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个夏日的上午,一丝风都没有,毒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树上的知了声嘶力竭地鸣叫着。年轻的民办教师刘文智一脸怒气地骑着自行车来到了马家营村村北头一个院子的大门口,大门虚掩着,他停下来用左脚尖点了一下地、右手猛推了一下大门,然后骑着自行车进了院子。

看见儿子回来了,正坐在院子里一棵泡桐树下缝补衣服的母亲抬起了头,“孩儿,你咋恁快就回来了?没有领着那个闺女去食堂吃顿饭啊?”

刘文智怒气冲冲地说:“我还领着她吃饭哩?她嫌咱家穷,买布料的时候弄得我下不了台。教她找有钱的人去吧,一辈子娶不来老婆,我也不能要她这号货!”

母亲忙站了起来,“到底是咋回事啊?走的时候不是还高高兴兴的嘛!”

刘文智把自行车停放好,到灶屋舀了半盆水洗了一下手和脸,就去了他住的那间西屋,砰的一声关上了房门。

母亲走到儿子的房门口,“孩儿,你跟我说说是咋回事。”

刘文智打开房门,不耐烦地说:“娘,你别再问了,我跟她结束了。她嫌咱家穷,我还瞧不上她哩!”

说完,他又把门关上了。

刘文智的母亲再也无心做针线活,她把衣服和针线收拾起来,就去后院的二儿子家找二儿媳妇白仙花。老太太一边走还一边叹着气。

老太太姓夏,名叫桂兰,老伴名叫刘胜。夫妻二人都目不识丁,老两口共有两个女儿和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取名刘朵和刘蕊,四个儿子依次取名文仁、文义、文礼、文智。他们的名字都是由刘胜的一位远房叔叔取的,这位老汉在解放前读过几年私塾。

家中人丁兴旺,但刘胜两口子却常常为六个孩子的吃饭穿衣而发愁。他的前五个孩子最多上到小学毕业就回家务农了。由于家中子女多,又加之连年娶媳妇、嫁闺女,刘胜家里很穷,老两口感觉腰都快要累断了。在哥哥和姐姐们的资助下,刘文智读完了高中。

一九八一年,刘文智高中毕业,但没能如愿考上大学,他就回家务农,这一年刘文智刚好二十岁。巧的是,暑假后,马家营小学的一位女教师随当兵的丈夫去了部队,学校缺一名教师,村支书就让刘文智去村小学做了一名代课教师。

刘文智十分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除去回家吃饭和睡觉以外,其余的时间他就待在学校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备课、上课、编写教案、辅导学生、批改作业。

刘文智喜欢他的学生,学生也非常喜欢他们这位年轻的老师,喜欢上他的课。在历次乡统考中,刘文智所教的学科总是名列前茅。两年后的暑假过后,乡教育组就把他调到乡里一所联中去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