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科研、发明和创新的关系

科研是预发明,发明是预创新,创新是在市场上证明你的发明成熟而且有用。

很多理工男喜欢科研人生,但不真正理解什么是科研。科研行为包括探索、验证、改进、发展,不是自动的创新行为。从科研到市场的全过程分成三部分:原理验证,成熟设计,成熟加工。更细地可以分成七个部分:科学发现、可行性验证、技术催生、技术成熟、设计优化、加工可行性(量产)和市场开发,如图1.1所示。知识变成生产力要经历很多步、很多试验。有了技术,还要找到用处;找到用处,还要找到最合适的受益人群;找到受益人群,还要想办法让他们知道;让他们知道以后,还要想办法消除他们的顾虑;消除顾虑之后,还要卖给他们连他们自己可能都不知道是否需要的东西,而且最好让他们求你。这才完成从试验台到创新的全过程。科学家津津乐道的发现和创意只是第一步。

图1.1 科研到市场的过程

任何一个科学概念都必须走完如下四个发展和完善阶段才可以叫技术:

(1)可能(possible);

(2)可行(feasible);

(3)可靠(controllable),稳定,可控制,设计和加工的分离;

(4)实用(practical),包括一个技术的成熟加工、价格控制、市场受众接受等。

第一阶段(有关可能性的科学研究)最容易引起注意和轰动,一般是在大学、科研院所完成的。第三阶段和第一阶段一样重要,只是这些后续工作很少变成论文,一般都是隐姓埋名的团队或个人的实际工作,非常艰深,但因为是商业秘密,一般不被发表和公开。商业研发和市场开发并不是低水平科研。很炫的高科技也不一定比“下里巴人”看起来“土得掉渣”的产品开发技术含量高。

很多技术开发是走不通的,或者现在走不通。任何主意都是好的,任何技术都是可能的,但只有很小一部分主意是现实的。不仅技术现实,而且社会接受,商业可以走通。技术创新必须把可能的东西做到可行。可行和有用要靠产品在市场上证明。

如果你是一名研究人员,在产生了一个主意以后必须验证这个主意的可行性而不仅是可能性。当这个主意还有一两个缺陷或不甚明了时,不要凭空想象这些缺陷是可以改进和提升的,很多时候此路完全不通,因为关键在最后一步和临门一脚。技术人员可能只知道他的技术“无人机上有用”或者“生物医疗检测有用”,但并不知道到底有什么用。比如只是觉得在无人机市场有用,但是不知道对哪个无人机企业提供什么他们自己不能自制的价值,那么这一技术就是没用的。有时候一个主意的重复性差,每次都有一个器件不明不白地就停止工作。这些都是离产品很远的表象。科研样品→实用技术→成熟技术→产品,是一条漫长的路;产品→市场→用途→用处,还需要更多的历程。科研离创新成功很远很远。

距离产品无穷近,等同于距离产品无穷远。Infinitely small distance to a product is an infinite gap。任何人主观的“相信”“没错”都是错误的思考习惯。研究是问问题和回答问题,是好奇和怀疑自己,不是证明自己。但研究是预发明,发明是预创新,创新是证明一个发明有用,能被别人现在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