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课后习题详解

1-1 说明图1-2-1(a)、(b)中:

(1)u、i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

(2)ui乘积表示什么功率?

(3)如果在图1-2-1(a)中u>0、i<0,图1-2-1(b)中u>0、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图1-2-1

解:(1)当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元件两端电压降落方向一致时,称u、i参考方向关联。因此,图1-2-1(a)中u,i的参考方向关联;图1-2-1(b)中u、i的参考方向非关联。

(2)一个元件或电路在电压电流是关联参考方向下,功率是吸收功率;否则,为发出功率。因此,图1-2-1(a)中ui乘积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图1-2-1(b)中ui乘积表示元件发出的功率。

(3)在关联参考方向下,ui>0时,元件实际吸收功率,ui<0时,元件实际发出功率;在非关联参考方向下,ui>0,元件实际发出功率,ui<0,元件实际吸收功率。图1-2-1(a)中ui<0,元件实际发出功率;图1-2-1(b)中ui>0,元件实际发出功率。

1-2 在图1-2-2(a)与(b)中,试问对于NA与NB,u、i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此时乘积ui对NA与NB分别意味着什么功率?

图1-2-2

解:根据关联参考方向、功率吸收和发出的相关概念可得:

图1-2-2(a),对于NA,u、i的参考方向非关联,乘积ui对NA意味着发出功率;对于NB,u,i的参考方向关联,乘积ui对NB意味着吸收功率。

图1-2-2(b),对于NA,u、i的参考方向关联,乘积ui对NA意味着吸收功率;对于NB,u,i的参考方向非关联,乘积ui对NB意味着发出功率。

1-3 求解电路以后,校核所得结果的方法之一是核对电路中所有元件的功率平衡,即一部分元件发出的总功率应等于其他元件吸收的总功率。试校核图1-2-3中电路所得解答是否正确。

HWOCRTEMP_ROC20

图1-2-3

解:A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非关联,功率为发出功率,其他元件的电压与电流方向关联,功率为吸收功率。

总发出功率:PA=60×5=300W;

总吸收功率:PB+PC+PD+PE=60×1+60×2+40×2+20×2=300W;

显然,总发出功率和总吸收功率是相等的,所以整个电路功率是平衡的。

1-4 在指定的电压u和电流i的参考方向下,写出图1-2-4所示各元件的u和i的约束方程(即VCR)。

图1-2-4

解:图1-2-4(a)是电阻元件,u、i参考方向关联,由欧姆定律可得

u(t)=Ri(t),u=Ri=104i

图1-2-4(b)是电阻元件,u、i参考方向非关联

u(t)=-Ri(t),u=-Ri=-10i

图1-2-4(c),u与电压源的激励电压方向相同,u=10V;

图1-2-4(d),u与电压源的激励电压方向相反,u=-5V;

图1-2-4(e),i与电流源的激励电流方向相同,i=10×103A;

图1-2-4(f),i与电流源的激励电流方向相反,i=-10×103A。

1-5 试求图1-2-5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图1-2-5

解:(1)图1-2-5(a)所示

电压源u、i参考方向非关联,发出功率:PU=USI=15×2=30W;

电阻元件吸收功率:PR=I2R=22×5=20W,UR=IR=2×5=10V;

电流源u、i参考方向关联,吸收功率:PI=UII=(US-UR)I=(15-10)×2=10W。

(2)图1-2-5(b)所示

IR=UR/R=US/R=15/5=3A,US=UR=UI,IU=IR-IS=3-2=1A

电阻元件吸收功率:PR=IR2R=32×5=45W;

电流源u、i参考方向非关联,发出功率:PI=ISUI=2×15=30W;

电压源u、i参考方向非关联,发出功率:PU=IUUS=1×15=15W。

(3)图1-2-5(c)所示

US=UR=UI=15V,IS=2A,IR=UR/R=15/5=3A,IU=IS+IR=2+3=5A

电阻吸收功率:PR=IR2R=32×5=45W;

电流源u、i参考方向关联,吸收功率:PI=ISUI=2×15=30W;

电压源u、i参考方向非关联,发出功率:PU=IUUS=5×15=75W。

1-6 以电压U为纵轴,电流I为横轴,取适当的电压、电流标尺,在同一坐标上:画出以下元件及支路的电压、电流关系(仅画第一象限)。

(1)US=10V的电压源,如图1-2-6(a)所示;

(2)R=5Ω线性电阻,如图1-2-6(b)所示;

(3)US、R的串联组合,如图1-2-6(c)所示。

图1-2-6

图1-2-7

解:(1)理想电压源的电压恒定,与电流无关:U=US=10V。

(2)电阻元件的电压、电流满足欧姆定律:U=IR=5I。

(3)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US=U+UR=U+IR,即U=US-IR=10-5I。

取电压标尺为4V/cm,电流标尺为1A/cm,各元件及支路的伏安特性如图1-2-7所示。

1-7 图1-2-8中各元件的电流I均为2A。

(1)求各图中支路电压;

(2)求各图中电源、电阻及支路的功率,并讨论功率平衡关系。

图1-2-8

解:(1)各图支路电压为

Ua=IR+US=2×2+12=16V

Ub=-IR+US=-2×2+12=8V

Uc=IR-US=2×2-12=-8V

Ud=-IR-US=-2×2-12=-16V

(2)图1-2-8(a),标准电压源和电阻的u、i参考方向都关联,都吸收功率

PR=I2R=22×2=8W,PS=USI=12×2=24W

支路吸收功率:P=UaI=16×2=32W;

PR+PS=P,所以功率平衡。

图1-2-8(b),电阻吸收功率:PR=I2R=8W;

标准电压源的u、i参考方向非关联:PS=USI=24W;

支路发出功率:P=UbI=16W;

功率平衡关系:P=PS-PR

图1-2-8(c),电阻吸收功率:PR=I2R=8W;

标准电压源u、i参考方向非关联,发出功率:PS=USI=24W;

支路吸收功率:P=UCI=-16W,即放出功率16W;

功率平衡关系:-P=PS-PR

图1-2-8(d),标准电压源和电阻的u、i参考方向都关联,都吸收功率

PR=I2R=22×2=8W,PS=USI=12×2=24W

支路放出功率:P=UdI=-32W,即吸收功率32W;

PR+PS=-P,所以功率平衡。

1-8 试求图1-2-9中各电路的电压U,并分别讨论其功率平衡。

图1-2-9

解:(1)图1-2-9(a),IR=8A,U=UR=2×IR=2×8=16V;

所以输入电路的吸收功率:P=U×I=32W;

电流源发出功率:PI=6×U=6×16=96W;

电阻吸收功率:PR=2×IR2=2×82=128W;

因为P=PR-PI,所以功率平衡。

(2)图1-2-9(b),IR=6-2=4A,U=UR=2×IR=2×4=8V;

所以输入电路的发出功率:P=U×I=16W;

电流源发出功率:PI=6×U=6×8=48W;

电阻吸收功率:PR=2×IR2=2×42=32W;

因为P=PI-PR,所以功率平衡。

(3)图1-2-9(c),IR=2-4=-2A,U=UR=3×IR=3×(-2)=-6V;

所以输入电路的吸收功率:P=U×I=-12W;

电流源吸收功率:PI=4×(-6)=-24W;

电阻吸收功率:PR=3×IR2=3×(-2)2=12W;

因为P=PI+PR,所以功率平衡。

(4)图1-2-9(d),IR=5-3=2A,U=UR=4×IR=4×2=8V;

所以输入电路的吸收功率:P=U×I=40W;

电流源吸收功率:PI=3×U=3×8=24W;

电阻吸收功率:PR=4×IR2=4×(2)2=16W;

因为P=PI+PR,所以功率平衡。

1-9 图1-2-10中各受控源是否可看为电阻?并求各图中a、b端口的等效电阻。

图1-2-10

解:(1)图1-2-10(a),受控源可看作是电阻,设支路总电流为I,则U=20(I-0.2U),即5U=20I,所以等效电阻为:Rab=U/I=4Ω。

(2)图1-2-10(b),受控源可看作电阻,U=IR=20I,支路总电流Iab=3I,所以等效电阻为:Rab=Uab/Iab=20/3=6.67Ω。

(3)图1-2-10(c),由于受控源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非关联,且受控源电压为5I,因此CCVS可看做电阻,其阻值为:Req=-5I/I=-5Ω。

所以等效电阻为:Rab=Req+10=-5+10=5Ω。

(4)图1-2-10(d),受控源可以看成电阻,Uab=10U1+U1=11U1=11×20I=220I,Iab=I,所以等效电阻为:Rab=Uab/Iab=220Ω。

1-10 电路如图1-2-11所示,试求:

(1)图(a)中,i1与uab

(2)图(b)中,ucb

图1-2-11

解:(1)由图1-2-11(a)可得:0.9i1=10/5=2A,则有:i1=2/0.9≈2.222A;

所以uab=4×iab=4×(i1-0.9i1)=4×0.1×(20/9)≈0.889V。

(2)由图1-2-11(b)可得:u1=5×2=10V,则有:i=0.05u1=0.5A;

所以Ucb=Uca+Uab=20×(-0.5)-3=-13V。

1-11 我国自葛洲坝水电站至上海的高压直流输电线示意图如图1-2-12。输电线每根对地耐压为500kV,导线容许电流为1kA。每根导线电阻为27Ω(全长1088km)。试问当首端线间电压U1为1000kV时,可传输多少功率到上海?传输效率是多少?

图1-2-12

解:根据题意可知:U2=U1-2IR=1000-2×1×27=946kV=9.46×105V;

所以传输功率为:P=U2I=9.46×105×1=9.46×105kW;

传输效率为:η=(u2I)/(u1I)=(u2/u1)×100%=(946/1000)×100%=94.6%。

1-12 对图1-2-13所示电路,若:

(1)R1、R2、R3不定;

(2)R1=R2=R3

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尽可能多地确定各电阻中的未知电流。

图1-2-13

解:如图1-2-14电流标注所示。

图1-2-14

(1)当R1、R2、R3不定时,流过它们的电流也是不定的;i4=3+4-6=1A;i5=i4+2-(-10)=13A。

(2)当R1=R2=R3时,i4=3+4-6=1A,i5=i4+2-(-10)=13A。

对右边回路和B、C点分别列出KVL、KCL方程

代入R1=R2=R3并整理得

解得:i1=(10/3)A,i2=(1/3)A,i3=(-11/3)A。

1-13 在图1-2-15所示电路中,已知u12=2V,u23=3V,u25=5V,u37=3V,u67=1V,尽可能多地确定其他各元件的电压。

HWOCRTEMP_ROC120

图1-2-15

解:对各回路列出KVL方程

Ua=u15=u12+u25=2+5=7V

Uk=u13=u12+u23=2+3=5V

Uf=u56=u23+u37-u67-u25=3+3-1-5=0V

Ue=u36=u37-u67=3-1=2V

Ui=u57=u56+u67=0+1=1V

所以各元件的电压为:Ua=7V;Ub=2V;Uc=5V;Ud=3V;Ue=2V;Uf=0V;Ug不定;Uh不定;Ui=1V;Uj=1V;Uk=5V。

1-14 对上题所示电路,指定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然后列出所有结点处的KCL方程,并说明这些方程中有几个是独立的。

解: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指定如图1-2-16所示。对各结点列出KCL方程:

ia+ib+ik=0

-ib+ic+id=0

-id+ie+ig-ik=0

-ig+ih=0

-ia-ic+if+ii=0

-ie-if+ij=0

-ij-ii-ih=0

以上7个方程相加,可得0=0,所以这7个方程不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其中任意6个是相互独立的。

12

图1-2-16

1-15 电路如图1-2-17所示,该电路可列KVL的回路共有7个。试按给定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列出这些KVL方程。并找出其中三组独立方程(每组中方程应尽可能多)。

图1-2-17

解:作出电路的图及各支路参考方向如图1-2-18(a)所示。取顺时针方向,可得到7个不同的回路如图1-2-18所示。

图1-2-18

于是可分别列回路KVL方程如下:

l1:R3i3-uS3-R4i4-R2i2=0

l2:R2i2+R5i5-uS5+uS1+R1i1=0

l3:R4i4+R6i6+uS5-R5i5=0

l4:R3i3-uS3-R4i4+R5i5-uS5+uS1+R1i1=0

l5:R3i3-uS3+R6i6+uS5-R5i5-R2i2=0

l6:R2i2+R4i4+R6i6+uS1+R1i1=0

l7:R3i3-uS3+R6i6+uS1+R1i1=0

由这些方程可以看出:l6=l2+l3,l4=l1+l2,l5=l1+l3,l7=l1+l2+l3。显然这些KVL方程并非相互独立,独立回路的数目可由公式l=b-n+1决定,由于本题中支路数b为6,结点数n为4,因此可有3个回路构成独立回路组。例如:l1,l2,l3;l2,l3,l7;l2,l3,l4等。

1-16 电路如图1-2-19所示,试求每个元件发出或吸收的功率。

图1-2-19

解:(1)图1-2-19(a),由KVL可得:U=IR+2U,解得U=-1V;

电阻吸收功率:PR=I2R=0.52×2=0.5W;

电压源吸收功率:PU=-UI=-(-1)×0.5=0.5W;

受控源发出功率:P=2UI=2×(-1)×0.5=-1W,发出功率1W。

(2)图1-2-19(b),设流经1Ω电阻的电流为I2,由KCL可得:I2=I1+2I1=3I1,所以由KVL得:2=2×I1+1×3I1,解得I1=0.4A。

1Ω电阻吸收功率:P1=(I1+2I12R1=(3×0.4)2×1=1.44W;

2Ω电阻吸收功率:P2=I12R2=0.42×2=0.32W;

电压源发出功率:PU=USI1=2×0.4=0.8W;

受控源发出功率:P=2I1U=2I1U1=2×0.4×1.2=0.96W。

1-17 利用KCL与KVL求图1-2-20中I(提示:利用KVL将180V电源支路电流用I来表示,然后在结点写KCL方程求解)。

图1-2-20

解:设流经20Ω电阻的电流为I1,方向向右,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得:20I1+180=15I,所以I1=(15I-180)/20,列写节点的KCL方程,得2+I+I1=0,将I1表达式代入其中,解得I=4A。

1-18 (1)已知图1-2-21(a)中,R=2Ω,i1=1A,求电流i;

(2)已知图1-2-21(b)中,uS=10V,i1=2A,R1=4.5Ω,R2=1Ω,求i2

图1-2-21

解:(1)由图1-2-21(a)可列KVL方程:10+5i1-iR=0。

代入已知条件得:i=7.5A。

(2)由图1-2-21(b)可列KVL方程

代入已知条件得i2=6A。

1-19 试求图1-2-22所示电路中控制量I1及电压U0

图1-2-22

解:设R1=1kΩ,R2=6kΩ,流经R2的电流为I2,方向向下,R3=5kΩ,流经的电流为I3,US=20V,列KVL、KCL方程

解得:I1=5mA,I2=2mA,I3=3mA,U0=15V。

1-20 试求图1-2-23所示电路中控制量u1及电压u。

图1-2-23

解:设电路流经电流为I,方向为顺时针,建立KVL方程:2=103I+104I+10u1

由图1-2-23可知:u1=104I+10u1

联立式得:u1=20V,u=200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