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神狄仁杰

上次去平遥,特意在太原逗留了一会儿,只为去一个地方:建设南路的狄村。那里是传奇宰相狄仁杰的故里。作为城中村的狄村已经被拆除干净,狄仁杰的印迹只存在于唐槐公园里。那里有一块狄梁公碑,还有一棵据说是狄仁杰母亲手植的唐槐。晚上本与朋友们一起去“狄府家宴”吃饭,没想到订晚了,竟没有座位。

一个历史人物火不火,有很多必然的因素,也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如果一个人能被民间文艺作品所青睐,不断出现在戏剧、小说和诗词里,那么他不想当“网红”都不行。

狄仁杰就是这样一位“网红”人物。关于他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他不断被演绎,秉公执法如包公,料事如神如诸葛亮,疾恶如仇如海瑞,知名度和美誉度不输任何大牌历史人物。这么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物,如何才能准确定位他呢?用时下一个流行词似乎比较贴切:男神!

很久以前看过一本清末读本:《狄公案》。其序言是这样写的:


凡书之作,必当知其命意所在。知其命意所在,则何书不可读?所以作书者,或借古人为式法,或举往事以劝惩。推原其故,悉本挽颓风、砭末俗。夫颓风之甚,莫甚于人心之不古,末俗之坏,莫坏于邪念之易生。今偶于案头见《狄梁公四大奇案》一书,离奇光怪,可愕可惊。书中若陶干马荣之徒,本绿林豪客,能使心悦诚服于指挥;若周氏王氏之流,本红粉佳人,互见遗臭流芳于案牍;至若怀义敖曹之辈,不足以挂人齿类,而亦附以示贬;狄公真人杰也哉!世之览是编者,知不必悉依正史,而得史之意居多,读者其亦善体也夫!

光绪二十八年岁次壬寅春三月

警世觉者序于沪上之滴翠轩

这篇序言作于光绪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902年。作序者“警世觉者”声称自己是在案头偶然看到《狄梁公四大奇案》,可见他也不是原作者;或者他是原作者,却不便承认,以这种口吻道来,是不想招惹是非,譬如悼红轩者或脂砚斋批阅《红楼梦》一样,犹抱琵琶半遮面。为什么呢?文以载道,既然作序者名“警世觉者”,可见此书大有针对时局的意思。

1902年的时局是什么?风雨飘摇的晚清末世,八国联军刚刚劫掠而去,《辛丑条约》于前一年签订,列强要求清政府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当时中国人口正好是四亿五千万,这是要每个中国人都向他们交一两白银的“罚金”,此举乃是侮辱中国人之意。1902年1月8日,慈禧太后从西安回到北京,结束了一年多的西逃。

《狄梁公四大奇案》原名是《武则天四大奇案》。该书以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女皇武则天时代为背景,写狄仁杰任昌平县令时评断冤狱及任宰相时整肃朝纲的故事。全书以断案缘起,以逼武则天还政于李唐王朝终结,可见作者的良苦用心。言外之意:你慈禧太后也是该还政于光绪皇帝了!猴王揣测,这本书肯定是当时的维新党人或同情变法的人的作品,康梁变法的主张之一就是慈禧太后还政于光绪。

1943年,一位荷兰外交官在重庆读到这本《武则天四大奇案》,读得津津有味,觉得这样的“侦探小说”绝不逊于英国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他便试着重新写这部小说。他用的是英文,书名为Celebrated Cases of Judge Dee(《大唐狄公案》),此书在欧洲出版,大获成功。狄仁杰这个名字开始走出国门,享誉国外,被誉为“东方的福尔摩斯”。而我们今天所津津乐道的狄仁杰的故事其实大多翻译自此书,就好比我们读到的《万历十五年》和《苏东坡传》也是由英文转译为汉语一样。那么,这位荷兰外交官是谁呢?他就是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

高罗佩很喜欢中国文化,还娶了中国媳妇,他在任驻华使馆一秘时,与同为使馆秘书的水世芳女士结为伉俪。据说水世芳是清代名臣张之洞的外孙女,其父水钧韶先生也是资深外交官。高罗佩不仅精通汉语,而且擅长书法、篆刻,通晓古琴,著有《琴道》(The Lore of the Chinese Lute:An Essay on the Ideology of the Ch'in)一书。近代有很多仰慕汉文化的“中国通”,如果试着排一下序,猴王以为,高罗佩当排第一。

作为“网红”的狄仁杰暂且不表,真正的狄仁杰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旧唐书》里有狄仁杰的传记: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仁杰儿童时,门人有被害者,县吏就诘之,众皆接对,唯仁杰坚坐读书。吏责之,仁杰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不能接对,何暇偶俗吏,而见责耶!”后晋·刘昫《旧唐书》,卷八十九,列传第三十九。


你看狄仁杰在年少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


则天又将造大像,用功数百万,令天下僧尼每日人出一钱,以助成之。仁杰上疏谏曰:……今之伽蓝,制过宫阙,穷奢极壮,画缋尽工,宝珠殚于缀饰,环材竭于轮奂。工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则天乃罢其役。后晋·刘昫《旧唐书》,卷八十九,列传第三十九。


这就是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里那座巨像的来历吧!最终在狄仁杰的劝谏下,并没有建成。


仁杰常以举贤为意,其所引拔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至公卿者数十人。初,则天尝问仁杰曰:“朕要一好汉任使,有乎?”仁杰曰:“陛下作何任使?”则天曰:“朕欲待以将相。”对曰:“臣料陛下若求文章资历,则今之宰臣李峤、苏味道亦足为文吏矣。岂非文士龌龊,思得奇才用之,以成天下之务者乎?”则天悦曰:“此朕心也。”仁杰曰:“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真宰相才也。且久不遇,若用之,必尽节于国家矣。”则天乃召拜洛州司马。他日,又求贤。仁杰曰:“臣前言张柬之,犹未用也。”则天曰:“已迁之矣。”对曰:“臣荐之为相,今为洛州司马,非用之也。”又迁为秋官侍郎,后竟召为相。柬之果能兴复中宗,盖仁杰之推荐也。后晋·刘昫《旧唐书》,卷八十九,列传第三十九。


武则天知道文人写文章可以,经天纬地可能差一点,所以,她要狄仁杰为她推荐宰相之才,狄仁杰就推荐了张柬之。张柬之当时已经是近八十岁的老人了,任职荆州长史,荆襄地区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长史一职起码算是市委常委级别的人物了。可能武则天觉得张柬之有点老,就调他到洛阳任职。武则天当政时期是定都洛阳的,到首都任职,可见张柬之得到了重用。过了一段时间,武则天又要狄仁杰推荐人才,狄仁杰说:我上次推荐的张柬之你还没有重用呢。武则天说:已经调到首都任职了。狄仁杰说:我推荐的可是宰相之才,不是洛阳市市长,没有用对位置啊!武则天又提拔张柬之为秋官侍郎,张柬之算是进入了内阁中枢。后来姚崇也推荐张柬之,武则天就拜他为宰相。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是张柬之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狄仁杰知人善任,慧眼识英才,不仅举荐了张柬之,还举荐了数十位股肱名臣。武则天治下的大周不输大唐,狄仁杰立首功也!

《太平广记》里有这么一段记载:

梦鹦鹉折翅

唐则天后尝梦一鹦鹉羽毛甚伟,两翅俱折。以问宰臣,群公默然。内史狄仁杰曰:“鹉者,陛下姓也。两翅折者,陛下二子庐陵相王也。陛下起此二子,两翅全也。”武承嗣,武三思连项皆赤。后契丹围幽州,檄朝廷曰:“还我庐陵相王来。”则天乃忆狄公之言曰:“卿曾为我占梦,今乃应矣。朕欲立太子,何者为得?”仁杰曰:“陛下内有贤子,外有贤侄,取舍详择断在圣衷。”则天曰:“我自有圣子,承嗣、三思是何疥癣?”承嗣等惧掩耳而走,即降敕追庐陵立为太子充元帅。明·解缙《永乐大典》(残卷),卷之一万三千一百四十。


在立太子这种大是大非的事情上,狄仁杰一点也不含糊,但也很讲究说话办事的技巧,也就是情商很高。武则天用一个梦来破“立太子”的题,她不明说,其实心中早有答案,她所要的只是台阶而已。狄仁杰将皮球踢回武则天的脚下:你内有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外有两个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而李显和李旦是你的两个翅膀,你说该立谁呢?这台阶备得天衣无缝,武则天自然就顺着下了。如果不是狄仁杰这般配合默契,武则天岂能果断做出还政于太子的决定?武则天之后,又岂会有开元盛世?江山代有中流砥柱者,狄仁杰算是其一。

狄仁杰虽知人善任,但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神功元年,纳言师德密荐狄仁杰,除鸾台侍郎平章事,仁杰不知师德之荐也。及为同列,颇轻师德,频挤之外使。则天觉之,尝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臣不知。”又问:“师德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官,未闻其知人。”则天曰:“朕之知卿,师德荐也,亦可谓知人矣。”仁杰既出,叹曰:“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容,莫窥其际也。”北宋·王溥《唐会要》,卷五十三,举贤。


大臣娄师德曾向武则天秘密推荐狄仁杰,狄仁杰才被擢升为宰相。但狄仁杰不知道是娄师德推荐他的,对他颇为轻视,有点看不起的意思,老挤对他。狄仁杰显然是以貌取人,史书上记载娄师德是“体肥行缓”,被人戏称为“田舍汉”,其貌不扬。这一切武则天都看在眼里,有一天特意问狄仁杰:你觉得娄师德这人怎么样,贤能吗?狄仁杰回答:娄师德做事谨慎,贤能不贤能看不出来。武则天又问他:娄师德看人准不准?狄仁杰说:我俩同朝为官,没看见他知人善任。武则天遂打开天窗说亮话:狄仁杰啊狄仁杰,我之所以赏识你,是娄师德推荐你的缘故啊,他是“知人”的啊!狄仁杰自然感觉很羞愧。也难怪狄仁杰看不出来,娄师德是唐朝少有的好脾气宰相,如果有人吐唾沫到他的脸上,他都不带擦的。成语“唾面自干”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三:娄师德弟拜代州刺史,将行,谓之曰:“吾以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据过分,人所嫉也,将何以全先人发肤?”弟长跪曰:“自今虽有唾某面者,某亦不敢言,但拭之而已。以此自勉,庶免兄忧。”师德曰:“此适所谓为我忧也。夫前人唾者,发于怒也。汝今拭之,是恶其唾而拭之,是逆前人怒也。唾不拭将自干,何若笑而受之?”武后之年,竟保其宠禄,率是道也。就是打他这里来的。

人总有看走眼的时候,男神也不例外。对帅哥和美女,人们都会多看几眼。长得不好,也难免吃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与狄仁杰辉煌的政绩相比,断案其实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已。关于狄仁杰断案,史书中只有这么一段话:


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后晋·刘昫《旧唐书》,卷八十九,列传第三十九。


只有这么短短二十三个字,其后的诸多狄公案都从中演绎而来。狄仁杰一年为一万七千人断案,都是积压的沉案,也就是说,以前的大理丞都断不了;狄仁杰断完后还没有一桩冤狱。这里面的信息量够大,的确有无穷的想象空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