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按制剂临床分型

中药外用制剂是应用不同的药物配成多种剂型,依据皮损特点及自觉症状,进行对症或对因治疗。同一皮肤病的皮损不同,制剂也不同,即所谓同病异治;不同的皮肤病,其皮损表现相同,制剂可以用同一种剂型,即所谓异病同治。中药外用制剂可以减轻病人的自觉症状,而且还可以使皮损迅速消退,以至痊愈。故在皮肤病治疗中,制剂的分型应用相当重要。

1.散剂  又称粉剂,是一种或多种干燥粉末状药物混匀而成。有清凉干燥、收敛安抚的作用。多用于急性皮炎的早期,如祛湿散(大黄粉、黄芩粉、寒水石粉各30g,青黛3g)。

2.水剂  又称溶液剂或湿敷剂,是将一种或多种药粉溶解于水中,或煎煮成水剂。有消炎散热、清洁保护的作用。多用于急性糜烂性渗出性皮肤病,如苦参水剂(苍耳子、地肤子、土槿皮、蛇床子、苦参、百部各15g,枯矾10g,水3000mL)。

3.熏洗剂  是以温热的中草药水煎液,先熏洗后坐浴、洗敷、沐浴、外搽。有祛风利湿、润肤止痒、杀虫解毒的作用。多用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如慢性皮痒熏洗剂(蛇床子、地肤子、白矾各30g,苦参15g,花椒10g,水5000mL)。

4.水粉剂  又名洗剂、混悬型洗剂,由水与不溶性粉剂混合而成。有清凉止痒、收敛保护的作用。多用于急性过敏性皮肤病的初期或末期,如三黄洗剂(大黄、黄柏、黄芩、苦参片各100g,石炭酸10mL,蒸馏水加至3000mL)。

5.醋剂  是将中草药放在食醋中浸泡1周后滤渣存药醋即成。有杀虫止痒、消风燥湿、解毒收敛等作用。多用于表浅真菌病、局限性瘙痒性皮肤病,如黄精醇醋(黄精100g,75%酒精250mL,米醋1500mL)。

6.酒剂  又称为酊剂。目前临床经常应用的有以下几种:

(1)醑剂(含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如樟脑醑)。

(2)涂剂(系以水和醇作溶媒,亦可添加其他有机溶媒作赋形剂的外用液体制剂,如桉油香精液)。

(3)搽剂(以醇和二甲亚砜作溶媒,可加丙二醇或氮酮作促透剂,专用于无破损的皮肤病,如莲草砜醇)。

酒剂有杀菌消炎、杀虫止痒的作用。多用于瘙痒性或浅部真菌病,如银屑大黄酒剂(生大黄、熟大黄各300g,白酒1000mL)。

7.糖剂  又称糖浆剂、糖浸剂、蜜用剂,一般为中草药放入白糖、红糖、蜂蜜中制成。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多用于带状疱疹、皮肤溃疡、麻风反应等,如消痘蜜(夏枯草、羌活、海藻、白芷、僵蚕各6g,黄连1.5g,冰片5g,蜂蜜适量)。

8.袋剂  又称葛布搽剂、药布袋剂,是将中草药药粉和油质核仁捣泥袋装外用。有疏结润燥、杀虫止痒的作用。多用于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酒渣鼻、局限型银屑病等,如斑秃袋剂(硫黄、雄黄各25g,地肤子、穿山甲各15g,滑石粉30g)。

9.油剂  又名药油,将碾碎的中草药放入矿物油、动物油、植物油中浸泡,煎枯去渣存油。有除屑润肤、去痂生肌的作用。多用于亚急性湿疹、脓皮病、溃疡等,如润肌油(当归150g,紫草30g,黄蜡150g,芝麻油1200mL)。

10.软膏剂  是将药物与基质调成膏状,基质中有凡士林、蜂蜡、羊毛脂、豚脂(猪油)、蜂蜜等选配。有软化鳞屑、除去痂皮、润肤保护的作用。如牛皮康软膏(青黛30g,轻粉、冰片各10g,凡士林100g)。

11.药膏  一种或多种中草药细粉加入食醋、果仁捣汁,再加甘油、蓖麻油等混匀而得。有破瘀软坚、清热解毒的作用。多用于瘢疤、瘰疬、疖痛等,如乌梅鸡眼药膏(乌梅肉100g,白醋50mL)。

12.糊剂  又称糊膏、药糊、泥膏、油糊等,将适量中草药粉末(30%~50%)混入基质中调均而成,常分为油脂性糊剂、凝胶剂、药糊。有软化痂皮、除去鳞屑、滋润收敛的作用。多用于亚急性或慢性皮肤病,如白癜风糊剂(冰片30g、硫黄、密陀僧、枯矾、雄黄、蛇床子各60g,凡士林650g)。

13.乳膏剂  为中草药与乳膏基质混匀制成的外用半固体制剂。分为两型:油包水型(W/O,俗称冷霜)、水包油型(O/W,俗称雪花膏)。有软化滋润、消炎止痒的作用。多用于湿疹皮炎等,如婴儿湿疹霜(黄连15g,青黛、枯矾各100g,冰片35g,泼尼松片1500mL,冷霜1000g)。

14.膏药剂  又称硬膏剂,将生药放入植物油中炸枯去渣,炼至蘸取油液滴入水中成珠为度,加入铅粉炼膏。有保护黏合、消炎收敛、止痛止痒的作用。多用于肥厚性皮肤病以及皲裂疣类,如黑豆馏油膏药(黑豆馏油1500g,芝麻油1500mL,铅丹750g)。

15.药膜剂  又称膜剂,系将中草药溶解或均匀分散在成膜材料中制成薄膜状,可分为单层膜、夹心膜、多层膜。有清热消炎、祛腐生肌的作用。多用于皮肤或黏膜疾病,如冻疮药膜剂(紫草、当归各25g,654-2粉25g,黄明胶50g,甘油15mL)。

16.创新外用制剂  近20年以来,中药制剂的剂型飞速发展,出现了很多创新外用制剂,估计再经过药理学、临床学、制药学相关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成果将更加辉煌。

常见有以下几种:面膜剂;熏汽剂;贴穴剂、冬夏剂(冬季皮肤病夏季治疗,或相反,即三九天与三伏天疗法);按摩剂;足疗剂;沐浴剂;协同剂(中药外用与针灸、拔罐、推拿、刮痧、封闭、包封、激光、冷冻、微波等协同治疗);药物香波(主要用于头皮脂溢性皮炎、头部银屑病等);凝胶剂(透明软膏);涂膜剂;胶浆剂;栓剂(阴道栓、肛门栓、中空栓);气雾剂(喷雾剂)。

17.最新外用药物载体  现代制剂中新科技层出不穷,已不断将中草药的制剂推向更高水平,特将国际上最新外用药物载体简介如下:纳米球(nanophere);葡萄微球(glycosphere);脂质体(liposome);传递体(transfersome);微球(microsphere)等。

总之,目前我国皮肤病中药外用制剂分类见表1。

表1中药外用制剂分类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