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师的头谁来剃

罗素有一个悖论:“理发师的头谁来剃?”这是一个哲学命题:如果理发师的头是自己来剃,这个悖论的前提就被推翻了;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剃,那他的头应该由谁来剃?这个在哲学上有意思的悖论,现在困扰着企业家和经理人。

确实,这个世界充满悖论,它们不断影响着管理领域。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了,现市值已超过沃尔玛。这个价值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交易平台,就值这么多钱?那么,我们的企业到底是搞实体还是搞虚拟?克莱顿·克里斯滕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提出了让大企业困惑的悖论:大公司之所以被颠覆是因为管理不善还是管理的太优秀?企业还要不要持续改善管理?在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上,如果通过企业可以消除某些成本,那为什么还会有市场交易?反之亦然,如果价值体系能够决定资源分配,为什么需要企业来承担建立和运转这种行政机构的成本?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被热捧,并归之于创新、想象力、极致、颠覆。那么,科学管理过时了吗?企业不再需要基于数据和事实的理性分析和流程化的精细管理了吗?凡此种种悖论,搅乱了中国企业家和经理人的思路。那么,这些悖论又该何解?

笔者认为,悖论是一种二律背反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截然对立,常人所知的进退、刚柔、盈虚、消长都是二律背反,它们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在事物的对立统一、交互变化中不断推进的。就拿创新来说,这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可视作“与传统的明智相悖”。创新与传统相悖,但创新以传统为基础,没有传统,何来创新?这在哲学上讲,就是“扬弃”。再者,互联网思维中的大数据、云计算、流程再造等提升了数据和事实的理性分析与精细管理的程度,可见科学管理不但没过时,反而内涵更丰富了。因此,笔者说,任何一种悖论,不能孤立地看、绝对地看,应作为有机整体系统地分析。这样,才不至于掉落悖论的陷阱。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源的《易经》讲的就是对立统一的“易理和系统分析方法”。《易经》中的“卦”(六十四卦)表现的是物象交互变化的现象:“故习易者,于易外求易,以尽其变;于象中分象,以通其神;而后得圣人之心,垂象示教之意也。观象也,必观其来往、动定,必辩其分合、交错,必类物以别名,审情以辨性,而不失其中极焉。”易卦的基本单位是“爻”,代表易的变化交错,即所谓“爻者,交也”。易卦反映宇宙万事万物时时都在交流,不停地发生关系,引起变化,所以叫作“交”。“爻”分阳爻和阴爻,二者按照一定规律组合,来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变化规律。如乾卦的卦辞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意思是,乾道变化到利贞的阶段,万物即将走向成熟,每一物在变化中都获得了自己之所以异于他物的特有的性命、存在的价值和应有位置,也就是万物各得其正。据此可说,实体和虚拟、企业和市场各有特性、存在的价值以及应有的位置。同时,需保存凝聚太和之气,使两者处于高度统一(和合)的状态。“观象”是告诫人们充分注意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和自然、社会看作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教人善于采用整体的、全息的、系统的思维方法,而不是局部的、解剖的、分析的方法来思考问题。

简而言之,对待悖论这样的哲学命题,需要用哲学的思辨方法去化解。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应多多诉求管理哲学才不至于迷惑和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