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莫教纤指误明月

动静皆幻

以下是申述理由:

如不辩眼中之赤眚,但灭灯上之重光;罔穷识内之幻身,空避日中之虚影。

这段重点在告诉我们动静二相都是道体(本体)变的,它不在动相、也不在静相上面。认为静相就是道的人犯了什么大错误呢?“如不辩眼中之赤眚,但灭灯上之重光”,好比眼睛有毛病,看一个灯光变成两个光圈,那是眼睛的病态,并非真有两个光圈或真有黑点。要使光圈的幻影消失,只要把眼病治好即可,然而一般人搞错了!只想把眼前看到的东西灭掉。这当中问题很大。

总而言之,修各种宗派做工夫的人,经常在打坐时看到各种影像,你说我眼闭着,没有拿肉眼看,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实际上,眼睛张开是白天一看再“看”,我们能够看得习惯,闭着眼睛睡觉都在看。做梦时眼睛没张开也看到东西,虽然看到假相,也是看。所以,打坐时看到的东西是真是假?这是心理上的病态,但有时则是生理上产生的,比如身体有虚火、发炎,会看到红光;肾、肝有毛病,胃消化不良,看到的是黑气;火太大,太用心紧张,看到红光、紫光;有时看到白光是肺气引起的。这些与五脏六腑生理变化都有关,都是幻相,不是真的。

当然啦!有许多人把这些当作道,抓得很厉害。你告诉他这是幻相,他不信,只好对他笑笑,没有话讲,有什么办法?他非把病眼当成真眼不可!

“罔穷识内之幻身,空避日中之虚影”,同样的道理,以佛学本体来看,我们的身体也是假的,幻有之身,唯心唯识所变。由于不研究、不透彻了解此身即幻的道理,因此站在太阳底下照,有个影子、有个我。庄子说了一个故事很妙!人在太阳下一照有个影子,影子外还有个迷迷糊糊的光圈,庄子称它为“罔两”,有一天罔两对影子说,你这个人真是荒唐,一下坐,一下站起来走,怎么这样不定呢?影子说:“唉!老兄啊,谈何容易,我后面还有个老板,要我动,我就要动。”这个故事说得很好,但是庄子只说了一半,老板后面还有个大老板,等于保险公司后面还有个再保公司。

一般人不晓得识内的幻身,只想避开太阳下的幻影,打坐就怕妄念空不掉,妄念不过是识心的幻景之一。妄念并不可怕,妄念从哪里来?你要找到起妄念的机关。去妄念太容易,不过“日中之虚影”而已。一般人不晓得这个道理,专求打坐、求清净,到山里住茅蓬、住山洞,叫他做一点事,说累死了,要修苦行、修菩萨道。唔!萝卜道!什么叫菩萨道?真正的菩萨道在世间,世间每一个人都很忙碌、都很辛苦,为他的即是菩萨道,为己的是“萨菩”。不要以为清净即是道,不要见解错误了,清净是享福。

背道驰更远

斯则劳形役思,丧力捐功。

你以为在山里打坐是修道?永明寿禅师给你八个字评论:“劳形役思,丧力捐功”。“劳形”,你满辛苦地开运动会。庄子谓打坐的人是“坐驰”,打起坐来妄念奔驰,坐着开运动会,里头热闹得很,所以你坐一坐会累、会腿麻,又要观想,又要念咒子、又要求功德,名堂可多了!法没修,好像少了一样东西,没本钱投资,赶快补资一下,你看多忙!把形体搞得劳苦死了!“役思”,思想服劳役。替老板做劳役还有钱领,替自己做劳役一天,钱又拿不到,在那里不晓得搞什么?下面四个字更惨:“丧力捐功”,你白费了你的气力,“捐”就是丢掉,你以为坐几天就有功夫?一点功夫都没有,“捐功”,白白牺牲了。

不异足水助冰,投薪益火。

等于冰上加水,使冰冻得更厚;柴丢到火中,使火更大。打坐求清净,妄念愈来愈大,怎么说?本来一个人还好的,坐起来又想成佛,又想成道,念了咒子要加被我,家里人好,爸爸妈妈好,出门消灾免难,要顺利,买个车子又要发财,又不要出车祸,反正好的都归你。每个学佛修道的人都如此。你到关帝庙看,买几块钱香蕉、红粿,烧香拜了,求样样好,求完了香蕉带回去给孙子吃、红粿蒸了吃。

我是海边的人,我们家乡有位太太真好,先生驾驶帆船出海做生意,她烧香求菩萨,那求的真好,后来地方上把她求的话变成名言:“菩萨啊!我给你烧了香,你要保佑我先生这一趟出门做生意,向南南风、向北北风、向东东风、向西西风,路路都顺风。”求得太好了;每一路都倒风,这样船还开得动啊?我们小时候看见她就想笑,可是她并不觉得可笑,一直很诚恳。我们这些庙子上拜拜的,我看都是向南南风、向北北风……每次到庙子我就想起这件事,那真是“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一般修道也是如此。

观心不可得

岂知重光在眚,虚影随身?除病眼而重光自消,息幻质而虚影当灭。

这四句话反过来告诉我们,光影是眼睛出毛病。打坐前面有境界来问老师,你问我干什么?意识不动眼睛会看得见?我问:“睡着了看得见吗?”是看不见,他却不懂,这句话比打他还重。打坐看见,可见你在玩看见;睡着了看不见,不是很明白!心休息就没有了,当然睡着并不一定是道,可是他还要问,再问我就给他一个“向南南风,向北北风”,让他迷糊去算了。不给他迷糊,他不感谢你:“老师又传我一个。”早就上了老师的当!“丧力捐功”有什么用?

所以,要想眼睛不看见幻相,只要清净眼睛;要想身体没有影子,无心即无影。如何能做到?

若能回光就己,反境观心,佛眼明而业影空,法身现而尘迹绝。

告诉你们方法。一切“回光”返照,回转来找自己,“观心”。怎么知道有境界?念头动了;念动也不错,念动也空嘛!不要另外找个空,回光就是,回转来找自己,管外面境界干什么?境界皆幻相,不要管幻相,一切反过来,亦即儒家孟子所言:“反求诸己”就到了。佛眼明,业影就空了。

大家念佛、念咒子,一天念一万遍。有些老太太念佛拿纸画圈,功利主义,好像攒钱一样,攒到死的时候带走。真的假的?真的,她那业力硬是累积成善业带走,这是人天乘佛法的现象,从应用的角度来讲。讲道体则全要空,善也空、恶也空、业也空,所以要“反境观心”。反境观心以后,佛眼明,业影空,那么,法身自然呈现。

什么是“法身”?法身是代名,“本体自性”,不生不灭。法身呈现,你以为真有个法身啊?你们诸位少见,这些我看得多了,譬如最近有位青年,打坐忽然看到自己在打坐,那是常有的,为什么看到自己打坐?“精神飞越”,用功紧切把自己生命逼出体外,或者体质衰弱,而产生这种现象。那时才晓得自己面孔原来如此,原来鼻子向下面。许多人把此种现象当成法身,错了!那个是法身上面的妄影,法身是“无相”“无念”“无住”。“法身现而尘迹绝”,心里没有尘世间一切烦恼。

学剑向文殊

以自觉之智刃,剖开缠内之心珠;用一念之慧锋,斩断尘中之见网。

到达法身无相境界,始叫见道、明心见性。永明寿禅师把硬性的佛学名词,变成软性的文学之美。他说这是怎么达到成佛的?完全靠自觉自悟。

学佛成道,不管净土、禅宗、密宗、天台宗……都要靠自悟自觉。什么“自觉”?智慧的成就。“智刃”,智慧像一把利刀,“剖开缠内之心珠”。缠是佛学名词,一切众生被烦恼所缠缚。佛学上常引用唯识学玄奘法师翻译的一个名词“缠眠”,不是文学上的“缠绵”。烦恼的作用叫“缠眠”,也叫“随眠”,称“随眠烦恼”。这些佛学名词用到中文,真是高明绝顶。翻译得好极了!人的烦恼是“随眠”,它跟着你一步不离,连睡觉都跟着你,比夫妇关系还厉害。经常有人对我说,某人夫妻感情不好,同床异梦。我说世界上有哪一对夫妻是同床又做同一个梦的。人本来同床异梦。只有一个东西不跟你同床异梦,你的业力烦恼,你睡着了,它就睡在你那个睡着里;你醒来它已经跟在你旁边,你脱不掉。

《八识规矩颂》讲烦恼是“俱生犹自现缠眠”,从你生命来的时候,它就跟来了,缠住你,你有本事用自觉之智刃,把缚解除了,那就解脱成佛成道,“以自觉之智刃,剖开缠内之心珠”。

“用一念之慧锋”,慧剑斩情丝,中国文学常用。这一把剑是什么剑?(有同学答:“慧剑。”)好聪明!可见你有这把剑,我都没看到这把剑,只看过日本武士刀。这把剑看不见,却最利,在哪里?在你一念之间,“一念之慧锋”。文殊菩萨为什么手里拿一把剑?要杀人吗?那是表法,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智慧就是那一把慧剑。

“一念之慧锋,斩断尘中之见网”。什么见网?由身见、我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所构成的各种错误的观念网路。这些都是佛学专有名词,“见”代表一切观念。我们许多烦恼都是“见网”把我们网住了,只有用智慧的刀锋才割断得了。

此穷心之旨,达识之诠。

我们跟着永明寿禅师这么美的文字般若兜了一圈,受他的骗,最后归纳所有佛经的道理!一念不生。他骗走的是什么?就是叫你回转来找自己这一点,很简单。他说,能够懂得这个道理,就是“穷心之旨”。学佛修道、明心见性的宗旨就在这里。“达识之诠”,诠即解释,你对唯识道理都通达了。

布袋装神仙

言约义丰,文质理诣。揭疑关于正智之户,薙妄草于真觉之原,愈入髓之沉痾,截盘根之固执,则物我遇智火之焰,融唯心之炉,名相临慧日之光,释一真之海。斯乃内证之法,岂在文诠?知解莫穷,见闻不及。

这段文字气势连贯,明白这些道理才好修行。

“言约”,真正讲道理,用言语文字表达非常简单,譬如中国讲修道——“放下”,这句话多简单!怎么样放得下?实在放不下,电梯还好办,按一下就下去了,我们不是电梯。

传说永明寿禅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另也有说,是弥勒菩萨化身写这部书。现在的大肚子弥勒菩萨像是依布袋和尚的造形,布袋和尚光着膀子,大个肚子,一天到晚背个布袋到处走,人家请和尚传道,他把布袋一放,看着你;你不懂,他布袋一背又走了,一句话不说。本来是嘛!只要把我们这个布袋放下就行了。

其实我们不但放不下这个布袋,布袋上的口袋更多。四十年前有位朋友告诉我,我们这一代不管是谁都要钱,过去中国人穿“大袖”只有两个口袋,现在我们中山装有十三个口袋。我说你瞎扯,他说你看嘛!一个、二个……六个,还有个小包包,七个、八个……十三个。现代人一身都是口袋,怎么放得下?放下布袋就到了,但是做不到。

二十多年前,我有个湖北朋友,很妙,是北大学生,我们叫他北大三朝元老,大学读了十年,因为家里有钱,读一读休学,回家玩个一两年又来,十年当中,北大学生没有一个不认识他,福气有这样好。这个人啰嗦到极点。前一辈公子少爷,穿西装像穿长袍,走路优哉悠哉,慢慢晃过来:“在——家——吧!”“在!”他就进来。有一次他指着空的酱油瓶子问:“这是什么?”“瓶子。”“酱油瓶啊?酒瓶?”“酱油瓶。”“你吃哪一种酱油?”就那么啰嗦!平常我们搞惯了,不在乎这位好朋友。有一次他来我家:

“唉哟!这里又挂了一张画。”

我说:“对啊!”

“谁画的?”

“某某法师画的。”

“画的什么人啊?”

“弥勒菩萨你不认得?”

“噢!是,弥勒,画得不错,这是背的布袋噢!”

“是啊!”

“那么,我问你,他这个布袋里装的什么东西?”

这一下我把桌子一拍说:“你去问他去!”

他听我这么一吼,也哈哈大笑起来。我说你这个人啰嗦到这种程度!假使我写回忆录写上这一段。那笑话真够多,他每次来,有时把你气得肚子痛;有时把你笑得肚子痛。他是人,我也是人,这个脑袋就装那么多放不掉的啰嗦。其实不只他,我们每个人都如此。

“言约”,佛学的道理很简单;如果真要研究、辩论,道理说不完,“义丰”得很,义理丰富,等于北大那位三朝元老,他问得也对,学唯识讲逻辑的人要像他一样,就够得上资格学了。瓶子是总称,什么瓶子?酱油瓶子也是总称,吃哪种酱油?他很有逻辑,一一求证,没有错,这样下去,就“义丰”,越来越多。

“文质理诣”,真到了家,言下顿悟,“放下”一句话包括三藏十二部道理。“文质”到了,道理也就到了,理与事一样。真悟道,理到、见地到,工夫也到。大家研究佛学,真讲得好吗?实际上理并没有通。“文质理诣”,文到、理到、事也到。这个时候就“揭疑关于正智之户”,揭开疑关,永远不疑。禅宗彻悟,是直到不疑之地,永远不疑。

这个!

“薙妄草于真觉之原”,把妄心剃掉。

“愈入髓之沉痾”,一切众生无始以来,骨髓里都是毛病。

“截盘根之固执”,执著离开了,此时不仅我空、物空,一切都空。

“则物我遇智火之焰,融唯心之炉”,物我的假相被智火化掉,一切唯心的道理便证到了。

“名相临慧日之光”,名是名,相是相,综合叫名相。名相遇慧日之光,便知道它们都是“释一真之海”。一真法界是《华严经》境界,一真法界还是名词,禅宗祖师不用什么教理名词,而直言“就是这个”。宋朝以后许多禅宗祖师悟道,悟个什么?“就是这个”。后来很多人打坐就去找“这个”,真没有办法。

禅宗祖师有位“一指禅”叫俱胝和尚,住的庙子供准提菩萨,叫俱胝寺。俱胝和尚悟道后,人家来问道,他的教育法很怪,手指一伸“就是这个”,很多人经此一点,悟道了,所以人称“一指禅”。有一天师父不在,有人来问道,小徒弟如法炮制,来人果真悟道。师父回来,小徒弟一五一十向师父报告,重复说到“就是这个”,指头一伸,师父冷不防一刀把他的指头削断,血一冒,唉哟!悟道了,小和尚“就是这个”悟道了!不过大家回去不要乱砍。

禅宗丢开一切名词,那么要怎么办到?佛法叫“内证”,回转来反照自己。

“内证之法,岂在文诠”,文字上找不到的,文字语言只是表达了“这个”给你看,你懂了文字,要丢开文字。我经常说一般人学佛,别的没学到,满口佛话,一脸佛气。唉呀!那个味道真难受,变得每一根神经、肌肉都跳出来佛法,你看那怎么受得了!搞久了变成什么?佛油子,把佛法当口头禅就完了!真正的佛法不在“文诠”。

“知解莫穷,见闻不及”,如何证道?放下就对了!拿知解研究,越研究越被网住。这一段就以这八个字做结论。

禅教同一鼻

下一段题目是:“纲宗标旨”。写《宗镜录》的大纲、宗旨。

今为未见者,演无见之妙见;未闻者,入不闻之圆闻;未知者,说无知之真知;未解者,成无解之大解。所冀因指见月,得兔忘□。

一气呵成的文章,姑且在此切断。

既然道(佛法)不需要一切文字,永明寿禅师写这部书岂不多余?刚骂了人家,自己又写书。他说明写这部书的原因,注意这几句话:“为未见者,演无见之妙见。”你以为明心见性真有个东西看见啊?那叫明心见鬼。无见之见,是谓真见。有些人问观音圆通法门,听耳朵、耳朵闻,闻到哪里去?“未闻者,入不闻之圆闻”,有个闻就不对了。“未知者,说无知之真知”,“未解者,成无解之大解”,这是解脱知见。

注意!不管大乘、小乘,学佛有五个程序: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譬如学净土、密宗、禅宗、天台宗……你说没有受戒,何必受戒?不敢乱动妄念,一心不乱念佛,已经是戒了;由戒生定;而智慧解脱,非经过定不可,否则便是狂慧。真的大智慧来了,一定在定境界上,定慧不可分,讲程序则分开,由戒得定、由定得慧,得了慧然后才得真解脱。真解脱以后呢?大觉之用,“了万物由我,明妙觉在身”,所知所见,知万法唯心,见万法本自解脱之道,所以称“解脱知见”。

常有同学问我,打坐看光,定了以后又怎么样?真想甩他两个耳光。唉!真是没办法!耳光硬是甩不出去,也不敢甩,他也没有资格让我甩。那怎么办?只好说:嗳!你到了那个时候再说嘛!

你说得了定以后怎么样?成佛以后怎么样?肚子饿了吃饭,吃饱了怎么样?还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

解脱以后如何呢?我只好告诉你:解脱以后再来问我,当然我有办法给你,很简单,把你绑起来,再去解脱。现在把我的秘密告诉你,解脱以后千万别再来了,再来就把你绑起来,再让你去慢慢解脱。

永明寿禅师说他为什么写这部书?不得已的事,为那些没有到达的人,未解脱的讲解脱。“所冀”的目的是“因指见月,得兔忘□”。禅宗有部《指月录》,书名是根据《楞严经》取的;月亮在哪里?指给你看,如果把指头当作月亮,那就糟了!这部书就是用指头指月亮给你看,你要去找月亮,不要找指头、文字。等猎人网到兔子后就要丢开兔网。

雪窦禅师有一首形容打坐的诗:

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

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

一只兔子横睡路中,鹰看见自空中飞下,一转眼就把兔子叼走,可怜猎狗没有灵性,只会向枯桩里头寻找。大家打起坐来拼命想去妄念,妄念像路上的兔子,本来跑掉(本空),懂得的人就晓得兔子早跑掉了,像被鹰叼走了一样没有了。可是一般用工夫的人都像猎犬用鼻子找妄念,妄念动,妄念早跑掉了!不要去找妄念,反掉在那个枯桩空洞里!