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灵龟八法
“灵龟八法”又名“八法神针”,亦称“奇经纳卦法”。是古人根据《洛书·九宫图》和《灵枢·九宫八风》的方位和八风对人体的侵害,配合奇经八脉的八个穴位,按日时开穴治病的方法。此八穴首见于宋子华的《流经八穴》,其书佚亡,后收录于元代窦汉卿所著之《针经指南》,窦氏称其为“流注八穴”、“交经八穴”。“灵龟八法”是古代时辰针灸学的一个主要内容,取穴运算周期为60天。因为它用阴经四穴、阳脉四穴,故毓琳公于“文革”时隐称其为“阴四针阳四针”。
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个“图”、“书”画成八卦,这就是《周易》九宫八卦的来源。灵龟八法是九宫八卦理论应用于医学的实例,其神奇的疗效充分体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生机和魅力。
灵龟八法针法是在八纲辨证的前提下,对常法治疗不逮疾病的补充,是解决病因复杂或病因不明疾病的金钥匙。其向世人传达的是民族文化治病的力量,这是其他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具备的。这对确立我民族医学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毓琳公曾言:“学会灵龟八法,走遍天下不怕。”
(一)八脉交会穴的配合
八脉交会穴是十二正经联络奇经八脉的重要腧穴,针感强烈,治疗范围广,疗效好。现将其部位、功能及其应用概述如下:
1.部位
八脉交会的八个穴位,皆位于四肢腕踝前后(表1)。
表1 八脉交会穴
2.功能
“交会”有交接会合的含意。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与奇经八脉交会相通的八个穴位。同样有调整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
3.应用
八脉交会穴通常是两穴配合应用,亦可单独取用。如单取内关,治疗胃痛;内关、公孙配用,治胃、心、胸部的病和疟疾;后溪、申脉配用,治内眼角、颈、耳部病和发热恶寒的表症;外关、足临泣配用,治外眼角、耳后、颊、颈、胁部病和往来寒热证;列缺、照海配用,治咽喉、胸膈部病和阴虚内热证。
4.八穴配合歌
公孙偏与内关合,列缺能消照海疴,
临泣外关分主客,后溪申脉正相合。
左针右病知高下,以意通经广按摩。
补泻迎随分逆顺,五门八法是真科。
按:此歌是内关通阴维脉,公孙通冲脉,二脉交会于胃、心胸;列缺通任脉,照海通阴 脉,二脉交会于肺系、咽喉、胸膈;外关通阳维脉,足临泣通带脉,二脉交会于目外眦、耳后、颈、颊;后溪通督脉,申脉通阳 脉,二脉交会于目内眦、颈、项、耳。治病先取开穴,后取应穴,开穴为主,应穴为客,两穴配合应用。有时也配用其他穴位施治。
(二)灵龟八法的组成
1.八法日的“干支”基数歌
甲己辰戌丑未十,乙庚申酉九为期,
丁壬寅卯八成就,戊癸巳午七相依,
丙辛亥子亦七数,逐日干支即得知。
按:此歌用于日的“天干”、“地支”计数(表2)。
表2 日的天干地支基数
2.八法时的“干支”基数歌
甲己子午九宜用,乙庚丑未八无疑,
丙辛寅申七作数,丁壬卯酉六顺知,
戊癸辰戌各有五,巳亥单加四共齐。
按:此歌用于时的“天干”、“地支”计数(表3)。
表3 时的天干地支基数
3.临时开穴歌
阳日除九阴除六,不及零余穴下推。
按:此歌是将日、时、干、支的四个基数加在一起,然后先按阳日(甲、丙戊、庚、壬日)用九除,阴日(乙、丁、己、辛、亥日)用六除,根据其余数再找符合下述九宫八卦基数的穴位,就是灵龟八法所开的穴位。在找余数时,阳日如遇到27数,不能以9除尽,应当除18,余9开列缺;阴日如遇30数,也应除24,余6开公孙。如甲子日,丙寅时,甲10、子7、丙7、寅7,共31,按阳数被9除,余4开临泣。其算式为31÷9=3…4。乙丑日,戊寅时,乙9,丑10,戊5,寅7,共31,按阴日被6除,余1开申脉。其算式为31÷6=5…1。
4.腧穴占八卦基数歌
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
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
乾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
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
按:此歌是将奇经八脉的八个穴位和八卦联系起来,每个腧穴占一卦的基数,用于余数开穴(表4)。
表4 九宫八卦基数和开穴
九宫八卦,即乾三连,坤六断,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震仰盂,艮覆碗,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变九宫,结合天地水火风雷山泽作成的。它是古代的阴阳、五行、哲学,又是数学。
灵龟八法九宫图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五居中宫,寄于坤局。相对的八方,相合都成十,加中宫之五,都成十五;横平也是十五。比如坎一、离九是十,加中宫之五,共十五;乾六、坎一、艮八,共十五;这就是加法。乾六减坎一、艮八减震三、离九减巽四、兑七减坤二,都剩五,这就是减法。根据阳数为一,阴数为二,阴阳相合等于三,由三相乘分属四方。阳数三为起点,东方震宫为三,三三得九,南方离宫,三九二十七,西方兑宫,三七二十一,北方坎宫,一三得三,震宫;阴数二为起点,西南坤宫为二,二二得四,东南巽宫,二四得八,东北艮宫,二八十六,西北乾宫,二六十二,坤宫。将八卦的一、三、七、九阳数乘五,或二、四、六、八阴数乘五,都是一百,这就是乘法。
(三)医案举例
1.神经性头痛
张某,男,45岁,干部,因右侧头痛,于1955年6月10日下午6时就诊。患者自述,两年前因受刺激导致失眠,继而头痛如劈,经他处服药、针灸,失眠有所缓解,头痛依然时有发作,每次发作时疼痛难忍,伴有恶心呕吐,时而自己揪发,时而用头撞墙,痛不欲生。经查,其右侧枕部及太阳穴处有搏动感,脉弦大,舌质红、苔淡黄。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头痛”,中医辨证系肝失条达、清阳不运,治宜疏肝解郁、通调少阳,虑其已于他处针灸乏效且疼痛剧烈,决定予灵龟八法开穴治疗。乙未年、辛巳月、壬寅日、己酉时,开主穴为临泣,配外关。针下痛减,不复呕逆。5分钟后疼痛消失,留针20分钟。次日是癸卯日,患者于戊午时就诊,疼痛若失,开穴照海,配列缺。继针5日,症状全消,告痊愈。
2.儿童黄疸
左姓儿,13个月大,北京市昌平县人。患黄疸病2月余,1964年2月25日上午10点就诊,曾求诊于保定、北京两大医院,其父母花尽积蓄未见其效。观其状:遍身皆黄,睛珠尤甚,其所着之衣帽亦染黄色;四肢皮肤粗糙泛青;面色无华,两目无神,精神萎靡。其脉沉弦,舌质红、苔厚腻,舌体两侧红而衬紫。此当为肝胆湿热致病,久不得治,后天失养,故见憔悴。虑其数日来惯用抗生素及激素,脾胃受累饱受寒凉,故建议其无须再服药,采取针灸治疗。因其病情缠绵复杂,故采用灵龟八法开穴治疗,其时为丙寅年、甲辰月、甲辰日、己巳时,在卦为乾,取公孙、内关。翌日,身黄减轻;继针三日,身黄骤减,白睛黄色亦有消退,共九日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