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著述简介

李可的著述除了一本《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之外,其余主要是演讲、访谈记录等,内容丰富但比较杂乱,且多交集重复,编者在此做一梳理。

1.著述

2002年,李可的专著《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以下简称《李可经验专辑》)出版。这是其代表作,也是唯一的著作,书前附有邓铁涛先生的题词。这是一本医案专集,并非系统的学术专著,但部分医案后面附有“兼探”“按语”等,对若干专题和理论做了阐述,成为研究李可学术思想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本书中引用但未表明出处的内容均来源于此。

该书收录了李可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皮肤、肿瘤等各科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的246例验案,其中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尤为突出、宝贵,由其书名即可体会。这一点,也正合前贤所论:“凡述医案,必择大症及疑难症,人所不能治者数则,以立法度,以启心思,为后学之所法。”(徐灵胎语)可以说,本书已成为中医救治急危重症的重要参考读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中医“慢郎中”的看法。

关于本书,李可曾跟道友徐汝奇说过,“开头第一篇,最后一篇,可说是全书的主线。”“我的东西,几乎没有经过什么雕琢,多数是从医案记录中照抄下来(我一生凡治重症、难症,必留医案),常常是就病论病,很少有高深的理论探讨,难入学者专家的法眼,不过确有实效而已。”“我写书的目的,便是要把我的思路、方法留给后人。水平尽管不高,绝对真实可信。”

此书带给我们的另一启示,就是李可堪称一位不折不扣的“全科医生”,举凡各科病症可以说无所不能,无所不治,而且疗效俱佳。这一点与他奔波于穷乡僻壤、缺医少药的基层有关,也正是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的锤炼,使其对内、外、妇、儿等科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李可在其书中说道:“作为基层中医,求治者五花八门,不允许自封专家而把众多患者推出门去。古代中医能以患者的疾苦为己任,随时改变自己的专业。我辈虽在医学水平上望尘莫及,但为患者解除疾苦的赤诚还是有的。”

当前受西医影响,中医院分科越来越细,各科“专家”只看本科的病,别科的病不给看,也不会看,给患者带来不便。而李可“他是从实际出发,群众有什么病,他钻研什么病,一切为了解除患者的痛苦”(郭博信语),这对基层中医而言尤具启发意义。编者认为,一个好的中医,高明的中医,确实应该是一个“全科医生”,什么病都能看。事实上做到这一点并不难,科目虽不同,其医理却是相通的。

2.演讲

主要就是李可晚年在各地的一些演讲。这些演讲是就某一专题进行论述,多有见地。李可生前未予汇编出版,编者将其目录整理归纳作为本书附录,以供学者研究。

3.访谈记录

李可曾接受时政杂志《南风窗》记者的采访,访谈记录以《回到古中医路上》为题发表于《南风窗》2007年14期上。《中国中医药报》记者常宇采访李可后,发表了《参透玄机,道在江湖》的报道(《中国中医药报》2008-2-20)。著名中医文化传播人田原女士曾先后两次采访李可,其访谈记录结集成书,即《人体阳气与疾病》《捍卫阳气不生病——纪念一代大医李可》《传奇中医绝学专号——人体阳气与疾病(纪念传奇大医李可先生)》先后出版,这些均不失为研究李可的参考读物。

4.校点书籍

李可多年收集并校点了“民国”时期医家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并写了序言。

为其弟子等人的著作(多为研究李可内容)写过几篇序言,如吕英的《气一元论与中医临床》、张涵的《圆运动古中医临证应用》、郭博信的《中医是无形科学》、齐玉茹的《李可学术经验学步实录》、孙其新的《李可临证要旨(1)》以及《中医师承十元丛书》的总序等。

此外,编者还多方收集到了李可写给弟子的若干亲笔书信,内容均关乎学术,虽未发表,但弥足珍贵,皆可供研究参考。

总体而论,李可著述较杂,系统性不够,应予整理,以便更好地研究、继承其学术思想。玉本天成,琢须灵气。作为民间中医,李可的学术犹如一块璞玉,要将其精华整理在一本书内,既要系统归纳,又要突出特色,确实要下一番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