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模因与模因论

“meme”一词,经常被翻译成“模因”“谜米”“密母”“觅母”和“幂母”等。本书则主要使用何自然教授对“meme”的翻译——模因。《牛津英语词典》中“模因”的定义为:人类文化进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An element of culture that may be considered to be passed on by non-genetic means,esp,imitation.)也就是说任何通过“模仿”而被“复制”并得以传播的东西都可称为“模因”。模因最早出现于理查德·道金斯于1976年出版的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模因可以是某种想法、习俗或行为方式,也可以是任何字、词或是篇章。谢蓉蓉.模因论视域下广告发展策略研究 [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版),2013(5):128-132.模因(meme)是基于基因(gene)一词仿造而来。“meme”源自希腊语,意为“被模仿的东西”。道金斯认为模因的有效性可用三个指标来衡量:保真性(copying-fidelity)、多产性(fecundity)和长久性(longevity)。DAWKINS R.The Selfish Gene [M].New York:OUP,1989.保真性指模因在复制中要保留其核心或精髓;多产性指模因的复制能力,模因越有效,被复制的次数就越多;长久性指模因能在人们的头脑中或在纸上流传很长的时间。有些模因可能“长生不老”,而有些可能“昙花一现”。所以强势模因是指那些在保真性、多产性、长久性三个维度上都表现良好的模因。以语言模因为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同时语言充当着模因复制传播的载体。语言模因可以分为活的语言模因和死的语言模因、强势语言模因与弱势语言模因、积极语言模因与消极语言模因、显性语言模因与隐性语言模因等。根据达尔文“适者生存”的进化理论,模因要想生存,即成功地不断得到复制,就必须与其他的模因相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留存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利于被发现并被广泛传播,而那些寿命短的语言模因可能沉寂,成为消极模因,也可能从此销声匿迹,成为消亡模因。

根据F.海利根(F.Heylighen)提出的模因生命周期,模因的成功复制传播须经历同化(assimilation)、记忆(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传播(transmission)四个周期。HEYLIGHEN 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 [C].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Association Internat.de Cybernétique,Namur),1998:423-418.(1)同化:呈现的模因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此时新模因必须与宿主已经存在的体系相适应。(2)记忆:模因必须在宿主的记忆中停留,否则就不能被称为模因。模因在宿主的大脑中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宿主的可能性就越大。(3)表达:为了能广泛传播,模因必须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话语就是最突出的手段。(4)传播:模因表达需要有形载体或媒体。在传播阶段,模因从一个宿主被传播到一个或更多的潜在宿主,这个过程也可以叫复制。陈琳霞.广告语言中的模因 [J].外语教学,2006(2):43-46.以上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循环。我们可以用公式来表示模因经历以上四个周期后的存活率:F(m)=A(m)·R(m)·E(m)·T(m)。A表示模因复制因子在同化过程中被受体接受的比率。R指那些经过同化停留在受体记忆中的模因复制因子比率。因此,A≤1,R≤1。E指在记忆中保留的模因被受体表达的次数。T指模因经过传播影响其他潜在受体的复制次数。AR最大值为1,而ET并无上限。这个公式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即非有效模因。任何一项(A,R,E,T)是0的话,那么F即为0。这说明一个模因只有顺利经过这四个周期才有复制能力。F代表模因(meme)的有效性(fittness)。模因如能有效传播(F>1),就需要有强的复制能力或传播能力,即E>1或T>1。模因在复制传播过程中有强势模因、弱势模因和消亡模因之分,但是这三类模因又会视情况互相转换。

模因在传播过程中,从一个宿主过渡到另一个宿主,不断变化着形态,但始终保持其固有的模式。模因与模因之间会相互支持,集结在一起形成一种关系密切的模因集合,这就是模因复合体。模因的表现可以是单个模因,也可以是模因复合体。根据模因的复制和传播类型,模因可以分为基因型模因和表现型模因两种,基因型模因主要是指相同内容异形传递,如粤语中的“搭的”到普通话中变成了“打的”,尽管写法读音发生了变异,但都指搭乘出租车。表现型模因则指不同的信息内容同形传递,如“舌尖上的××”从“舌尖上的中国”开始传播,变异成“舌尖上的母校”“舌尖上的文化”等等。《英话注解》模因则主要属于基因型模因。模因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将模因看作一种复制因子,通过人脑进行输送和传播。小到一个生活理念,大至民族文化,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模因单位或模因复合体。尹丕安.模因论与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39-42.《英话注解》作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与模因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