具有的某些特征,往往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组成它的个人有关。

社区

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中人们的生活共同体。如同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社会研究中的个人那样,从每一个具体的社区中所收集的资料,既用来描述和反映这一社区自身的具体特征,又作为若干个具体社区的集合中的一个个案,参与到描述整个社区的集合的特征以及解释某些特定的社区现象中去。

社会产品

研究者用社会产品一词来概括那些无法包括进前述几种分析单位类型中去的其他一些分析单位形式。其范围涉及各种形式的人类行为以及由人类行为所导致的各种社会产物。

4.简述实地研究的主要优点。

答:实地研究是指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实地研究方式的主要优点如下:

(1)适合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

实地研究者所寻求的是一种更具有情感性的和人文主义类型的资料,他们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也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方式特别适合那些不便于或者不可能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2)研究的效度较高

相对于问卷调查中最大的问题——表面化、简单化现象,实地研究的深入观察,设身处地的感受、理解,具有很高的效度。

(3)方式比较灵活,弹性较大

相对于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实地研究的操作程序不是那样严格,只需要较少的准备工作。在研究进行的过程中,可以随时修正研究的目标和设计。对于不同的研究背景或不同的研究对象,实地研究中的具体操作也比较灵活。

(4)适合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特征

由于实地研究不仅要深入实地,而且要在实地生活相当一段时间,因此,对于研究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来说,也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尤其是在对个人或小群体的研究中,这种优点更为明显。

5.简述调査研究的应用领域。

答:调查研究是指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调查研究的应用领域包括:

(1)社会生活状况调查

通常是对某一时期、某一社区或某一社会群体的社会生活状况所进行的调查。它的着眼点主要放在了解人们日常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以综合地反映一个时期、一个地区或一个群体中人们总的社会生活状况。

(2)社会问题调查

社会问题调查是指针对社会中所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了解,找出问题的症结,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3)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是指为拓展商品的销路,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和利润服务,而围绕某类产品或某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的购买情况、商标的宣传效果等所进行的调查。

(4)民意调查

民意调查,又称舆论调查,即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例如美国的总统选举民意测验。

(5)学术性调查

学术性调查是指广泛应用于社会学、政治学、人口学、教育学、传播学等社会科学学科领域中的调查研究。这类调查的目标,往往不是针对某一具体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得出结论,而是致力于对某类社会现象所具有的一般规律或普遍法则进行探索和研究。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试举例说明一个实证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答:实证研究报告是指运用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反映社会研究成果的书面报告。它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将研究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表现出来。其目的是告诉有关读者,对于所研究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取得了哪些结果,这些结果对于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有哪些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等。

规范的社会研究报告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大体上,研究报告都是从所探讨的问题开始,到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和意义结束。各种研究报告在结构上通常可以分成导言、方法、结果、讨论、小结或摘要、参考文献、附录几个部分,具体如下:

(1)导言

主要说明所研究的问题及研究的意义,包括下述几个方面的内容:

研究的问题及其背景

研究报告从对所提问题的描述开始,清楚地陈述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一问题做研究。同时,可以把所研究的问题放到一个较大的背景中,以便读者了解为什么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它的研究意义是什么。例如,一篇题为《带有性别偏见的招工广告“帮助和支持”了性别歧视吗?》的论文,其导言是按“沙漏”的形式来写的,它先对1964年的公民权利运动作了一般性介绍,接着非常成功地将焦点缩小到该运动对性别的规定,又缩小到帮助和支持性别歧视问题,直到最后集中到该论文所要报告的对于特定问题的回答上。

文献评论

文献是指对这一领域中已发表的研究结果和结论进行总结和评论。通过前期文献回顾,研究者对这一领域已有的研究结果和结论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文献评论部分就是对这一了解清楚的展现,是充满着恰当的、相关的并且是简明的和精确的材料。我们之所以在研究报告中报告并评述这些材料,是因为它们对我们的研究有影响。

介绍自己的研究

在导言部分的最后,应该简要地介绍一下自己的研究。这种介绍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讨论研究内容的细节,而是介绍研究的基本框架。

(2)方法

即说明研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研究的程序和工具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有关研究方式、研究设计的介绍

对研究设计的说明,能够帮助读者了解和检查其在方法使用中的一些具体细节。比如,如果采取的是实验研究的方式,就需要介绍其实验设计的类型,详细说明什么是实验刺激,如何组成实验组和控制组等。

有关研究对象的介绍

在研究报告中,要对作为研究对象的人及其活动进行说明,尤其是在实验研究或调查研究的研究报告中,更要专门介绍研究对象的选取及其样本的构成情况。例如在实验研究中,就要介绍实验对象是些什么人,他们是如何被挑选到的,他们又是怎样被分到实验组或控制组的,这两组的人员在某些主要特征上有没有明显的差异等。

有关资料收集方法的介绍

实际研究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研究者对这些方法的具体应用常常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一份研究报告的方法部分,还要详细说明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收集过程和所用的工具。

有关资料分析方法的介绍

由于研究方式的不同,样本规模的不同,资料收集方法的不同等因素,每一项具体的研究所采取的分析方法也都不完全一样。在方法部分,对研究者实际采用的分析方法作出说明。同时,对于资料的处理、整理及分析过程,也需要作一些说明。

对研究的质量及局限性的说明

在方法的最后部分,要对研究程序、样本、资料等方面的质量进行评估。

(3)结果

即说明通过研究发现了什么。在结果的表达上,总的原则是先给出总体的、一般性的陈述,然后才是个别的、具体细节的陈述。具体的做法按照下列步骤来进行:

再次向读者提示报告的导言部分所提出的概念性问题,比如,“我们的问题是:男人比女人更容易感情外露吗?”

进而向读者提示在研究中实际完成的操作或实际测量的行为,例如,“在观看一部感人的电影时男人比女人流跟泪更多吗?”

紧接着马上告诉读者答案,比如,“回答是肯定的”。

用数字、图形、表格、材料来向读者说话。向读者展示详细的、具体的证据和结果,并对这些数字、图形、表格进行必要的说明和解释。

在每一个分支结果的末尾部分,都应对该结果所处的位置作简要的小结。例如,“上述情况表明,除了在未婚男性中有一点例外以外(这种例外我们将在后面部分进行专门讨论),我们关于‘男性在视觉形象的悲伤的反应上比女性哭得更多’的假设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用一种平滑的转折句把读者引向结果的下一个部分。比如,“上述结果肯定了男性在消极的情感方面比女性更容易出现感情外露的现象,但是,我们是否能够假定他们在积极的情感方面也比女性更加容易外露呢?下列表3说明,我们不能下这样的结论”。

(4)讨论

说明所发现的结果具有哪些意义,从这一结果出发,还能得到什么或还能继续做些什么。讨论一般是从告诉读者本研究中掌握了什么开始。在讨论部分,研究者可以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同在文献评论中列举的那些研究的结果进行比较,看看是否又一次验证了它们的结论。同时还可以讨论自己的研究可能存在的缺陷,讨论将自己的结论进行推广时必须具备的条件及所受到的限制

(5)小结、摘要、参考文献及附录

这是一份正规的研究报告所不能缺少的部分,主要包括:

小结和摘要

研究报告常常包括一个非常简要的小结。在小结中,再次对报告前面几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做一个纲要式的总结。例如:本文作者根据在1983年对天津城乡千余户独生子女家庭所做的研究,分析说明我国当前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较高而且较稳定增长的经济水平;子女抚育费提高;在消费模式和余暇时间的支配上偏重子女。这类家庭的增长带来了老人乏人照顾等问题。文章对这些问题作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参考文献

在研究报告的结尾处,列出与研究报告相关的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报告的附录部分是将一些与该项研究或研究报告有关、但与研究主题和研究结论的联系相对松散,且内容相对独立、主要对研究过程或研究报告中的某些细节进行解释和说明的材料集中编排在一起,放在报告的后面,作为正文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