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年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3902字
- 2021-06-10 17:39:17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
(1)提出
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即“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内容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
①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其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这实际上是在论述如何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涉及经济体制改革。
②后五条讲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与外国的关系,论述的是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领域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2)原则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呈现出既统一又斗争的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现实需要。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一般来说,积极因素是处于主导的、统治地位的,占有压倒性的优势,这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有一个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人民内部矛盾逐步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b.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另一方面它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此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②我国(中共八大)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③我国(中共八大)社会的根本任务
根据我国(中共八大)社会的主要矛盾,党中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要求各级党委要抓住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全党要学科学、学技术、学新本领。
(2)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①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及其相互转化
两类矛盾的内容主要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a.敌我矛盾,是人民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的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②两类矛盾的相互转化
在一定的条件下,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互相转化。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发生对抗。反之,有些对抗性的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则可以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因此,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已经居于主导地位的人民内部矛盾。
③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
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在人民民主专政下,解决敌我之间的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
a.专政方法,就是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对于国家内部那些反抗社会主义改造、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严重犯罪分子依法治罪,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强迫他们从事劳动,并在劳动中尽量使他们改造成为新人。
b.民主方法,就是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
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不同矛盾的具体方针、原则(总方针:用民主的方法解决)
a.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b.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c.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
d.对于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
e.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f.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等等。
⑤区分两类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和意义
a.划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界限,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经济、文化,巩固新制度,建设新国家。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其根本着眼点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3)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的意义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必要条件。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是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2)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内容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①以工业为主导,重工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以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这是维护国家独立、统一和安全,实现国家富强所必需的。但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②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①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②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③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
④必须重视知识分子工作。
⑤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⑥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考点二: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
1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也使得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党的宝贵财富,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所取得的成就为开启新时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汲取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根据自己的实践形成了许多独创性的成果,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仅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也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2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